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游丽江古城
黑龙潭又名玉泉公园,旧称玉泉龙王庙,位于丽江城北象山脚下,被誉为滇西北高原上的一块美玉。如果不是大旱,玉泉潭周围翠柳垂帘,芳草如席,古木葱郁,楼阁亭台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玉龙雪峰和象山倒影其间,景色十分迷人。可惜云南三年大旱,泉水干涸见底,今天又是多云天气,没了水又见不到玉龙雪山的黑龙潭,自然风韵不存。潭北面有座五凤楼,原址位于丽江县城西北11公里的芝山福国寺内,1979年迁至玉泉公园黑龙潭畔。当年徐霞客来丽江曾住过此楼。五凤楼高20米,为三重檐多角攒尖顶木结构建筑,从四面看都象五只展翅欲飞的凤凰,故名。它是云南民族地区现存的一座重要建筑。在湖的东畔,有“纳西东巴文化研究所”,在这里可以看到奇异的东巴象形文字,对纳西族的历史、风俗、文学、艺术、宗教等可以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玉泉公园内荟萃了古代纳西族建筑群,除了省级重点保护的明代五凤楼、解脱林等,还有众多的清代建筑物。三层楼阁的“得月楼”四面临水,雕梁画栋,一代文豪郭沫若曾为此挥笔题写了“得月楼”和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春风杨柳万千条风景这边独好,飞起玉龙三百万江山如此多娇”,生动地描绘了公园奇丽的湖光山色。
离开黑龙潭,大巴停长水路大研古镇南门口,大家从光义街走到木府门前。木府原本是丽江世袭土司木氏衙署,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中央王朝设置丽江军民府,在古城建衙署,于是木氏土司建造了这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纳西民族首领木氏自元朝(1253年)起世袭丽江土司,历经元明清三代22世470年,在西南诸土司中以“知诗书好礼守仪”而著称。可惜的是原建筑基本都毁于兵火动乱,现建筑为后来新建。今天的木府大门紧关,通告说自2月16日起进行维修。无奈,我们告别木府,从“天雨流芳”木牌坊下走向金星巷。
今天的丽江大研古镇基本上已是人满为患,无论白天黑夜,阴雨晴雪,它的大街小巷都是络绎不绝的观光客,噪声、闹声、吆喝声不绝于耳,除了纳西族民居的风格尚存,古镇风韵已荡然无存。只有在狮子山东麓的金星巷或古镇东北的小石桥、万子桥一带,才可以避开熙攘的人群。这里的环境相对安静、平和,走在光溜溜的石板路上,在悠悠流水旁摸一摸简陋的木板桥栏杆;或将视线移进纳西人的院落,透过梁柱剥落的彩粉找寻久远的岁月痕迹,这种滋味别具一格。
从金星巷转入黄山下段,再左转一个弯,10:50~11:30游狮子山万古楼。
万古楼为塔式五重檐全木结构建筑,高33米,象征原丽江纳西族自治县33万各族人民。主体柱子16根,反映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中有开天九兄弟、劈地七姐妹的传说,寓意纳西儿女共同创造美好的世界。它也是中国全木结构斗拱建筑一柱通顶不连接的第一楼。柱长22米,反映民间“好事成双”的说法,以及婚嫁选择双日为吉的习俗。万古楼是拍摄丽江全景的最佳位置之一,从这里朝西望,自北面的象山向南全是大研古镇密麻麻的纳西屋顶,那些小河、商铺店面和行人,都淹没在这些屋顶之下了;从这里向西望,和内地的城市一样,是丽江新城的高楼大厦和车流。万古楼边有古柏树,这片古柏便是古人笔下“丽江十二景”之一的“黄山古柏”。
狮子山黄山古柏
束河古镇
离开丽江古城,来到了束河古镇,又是另外一番景象,束河古镇比较舒服安静一些,我是比较喜欢束河古镇这份安静,2005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最美乡村之一
一家让人忍不住给好评的店、不管是服务还是价格或是口味都非常的满意运气很好的被安排在了二楼的阳台位置、还可以听见对面咖啡馆唱歌、哈哈歌声配更下饭了、打卡还有菜品和饮料的赠送、感觉店家很豪气、下次有机会还会再来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晒足迹】背上行囊,去我的梦和远方——丽江 95424
- 彩云之南,待得越久越想隐居(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三城游) 46330
- 大理丽江:这里的空气有点稀薄,人们过着乌托邦的生活 18884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