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自由行
发表于 2021-05-09 21:57
洛阳老街龙门石窟白马寺白马寺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永昭陵永厚陵永昭陵永厚陵永厚陵开封包公祠开封大相国寺铁塔公园龙亭公园在结束了 山西 的旅行后,我们接着在 河南 用四晚五天时间,游览了两座千年的古都 洛阳 和 开封 ,还顺带游览了 巩义 的宋陵,行程紧凑,收获丰满。
第1天:皇城相府--洛阳
从皇城相府到 晋城 汽车客运东站,坐大巴到 洛阳 ,直接在火车站旁边住下。 洛阳 今天下雨,坐公交车到老街、洛邑古城、十字街夜市。
住宿: 洛阳 7天酒店
乘坐大巴从 山西晋城 前往 河南洛阳 。行程约两个小时。
洛阳洛阳 汽车客运站与火车站紧连在一起。
洛阳我们选择住在火车站旁的7天连锁酒店,出行非常方便。
洛阳放下行装,即开始在 洛阳 的游览。
洛阳九龙鼎。 洛阳 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有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城市史、1500多年建都史。 洛阳 是 丝绸之路 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 洛阳 建都。如今 洛阳 是 河南 省仅次于 郑州 的第二 大城 市。
洛阳老街洛阳 丽景门。丽景门是 洛阳 老城的西大门,与东大街的钟鼓楼遥相呼应,是老城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号称 洛阳 第一楼,中原第一门。丽景门的箭楼、城门楼加瓮城并配以护城河的建筑结构,是 中国 历史上最为典型最为优秀的城门,其城垣高厚,月城宏阔,重门叠关,上千浮云,气势磅礴。有诗: 洛阳 牡丹甲天下,丽景城楼世无双。
洛阳老街丽景门是古 洛阳 八大景之一,曾是历代朝廷百官及万民祈福纳祥之处。丽景门代表了唐代都城庄严的布局和辉煌的气势,体现了千年帝都古文化的浓重气息。如今丽景门已开辟成为 洛阳 著名的旅游景区。
洛阳老街洛阳 唐三彩是 中国 古代陶瓷艺术中的瑰宝,始于南北朝,盛于唐, 洛阳 为主要产地。
洛阳老街唐代仕女像,以胖为美。
洛阳老街洛阳 是千年帝都,牡丹花城。 洛阳 牡丹甲天下。
洛阳老街洛阳老街西大街是购物步行街。
洛阳老街漫步西大街,一眼望去,沿街尽是 洛阳 饮食的特色之一“不翻汤”。 不翻汤 洛阳 人亦称其为九府门不翻汤,距今已有120余年的历史。 洛阳 人有喝汤吃泡馍的习惯:早起喝荤汤,牛肉汤、羊肉汤和驴肉汤鲜美无比;晚上不宜多吃,更要少油、少肉,一般就要喝些面疙瘩或米汤。
洛阳老街不翻其实就是一张绿豆小饼,有小孩子的巴掌大小。把绿豆泡涨磨细兑水调汁,汁儿不稀不稠,舀一勺摊在鏊子上,用炉火加热,一分钟就熟了,不用翻个儿,所以叫做不翻,再用牛、羊肉汤泡上小饼就是不翻汤。
洛阳老街洛阳老街耸立于东西大街交界处的古老的鼓楼。
洛邑古城洛邑古城位于 洛阳 市老城区。景区包含文峰塔、 河南 府文庙、妥灵宫、四眼井、金元古城墙遗址等多个历史时期保护建筑,是集游、玩、吃、住、购于一体的综合性人文旅游观光景区。
古老的文峰塔
洛邑古城洛邑古城洛邑古城洛阳十字街小吃一条街十字街是 洛阳 最著名和最大最热火的小吃夜市,每天下午六点,华灯齐放,各种特色小吃的摊子就沿着十字街铺开,吸引众多的食客光顾。
洛阳十字街小吃一条街虽然天下着雨,但游客仍然很多。不过北方的夜市小吃基本上都 大同 小异,只不过是地点地名不同而已。
洛阳十字街小吃一条街洛阳十字街小吃一条街洛阳十字街小吃一条街洛阳老街洛阳 的饮食特色除了“不翻汤”外,最著名的就是“水席”了。 洛阳 水席是 洛阳 一带特色传统名宴,属于豫菜系。 洛阳 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 中国 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洛阳 水席有两个含义:一是全部热菜皆有汤-汤汤水水;二是热菜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样不断地更新。 洛阳 水席的特点是有荤有素、选料广泛、可简可繁、味道多样,酸、辣、甜、咸俱全,舒适可口。 洛阳 人把水席看成是各种宴席中的上席,以此来款待远方来客。它不仅是盛大宴会中倍受欢迎的席面,就是平时民间婚丧嫁娶、诞辰寿日、年节喜庆等礼仪场合,人们也惯用水席招待至亲好友。水席作为传统的饮食风格,和传统的牡丹花会、古老的 龙门 石窟,并称为 洛阳 三绝,被誉为古都 洛阳 的三大异风,成为 洛阳 人的骄傲。
夜色中的丽景门漂亮壮观。
洛阳老街洛阳老街洛阳第2天:洛阳
洛阳 是第3次来了,再次到主要景点打卡。在酒店门口坐公交车去白马寺,接着又坐公交去 龙门 石窟。
住宿: 洛阳 7天酒店
早餐后乘坐公交车到达 洛阳 白马寺游览。白马寺山门采用牌坊式的一门三洞的石砌弧券门。山门是 中国 佛寺的正门,一般由三个门组成,象征佛教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
白马寺白马寺创建于东汉 永平 十一年(公元68年),是 中国 第一古刹,世界著名伽蓝,是佛教传入 中国 后兴建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有 中国 佛教的祖庭和释源之称,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现存的遗址古迹为元、明、清时所留。1961年白马寺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白马寺佛教在 中国 扎根、传播最初的二百年,整个过程都与白马寺息息相关。这里是 中国 第一次西天求法的产物,是最早来 中国 传教弘法的僧人的居所;这里诞生了第一部中文佛经和中文戒律,产生了第一个 中国 汉地僧人……总之,白马寺是与 中国 佛教的许许多多个第一紧紧联在一起的,这让它成为名副其实的 中国 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白马寺东汉 永平 十年(公元67年),二位 印度 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 洛阳 。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汉明帝敕令在 洛阳 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后来寺字便成了 中国 寺院的一种泛称。
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马寺钟声”象征吉祥如意,入列“ 洛阳 八大景”
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在佛教历史上有重要地位,有“祖庭十古”之说。
1、 中国 第一座古刹——白马寺、
2、 中国 第一座舍利塔——齐云塔、
3、第一次去“西天取经”的朱士行始于白马寺、
4、最早来华的 印度 高僧禅居于白马寺、
5、最早传入的梵文佛经《贝叶经》收藏于白马寺、
6、最早的译经道场在白马寺的清凉台、
7、第一本汉文佛经《四十二章经》是在白马寺译出、
8、第一本汉文戒律《僧祗戒心》始译于白马寺,并最早在 洛阳 立坛传戒、
9、第一场佛道之争发生于白马寺、
10、一个汉人和尚朱士行受戒于白马寺。
白马寺内的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和佛教文化有重要价值。
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玉佛殿中的玉佛。
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不仅是中华佛教的“祖庭”,也承载着促进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的作用。它把佛教传到了 朝鲜 、 日本 和 东南亚 ,使佛教在 亚洲 得到普及,成为佛教徒心中向往的圣地,同时,也接受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拜者膜拜。
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不但把佛教传遍了全 中国 ,而且还传播到了 朝鲜 、 日本 和 东南亚 各国,使佛教在 亚洲 得到普及,后来还进入欧美。“祖庭”者的意思就是祖师之庭院,“释源”者的意思就是释教(即佛教)之发源地。因此 朝鲜 、 日本 以及 东南亚 诸多国家和地区的方式佛教徒,都把 中国洛阳 白马寺尊为本国佛教的“祖庭”和“源释”。白马寺由此成为 中国 佛教与世界佛教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成为世界各地佛教信徒参拜的圣地。 中国 改革开放后, 日本 捐资重修白马寺的钟楼, 泰国 、 缅甸 、 印度 等国家政府相继出资在白马寺建造佛殿、佛塔,白马寺也因此成为全世界唯一同时拥有中、印、缅、泰 四国 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东南亚 许多国家的佛教徒也来白马寺受戒。
泰国 捐建的泰式风格寺院。
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白马寺缅甸 捐建的缅式风格寺院。
白马寺缅式寺院的大金塔和佛殿。主体建筑为大金塔,是按照 缅甸 的国家象征—— 仰光 大金塔的样式而建, 高达32.92米,塔基底座径51.71米,底层为展览厅。
白马寺白马寺印度 捐建的印式风格寺院。
龙门石窟午餐后乘坐公交到达 龙门 石窟游览。
龙门石窟龙门 石窟位于 河南 省 洛阳 市洛龙区伊河两岸的 龙门 山与香山上,是 中国 石刻艺术宝库之一,现为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龙门 石窟与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并称 中国 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 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 洛阳 (公元493年)前后,后来,历经东西魏、北齐、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最大的佛像高达17.14米,最小的仅有2厘米,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价为 中国 石刻艺术的最高峰。
龙门石窟宾阳 三洞开凿于北魏时期,是北魏的宣武帝为他父亲孝文帝做功德而建。它开工于公元500年,历时24年,用工达80万2366个,后因为发生宫廷政变等原因,计划中的三所洞窟( 宾阳 中洞、南洞、北洞)仅完成了一所即 宾阳 中洞,南洞和北洞都是到初唐才完成了主要造像。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万佛洞因洞内南北两侧雕有整齐排列的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后室结构,前室造二力士、二 狮子 ,后室造一佛二弟子二 菩萨 二天王,是 龙门 石窟造像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顶有一朵精美的莲花,环绕莲花周围的为一则碑刻题记:大唐 永隆 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监姚神表,内道场运禅师,一万五千尊像一龛。
龙门石窟在洞内南北两壁整齐地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像,每尊只有四厘米高。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 石窟是北魏、唐代皇家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具有浓厚的国家宗教色彩。两朝的造像反映出迥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而唐代人们以胖为美,所以唐代的佛像的脸部浑圆,双肩宽厚,胸部隆起,衣纹的雕刻使用圆刀法,自然流畅。 龙门 石窟的唐代造像继承了北魏的优秀传统,又汲取了汉民族的文化,创造了雄健生动而又纯朴自然的写实作风,达到了佛雕艺术的顶峰。
龙门石窟奉先寺是 龙门 石窟规模最大、艺术最为精湛的一组摩崖型群雕,因为它隶属于当时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称奉先寺。此窟建开凿于唐高宗初,咸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后武则天赞助脂粉钱两万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毕,长宽各30余米,洞中佛像明显体现了唐代佛像艺术特点,主佛莲座北侧的题记称之为大卢舍那像龛,这里共有九躯大像,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面形丰肥、两耳下垂,形态圆满、安详、温存、亲切,极为动人。据佛经说,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是 龙门 石窟的精华和代表,规模宏伟、气势磅礴。这座依据《华严经》雕凿的摩崖式佛龛,以雍容大度、气宇非凡的卢舍那佛为中心,用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将佛国世界那种充满了祥和色彩的理想意境表达的淋漓尽致。这组雕像体现了大唐帝国强大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显示了唐代雕刻艺术的最高成就。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佛像通高17.14米,头高4米,耳朵长达1.9米,佛像面部丰满圆润,头顶为波状形的发纹,双眉弯如新月,附着一双秀目,微微凝视着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双耳长且略向下垂,下颏圆而略向前突。圆融和谐,安详自在,身着通肩式袈裟,衣纹简朴无华,一圈圈同心圆式的衣纹,把头像烘托的异常鲜明而圣洁。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令人敬而不惧。这尊佛像其实是武则天命工匠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而雕塑的,奉先寺竣工之日,武则天亲率文武百官参加卢舍那的开光仪式,并在伊水东岸礼佛击鼓奏乐,至今这里尚留擂鼓台。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大卢舍那像龛中间主佛为卢舍那大佛,为释迦牟尼的报身佛,其右侧为大弟子迦叶,左侧为小弟子阿难,继尔普贤 菩萨 “左”,文殊 菩萨 “右”,构成一组极富情态质感的美术群体形象。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脚下盛开的牡丹花给了我们以外的惊喜。由于今年 洛阳 天气热得早,所以牡丹花开得也早。我们到达 洛阳 后,朋友告诉说这几天 洛阳 的几个牡丹花园里的牡丹都开谢了,我们就放弃了去看牡丹的计划。可没有想到在大佛脚下,让我们欣赏到艳压群芳的各种牡丹,真是很美,这些都是信众们奉献的,可能真的是佛光普照的缘故吧。相传武则天喜爱牡丹,她命牡丹花何时开,牡丹花神也不敢抗命,而卢舍那大佛就是武则天的化身啊。
龙门石窟洛阳 牡丹始于隋,盛于唐,而“甲天下”于宋,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进程中, 洛阳 牡丹不仅以其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而美誉遐迩;也以其造化钟情,天下君临而总领群芳。 洛阳 也成为人们心目中牡丹之圣地。 洛阳 是十三朝古都,有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的美誉。 洛阳 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它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富丽堂皇,寓意吉祥富贵、繁 荣昌 盛,是华夏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英武雄健的天王、唑唑逼人的力士。
龙门石窟龙门石窟龙门石窟第3天:洛阳--巩义--开封
洛阳 今天天气不错,上午去了隋唐 洛阳 城应天门遗址博物馆、隋唐 洛阳 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 洛阳 城九洲遗址公园。原计划是下午去 开封 ,买火车票时,发现中途经过 巩义 站,再一查 巩义 还有宋陵,即决定下午先去 巩义 玩几个小时,再坐火车去 开封 ,这个决定真是不错, 巩义 真是值得来。
住宿: 开封 7天酒店
应天门是隋唐 洛阳 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之一,是整个宫城的正南门,它南与皇城正门端门、郭城正门定鼎门,北与明堂、玄武门及龙光门等构成整个隋唐 洛阳 城的南北轴线,是隋唐 洛阳 城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隋唐古城早已损毁,如今 洛阳 在考古发掘研究的基础上,投入巨资复原了应天门、明堂、天堂,修建了遗址公园和博物馆。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应天门是隋唐 洛阳 城的宫城——紫微城的正南门,俗称五凤楼。始建于隋大业元年(605年),原名则天门,神龙元年(705年)避武则天讳改称应天门。应天门是朝廷举行登基、改元、大赦、宴会等外朝大典的场所,应天门是一座由门楼、朵楼和东西阙楼及其间的廊庑为一体的“凹”字形巨大建筑群,东西长达137米,两侧阙高36.4米。门有两重观,上题“紫微观”;建有崇楼五座,似五只凤凰,故称“五凤楼”;城楼下开有三个门道,中为御道,左入右出;门前置有象征皇家威仪的双向 三出 阙,东西两边共计十二阙,是古代城门建制的最高等级、天子享用的最高礼制。应天门是 中国 古代规格最高的城门, 其建制对后来各个朝代影响深远,在 中国 宫城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应天门遗址保护展示工程投资约2.1亿, 2019年9月,应天门遗址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同年底 成功 申报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应天门遗址博物馆内装潢富丽堂皇。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根据唐朝历史的记载和考古研究, 洛阳 复建了应天门、明堂和天堂等建筑,虽说是近几年 新建 的“新古董”,但也确实气势恢宏,壮观华丽,向人们展示显现了 中国 盛唐时期的繁华与强大。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在这座雄伟的城楼上,记载着隋炀帝开创的万国来朝,李世民下达过焚城令,唐高宗过问了“ 韩国 政事”,武则天发表了登基演说,唐玄宗接见了 日本 遣唐使。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远处圆顶建筑即为明堂,当年武则天就是从应天门沿着中间的这条御道,在文武百官拥簇下走到明堂登基。
隋唐洛阳城应天门遗址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远翘明堂和天堂。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即“明政教之堂”,这是紫微城的大朝正殿,号称“ 万象 神宫”,是古代帝王用于布政、祭祀的重要礼制建筑。是唐、武周神都 洛阳 的地标性建筑,高达98米, 占地12000平方米,是世界历史上体量最大的木质建筑,亦为 中国 建筑的巅峰之作。 明堂建于 武周垂拱三年(687年),次年底建成,号 万象 神宫,允许百姓入内参观。 695年被毁,次年重建号“通天宫”。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明堂共三层,底层方形象征四季。中层十二边形效法十二时辰,上为圆盖,九龙捧之。上层二十四边形,法二十四节气。顶层置金凤(后改作火珠,被誉为“国宝”),中有巨木十围(周长15米),上下通贯。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天堂是武周紫微城内的礼佛堂,寓意“至高无上之堂”。 亦名功德堂 、通天塔 、通天浮屠。 公元689年由武则天建于神都 洛阳 ,位于紫微城核心区,正殿明堂的北侧。天堂是武则天感应四时、与天沟通的御用礼佛圣地。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富丽堂皇的天堂佛堂。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可以乘坐电梯上到第九层,居高观赏 洛阳 市景。
隋唐 洛阳 城九洲池遗址公园。九洲池作为隋唐 洛阳 城宫城御苑,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今天的九洲池遗址公园占地288亩,包括宫城 西北 部的大内寝殿区,宫城北部的陶光园局部和宫城西侧的西隔城中北部的九洲池皇家园林这三部分,共12处遗址,通过多种科学手段进行保护性展示。通过对古代遗址的原址展示和地面模拟等手段和形式,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隋唐盛世时的皇家园林风貌。
修建复原的唐代皇家园林建筑宏伟壮观。
九州 池园林
洛阳结束了在 洛阳 的行程,到火车站乘坐火车前往 巩义 。
巩义乘坐火车11元/人,行驶约40分钟到达 巩义 火车站。下车后把行李寄存在车站,然后乘坐公交进城游览。
巩义下车直接就到了宋陵广场。宋朝的永昭陵就在 巩义 城内。 巩义 境内有裴李岗、仰韶 和龙 山文化遗址70多处杜甫故里,拥有北魏石窟、北宋皇陵、康百万庄园等国家、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河洛汇流、浮戏山雪花洞、北宋皇陵、嵩阴风景区、青龙山慈云寺、杜甫故里、康百万庄园等六个景区,是 河南 省历史文化名城。
永昭陵永昭陵是北宋第四代皇帝宋仁宗赵祯的寝陵。宋仁宗初名受益,是宋真宗赵恒的第六子,即民俗演义《狸猫换太子》中的太子。宋仁宗生于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2年即帝位,1063年病死 开封 ,享年53岁。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期间,国泰民安,文臣武吏荟萃,科学文化发达,达到宋王朝鼎盛时期。
永昭陵北宋皇陵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在 巩义 市的西村、芝田北宋皇陵、市区、回郭镇4个镇区,占地约30平方公里。北宋九个皇帝中,除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死于五国城外,其余七个皇帝及加上赵匡胤之父赵宏殷的墓由 开封 迁此(称 永安 陵),通称七帝八陵。依次为宣祖(赵弘殷) 永安 陵、太祖(赵匡胤) 永昌 陵、太宗(赵光义)永熙陵,真宗(赵恒) 永定 陵、仁宗(赵祯)永昭陵、英宗(赵曙)永厚陵、神宗(赵顼)永裕陵、哲宗(赵煦) 永泰 陵。宋代靖康建炎年间遭金兵破坏,元代时地面建筑全部被毁。除此外, 巩义 还有宋朝的后妃和宗室亲王、王孙及高怀德、蔡齐、寇准、包拯、杨六郎、赵普等功名勋名将共有陵墓近千座。
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羊,马,象,文官,武将,门狮。这些满目沧桑的石像,历尽千年寒暑,阅尽人间风雨,依然不改昔日骄傲的风采。
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占地500余亩,置东西南北四座大门,南门是正门,陵区内又分内城和外城,内城也称宫城。走进南大门,陵区呈南高北低之势。宽阔笔直的神道,穿过高大的雀台、乳台,穿过 穆然 耸立的石像生,直指宫城。雀台是陵区的第一道大门,乳台是第二道大门,神门是第三道大门,也是宫城的大门。
永昭陵永昭陵由鹊台至北神门,南北轴线长551米。南神门外的神道上,布置有东西对称的石人13对、石羊2对、石虎2对、石马2对、石角端、石朱雀、石象、石望柱各1对,这些石刻造型秀长,雕法细腻。武士身躯高大,形象勇猛,目不斜视、忠实地守卫着宫门。客使体质厚重、轮廓线条简练明确,双手捧贡品,身披大袍,衣褶垂到脚边,人物形神兼备。石虎造形威武雄健,石羊面目恬静清秀。永昭陵的石朱雀雕刻尤为精美,整屏呈长方形、通身雕成层叠多变的群山云雾,烘托着展翅欲飞的朱雀,美丽的雀尾犹如一把俊扇挥动着风云。浮雕突出表现了鹏图矫翼的雄伟气概,呈现出瑰丽浪漫的画面。
永厚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宋朝帝陵的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 驯象人1对、 瑞禽1对、 角端1对、 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门狮1对、武士1对。上宫四周其他神门外亦有门狮1对,门内有宫人 1 对。一些下宫的门外亦有门狮1对。宋陵石刻摆脱了传统的神秘色彩,着重反映了当时的世俗生活风貌,具有形神兼备的高超艺术造诣。
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昭陵永厚陵我们游览完永昭陵后,感到意犹未尽,看时间还早,于是决定再探永厚陵。永厚陵是宋英宗赵曙的陵墓,距离永昭陵不到一公里,散布在 巩义 市郊区的菜田野地里。永厚陵并不是景区,我们东找西问的到达后发现已经全部被围蔽起来,问了附近好几个村民,都说不知道入口在哪里。原来当地政府在最近完成了征地,前两天把属于永厚陵的一大片地全部围蔽起来并已开始施工了,要在这里再造一个新的宋陵公园,因此已不允许外人进入了。我们不想放弃,几经周折,终于让我们找到了一个小口子,进入到了永厚陵的发掘施工场地。
永厚陵永厚陵只见属于永厚陵的石像生七零八落地散布在面积很大的菜地、荒草野地和农家院落旁,有许多都半截埋在土里。
永厚陵永厚陵这一对石 狮子 的身体已全被黄土掩埋,只剩下两个脑袋还在地面上,仿佛仍在顽强的挣扎,倔强的期盼着有超一日能将它们解救出来,能够重现昔日的雄风!
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这座孤零零的石像生耸立了千百年,仿佛仍在忠实地守护着身后主子的封土堆。
永厚陵排列成行的石像生,虽然有的已残缺破损,但仍然不失昔日皇家庄严的风采。
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当年的宋陵,是何等的庄严、豪华和壮观,而如今成为这等模样,确实有些惨不忍睹。 巩义 散落的宋代七帝八陵,目前除了宋仁宗的永昭陵得到保护修复,其他的宋陵状况都和永厚陵差不多,有的状况甚至更差,不知宋太祖赵匡胤地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散落在油菜花地中的石像生,仿佛一直都在默默地注视着人世间的沧桑,春夏秋冬日出日落,一直都在默默地期盼着----
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永厚陵夕阳下,我们轻轻抚摸着这些千年石像生,与它们一一道别,祝它们即将重获新生。很快它们就会以崭新的面貌成为新的帝陵公园的成员。
巩义结束在 巩义 的游览,返回 巩义 火车站,乘坐晚上的火车前往 开封 。
开封当晚十点多到达 开封 ,入住火车站附近的7天连锁酒店。
开封第4天:开封
今天在开封市内游览,因为来过开封,就到包公祠、开封府、大相国寺、铁塔、龙亭几个点去看了。
住宿:开封7天酒店
早餐后,出门乘坐公交开始在 开封 的游览,第一站先到著名的包公祠。
开封府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 包公祠是为纪念我国宋代著名清官包拯而恢复重建的,是国内资料最全、规模和影响最大的包拯纪念场馆。它坐落在七朝古都 开封 城内碧波荡漾、风景如画的包公 湖西 畔
开封包公祠包拯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清官 和政 治改革家,他一生忧国忧民、刚正不阿、执法如山、清政廉洁。尤其是他在执掌 开封 府时,打坐南衙、抑强扶弱、铁面无私,为百姓伸张正义,留下了古今中外妇孺皆知的美名包青天。史书记载, 开封 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1984年, 开封 市在包公湖上重建了包公祠。
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大殿内的包公铜像。包公正襟危坐,一手扶椅一手握拳仿佛要拍案而起,一身凛然正气。
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开封包公祠景区内假山起伏跌宕,瀑布飞流直下,小桥潺潺流水,锦鲤嘻戏清波,奇古嶙峋石雕,精美花园令人流连忘返。
开封开封 府,位于 开封 市包公东 湖北 岸,是北宋 京都 官吏行政、司法的衙署,当时被誉为天下首府,史料记载,北宋 开封 府共有183任府尹,尤以包公打座南衙而驰名中外。今日的 开封 府是重建的建筑,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1.36万平方米,与位于包公西湖的包公祠遥相呼应,同碧波荡漾的三池湖水相互映衬,形成了东府西祠、楼阁碧水的秀美景观。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开封府开封府开封 ,简称“汴”,古称汴州、汴梁、汴京, 开封 地处 河南 东部、中原腹地、黄河之滨。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4100余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先后有夏朝,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宋朝,金朝等在此定都,素有八朝古都之称,孕育了上承汉唐、下启明清、影响深远的“宋文化”。 开封 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轴线从未变动的都城,城摞城遗址在世界考古史和都城史上少有。宋朝都城 东京 城是当时世界第一 大城 市,是清明上河图的创作地。
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开封府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开封 大相国寺,原名建国寺,是 中国 著名的佛教寺院,始建于北齐天保六年(555年)。唐代延和元年(712年),唐睿宗因纪念其由相王登上皇位,赐名大相国寺。北宋时期,相国寺深得皇家尊崇,多次扩建,是宋代京城最大的寺院和全国佛教活动中心。后因战乱水患而损毁。 清康 熙十年(1671年)重修。现保存有天王殿、大雄宝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千手千眼佛等殿宇古迹。1992年8月恢复佛事活动,复建钟、鼓楼等建筑。整座寺院布局严谨,巍峨壮观,2002年被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相国寺的山门,原为清乾隆年所修建, 开封 解放时,毁于炮火,现今殿式山门,为今方丈心广大和尚发心修建,匾额为原 中国 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所题。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为 中国 传统的轴称布局,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线分布,大殿两旁东西阁楼和庑廊相对而立。藏经阁和大雄宝殿均为清朝建筑,形式上重檐歇山,层层斗拱相迭,覆盖着黄绿琉璃瓦。钟楼内存清朝高约四米的巨钟一口,重万余斤,有“相国霜钟”之称,为 开封 八景之一。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天王殿,为清代乾隆年间所修,该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单檐歇山,绿琉璃瓦顶,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就发生在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主殿大雄宝殿,该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堪为古建筑中的瑰宝,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大殿周围及月台俱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 狮子 ,刻工精巧,形态各异。这大雄宝殿的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阿弥陀佛和药师佛三世佛。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的八角琉璃殿也叫罗汉殿,八角造型,俗称“八角琉璃殿”,其造型独特,在 中国 佛教寺院中可谓独一无二。该殿为清乾隆年所建,占地828平方米,由游廊殿、天井院和中心亭三部分组成。
大相国寺罗汉殿中心耸立的八角亭中,供奉一尊四面千手千眼观音 菩萨 像。这尊像系一株完整的银杏树雕刻而成,是乾隆年间一名民间的无名艺人用了58年心血完成的艺术杰作。像高3米多,重约2000公斤,四面造型相同,每面各有六只大手及扇状小手三至四层,每只手掌中均刻有一眼,共计一千零四十八只眼,民间俗称 “千眼千手佛”,为观音 菩萨 三十二变相之一。此造像不仅材料珍贵,雕工更是精巧,可谓鬼斧神工,甚是神奇,是大相国寺镇寺之宝。
大相国寺罗汉殿中的五百罗汉像。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大师堂即空海大师纪念堂。堂前立有空海大师铜像落成纪念碑,及一对罕有的石雕六牙像。堂内供奉有空海大师铜像及大师生平事迹图片展览。大师铜像高2.5米,重3000余斤,为 日本 友人赠送。
大相国寺大相国寺开封开封 鼓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结晶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明、清两代经过5次重修,如今是 开封 的商业文化中心。
开封开封开封中午,找到 开封 第一楼,这是一家百年老店。其始建于一九二二年,是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国家特级酒家、中华餐饮名店、全国绿色餐饮企业,以经营中华名小吃--第一楼小笼灌汤包子和什锦包子宴而驰名中外。
开封开封 第一楼的小笼灌汤包子源于北宋都城 东京 (今 开封 ),它用料考究,制艺精湛,具有皮薄馅大、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特点和提起象灯笼、放下似菊花的优美外形,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曾获商业部优质产品金鼎奖、首届中华名小吃和中华名点等荣誉称号。
开封开封开封我们两个人点了一个凉拌黑木耳、一个鲤鱼培面、一笼灌汤包。
铁塔公园午餐后游览 开封 铁塔公园。
铁塔公园铁塔公园铁塔公园占地面积51.24公顷,其中有9.62公顷的水面积;园内依次建有“盆景苑”,“天下第一塔”石碑;“极乐世界”牌坊;宁静雅致的“静苑”;巍峨壮观的“接引殿”;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铁塔”等, 开封 人都说:“不看铁塔,等于没来过 开封 ”。
铁塔公园铁塔公园铁塔公园铁塔公园铁塔公园铁塔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铁塔又名“开宝寺塔”,因塔身全部以褐色琉璃瓦镶嵌,远看酷似铁色,故称为“铁塔”。
铁塔公园铁塔公园开封 铁塔为等边八角形,共十三层,高55.88米,底层每面阔为4.16米,向上逐层递减。塔身遍砌花纹砖,上有飞天、麒麟、 菩萨 、乐伎、 狮子 等花纹图案50余种,造型优美,神态生动,堪称宋代砖雕艺术杰作。铁塔以卓绝的建筑艺术闻名中外,其设计精巧,结构坚固,虽经地震、河患、狂风暴雨和人为的破坏,仍巍然屹立。塔高居我国现存琉璃塔之首。 铁塔层层建有明窗,一层向北,二层向南,三层向西,四层向东,以上雷同,其它如盲窗。明窗具有透光、通风、瞭望、减轻强风对塔身的冲击力等多种功能。建塔所用的砖,是专门烧制的各种形状的琉璃结构砖,砖有20多种,规格各异,有榫有眼,砌成塔身,恰到好处,坚固美观。铁塔外面的铁色琉璃砖,砖面花纹图案达50余种,其中有波涛样云、飞天、仙姑、 云龙 、坐佛、 菩萨 、伎乐、僧人、麒麟、 狮子 、花卉等,每块琉璃砖都是艺术品。据《如梦录》记载,基座辟有南北二门,南门上有一块“天下第一塔”门匾,基座下有八棱方池,北面有小桥可跨池而过,由小桥进北门入塔。可见,铁塔曾是座落在水 池上 的水中塔,建筑艺术风格之奇特,实属罕见。
铁塔公园铁塔公园龙亭公园开封 的龙亭公园。
龙亭公园龙亭大殿系宋代皇宫后御苑旧址的一部分,殿下 高台 乃明代周王府花园中的土山。龙亭大殿是公园内整个清代建筑群体中的主体,建于72级蹬道的平台之上。
龙亭公园龙亭公园龙亭公园龙亭大殿坐北朝南,殿前是贯通上下的用青石雕刻的蟠龙盘绕的御道, 云龙 石雕上至今还留有赵匡胤当年的马蹄印。御道东西两侧各有上下蹬道和便道。龙亭大殿高26.7米,东西长19.10米,南北宽11.90米。殿内天花板上绘有青云彩纹团龙图案,殿外飞檐高翘,檐角皆挂风铃,风铃随风作响,美妙无比。龙亭大殿雄踞于高大的殿基之上,巍峨壮观。特别登上龙亭大殿,潘杨二湖,龙亭公园的秀丽景色,繁华的宋都御道,幽雅的古都风貌尽收眼底,使人感慨万千。
龙亭公园龙亭公园龙亭大殿
龙亭公园龙亭公园龙亭公园建于六朝(五代时期后梁、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及金朝)皇宫的遗址之上,龙亭公园占地面积1038亩,其中水域面积(包括杨、潘二湖)710亩,以高耸壮观、金碧辉煌、气势雄伟的龙亭大殿为主,由午门、玉带桥、嵩呼、朝门、照壁、朝房等仿清朝万寿宫建筑群组成。
龙亭公园龙亭公园登上龙亭大殿,杨、潘二湖及 开封 全市可以尽收眼底。
开封 第5天:开封--广州早上坐火车到 郑州 ,坐飞机返回 广州 。
开封上午,乘坐火车离开 开封 ,前往 郑州 。
开封坐火车约半个小时到达 郑州 火车站。
在 郑州 火车站直接乘坐地铁前往 新郑 机场。
结束了在 山西 与 河南 的全部行程,乘坐南方航空的航班飞回 广州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