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9

绿陶记忆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发表于 2023-12-29 16:46

会理绿陶的兴旺发达不是偶然形成的,有人类生存发展的地方就有陶瓷的生产发展,会理绿陶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会理制陶业发展历史久远,从汉代开始就有了陶器。现今发掘于会理县南阁乡境内雷家山西汉古墓群,面积约4200平方米。在清理发掘的一座残墓中出土了70余件器物,其中陶器30余件,主要有罐、高足杯、尊形器、纺轮等。纹饰为三角戳印纹、刻画弦纹、水波纹。可见,从汉代起,会理制陶就有了一定发展。从考古资料了解到:位于会理县老街乡石厂村五组地处长山梁子南坡的碗厂湾瓷窑遗址,总面积9311平方米。在长山梁子的三条山脊上分别建有窑子,窑炉为龙窑。器型有碗、盘、杯、碟、饰件等。经初步确认该窑遗址的烧制应始于南宋晚期,鼎盛于元、明,属南方龙泉窑系。会理绿陶品牌发展历程会理鹿厂镇的鹿厂瓷厂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闻名。《会理州志.山川》(清同治本)即有“白泥山,三十里在鹿厂”的记载。厂后山的白泥山陶土储量约455万吨,厂址附近老拱山的孔雀石、沙河铺的方解石、明星村的白硅石、凤山营的赤铁矿以及红泥、白泥等辅助资源也极其丰足。据旧档案记:“民国三十八年有陶业48户,工人127人,年产值48500元”。产品以绿陶为主,年产日用陶器三十余万件,产品除供应本地外,还远销元谋、永仁、禄劝、西昌、德昌、宁南等地。解放后陶瓷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购置了球磨机、练泥机、压滤机等机械代替人力畜力,生产效率大为提高,经解放前夕陶瓷专家向建三和四川美术学院师生的技术指导,艺术陶瓷产品质量有大幅度提高。1949年至1952年,窑子先后停烧。1953年政府着手恢复生产,组建鹿厂碗业生产合社。在以后的20年间,继“大跃进”后的三年困难时期,生产已停滞不前;“文革”中受鹿厂地区武斗的影响,曾一度停产。1958年,会理县政府在原陶瓷专家向建三创办的华宁瓷厂基础上创办益门瓷厂,将名为陶瓷生产合作社的原鹿厂瓷厂作为车间并入,发展成为拥有三个生产基地,5个车间,740名职工的规模,后因故解体,鹿厂瓷厂回复为集体所有制并更名会理县美术陶瓷厂。此外,会理农村还有生产粗陶等季节性副业的传统手工艺,土法烧制缸、坛、钵、罐、砂锅等数十种,其釉色棕黄,也有无釉原色土黄陶,造型古老原始,近似出土文物。 [8]古往今来绿陶一直沿用天然矿物作釉、原料,其中还加入植物灰等成份,经高温烧造后致密度高、声音清脆、无铅无毒、耐酸碱,各种金属氧化物在高温下呈色、混熔、结晶,富于变化,可谓“入窑一色,出炉万彩”。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会理210
绿陶记忆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会理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会理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会理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会理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凉山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凉山旅游推荐

+更多

    凉山旅游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