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02

2019年冬埃及深度游游记(8)——苏伊士、塞得港、亚历山大

天数:4 天 时间:12 月 人均:2000 元 和谁:和朋友

苏伊士运河处于埃及西奈半岛西侧,横跨苏伊士地峡,将地中海和红海连接起来,全长约163公里,大大缩短了欧洲至中东、印度洋及亚洲的海运航线距离,目前全世界14%的海运量、12%的贸易量、8%的液化天然气和10%的海运原油都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是全球最重要的海运通道之一。苏伊士运河也是埃及经济重要的“生命线”和“摇钱树”,过往船只通行费一直是其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

苏伊士市位于苏伊士湾北部海岸,运河的南端出口,是一个港口城市。

塞得港是埃及东北部城市,是埃及第二大港口,它位于地中海沿岸,是苏伊士运河北端出口。

亚历山大(Alexandria)是埃及的第二大城市和最大的海港,它位于尼罗河三角洲西部,滨临地中海,距开罗西北208公里。亚历山大始建于公元前332年,当时是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统治埃及,他建立并命名了这座城市,将其作为马其顿帝国埃及行省的总督所在地。亚历山大死后,埃及总督托勒密在这里建立了托勒密王朝,亚历山大就作为埃及王国的首都,并很快成为古希腊王国的最大城市。在后来的古罗马时期,它是仅次于罗马的大城市,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世界七大奇迹的亚历山大灯塔。

公元四世纪和八世纪的几次大地震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在阿拉伯、伊斯兰统治时期,统治者将开罗作为埃及的新首都,亚历山大的地位急剧下降,到了奥斯曼帝国的末期,它几乎沦为一个小渔村。

由于亚历山大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是地中海南岸不可多得的良港,十九世纪以来,亚历山大港航运逐步恢复,城市也再度兴旺,吸引了许多欧洲人、希腊人、犹太人和叙利亚人来此居住,逐渐作为埃及最开放的城市,城市景观更现代,城市环境、卫生及市民精神面貌更西化,有“地中海新娘”的美誉。

“地中海新娘”雕塑

我们2019年12月21日离开赫尔格达,前往开罗;22日在开罗游玩一天;23日由开罗经苏伊士市,前往塞得港;24日由塞得港,前往亚历山大,25日在亚历山大图书馆、盖贝依城堡游玩,26日由亚历山大前往锡瓦绿洲,离开前,参观了庞贝柱。由于我们从锡瓦绿洲回开罗后,还要在开罗游览数日,所以12月21、22日在开罗的旅行情况,将与后续的行程一并介绍。

 我们第一天从开罗租车自驾前往苏伊士,到了运河边才发现有带铁丝网的围墙将河岸与运河分隔开,根本无法靠近运河;沿着公路往北,直到塞得港,也没有看见运河;第二天上午,我们好不容易找到一条路可以经过一座浮桥跨过苏伊士运河,当我们达到对岸桥头想停车照相时,立即有埃及警察过来制止,并要求我们立即离开。哈哈,看来苏伊士运河真是埃及的心肝宝贝啊,为防止不轨之人的觊觎,连游客的参观也禁止了。难怪网上鲜有游览苏伊士运河的信息。

说到亚历山大图书馆,不得不提到始建于托勒密时代(公元前367-283年)的古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馆内收藏了从公元前400年至公元前300年的各种手稿,阿拉伯文献和欧洲文字书籍等。可惜这样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中心,却于公元3世纪末毁于战火。虽然现在从无数古代文献中得知它曾经存在过,但到目前为止的考古发掘,似乎仍在黑暗中摸索,甚至连一块实物也没有找到。

亚历山大图书馆想象图(来自网络)

我们参观的亚历山大图书馆是1995年埃及政府在联合国科文组织帮助下重建的,它占地4万平方米,耸立在地中海的海斯尔赛湾畔,据说这里是托勒密王朝时期图书馆的旧址,从海岸线上看,图书馆就像一个直径160米的圆盘状体积,以楔形向前倾斜,顶部是半圆形穹顶,内部的会议厅则呈金字塔形,圆柱、金字塔和穹顶的巧妙结合浑然天成,丰富的几何形状凸显其文明蕴藏与文化氛围的构思和创意。

在图书馆外围花岗岩质地的环形文化墙上,镌刻着包括汉字在内的世界上50种最古老语言的文字、字母和符号,象征文明的交融。

 

图书馆内部采用曲线与平面相交的布局使其空间充满了活力,给参观者和阅读者带来开敞空旷的视觉效果。

来到盖贝伊城堡,也不得不提到亚历山大灯塔,它被列为世界古代七大奇迹之一。公元前三世纪,亚历山大已经是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大城市了,亚历山大港也成为当时海上运输贸易的重要交通枢纽,船只往来频繁,但港口附近地形险恶,夜间行驶的船只经常出事故,于是托勒密一世决定在法罗斯岛东端建造一座灯塔。根据史料记载,这座灯塔高122米,加上塔尖海神波塞冬的雕像,总高为135米左右。塔分为三层,在第三层,放置一面巨大的镜子和一个巨大的火盆,利用镜像反射原理在白天反射日光,夜里则反射火盆中燃烧的火光,据说50里外都能看见它的灯光,引导着夜航的船只安全进入港湾。公元639年,阿拉伯人统治埃及,并定都开罗,亚历山大地位剧降,港口也衰落,灯塔渐渐失去作用并年久失修,1303年的一场大地震,使它彻底倒塌到海中。

亚历山大灯塔想象图(来自网络)

1480年,奥斯曼帝国盖贝伊苏丹为了抵抗外来侵略,保卫埃及及其海岸线,下令在亚历山大灯塔的原址上修建一座城堡,盖贝伊城堡就此诞生。1882年英军的舰队进攻亚历山大时,曾炮轰城堡,使其受损严重,今天我们看到的城堡,是后来修复的。

现在的盖贝伊城堡高大雄伟,设计上是典型的阿拉伯建筑,与我们之前在土耳其看到的城堡有几分神似,城堡呈四方形,每个角都有一个圆柱形的炮楼,通过城墙延伸到两侧的海中,从城堡的窗户中能够眺望到宽阔的海洋和兴旺繁荣的亚历山大市区。

庞贝柱是亚历山大最著名的古迹,它由柱基、柱身、柱顶三部分组成,总高度为26.85米,重约500吨,柱身呈圆柱形,上部直径2.3米,下部2.7米,由红色花岗石打磨而成。柱顶为古罗马科林斯式,饰有爵床花图案。它是公元297年、当时的埃及总督为感恩罗马皇帝戴克里先、在亚历山大塞拉比斯神庙(建于公元前200多年的托勒密二世时期)广场上树立的记功柱,塞拉比斯神庙没有存在多长时间就被毁,而神庙广场上的许多立柱、包括这根记功柱一直保存到阿拉伯人统治时期,公元641年阿拉伯人占领亚历山大时,在众多石柱中的这根石柱仿佛像“桅杆”一样,阿拉伯语中桅杆叫“萨瓦里”,所以这根石柱也叫萨瓦里石柱。在萨拉丁统治时期,为了抵御敌军的海上进攻,将其他石柱抛入大海,仅留下这根石柱耸立在这里。

塞拉比斯神庙复原图(来自网络)

公元13世纪,欧洲十字军东征到达这里,他们误认为古罗马大将庞贝(公元前106—公元前48年)被恺撒击败,逃到埃及,死于这里,埃及人将庞贝的头砍下,挂在此柱顶上,故称其为“庞贝石柱”,并将此信息带回欧洲。实际上这个石柱与庞贝没有任何关系,而“庞贝柱”就这样以讹传讹地叫了下来。

亚历山大市民对萨瓦里石柱(庞贝柱)还是关爱有加,将它作为亚历山大城的城徽,又称它为骑士之柱,给耸立了1600多年石柱赋予新的文化印记。还不知从哪里弄来一座粉红花岗岩狮身人面像与它为伴。

————本节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2019年冬埃及深度游游记(8)——苏伊士、塞得港、亚历山大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