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19

浙江嘉兴乌镇古镇东栅景区游记(之三)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3 月 和谁:夫妻

2014年3月31日,下午,我与夫人一起漫步在乌镇古镇的石板路上,走上古帮岸,穿过木廊棚,来到最有名的应家桥,这是单孔石拱桥。相传吕洞宾曾在正月下凡到修真观,扮成老头在应家桥上卖汤圆,大的卖3纹钱,小的卖5纹钱。乌镇人都说,茅盾儿时也是因为经常到这桥上走走、玩耍,后来才这么出名的。站在应家桥上放眼望去,人家尽枕河的江南水乡古镇景色尽入眼帘,水流潺潺。茅盾故居前的三里塘河上有7座桥,纵横交错,各具形态,每隔60米有一座,宛如“桥博物馆”。

 

应家桥南堍有一座茶馆名为访卢阁,始建于清朝同治三年,是中市的中市。楼下两开间,楼上三开间,店堂宽敞明亮。两面临水,一面临街,东西北三面有统排玻璃窗,店内宽敞亮堂,楼下有扶梯,桥腰上也有扶梯可以径自登楼。据说,最早来此开茶馆的是南浔人卢同。访卢阁茶馆位置很好,前临常丰街,背倚西市河,开门见桥,推窗见水,是风水最好名气最大的一家茶馆。它出名有两个原因:一是它的名称跟历史上的“茶圣”陆羽有缘。据传此茶店创建人卢同,曾在太湖茶山上救过陆羽一命。陆羽为感谢卢同的救命之恩,曾带上亲手采制的清心茶专程拜谢卢同,“访卢阁”之名也因此而来。而是它跟现代文学巨匠茅盾有关。茅盾家离访卢阁不足百米。茅盾祖父沈恩培常去访卢阁饮茶。茅盾在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一书中写道:“祖父的生活,很有规律,每天上午或到本地绅士和富商常去的访卢阁饮茶,或到西园听拍曲。”茅盾小时候也常随祖父去茶馆玩耍。

路过访卢阁,来到了皮影戏馆,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北京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皮影戏在南宋时传到江南一带。在江南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乌镇皮影戏属南派。皮影戏馆里收留下也许不仅仅是老艺人对过去的一往情深,更是一种原生态生活的回归与渴望。至抗战前后,乌镇尚有12个皮影戏班子,走乡串镇,演出颇多。解放后随着电影的发展而日趋减少,至文革中完全停止,大量的道具也在“破四旧”中被付之一炬。如今皮影戏已随着乌镇旅游业的发展,又焕发了青春,乌镇皮影戏馆仍在日日演出,并走入了人民大会堂,走出了国门,先后受邀请去韩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家表演,以其独有的民族魅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喜爱。

 

皮影戏是利用各色可活动的牛皮或羊皮制成的造型,在强光的投射下,通过表演者娴熟的技艺,利用影幕向观众展示各色剧目,可称得上是中国特有的卡通片。皮影戏表演所需的半透明造型都是用手工绘成,极为精美,各人物关节处以线缀连,可自由活动,演出时再配以鼓、锣、二胡、京胡、锁、呐、长笛等乐器伴奏,便形成了一出出脍炙人口的传统剧目,有《英烈传》、《闹天宫》、《康王渡江》、《徐达打虎》、《孙悟空大战牛魔王》等。如今皮影戏已随着乌镇旅游业的发展,又焕发了青春,乌镇皮影戏馆仍在日日演出,并走入了人民大会堂,走出了国门,先后受邀请去韩国、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国家表演,以其独有的民族魅力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喜爱。皮影戏馆里收留下也许不仅仅是老艺人对过去的一往情深,更是一种原生态生活的回归与渴望。

 

皮影戏从有文字记载,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了,武帝的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恭请皇帝端坐帐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渊源。中国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元代起,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相继传入了波斯(伊朗)、阿拉伯、土耳其、暹罗(泰国)、缅甸、马来群岛、日本以及英、法、德、意、俄等亚欧各国。明武宗正德戊辰三年(1508年)北京曾举办百戏大会,皮影戏参加了演出。另传皮影自明中叶从兰州和华亭先传入河北涿州、后再传到京西、北郊农村,然后入城并形成东、西城两派。

 

汇源当铺应家桥和南花桥之间,五开间的门面,楼上楼下,1.8米高的柜台,非常气派。汇源当铺是乌镇首富徐东号的第九世孙徐焕藻(茗香)所设,创建于清朝道光年间,旧时乌镇是一个两省三府七县交接之地,经济繁荣,故而典当行也特别多,最多时达十三家。太平天国战争之后剩下5家,东栅葆昌、南栅葆生、西栅丰泰、北栅惇泰、中市汇源当铺。后经时代的变迁,到1931年,只有汇源当铺一家还支撑着,日寇入侵之前,典屋也只出不进,不久即告停业。自汇源当铺关门大吉,乌镇典当行的历史便划上了句号。现因旅游的开发,使这家古老的典当行又恢复了往年的面貌。

 

现在的汇源当的位置还是在当年的老地方,当铺四周有高墙围护,靠外墙脚均用一人头高的条石筑就,使盗贼无法翻墙、掘洞,更有高出屋顶的更楼有人日夜嘹望。大门用不易着火的厚实的银杏木制成,外包铁皮,内有坚实的门闩、落地闩,外人很难破门而入。进门有关帝堂,以示忠义为本,兼有驱除邪恶的企求。头埭为店厅,是收兑典物的交易场所,除汇源当外都设有高柜台、木栅栏。当典物者递上衣物后,听凭当里朝奉居高临下吆喝开价,低人一头。后埭是库房,为了防火,埭与埭的舍房各不相连,更在庭院中放了不少挑满水的七石缸,称之为“太平缸”。

 

徐东号资金雄厚,又好做善事,他开典当不单是为了赚钱。一是不设高柜台和木栅栏,交易时双方可以平等论价。二是每年的十二月(初一到月底)千文以下的典户不计息,而且典值也放得比较宽,而且连石臼也可以入典,此举完全是为了照顾贫民。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高墙上特别醒目的“当”字,这墙称之为照墙,有两种含义,其一是一个玄关;其二因为上当铺是一件很没有面子的事情,害怕被街上认识的人看到,所以设墙挡之,起到了“遮羞”的作用。由此可见当年的商家已经考虑到了顾客的心理。

 

当铺的柜台有1.8米高,在古时有些当铺的柜台可达2米。建这么高是为了使当铺的朝奉先生居高临下,让他气势凛人面对顾客,可以更好地压底价格,而且起到了保护的作用,避免打架斗殴。铺内有一楹联:“克俭式勤保世以滋大,秉彝是训进德于无疆”。一进门,便可见在西墙边有一张特别的床,这便是卷当床,它是用来整理一些典当衣服和物品的。在卷当床的两边有两股麻绳,用以包扎典当物品的。有一块特别的木牌,被称之为望牌,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日历表。望牌一、三两行采用了《千字文》中的十八个字,这些字是可以移动的,为什么采用十八个字呢?是因为旧时典当物品最长的时间就是十八个月,每个字代表一个月,物品存放了一个月后对应的字移过一格,移到十八格后,此物未能赎回,店主即可自行处理。

 

中间供奉了三位财神,当中是关公,旁边是赵公明元帅,他们两位是武财神,后边这一位看他的着装打扮便知他是一位文财神增福。旁边一张桌子称之为“管钱桌”,里面存放一些钱币,用于支付典当物品,旧时这位子的工作人员就相当于现在的出纳。坐的这个就称为钱榻,它即可以坐人而且还可以存放零钱。边上是一个小小的帐桌,它主要做一些典当业中所独有的一些帐簿。旧时的当票也是在这边开的。

 

再往里走是一间首饰房,靠墙这些有抽屉的木柜在旧时是用来存放一些金银细软的。左手边的桌子为真正的帐桌,做类似于流水帐一类的帐目。旁边的楼梯下是一个很深很暗的暗房,起避难应急之用,因而它靠首饰房特别近,以便于贵重物品的转移。沿着楼梯上楼时,迎面看到了两个只有在典当铺中才能见到的神位。左边的是火神,旧时主人为防火灾而供奉祈求平安。另外一位便是号神,“号”与“耗”谐音,顾名思义是为了防老鼠的。1939年日机轰炸乌镇,汇源当中弹起火,大火延烧难以扑救,除柜房、铺面外全部焚毁,只剩下沿街房舍和头埭店厅。而围护的高墙却制止了大火向邻居蔓延,乌镇典当从此绝迹。为保护古镇风貌,旅游部门将汇源当幸存之铺面、柜房按原貌修复,以存历史旧迹,并供人们参观。

 

乌镇慈云路有一座古寺,叫石佛寺,又名福田寺。寺中供有三尊石佛,每尊石佛有一丈六尺多高,用大理石雕刻而成,镌凿工巧,造型生动,堪称石雕艺术佳品。古人来此游览,曾留下这样的赞美诗句:“鼎立同根丈六躯,斫山工匠世应无;不知他日飞来意,较比鸿毛重几铢。”这寺中的石佛从何而来?乌镇民间流传着这几尊石佛的传奇。

 

据传,天上的玉皇大帝得知人间有苏杭二州,风景旖旎,胜似天堂,决定在这两处各建行宫一座,以便游玩作乐。一天,他从杭州派出四位石佛,前往苏州实地察看。四位石佛化身为四个凡人,乘上一艘从杭州开往苏州的烧香船。船经过乌镇这个地方时,四位石佛从船舱里往外一望,只见这里溪塘交错,绿树成行;桃红柳绿,风光秀丽。四位石佛以为苏州到了,于是先派一位上岸去看看。船到乌镇西栅日晖桥边,一位石佛对摇船的说:“船老大,我要上岸小解,请行个方便,在此停靠片刻。”船夫一口答应,立即扳艄靠岸,立篙搭板,让客人上岸。这个客人刚一跨上岸,船上的人只觉得船身如释重负,陡然向上一升,浮高了好几寸。船夫惊奇地说:“这位乘客真重,好像个石菩萨。”船夫话音刚落,岸上那位客人就像中了定身法一样,立在那里一动也不动了。留在船上的那三位,见上岸的石佛真相已被船家点穿,忙推说要去拜访朋友,也急忙离船登岸,匆匆往南而去。这时烧香船更是浮高了一大截,船上的香客议论纷纷猜测,说这四个人莫非是神仙石菩萨。

 

不久,日晖桥堍的那一位,果然变成了一尊石佛立在那里。其他三位,走到放生桥附近,也显了原形,变成了三尊石佛。消息传开后,人们都说,佛落仙地,乌镇这地方风水好。人们为了保住这块仙地,就在日晖桥堍给先上岸的那位石佛建了一座小庙堂,又在放生桥南面,给三尊石佛造了座大寺庙,取名“石佛寺”。还在寺内挂了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水上浮来”四个大字。

 

从此每年春天的香市,总有不少善男信女到寺内顶礼膜拜。特别是从杭州烧香回来的那些苏州、常州香客们,路过乌镇时,总要靠船上岸,到石佛寺去烧“回头香”,据说这是为了向几位石佛致歉。可惜,这座古寺连同里面的三尊石佛,在十年动乱中毁于一旦,茅盾先生得知石佛寺等乌镇古迹被毁的情况后,曾在写给故乡的一首词中写道:“往昔风流嗟式微,历史经验记取。”表示了对遭毁古迹的痛惜之情。现在的三尊石佛是按原样重新雕刻的,其中有一尊石佛的下半截是原物,为当地一农民将之砌在墙壁里面才得幸存至今。

 

乌镇还有一个特色,就是用大块的石头整齐砌筑的河岸,当地人称为 “帮岸”。帮岸上不仅仅有街道、民居,还有那园林中才得一见的廊棚、亭榭。廊棚全部以木柱、木板构建,清一色以鱼鳞般的黑瓦盖顶,高高的廊棚下是一条绵长的石板路,烈日下、暴雨中都可慢慢行走赏景;这些廊棚里临河的一面还设有长背靠椅,可供游人憩息;走累了,就在那里坐一坐、靠一靠,吃点小食,看看河景,那份惬意,自不消言说。穿梭于河埠廊坊、行走在石板小路上,欣赏着古旧的木屋,心就会自然而然地格外沉净和舒适,这些古朴木楼、重脊高檐,展示的是一种纯朴的情致,氤氲的是一份优雅的气息,令人陶醉。

 

走在乌镇的传统作坊区,两边都有各式各样的民间传统工艺,当地的老百姓所开的各种小作坊集聚一起也是煞有特色的。首先看到的是一家姑嫂饼作坊,姑嫂饼是乌镇的传统名点,据传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姑嫂饼味道鲜美,油而不腻,酥而不散,又香又糯,甜中带咸。这种充满乡土气息的糕点价廉物美,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

 

姑嫂饼的外形酷似棋子饼,比棋子饼略大。一切配料跟糖酥饼相仿,也是面粉、白糖、芝麻、猪油等,但其味比酥糖块适口。嫂饼在乌镇至多已有数百年生产汗青了,在清乾隆年间乌镇同知董世宁原修、卢学溥续修的 《乌青镇志》 卷二十的“特产篇”中有它的“列传”:“用极细麦粉和糖及芝麻印成圆饼,有椒盐者,有白糖者,味甘而润,远近有名。”姑嫂饼油润麻香,进口酥松脆糯,咸甜适中,不腻不寡,充溢乡野味道,但不粗砺。

 

有一首民谣这样赞美姑嫂饼:姑嫂一条心,同做小酥饼。白糖加焦盐,又糯又香甜。那么这种饼为什么叫“姑嫂饼”呢?它又是怎么来的呢?传说很久以前,乌镇有一家小糕饼店,是一户姓方的人家开的。起先,他们只是从大作坊里批一些糕饼来卖,后来,他们生下一男一女,靠这小本买卖难以糊口了,于是,夫妻俩想学酥糖来卖。他们仿造酥糖的配料,用炒过的面粉,熬过的白糖,去壳的芝麻,煎熟的猪油等细心的拌匀,蒸熟,然后用模具制成一个个小酥饼。由于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他们的酥饼生意越做越好,财源茂盛,镇上的同行十分眼红。为了保住自己的财源,夫妻俩对酥糖的制作方法严格保密,他们夫妻俩亲手配料,自家人动手制作,工具不外借,技术只传儿子、媳妇,不传女儿,因为女儿将来要出嫁,制饼方法就会传出去了。眼见得嫂嫂得到密传,他家女儿心中不服气。

 

有一次,嫂嫂正在做酥糖,女儿骗嫂嫂说姆妈叫她有事,嫂嫂一走开,她急忙到灶间抓了一把盐,拌在嫂嫂制作的那堆粉料里。她想,这样,嫂嫂做的酥饼味道肯定不好,一定卖不出去,出出自己心里那口气。哪里知道,这次她嫂嫂配料做出来的小酥饼销路特别好,个个赞不绝口。店主人二丈金刚摸不着头脑,等她弄明白是自己女儿捣的鬼后,灵机一动,借题发挥,说这种饼是他家姑娘阿嫂合作配制而成的,并且,将甜中带咸,香味独特的小酥饼命名为“姑嫂饼”了。这一来,小酥饼的名气居然传遍了江、浙一带,也成了乌镇的传统糕饼。

 

定胜糕也是乌镇有名的传统糕点,据说是古时乌镇人民为迎接打仗得胜回来的将士而特制的一种点心,定胜糕的颜色绯红,就象征着战争的凯旋。后来,因为乌镇自古以读书为荣,古时读书人考状元,亲朋好友便都要做几笼香甜柔软的定胜糕送行,表达金榜题名的良好祝愿。定胜糕的形状为荷花状,外层是精制的香米和糯米粉,米粉细而均匀,里面是豆沙馅,中间混有少量白糖和桂花,味道香糯可口,甜而不腻。

 

游览完了乌镇古镇的东栅景区,我们前往西栅景区。乌镇互联网国际会展中心,位于乌镇西栅景区西北部,总建筑面积约8.1万平方米,由会议中心、接待中心和展览中心三个功能区块组成,三个功能区呈U字状排布,主会议厅可容纳3000人同时与会。建筑风格注重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特别是外立面上采用260万片江南小青瓦,5.1万根钢索以网状肌理寓意互联网,整体呈现江南古老建筑与现代网络相融共生的和美场景,也和整个乌镇形成富有生机的时代对话。会展中心以水为媒,三座主要建筑沿南、东、北三个方向围绕中心水池而建,池边柱廊林立,廊内漫步通行。整体建筑融入大量粉墙黛瓦、临水连廊等经典江南水乡特色元素,与周边水乡环境融为一体。

 

2014年起,中国决定每年举办一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大会在选择会址时乌镇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它经济发达,既能代表中国悠久的传统文明又能感受周围浓厚的互联网经济辐射,类似于世界经济论坛的举办地瑞士小镇达沃斯,每年冬季中国及全球的互联网精英齐聚乌镇,千年古镇站到了信息时代的最前沿。乌镇作为一个古镇,最出彩、最接地气的是它在文化上的创新。乌镇超越古镇的举措便是从它的文化基因开始的,它先后引入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建立木心纪念馆、木心美术馆,大力推广相关的作品。从观光小镇到度假小镇,再从度假小镇到文化小镇,乌镇一步步升级。它曾是小桥流水人家,但又超越了小桥流水人家;它既是古镇,又超越了古镇。乌镇是古镇却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古镇,它很时尚、很前卫,乌镇戏剧节蜚声全国,世界互联网大会将其定为永久会址,远远超过其他古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浙江嘉兴乌镇古镇东栅景区游记(之三)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