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2

浙江嘉兴乌镇古镇西栅景区游记(之三)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3 月 和谁:夫妻

2014年3月31日,傍晚,我与夫人继续在乌镇古镇西栅游览。乌镇地处杭嘉湖平原,属于太湖流域运河水系,京杭大运河从镇北蜿蜒而过。据乾隆年间的《乌青镇志》载:“镇水发源于天目山之险潭,历苕、霅两溪,自含山东流。”纵贯镇区南北的市河,也就是车溪,阔且深,有支流无数,如东市河、西市河、白娘子港、浮澜桥港、急水桥港等等。有如此众多的水港溪流,为了交通便利,必须兴建众多的桥梁以通往来。据载乌镇桥梁最多的时候达150多座,有百步一桥之说。但由于风雨侵蚀,船撞石坍,城镇改建,运河拓宽等原因,有的古桥已经消失了。但即使这样,乌镇现在仍有相当数量的古桥,经过加固、修复、重建,目前仅西栅就有七十二座古桥,数量和密度均为国内罕见,堪称古桥博物馆

 

乌镇古桥大多为石桥,不仅历史久远,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类型多样,造型美观,风格各异。有简便的石平桥,古朴的石拱桥,精巧的砖石桥等,其中以石拱桥居多。石拱桥源于东汉时期,因为拱桥主要承重构件的外形是曲的,因此在古代也被称为曲桥。曲拱的形状有半圆、圆弧、蛋形、马蹄形等,乌镇石拱桥的拱形,以半圆、圆弧为常见。在一些石桥上还有建有古色古香的亭阁,如昭明书院西侧的雨读桥,上建桥阁,遮阳避雨,桥侧设有美人靠护栏,可供游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光。不少桥的望柱、栏板上雕有精细的图案花纹,有莲花图案、六道轮回图案、万字图案等,这些图纹不仅美观,给古桥增添了不少韵致,而且也蕴涵了古镇人们的宗教习俗以及祈祷吉祥平安的美好愿望。古桥的风格还体现在桥洞两侧的桥联上,这些桥联对仗工整,雕刻精细,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古桥的名字也很有特色,它们或是以所在地命名,如宋家桥,就是因跨宋家港而得名的;或是以实际功用而命名的,如雨读桥,就是下雨天可在桥上的亭中读书而得名的;或是以蕴涵吉祥如意之意的词来命名,如通济桥通安桥;有的是以象形命名的,如如意桥;还有的是为纪念某人某事而命名的,如放生桥蚕圣桥等。

 

咸宁桥位于西大街中段,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北通西栅大街,南连秀水廊。咸宁桥是一座梁式三孔石桥,全长18米,桥面宽1.6米,净跨16米。原来是一座木桥,后来改建为石桥,初建与改建日期因年代久远均已经无从查考。因为以前桥南堍开有众多冶坊,所以又名冶坊桥。乌镇冶坊始于明代,兴盛于清朝,最先是在西栅出现,后来又在南栅兴盛起来。这两处的业主主要都是以沈姓为主。在当时,乌镇冶坊不仅生产钟鼎、香炉、蜡台等生活用品,甚至打仗用的前膛炮和炮弹也在这里铸造,冶坊桥见证了那一段辉煌的历史。咸宁桥桥面比较狭窄,仅由三块不宽的长条石铺成。桥的两侧置有搁空栏石,两堍傍着望柱砌有抱鼓石,上面雕刻着精美的花纹。桥洞东西两侧还分别刻有对联,但由于年代久远,字迹已经是模糊不清了,西侧的那一副依稀可辨识为:合旧图新千载长占利涉,易材为石万年永。登上咸宁桥顶,往西眺望,就可以清晰地看见仁济桥那高大的身影了,而且透过它那半圆形拱洞,通济桥西堍那一座贴水河埠也可以看得很清楚。

 

定升桥位于昭明书院西南,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桥的西北侧便是雨读桥,南堍与灵水街相通。定升桥是一座三孔圆拱石桥,桥全长24.1米,最大拱净跨3.4米,南侧桥拱净跨1.2米,北侧桥拱净跨2.28米,整座桥净跨12米,桥面宽2.4米,是西栅街区最高的桥。定升桥的命名,据传说与本地的一个风俗有关。当地的小孩,到了上学的年龄,第一天去上学的时候,都要手拿状元糕,到这座桥上走一走,状元糕寓意将来能金榜题名,而到这座桥上走一走,是意味着走过这座西栅最高桥后,将来定会步步高升,因此此地的乡亲,便把这座桥叫做定升桥。

 

定升桥南堍有个瘟元帅井,井旁建有瘟元帅亭,亭里供奉着瘟元帅像,亭上题“瘟都元帅”,左右对联“护乡民爱心齐日月,避瘟疫壮举感天庭”。传说瘟元帅生前是个白面书生,为人热心,急公好义。有一年江南大旱、河水干涸,人们汲井水饮用,水贵如油。一日,那书生发现有恶鬼向井中投毒,于是第二天,这名秀才就守在这口井旁,不让老百姓取水,许多不明真相的老百姓责骂和殴打他,在万般无奈之下,这名秀才纵身入井。当百姓把已经溺水身亡的秀才打捞上来时,发现他脸色铁青,齿裂眼突,十分可怖,是身中剧毒的症状,方知他是为了一方百姓的平安而献身的英雄,于是就追奉他为“瘟元帅”,为他塑像,希望他在天有灵驱赶瘟鬼,继续为地方造福。瘟元帅的塑像神情凶恶,怒目圆睁,其实是为了镇住瘟鬼。

 

秀才跳井示警的那天是五月十五日,所以乌镇有一个风俗,每年农历五月十五日,都要迎一次瘟元帅会。迎会时,人们用轿子把瘟元帅像抬出来,在街上巡游一番,请他把街上游荡的瘟鬼捉进事先准备好的瓮里。迎会队伍很壮观,前面鸣锣开道,硬牌护行;后面两人抬一只空酒甏,甏里有个青面鬼头,头上系着一根绳子,绳子穿过抬杠上的滑轮,一边走一边扯动绳子,鬼头在甏口一隐一现,谓之收瘟甏收瘟鬼;随后又有两人抬一盛有木炭且窜着火苗的铁锅,据说火可慑鬼;瘟元帅的轿子就跟在后面;最后是八个手持刀枪的护轿判官。据说这样一来,盛夏时就不会发生瘟疫了。这大概是人类出于瘟疫的恐惧,而古时的医学又未发达到足以祛除瘟疫,因此人们才想象出瘟元帅这样一个形象来,以抚慰恐惧、祈佑平安。

 

放生桥位于西大街中段,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南和水市口街相通,北与西栅大街相连。放生桥是一座梁式单孔桥,全长17.4米,宽2米,净跨5.6米。桥面由四块长条石铺成,桥北堍建有引桥、平台。放生桥初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清乾隆年间(1796年—1820年)两度重修。桥的北堍,有一座石阶逐级伸向水里的河埠。传说过去每年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和七月三十地藏菩萨生日,当地居民都会在此河埠上放生鱼虾,故有桥名。

 

万兴桥位于西大街中段,跨西市河,呈南北走向。桥的北堍与西栅大街相连,南堍接水市口街,是一座三孔石板平桥,桥全长19.7米,净跨10.2米,桥面宽1.9米。此桥名为万兴,寓指万事俱兴之意,表达了古镇人们安居乐业和对幸福美满生活的向往。

 

宋家桥位于西大街中段,呈东西走向,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全长16.2米,净跨4.2米,桥面宽2.4米。原名平等桥,因跨宋家港,所以名宋家桥。清朝乾隆年间重建时,曾名景行桥,现桥身上尚刻有“景行桥”三个字。景行桥的北面是安渡坊,是进入西栅景区的主要客运船码头。桥南隔河与水上集市的木栈桥相望,处于西市河与其支流的交汇处,风景十分秀丽,因此名为景行桥,意指当游人行至此处,便可看到秀丽的水上风景。

 

雨读桥位于昭明书院西入口,呈东西走向,桥东堍是昭明书院西入口。雨读桥是一座单孔石平桥,全长10.25米,净跨4.25米,桥面宽3.72米。桥上建有亭阁,亭的北侧有墙与桥面相连,墙上开有木板推窗。南侧置有美人靠,可以供游人在此休憩,凭栏观赏水上风景。在雨读桥的北面隔河相望的有一座三孔石平桥,叫晴耕桥,与雨读桥遥相呼应,合起来就是晴耕雨读。乌镇文化底蕴丰厚绵长,历史上的乌镇,乡里办学风气十分浓郁,一些农家子弟晴天在田间耕作,到了雨天就聚集在这座桥上读书,所以有晴耕雨读的说法。这也是为什么晴耕桥未建亭阁,而雨读桥上建亭阁的道理。我们现在站在桥上,似乎遥想到当年乌镇诸多学子,在细雨霖霖之日,齐聚在此桥上读书的情景。

 

福安桥位于西大街中段,锦堂会所西南方向,呈东西走向,是一座单孔石板平桥,桥全长12.5米,净跨4.4米,桥面宽2.5米,由四块长条石拼接而成。桥的两侧是以整块的长条石联结成桥栏,整座桥看上去古朴、简洁。桥临西市河这一面,东西桥堍两侧各有石阶伸向水中。这种石阶,当地人称之为桥洞。旧时,古镇的居民就是在这些桥洞上淘米、洗菜、洗衣的,同时这里也是家庭妇女说长论短的场所。

 

关于“乌镇“镇名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但乌镇的老百姓更多的认同“乌镇”是为了纪念唐代的一位乌赞将军而名。传说早在唐宪宗元和年间,乌镇有个英勇的将军,姓乌名赞,人称乌将军。乌将军爱国爱民,武艺高强,英勇善战。唐代自安史之乱以后,中央实力渐弱,地方官吏飞扬跋扈,纷纷割据称王。

 

当时,浙江刺史李琦也要称霸,举兵叛乱,致使这一带兵荒马乱,百姓无法生活。唐宪宗就命乌赞将军同副将吴起,率兵讨伐。乌赞武艺高强,英勇善战,打得叛军节节败退,乌将军乘胜追击当官兵追赶到乌镇的车溪河畔时,李琦突然挂出免死战牌,要求休战,乌将军就原地扎营,待机再战。当天深夜,叛军偷袭营地,乌将军匆忙迎战,李琦佯退至车溪河边,从一座石桥上飞快逃过,乌将军过桥时一阵乱箭飞来,把乌将军及他的青龙驹射死。原来是李琦在桥堍下设下陷阱,暗害了乌将军。

 

吴起率兵赶到,杀退了叛军,把乌将军埋葬在乌镇车溪河西,为他堆坟立碑。当天夜里,人们看到乌将军的坟上冒出一株绿叶银杏,并很快就长成参天大树,这棵银杏从来不结果实。当地百姓说,这银杏就是乌将军的化身。为纪念乌将军,当地百姓集资建造了乌将军庙,乌将军成了乌镇的地方保护神。旧时就是乌镇的土地神社,在乌将军庙前,可以看 到“ 御菑”和“捍患”四字,意思就是说“抵御灾难、保卫平安”,这就足以证明乌将军在老百姓心目当中的地位。

 

乌将军庙最早的寺庙毁于清咸丰年间,同治年间重修,现在的乌将军庙占地3600平方米,分前后殿,两侧有耳房偏殿,园林假山。庙门前的两个石狮子是明朝所保留下来的,正殿正中供奉的就是家喻户晓的乌将军,两边则分别是将军的副将吴起和书童,而两边则分别是火神和水神。

 

进入第二进看到的是池塘,当地人叫它“放生池”。其实在寺庙中有放生池,是司空见惯的,但是这里所要说的是,当地老百姓确实把乌将军奉为神灵,希望自己的行善积德,能够让乌赞将军知晓,因此,这里的香火也是非常旺盛。下面我们再看第二殿,这一尊乌赞将军的塑像是用(乌铜)精雕而成,他身穿盔甲,目光炯炯,犹如在疆场杀敌的豪迈气概。

 

月老庙位于西栅翡翠漾北岸,是一个不起眼的建筑,门面虽不大,名气却十足。到月老庙主要是求姻缘,听说特别灵,是当地青年人许愿求爱的地方。门口树上墙上和庙里真的很多很多许愿牌,都系满了红丝带,可以买个红带写上心愿挂上去,据说非常灵验。墙上满满的挂着都是情侣们许下生生世世的愿望,还有相伴相生纠缠生长的古树,是个非常浪漫的地方,红彤彤的,特别喜气。

 

在乌镇当地有这样的一个小故事:以前乌镇南栅浮澜桥附近靠下岸河边,有一家豆腐店,只有一间门面,开间又小,一副磨豆腐的石磨子和浸黄豆的石缸一放,店面就狭窄得转不过身,豆腐倌准备将店面扩大一点,但前面是大街,无法伸展,左右是别的堂店,思来想去,只有后面河面上还有空间,于是他就在店后河床上打了几根桩,架上横梁,梁上钉几块板,盖起了一个阁楼,把黄豆缸和一些杂物移到那里,这样店堂间就宽阔多了。

 

小镇上消息传得特别快,豆腐倌的阁楼刚搭好,镇上的巡查官就派差人来查问,他警告说:这是官河,官府早已通告,不准私占河面,限你三天之内拆除,不然就送官查办。一听要上衙门,豆腐倌慌了神,情急中他请了本街的穷秀才帮忙,他吩咐豆腐倌说:我替你写张纸条,官府如传你过堂,你就说你没有罪,并将这张纸条递给他看。几天后,差人看豆腐倌的水阁还没有拆除,就传他去见巡检老爷。巡检老爷惊堂木一拍“你私占官河,阻碍交通,船只难行,该当何罪?”豆腐店倌答道:“小人没有罪,不信请老爷查看”说着就将张秀才写好的那张纸条呈了上去,巡检老爷一看,顿时眉头打结,哑口无言,最后只好判豆腐倌无罪,放他回去。

 

原来当时乌镇北市河比较狭窄,只能通过两条船,为此县衙曾出过通告,禁止占用官河,但巡检老爷为了停靠官船,却筑起了很宽的石帮岸,使河面狭窄到连两只船也难以交身,但豆腐倌所在的乌镇南栅浮澜桥附近的市河却比别的地方要宽阔,五六只船也可并行,即便搭出一些水阁,也不碍来往,张秀才在纸上写的是:“民占官河五船并行,官占官河,两船难行,谁碍交通,老爷自明”巡检老爷自知理亏,所以只好判豆腐倌无罪。这之后,四邻八坊纷纷效仿,河面上的水阁多了起来,逐渐就成了乌镇独特的景观。碧水蜿蜒,小桥流影,橹声欸乃中看水阁画卷般在眼前徐徐展开,看水乡人在水阁中起居住行,听古镇人乡音叫唤此起彼伏,乌镇的水阁正以它独特的韵味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

 

关公是武财神之一,世人尤其是商贾们都敬佩关公的忠诚和信义,希望关公作为他们发财致富的守护神。乌镇在明清时期商业非常繁华,在镇上聚集了很多有钱的商户,再加上乌镇又是二两省三府的交界之地,贸易往来非常频繁,很多商人经商都会路过乌镇。关帝庙所处水陆要冲,故乌镇虽与关公没有太多直接的联系,但西栅的关帝庙却是香火旺盛,信徒膜拜络绎不绝。关帝庙内供奉着关武大帝的青铜像,威风凛凛,在关公两侧供奉着是关公的大将周仓,关平。周仓是关帝爷的侍卫,日常为他持护青龙偃月刀,上马为将,下马为侍,忠心耿耿;关平是关羽在征战途中收的义子,随着关帝爷南征北战,战功显赫。

 

漫步乌镇,木格窗,朱漆门;白墙青砖,黛瓦屋檐;小巷蜿蜒曲折,水阁婷婷玉立,一切都那么悠然,那么娴静。然而,最撩人心动的,还得是那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水巷小桥多”,碧波荡漾的车溪河将乌镇一分为二,乌镇的韵味全在这个“水”字上了。水是古镇的眼眸,因为有了水,乌镇才有了生气和灵气。乌镇的水温婉含蓄、朴实淡雅,同所有古镇的水一样波澜不惊。水面波光粼粼,像一颗颗星星在晴朗的夜空中慵懒地眨着眼睛。偶有人撑船而过,一竹篙撑下去,水面缓缓起了一圈圈涟漪,不急不徐,轻轻地晃开来,幽湿的气息随之流动了起来,给人如梦如幻般的感觉。岸上的房屋向着河的那一面都是统一的木构造,在修建的时候,一部分从岸上延伸到水面上——这与其他水乡的房子很不一样——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撑在河床中,当地人称其为水阁。“人在屋中居,屋在水中游”,推开雕花门窗,脚下就是潺潺的流水了。夜晚,借宿水阁,待到夜深人静,水乡人家的灯火渐渐暗下去的时候,一个人静静地躺在床上,只听水声呢喃,间或夹杂一两声船桨划过水面的欸乃声,伴着水乡湿润的气息,慢慢地睡去,这才叫真正尝过“枕河”的滋味呢。

 

时间渐渐过去,直至暮色悄悄降临,乌镇的夜已然来了。灯光亮起后,每一处的景又与白日里不同了,站在石桥上放眼望去,沿河水阁上民宿房东热情地招呼着上菜,在夜色的静谧中却处处都是热闹,这就是人间烟火最真实的样子。随着月亮的攀升、灯光的逐渐亮起,这里人声鼎沸仿佛不夜城。黑暗在这里不代表沉寂,而是新一轮狂欢的按钮。当游人渐渐散去,迎着月色慢慢往住所走,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按摩着脚底,此刻的宁静只属于你。而今晚,枕水入眠,亦是享受。

一夜流水到天明,人家尽枕河。这就是乌镇。走在青石铺就的乌镇小巷里,把脚步轻轻落在千百年不老去的石板上,每一步都仿佛叩响了历史,每一块砖瓦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时光也仿佛在我探寻的目光中停滞下来,然后悄然地回溯。我不清楚眼前那条小巷究竟有多深,似乎只要沿着那幽深的小巷一直走下去,一便能够走进乌镇悠远而古老的故事里。沧桑,给人一种淡淡的从容和优雅。在这里,就像来到了一个静静的天堂,只不过,没有上帝,只有黛的瓦、暗紫的木板墙、雕花的窗,古旧的屋檐,拙朴的石桥,还有横穿小镇的那条幽幽的河。

 

水是苍绿的水,是这里的灵魂。它静静地流淌着,从容地穿起了一个镇子,也穿起了如歌的岁月。是水,润泽了千年的乌镇,生生不息。那轻悠的乌蓬船,悄然游弋在这水上街市、天上人间。高高的桅杆还立在斑驳的船头,素雅的印花布在风中飘飘摇摇,摇曳着清丽婉约的水墨江南。摇橹声欸乃,穿越千年,遥远却又在不远。好多人都说过,乌镇是一个旧梦,深色的木格窗子,灰檐青砖小瓦,小巷蜿蜒,黄昏般阴郁的长廊,延伸着古典,似一幅淡淡的水墨画,浮印人心头。这就是乌镇了,一座江南小镇,一个宁静的梦里水乡。千百年岁月的沧桑为它增添了独有的风韵,几分矜持,几分散淡,貌似寂寞却又如诗般幽雅。乌镇渐渐远去了,但这梦里的水还在我的心中流淌。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浙江嘉兴乌镇古镇西栅景区游记(之三)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