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4.08

北京昌平 | 明永陵:陵寝既逊避也逾制,他真用《永乐大典》陪葬吗

天数:1 天 时间:4 月 人均:100 元 和谁:一个人

在明十三陵中,有三座陵寝是皇帝在世时就为自己建好的“寿宫”。一座是永乐帝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一座是嘉靖帝明世宗朱厚熜的永陵,还有一座是万历帝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皇帝生前预筑的陵墓,当然以皇帝意愿为是。于是,观帝陵就能看到皇帝之其人、其事、其政。我们“巡游华夏”将分两期为您探访明十三陵的永陵,为您解密明世宗嘉靖皇帝的故事。

在北京市昌平区的天寿山阳翠岭南麓,有一座建筑独特、规模宏大且奢华的陵墓,它就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世宗朱厚熜(年号嘉靖)及孝烈皇后,孝洁皇后,孝恪皇后的合葬陵寝——明永陵。

朱厚熜的年号"嘉靖",史称嘉靖皇帝,在位时间45年,是明朝皇帝在位时间最长者之一,仅次于明神宗皇帝朱翊钧在位的48年时间。因为朱厚熜在位时间长,所以嘉靖皇帝的永陵修建规模仅次于明成祖的长陵,迄今保护较好。明永陵大约经过7到11年的经营,是明十三陵中的代表陵墓。永陵因可能有《永乐大典》陪葬而闻名于世。目前,官方尚未对永陵进行考古挖掘,不对游客开放。

嘉靖十五年(1536 年),明永陵开始修建。根据《明世宗实录》的记载,这一年的三月十五日,嘉靖帝发出了一个最高谕旨:“陵寝制度要参照长陵(明成祖朱棣)的规格,必须更加抑制和缩减。”之后又再下谕:“寿宫的规制,应当避让祖陵,节省财力。”那么后来情况如何呢?当然并非如此。

当朝臣们听到皇上这样说后,便提交了一份“议奏”:皇上想要避尊节财,实在是“执谦虑远”,我们本应顺从,但“恐怕过于贬损”,无法表达我们的“尊崇之礼”,所以享殿、明楼、宝城等都按照长陵(明成祖朱棣)的规制,其他则还是按照原来的规划。嘉靖帝看完后,应该是“正合心意”,于是下旨说:“都按照你们所说的去办。”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 年),有个叫梁份的人在对明十三陵进行考察后,在《帝陵图说》一书中,详尽记载了明永陵的建筑形制,这也是我们迄今为止能看到的,明永陵最接近原始样貌的史料。从梁份的描述中可以得知,永陵有诸多创新性的建设。比如,嘉靖帝将“享殿”一名改为“祾恩殿”。“祾恩殿”的“祾”字是表示墓主接受祭祀、享用祭品;“恩”字则寓意着无尽的恩惠,指后人在祭祀活动中对先祖无限恩惠的怀念,其含义绝非嘉靖皇帝之前帝陵“享殿”的“享”字所能比拟。

同时,在永陵御路上的丹陛石,则雕刻的是“二龙升降纹”,之后的明六陵(献陵、景陵、裕陵、茂陵、泰陵、康陵)的雕刻也全是云纹,而永陵则雕刻的是一龙一凤,呈现出“龙腾凤舞”的姿态,这有帝后和睦的寓意。

另外,永陵在建筑材料上也有所不同。在帝王陵墓的正前方有一座碑楼,也叫做明楼,楼中竖立着刻有墓主人庙号、谥号的石碑。漫步在明十三陵,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那一座座高耸的明楼,黄瓦红墙,错落有致。除了永陵外(除定陵外)的其他各陵明楼,都是木架梁结构,而永陵则是砖石仿木结构。乾隆五十年(1785 年)大修明十三陵时,工部尚书金简曾对各陵进行勘察,在他的汇报中可以看出,唯有永陵和定陵的明楼“至今并未倾圮”,而其余的“皆糟朽、坍卸”。

在帝王陵寝环绕封土的四周砌了的一圈城墙,被称为“宝城”。通常是用砖而砌,而永陵的宝城垛口则采用了整块花斑石垒砌,极为奢华。在石头上的花斑形状如同竹叶,因此又被称为“竹叶玛瑙石”。十三陵帝陵文化研究专家胡汉生先生介绍说,永陵的花斑石来自江苏徐州,经过打磨平整,石面光洁如星。

由此可见,所谓的“宜逊避祖陵,节省财力”,不过是嘉靖皇帝说说而已,是不必当真的。即便有“逊避”,也只是在规模和规制上稍微逊色于明成祖朱棣的长陵而已:长陵的宝城直径是101丈8尺,而永陵的则略小一点点,为81丈;长陵的祾恩殿是“九五”开间,面阔九间,进深五间,重顶仿如宫殿。殿内除天花格子,其余用料均为楠木,而永陵的是“七五”,也就是面阔七间,进深五间。然而嘉靖之前的几位明朝皇帝陵寝的享殿的开间是“五和三”,而且在用材方面,永陵与长陵是相同的,全部使用了楠木。

永陵规模如此宏大,用料如此奢华,所以清康熙年间的梁份在《帝陵图说》一书中,说“黄瓦朱扉重檐”“壮丽已极,为七陵所未有”。不仅是七陵所未有,其豪华程度甚至超过了朱元璋的明孝陵。《明·昌平州志》中就有这样一句评价:“重门严邃,殿宇宏深,城楼巍峨,松柏苍翠,宛若仙宫。

按照《大明会典》的记载,永陵宝城直径为81丈,裬恩殿为重檐七间,左右配殿各九间,其规制仅次于长陵,而超过献、景、裕、茂、泰、康六陵制度。据《明世宗实录》记载,当时参加营建永陵的三大营官军有4万人,再加上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陵区内新行宫和圣迹亭的兴工,以及皇宫内外工程,每月费银不下30万两。但当时工部库贮之银仅有百万两,修陵经费十分困难。为此,世宗只得采纳大臣们的意见,用广纳事例银的办法是“以济陵工”。

永陵如此宏伟精致,以至于当万历帝在营建定陵时,也将一切规制仿照永陵。

嘉靖帝为何会这般独树一帜,唯我独尊呢?在王茹茹与王其亨这两位建筑学教授所著的《明永陵的营建及历史变迁》一文中,有这样的一句点评:“嘉靖皇帝想借由陵墓建筑来达成其‘大礼议’所追求的继位正统性与政治合法性的理想。”以陵明志,可谓是一言切中要害。

这座奢华的永陵在清朝乾隆时,被乾隆皇帝“拆大改小”。祾恩殿由重檐改为单檐,面阔从七间缩减为五间。祾恩门从五间缩减成三间。乾隆时改建的祾恩殿和祾恩门,在民国时期塌毁,目前永陵内的地面建筑,就剩下了重门,明楼和宝城。

嘉靖帝不惜违反“避逊祖陵”原则,修建一座规模巨大的陵寝,与其性格是密不可分的。通过修建巨大陵寝,也可以震慑群臣,并且彰显他自己“正统”的地位。至于嘉靖皇帝的永陵有《永乐大典》陪葬的说法是否确有其事,那恐怕要等官方对永陵的保护挖掘才能知晓。

【全网版权维权,请勿转载】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北京昌平 | 明永陵:陵寝既逊避也逾制,他真用《永乐大典》陪葬吗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