更新时间:2022.07.02

第1833回:羊台叠翠浪心书屋,陶铸性情启迪智慧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7 月 人均:40 元 和谁:一个人
玩法:人文,周末游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深圳
梅林水库

发表于 2020-07-08 23:13

【皇氏古建築大全】【環遊尋美拾遺錄】【黃劍博客圖文集】

Jumbo Heritage List © Epic Adventure of Jumbo Huang

无欺于死者,无负于生者,无愧于来者

第1833回:羊台叠翠浪心书屋,陶铸性情启迪智慧



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微信Jumboheritagelist 或 Huang_Jumbo。

石岩水库,又称石岩湖,1960年3月建成,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西北部,总库容3198.8万立方米,为中型水库,是深圳饮用水的重要水源基地之一。


据说前几年在全省21个城市的40个水源地中,水质极差的只有两个,那就是为深圳提供水源的梅林水库和石岩水库,而这两个水库水质主要是总氮超标,这一报道引起了深圳群众的极大关注。


从2006年3月开始,宝安区的石岩街道对石岩水库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进行了综合整治,清走库区养殖户30多户、生猪1800多头,罚没生猪120头,清拆面积21000多平方米。动员水库周边52户菜农1000多人搬迁。


该街道还对辖区水源保护区内的工厂进行了认真梳理,18家无证照地下加工厂已清理完毕。在此基础上,该街道规划种植了3333亩的涵养林,种植林木品种达50多种。对水源保护区和25度以上陡坡全面实施退果还林。。。


现在石岩湿地公园到处是施工的挖掘机,几座石桥已经修建完毕,靠近水库的地方似乎正在抽水,有工人在加固边坡,我在修建中的湿地公园走了一圈,看到很多废弃的水闸,



一个赤裸上身的男人走进草丛中拾到一个喝了一半的塑料瓶,他拿起那瓶水就开始喝了起来。。。在施工的水库旁边有一些原始的丛林,可以看到一些极为罕见的小鸟,在一个水闸处看到有人将一些共享单车扔进河道里,真是作孽。


公园内有几排绿树成荫的休闲小道,偶尔能看到群众在跑步,我再徒步穿过繁华的街道,在农民房中穿梭,总算找到了浪心社区,它位于石岩街道中心区,石岩水库上游,与西乡街道黄麻布社区相邻,辖区总面积约12.6平方公里(居石岩首位),基本属二级水源保护区。下辖有浪心、宝源、石新、砖厂等四个居委会。


我以前有一个错误的观点,总是以为深圳的客家人聚集在龙岗区,广府人聚集在宝安区,现实是宝安区也分布着大量的客家人。客家文化作为深圳本土文化中最重要的部分。根据《宝安县志》,1979年深圳建市之前,



宝安县本地村民中,讲客家语的客家人占了六成左右,他们分布在龙华、盐田、龙岗、坪山、罗湖、石岩、西丽等地,并且在那些地方留下了一大堆客家民居建筑群,根据粗略统计,在深圳保存下来的还有300多座。


当然,深圳保存比较完全的客家围基本上都分布在龙岗,坪山和坪地等区域,宝安区的话大概率上只能看排屋和宗祠了。


我走进老城区,艰难地找到了一个老围的门楼,下部是夯土,大门是条石门槛,上部是砖砌,门口看不到保护的说明,我将它列入《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3462:袁氏浪心古村水围。穿过门楼,可以看到大量的握手楼,也能看到一些残存的老宅。


我再穿过几条小街道,远处是武汉特色九九鸭餐厅和古村煲仔饭店,再走过去就可以看到被高楼围起来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0031:深圳蓢芯浪心排屋。


浪心古村是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浪心社区浪心老村内。始建于清代早期,至今有270多年历史。现存建筑大部分为清代中晚期建筑。古村落坐东向西,有祠堂、书室、民居、碉楼等组成,排列整齐,



完善排水系统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其民居建筑风格多样,屋脊、山墙、门额等处装饰有灰塑或壁画,内涵丰富,为研究广府民系文化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2007年10月宝安区公布为宝安区文物保护单位。


我缓缓走向古村时,不经意地就被街角一棵特别的老树吸引。老树主干直径足有两个海碗粗,高约十米,不晓得究竟年岁几何。但它的树干通体乌黑,树皮粗糙斑驳,多处出现鸡蛋大小的树瘤,



还有几处曾被砍除枝杈的痕迹。水泥地上看不到树根伸入地面,想必和很多村落的老树一样,粗大的树干被埋在水泥地下,只剩一部分露出在被屯高的街道。。。经常有古树的地方必然有古村,如果看不到古村只能说明曾经的老村被拆除了。。。


令我震惊的是浪心古村现存最早的公共建筑不是祠堂,而是《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539:序西书室。在古代,一个家族有了一定经济基础后,便会开始修建家族的公共建筑,当年,袁氏家族最早修建的不是显示家族势力的祠堂,而是教书育人的书室。先有立中书室,后有序西书室,这两书室比《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3475:浪心袁氏宗祠和《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540:少华袁公祠的建成时间都要早。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大概是这种现象的文化根源。立中书室后来被改建,仅存建于光绪二十六年的序西书室。与祠堂的雕龙画栋、飞金彩墨不同,这座百年书室素瓦青砖,



屋脊祥云舒展,有着一种淡泊致远的情怀。以往的那些孩童便是在这清雅的书室里读书识字,学礼成人。我走到门口,看到五角星雕塑下面的大门被关闭了,咨询了周围的几个租房,最后才斗胆打开铁门走进去参观。


浪心村是一个杂姓村落,除了大姓袁氏,这里还居住着曾、黄、刘、叶、李、谢、潘这七姓族人,这在以宗族势力聚居的珠三角传统社会中,实为少见。但他们相处融洽,


不管是大户人家的砖墙豪宅还是清苦百姓的土墙瓦屋,都遵循统一的规制,井然有序,自然成排成行。而序西书室也接纳村里其他姓氏的学童,



作为浪心全村人的学堂。“官自读书高”,许多名人贤士在此启蒙成长,原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袁梦鸿便是其中一位。现在浪心村的老宅基本出租给外地人居住了,古村巷道有很多儿童在嬉闹,我看到一个女童在认真地用手机看视频。


如今书室门楣上俊逸的“序西书室”四个字已日渐模糊,更为显眼的反倒是院落门口上竖着的一个石雕五角星。五角星虽然已经褪去鲜红的色彩,但棱角依然分明。上世纪六十年代廖坑、麻布、浪心、罗租、何屋及龙眼山组成石岩大队,超英赶美,



序西书室被收为国有,作为生产大队总部;改革开放后落实侨民房屋政策,又被归还给袁氏后人,由袁氏后人居住。后来浪心盖起高楼大厦,村民搬迁,书室被空置至今。从陶铸性情、启迪智慧的学堂到生产大队总部,再到如今人去楼空、庭院清清,几经轮回,序西书室历经浮沉,也见证了浪心的沧桑变化。


《皇氏古建築大全》第13475:浪心袁氏宗祠风光消逝只愿守一院春色。


走过百米小街,转入街角,一排广府排屋豁然展现在眼前,延绵几百米,古韵犹存的古老建筑井然有序,一字排开。当头便是著名的少华袁公祠和袁氏宗祠。淡雅的青石墙基,高大的青石檐柱,还有门前已经废弃的莲花石墩,相比其他使用红沙石砖的祠堂来说,已经足以彰显袁氏家族非同一般的殷实家底。



更不用说那些在岁月轻抚下依然栩栩如生的雕花石刻和山墙上各种精美的灰塑彩绘。往往重修后的祠堂都大开其门,让人们进入观赏参拜,少华袁公祠和稍晚建成的袁氏大宗祠经过维护后更显威严肃穆,但却用高大的砖墙围起,与外界隔开,人们只能从紧锁的铁门缝中窥看袁氏祠堂的风采古韵,我拿相机想拍摄全貌,结果我最后像做贼似的到处找门缝,似乎是在偷拍别人家。


“汝南世泽源流远,石岩家声奕叶长”,一副对联镌刻在祠堂门边,告诉人们浪心袁氏的渊源。纵然在石岩客家聚居地中,浪心人把粤语作为自己的语言,遵循广府建筑风格,但他们并没有忘记家族渊源,依然秉承着汝南遗风,世代辛勤经营,锐意进取。从原来的“桑田半亩,瓦屋数橼”到后来良田广开,建筑成群。


光绪三十二年建少华袁公祠,时隔不到四年又修建规模宏大、布局精巧的袁氏宗祠,可见当时袁氏家族的经济实力。如今保留的五排古建筑中,就有三排基本由袁氏家族修建,一律的青石墙基,清水砖墙与其他族姓的土墙建筑形成鲜明对比。



“幕古思贤”,从悬挂在宗祠里的袁氏先贤泛黄的照片,可见家族兴旺且人才辈出。浪心是宝安著名的侨乡,其中就有众多的袁氏后人。时代更迭变迁,袁氏后人“下南洋,入欧美、东渡扶桑、通商四海”,大部分侨居海外。


如今族人遍居五湖四海,只留这俩祠堂在此,围墙之中栽种着各种花草树木,废弃的石雕上摆放着花盆。鲜嫩的绿萝、艳丽的簕杜鹃、秀气的富贵竹、奇异的榕树盆景……还有放在花木之间的蜂箱,时有蜜蜂飞进飞出,殷勤采蜜……



这些鲜艳的颜色在古祠堂前更显明亮。繁华富贵和显赫家世,经历了人事浮沉和风雨洗涤之后,消去刺眼的绚丽,沉淀岁月的风华,百年祠堂不再向外人道说曾经的风光,只愿做这些可爱生命的底色,静守满院春色。


古村落里见证公社化时期的建筑物还有一处:《皇氏古建築大全》第29541:石岩粮仓。在村口有一块2013年立的石碑,上面刻着“宝安区不可移动文物点——石岩粮仓”。



石碑紧贴着一道两米高的围墙,灰迹斑驳的墙上有几个端端正正的红色大字“国企土地”,警示着人们围墙之内的土地和建筑为国家所有,神圣不可侵犯。围墙保护着的是两栋巨大的圆柱形建筑,白色的粉墙依然洁净如新,屋顶用乌黑的瓦片排成漩涡状,像巨大的伞覆盖在圆柱形粮仓上。


据村里老人回忆,当时的石岩粮仓不只这两栋,还包括少华袁公祠、袁氏宗祠和屋前屋后的空地。“全石岩的粮食都集中到这里,生产大队总部就在浪心。”村民曾老伯边说边用手指比划着当时粮仓的范围。



那个年代,穷苦的人们从地主那里分得田地,又组成了生产队,对生活充满着希望,超英赶美的口号响彻田间,大家都豪情万丈、热火朝天地搞生产。当时的景象无法再现,我们也无法想象,那个年代正离我们慢慢远去,但巨大的粮仓成为时代的见证,让人缅怀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


1956年11月、1958年12月宝安县先后修建铁岗水库和石岩水库这两个深圳市最早的中型水库。深圳速度原来早在五六十余年前就已经初现端倪:石岩水库用了不到2年的时间,铁岗水库建造则费时1年,而当时浪心村大部分青壮年都参与了这两个水库的修建。



曾老伯笑着回忆:“现在修房子、修马路动不动就有挖掘机、压路机。当年的我们全靠一双手、两条腿。用锄头、铁锹、手推车。挑的挑,抬的抬,推的推,靠的是心底那一份执念,使的是浑身蛮力。没日没夜地干,那时累得坐在路边都能睡着。”


1959年宝安县提出“苦战一冬春,彻底消灭水旱灾”的口号,要建设深圳水库等几大水库,全县13个人民公社2万多名社员参与了这项伟大的工程。曾参与了两个水库建设,解决了自村困难的浪心人再一次扛起锄头、挑起扁担参与其中。



几经辗转,爬上浪心古村旁的一座高楼,俯瞰已被现代化建筑逐渐包围的它,这个以袁姓为主却又同时包容了其它杂姓在此生根的小小村庄。浪心村人曾全凭着一双手创造了许多奇迹,是什么样的毅力和信念支撑着他们?


而那些早已走进都市事业飞黄腾达、又或者侨居海外早已功成名就的土生土长的浪心人,是否仍会记得这一方养育过自己的故土?只希望他们在远方,偶尔也怀念故乡的月、故乡的云。正如那半佝偻了身子的曾老伯、黄奶奶,此时,他们聊起当年修建水库的种种艰辛,时不时地发出爽朗的笑声。那是浪心村诸多辉煌历史里最令人难忘的一段岁月。(文章源于“看遍世界的美景”,版权归作者所有)。


在羊台山麓,宝石南路旁,一片现代钢铁水泥森林的夹缝里,一个以白条石为墙、青砖铺路的百年村落突然呈现眼前。虽是数步之遥,却宛若穿越,飞回旧时光。繁华背后,竟有如此一片天地。这片古民居群色彩尽管已暗淡,但灰褐的外墙、斑驳的屋檐、流动的飞脊、精细的木雕仍在历史的尘埃中流转传承,保存了明清时代中原建筑的浓郁芬芳——这就是浪心古村。



墙上的浮雕依然清晰可见,它位于深圳市宝安区石岩街道办的中心区,有着深圳市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民居之一:浪心排屋,总面积约11619平方米。


浪心古村共有房屋60余栋,其中有祠堂、书屋各2间,此外还有炮台、水井等。这5排12列古民居群,如今是区政府公布的“文物保护单位”。据了解浪心排屋始建于清代嘉庆、光绪年间,以及民国初年,是典型的广府式排屋村,坐东向西,排列整齐,每列房屋中间由宽约1米的小巷相隔,其中前三排保存最好,屋顶上壁画和浮雕依然清晰可见。


排屋墙体用砖、条石、灰砂和木材做材质,装饰着灰塑、壁画、木刻、石刻,图案有几何纹饰、花草鱼虫、八宝瑞兽、人物山水等,绘画优美、色调素雅。浪心本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落,曾、黄、刘、叶、李、谢、潘等多姓杂居,村民近700人,另有数百人分散于香港、台湾及海外地区。


浪心古村位于宝安区石岩街道浪新社区,是石岩街道的中心区。根据《浪心简史》记载,浪心古名应为“蓢芯”。蓢芯,也就是蓢草芯,将蓢芯的外皮剥去,里面的部分就是芯。关于浪心村的得名有一种说法:浪心村一带原本山高草深,山下大片的草原风吹过如波浪起伏,最早定居这里的黄姓祖先黄国将选在草原中心定居,将此处起名“浪心”。


浪心是一个多姓杂居的村落,袁、曾、黄、刘、叶、李、谢、潘等多姓杂居,这在深圳这样一个以单姓村落为主的地区非常少见,因而具有典型的意义。同时,石岩街道及其东部地区以客家方言为主,以西为广府方言,以北、以南为广客混杂区,而浪心社区则是石岩客家方言区内仅有的一个讲白话的社区。


黄姓是最早来浪心的。相传黄姓族人从福建迁到东莞厚街镇杉木桥村,600多年前黄国将迁到了浪心,在浪心扎根,开枝散叶。浪心袁氏族谱记载,袁姓是浪心村的开村始祖,他们的祖先宋朝时从南京迁出,



从第十世碧汉公来到浪心村。浪心刘氏的祖先来自现今深圳龙岗区的平湖。平湖刘氏自从开基之后,后代开始向他乡扩展。浪心曾氏的祖先来自沙井新桥,广府曾氏自南宋初年迁入宝安,立村沙井新桥,迄今也有800年历史。


集民俗文化、民间建筑艺术于一体。浪心古村是整个深圳地区唯一保存完整的广府民系古村落,保留了大量珍贵、典型的古代岭南建筑的实物资料,真实地记录了古代广府民系历史发展的进程,同时也保留了民俗文化、民间建筑艺术、科学技术的实物资料。古村于2007年10月,被宝安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当年,袁氏家族最早修建的不是显示家族势力的祠堂,而是教书育人的书室。先有立中书室,后有序西书室,立中书室后来被改建,现仅存建于光绪二十六年的序西书室。序西书室坐东朝西,砖、木、石结构,主体墙为清水砖墙,墙角、墙裙用花岗石砌筑,木结构梁架。

浪心排屋始建于清代嘉庆、光绪年间,是典型的广府式排屋村,坐东向西,排列整齐,共有房屋60余间,其中有祠堂、书屋各2间,此外还有炮台、水井等,共有5排12列古民居群。



古村落建筑材料大多使用青砖、花岗岩石条作墙体,还有一部分墙体使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建筑结构多为砖木石结构,民居房屋均为单层,屋内后部设置暗阁楼,房顶用灰瓦覆盖。


房屋建筑装饰精美,天井院墙、主屋墙檐、山墙博风等处饰有彩绘或灰塑图案。建筑装饰大多在山墙博风、垂鱼和门楣使用彩色灰塑装饰,装饰图案内容十分丰富。宗祠、书室内梁架、檐板雕刻精美,内容丰富(宝安赵盼盼)。



离开古村之后,我走到河边,桥上人流如织,一个高挑的妇女拉着板车摆地摊,但她要一直盯着附近的城管,不时要拉着货物到处躲闪。。。乘车时经过了曾经的故乡龙华,



在风和日丽的高楼对面,又修建了几十栋上百米高的摩天住宅大楼,听说这一带的房价都快超过福田区了,物是人非啊,我在坂田吃了晚餐,暂且不表。。。

第1903回:独霸边疆改土归流,计擒兵剿敕令投献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第1833回:羊台叠翠浪心书屋,陶铸性情启迪智慧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宝安区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宝安区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宝安区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宝安区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