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
2019.09.14

深访勉县武侯祠

天数:2 天 时间:8 月 人均:200 元 和谁:和朋友

     说起诸葛亮,神州大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人们敬重他的高洁忠义,被他的智慧和人品所折服,一篇《出师表》,震撼古今仁人志士。关于诸葛亮的故事人们耳熟能详,舌战群儒,草船借箭,七擒孟获平南中,六出祁山伐中原等等。更有杜少陵在蜀中瞻仰成都武侯祠后写的《蜀相》一诗,“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更是把人们对诸葛亮的尊崇推到一个极高的高度。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生前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被谥为“忠武侯”。千百年来,人们为了怀念这位先贤,在全国各地建起了许多武侯祠。直到现在,全国尚存有规模较大的武侯祠还有9座。其中位于汉中勉县的武侯祠,也叫诸葛庙,位于勉县城西4公里处的川陕公路之南,汉江之北。与武侯墓隔汉江(古沔(念mian三声)水)遥遥相峙,自成一体,各具特色。 公元234年秋,诸葛亮第六次率军北伐时,病逝于五丈原的军中。诸葛亮去世的消息传入蜀国境内,举国上下如丧考妣,悲痛欲绝,纷纷私祭于道陌市井,乱了当时的“礼秩”。公元236年,步兵校尉习隆、中书郎向宠等文臣武将联名上书朝廷,要求为亮修庙,以表武侯功德,“千秋祭祀”。后主刘禅为顺应民心,下诏“在沔阳(即勉县)立祠”,并规定“修祠之后,凡亲属、臣吏、百姓祭武侯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当时因“建之京师,又逼宗庙”,故选祠址于定军山下的武侯坪,祠靠近墓所。这是全国唯一由皇帝下诏并拨给银两修建的祠庙,比成都武侯祠早建约50年,因而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

     现今的武侯祠勉县城西4公里处的武侯镇继光村,位于108国道旁,汉江以北。按照古制,祠庙一般坐北朝南,但勉县武侯祠却是坐南向北,这是取诸葛亮生前不忘“北定中原,恢复汉室”之意。武侯祠自明正德八年迁建今址后,不断扩建完善,大多是万历年间(1573—1620)建筑。至清嘉庆年间(1796—1820),又行大修,形成完备建筑格局。因此,目前武侯祠保留下来的建筑大都保持着清代风格。

     现在的武侯祠皆为明、清建筑,坐南向北,背临汉水,面对公路,呈南北布局,中轴线直穿七进。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20米,呈长方形。四周有围墙,地基五十余亩,共有七院五十四间房舍。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亭台楼阁,遍布祠中。为陕南较大的古建筑群,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3A级旅游景区。武侯祠西与古阳平关、诸葛读书台、莲花池相接,东与马超墓祠、刘备称王设坛处等古迹连成一片。

     武侯祠古建筑群由北向南,楼台殿宇排列整齐,中轴线直穿七进,其中三院并联,形成18个院落。从北进入山门,依次为乐楼、东辕门、西辕门、牌楼、琴楼、钟楼、鼓楼、戟门。

     祠前为牌楼,处在东西辕门中轴线上,高10米,八角起翘,中宽6米,东西两侧各宽3米,四柱落地,上盖灰瓦,该牌楼原建于明万历十九年(1591),清雍正十三年(1735)果亲王重修。牌楼为三开间,木结构四柱擎顶,上盖灰色筒瓦,檐下网眼斗拱,迭势递减,错落有致。远看,高大雄伟,气势非凡,正中嵌有一匾,右行双行隶书,金字“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题于同治七年(1868)。

     牌楼背书匾额为楷书“天下第一流”,为清人宋丰绥所题,意思是诸葛亮一生充满传奇、充满忠诚,他是天下第一流的忠诚之士,第一流的智慧之星。 游人至此,无不肃然起敬。

  穿过牌楼,便进入第二院落——琴楼,相传为诸葛亮当年抚琴的城楼。这是明万历年间(1573—1620),大修建时,根据《三国演义》中描写的诸葛亮设空城计,退司马懿十万大军的故事所建。

楼内有石榻一张,上置石琴台,台边浮雕双龙纹饰,台上置石琴一张,上刻“章武元年”(221),石琴上虽无琴弦,但用手指轻轻敲打,也能发出清脆的声音。石琴长115厘米,头宽24厘米,尾宽20厘米,叩之清亮、悦耳,相传为“诸葛亮手挥之物”。

     武侯祠自魏晋以来,历代名人留下墨迹甚多。祠内遍悬匾、联,匾额有:“高山流水”,’“醇儒气象”,“代仰清高”,“大汉一人”,“大器无方”,“天下奇才”,“其犹龙乎”,“山高水长”,“伯仲伊吕,”其中“忠贯云霄”为清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御 赐”。对联有:“扶汉室坚惟谨慎,乃能担当事业;伏龙誉早必深潜,而后腾踔云霄。”仰流嵌于大殿背后墙上。

  进入武侯祠大殿院落,两侧、山墙及正面檐下,碑石林立,上刻历代文人墨客及军政名流诗词歌赋。唐、明、清各代碑石林立,楹联众多,竖有碑石70多块,匾30多方,联20余幅。历代名人如李白、苏轼、王安石、陆游、顾炎武等,都在这里留下了诗文刻石。杜甫留诗曰:“武侯祠堂不可忘,中有松柏参天长。干戈满地客愁破,云日如火炎天凉。”岑参诗曰:“遗庙空肃然,英灵贯千岁。”于右任先生感慨诸葛亮的际遇,写下了“大名垂宇宙,遗像肃清风”。

    碑刻中比较惹人瞩目的是清朝果亲王允礼来勉县,主持武侯祠修缮时留下的诗刻:“遭逢鱼水自南阳,将相才兼管乐长,羽扇风流看节制,草庐云卧裕筹量。丹心一片安炎鼎,浩气千秋壮蜀疆。庙貌嵯峨沔水侧,入门瞻拜肃冠裳。”而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碑文更有深刻的含义:“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流风於遗迹万古清高”。 

在众多石碑中,最为珍贵的当数唐贞观(唐德宗李适)十一年(公元795年)沈迥刻立的“蜀汉丞相诸葛武侯新庙碑铭并序”一碑。该碑正文记载795年维修武侯祠一事,其碑帽、碑阴、碑侧刻满了唐、宋、元、明历代的题刻,国务院1979年9月14日将此碑公布为“全国书法艺术名碑”加以保护。大殿正中神龛上端坐诸葛亮塑像,极显慈祥睿智。他左手持六韬兵书,右手抚膝。琴童、书童待立身旁,一持宝剑,一捧印绶。龛下关兴、张苞护卫在侧。神龛上方蓝底金字匾额上“忠贯云霄” 四个楷体大字为清代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皇帝永琰御书于皇宫,“驿发”到勉县,由钦差工部待郎来勉县代表皇帝将匾悬挂于此的。大门两侧有联道:“未定中原,此魂何甘归故土;永怀西蜀,饮恨遗命葬定军。”此联道出了诸葛亮临终时的旷古遗憾。

   武侯祠除古建筑物、碑石文物外,还有汉柏、汉桂、旱莲、银杏、腊梅、凌霄等古树名木和奇异花卉数十种,遍布各处。其中汉柏现存18株,株株挺拔苍翠。据李复心《忠武侯祠墓志》载,汉柏载植于景耀六年(263),经专家测定,确属汉柏。直径都在一米左右,高大,繁茂,郁郁葱葱,为祠增色。武侯祠内的旱莲(旱莲树,又名“应春树”,是植物中的“大熊猫”,属木兰科,花朵红、白相间,花蕊略呈粉红色,酷似莲花,故称为“旱莲”。)尤为珍贵,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唯一一株,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后人为纪念诸葛亮所植。高约十米,直径约四十厘米,为稀有的木本植物。春初开花,展瓣吐蕊,类似莲花,芳香数里,欣赏者络绎不绝,别开生面,人们把它理解为是诸葛亮淡泊廉洁,奇才大志,名闻于世的象征。传说能看到旱莲花的人,当年一定好运。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蜀汉政权奉献了毕生心血。千百年来诸葛亮,已成为智慧与忠诚的代表,他的高风亮节为世人所敬仰。每年前来武侯祠拜谒、祭奠的人络绎不绝,使得武侯祠墓香火不断。而今,武侯祠更成为汉中吸引中外游客的旅游胜地。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深访勉县武侯祠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