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图
2020.08.21

拜谒金庸先生笔下的崆峒山,倾听江湖轶事,赞叹三教共存共尊

天数:7 天 时间:8 月 人均:7000 元 和谁:和朋友

             01                          金庸先生笔下的崆峒山                                    

崆峒山,最早让我认知它,是受金庸先生的牵领。 懵懂年少,幻想哪天能仗剑江湖,快意人生,飘然于天地之间。金庸先生的笔下,似乎每一座山都隐藏着一个江湖轶事,一段侠骨柔情……这次能来平凉,定会前来拜谒崆峒,品味道家风骨。

轩辕黄帝问道的圣地崆峒山,位于甘肃省平凉市,是丝绸之路西出关中之要塞。自古就有“中华道教第一山”之美誉。西接六盘山,东望八百里秦川,南依关山,北峙萧关,泾河与胭脂河南北环抱,交汇于望驾山前,形成虎踞龙蟠之势。东西南北中五台形似莲花,四面展开,著名的九宫十二院等庙观殿阁就分布于五台之上。

02                                        道服的小萌娃        

上崆峒山的路线有好几条,想要在一天游完,最佳的方案是坐观光车直接上香山,那里是崆峒山景区的最高峰,从上往下玩,避免了爬“上天梯”,这样省力、省时。其实这个方案是平凉旅游局的丁主任告诉我的。与我同车的,有对夫妻带一着道服的小萌娃,我就打趣地问她:你上山是来学武功的吧?她笑哈哈点着头。我也乐了,心想:我有小模特拍了。

信步在这道教圣山,常常会联想起“崆峒派”这个武林字眼,儿时读的《倚天屠龙记》,七伤拳的口诀:“一练七伤,七者皆伤,先伤己,后伤敌”依然记在心中。道教讲究阴阳调和、五行平谐,所以会有“七伤”的忌讳。这忌讳遇见了世间奇才金庸先生,才横空出世了“七伤拳”,成为了江湖第一神功。

03                                        金庸先生并没来过崆峒山                                    

 其实金庸先生一生都没有来过崆峒山,但并不影响他对崆峒山召唤力,很多人和我一样,是读了他写的武侠小说知道了崆峒派,知道了崆峒山。实际上崆峒派源远流长,崆峒武术作为中原武林的主要一脉,与少林、武当、昆仑、峨嵋并列五大武术流派。

《庄子》、《尔雅》、《史记》中都有记载:“空同之人武”。李白也曾写诗赞叹崆峒派“世传崆峒勇,气激金风荡”。真实的崆峒武学,有记载的是从唐朝开始,传说一位出身少林寺名叫飞虹子的游侠,来到了风光秀丽的崆峒山,创立了崆峒派武术,为第一代掌派人。艺成之后,飞虹子只身闯荡江湖,以武会友,是当时江湖上有名的五剑侠之一,使得一手“青英剑”,威震武林许多年。

04                                        飞虹子创立了崆峒派武术                                    

自飞虹子创立了崆峒派武术,成为第一代掌派人之后,续沿了十几代,一代代武林高手隐身于崆峒山,参禅悟道,钻研修炼。据《平凉府志》记载:明朝成化年间,名道张三丰由武当山来崆峒,在崆峒山隐居五年。崆峒山与武当山同属道教名山,系出一脉,武当的太极拳与崆峒的神拳门都讲究以柔克刚,借力打力,两大武学流派相互切磋、交融,同气连枝,让中华武术得以光大。

空山无语,幽径独行。穿行在这九宫十二院,不时能遇见修行的道人,那种闲庭信步,超脱凡尘的气质由内及表。道家讲究的是修心、养生,阴阳调和,武术只是他们修行的一部分,道教的最高境界为:齐家之理与治国之道。

05                                        轩辕黄帝问道崆峒山                                    

在天梯的半途,峭壁上巨幅石刻:“黄帝问道处”扑入眼帘,虽历经风雨,好在隐约可辨。没想到我苦苦寻觅之处,却在这角落悄然散发着历史的沉香。驻足,无语,敬仰。 4700年前的《神仙传》记载说,轩辕黄帝战败蚩尤,解除了北方的强大威胁之后,将主要精力用于治国爱民。闻广成子在崆峒山隐居,便不顾路途遥远,风尘仆仆前来请教治国之道。

在《庄子·在宥》篇对黄帝问道的史实作了详细的记载:“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于崆峒之上,故往见之。广成子居崆峒山石室之中,黄帝闻而造访。”广成子,古代传说里的神仙,就是那位大额头的白发仙翁,早已在崆峒山修仙得道很多年。

黄帝上前行礼,请教修道的要诀,广成子告诉黄帝:“至道之精,窃窃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似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尔形,无摇尔精,乃可长生。”......哈哈,这其中道义,我等凡夫俗子,纵拜读万般,尚不知梦中的彼岸。

相传轩辕黄帝不止一次上崆峒山,向智者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后又有秦皇、汉武因“慕黄帝事”、“好神仙”而效法黄帝西登崆峒,司马迁、杜甫、白居易、赵时春、林则徐、谭嗣同等文人墨客笔下多有赞誉。

06                                        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                                    

道教威名,佛教昌盛 一路上我和旅游局的丁主任边聊边拍,不知不觉就从香山顶来到了中台,丁主任对崆峒山很了解,我很多的疑问都是向他请教的。他告诉我:崆峒山是座包容之山,其最负盛名要数“三教洞”了。洞内释迦牟尼、太上老君、孔老夫子塑像供于一堂,佛、道、儒三教共存共尊,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我们刚才从道教的范围下来,现在中台就是佛教领域,最值得去的是观音堂和塔院。

北台上的观音堂建筑在一处孤峰之上,始建于唐代,复修于1994年,通往观音堂孤峰的桥梁叫做“朽木桥”,以前曾是一座需要虔诚心渡过的试心独木桥,从高空俯瞰,更为险峻,现已改建成为了钢筋水泥的折桥,安全得到了保障,但却无法体会原来朽木桥的意境。

07                                        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                                    

观音堂中最大的亮点就是美轮美奂的千手观音,无论你从那个角度去看,总是逃脱不了菩萨的注视,你能感受到她的气场,带来的是心灵的震撼。

08                                        道教威名,佛教昌盛                                    

 崆峒山的佛教是从隋末引入,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唐太宗李世民曾亲赐崆峒山佛教田宅,崆峒山佛教在唐代初期就达到了鼎盛,梵刹庙宇,气势恢宏。寺内神像、法像庄严,栩栩如生。所以有人称崆峒山是:道教威名,佛教昌盛。凌空塔院是佛教的主要活动场地。

来到塔院,见一僧人,双手合十,围绕着宝塔在做功课,我们不便打扰,只远远的观看,他似乎也无视我们的存在,只顾专心做他的功课。佛佛道同,心心相通。山中庙宇,你来或不来,它就在那里,这其中的故事和传奇,已印刻在了这片崇山峻岭。

 “古塔托松”是崆峒山的一绝和一景。那棵松树高多少,无从估计,只奇怪那棵松扎根在这塔上,土在哪里,吸收的水又在哪里,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或许是顺其自然,一切随缘,存在就是道理。

在崆峒的寺庙中,你可以见到虔诚祈佛的僧人;看到围着佛塔打转念经的僧人;看到自然的力量、自力更生种地的居士,一切都这么自然淳朴,崆峒山确实是一个很少受到世俗影响的虔诚修行之地。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崆峒山,自然人文之天合,北雄南秀之典范,空空洞洞,洞洞空空。崆峒山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空灵的世境,感悟的世界,或许更多的故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有所参悟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拜谒金庸先生笔下的崆峒山,倾听江湖轶事,赞叹三教共存共尊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