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5.19

云南旅游:三进三出丽江古城行(图)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8 天 和谁:和朋友
玩法:美食,摄影,自驾,人文,自由行

发表于 2021-05-19 21:07

云南丽江古城是记者在结束四次大理行后的第二大站。2021年3月21日傍晚时分,记者乘坐的K9627列车经两个多小时车程,从大理顺利抵达丽江火车站。在火车上打电话叫得滴滴车如约而至。网约车接上我们很快向丽江古城驶去。

前往丽江(摄影:冯赣勇)

算起来对于丽江来说记者并不陌生,上个世纪23年前的1998年11月29日,记者曾因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民族体育纳西族篇》及2005年10月30日,随中国铁旅专列两次来丽江,先后下榻古城外的丽江宾馆与杨记福兴隆酒店。

抵达丽江(摄影:冯赣勇)

此次第三次来丽江古城,因有前往香格里拉与泸沽湖的行程,而丽江与两地呈三角形状,两个地方均在丽江的北面,不过前者位于西北,后者则在东北,由于两地没有直通道路,丽江又刚好位于三角形下方的两地之间,故此将这里为出行的大本营中转地,也就有了三进三出丽江古城行之旅。

俯瞰丽江古城(摄影:冯赣勇)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朝时期,木氏土司将统治中心从白沙古镇搬迁到狮子山后,就在此建造房屋和城池,经过上百年的发展才成了如今的丽江古城,现在去丽江古城还能见到气势恢宏的木府,登上木府最高的处就能俯瞰整个丽江古城。

走进丽江古城(摄影:王珏)

经过了20多分钟的车程后来到和府洲际酒店,当晚下榻水畔居客栈的薛志杰早已恭候记者一行的到来。前两次都住在古城外面,而此行为了与古城亲密接触,特意选择了在古城内下榻。但是,由于古城内不能进车,所以小薛热情地找了一辆三轮拉着行李箱步行了10几分钟后抵达水畔居客栈。

水畔居客栈(摄影:王珏)

走进风味十足的客栈二层的客房中,刚刚放下行囊就听到敲门声,原来是小薛给我们送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银耳汤和几块热乎乎的鲜花饼。品尝了一下,一股初到古城的温馨之感瞬间涌上心头。

古城夜景(摄影:王珏)

水畔居客栈位于古城中心位置,我们稍事休息后走出下榻客栈的小巷来到古城石板街漫游。出门就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灯火辉煌的古城夜色。虽说已是第三次来此,但因间隔20多年,时间的跨度令人感到这里的变化实在太大了。映入眼帘的是一派熙熙攘攘的人流在灯火阑珊的古城中尽情狂欢的景象。

樱花餐厅夜色(摄影:冯赣勇)

走不远就是古城夜景打卡地的樱花餐厅。依水而居的餐厅上下两层都坐满了食客,在灯光的映衬下,这里真的是非常漂亮。由于除了食客外更多的游客也慕名而来,使这里的人气颇为爆棚。

水畔灯火璀璨(摄影:冯赣勇)

在此,人们想要拍张背景无人的图片基本无望,只能是尽可能地躲避寻求较为理想的存照。这里一条小河蜿蜒流过,遍布各种花草及装饰,水雾弥漫,犹如仙境一般。特别是在夜晚灯光璀璨的映衬下,更加如梦如幻般令人陶醉其间。

梦幻大石桥(摄影:冯赣勇)

顺着水畔漫步而行又来到大石桥。大石桥的夜色在古城中也堪称最美的景象之一。有网友曾对此有形象地描绘:微风吹拂树叶奏响初秋交响曲,灯光像墨水晕染了桥梁,倒映在湖中化作一副绝美画作。

古城商街(摄影:王珏)

在秀水河畔,水中映着小城,只有在这沉淀的古城的夜色阑珊里,身心才能得到最惬意的放松。轻轻地吸了一口气,空气中的温润混着淡淡的花香,悠远的淡淡的而又沁人心脾。

夜色阑珊(摄影:冯赣勇)

古城的夜深了,小城的灯光像远飞的萤火虫,忽闪忽闪地越来越昏暗,整个城市像笼罩在梦幻中。灯光秀、水秀成了深夜丽江最美的景,散落在城市中的光幕,如星火般地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真是好浪漫啊。记者一进丽江古城的当晚,观赏了一系列的美轮美奂的古城夜色,深感真的不虚此行。

古城清晨(摄影:冯赣勇)

特别是古城中一些小巷子会挂着大红色的灯笼,配合着纳西族的特色建筑,除了古色古香的建筑,丽江古城中的小院子也是一绝,每家客栈都会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庭院,可能会种上几棵翠竹,也可能会种上几株花,再放一张木质桌子,几张椅子和一个可移动的秋千,逛完古城之后就坐下来和客栈老板喝几杯茶,闲聊几句。而记者下榻的水畔居客栈的氛围,就能令人感觉到这种味道。

记者与和扬(摄影:王珏)

3月22日清晨7点从睡梦中醒来,走出丽江古城水畔居客栈的房间远眺,天边是一抹淡红的云彩。早餐后来到古城街巷空无一人,异常的宁静。十分钟走出古城后等到前来接我们的当地导游兼司机,一位帅气潇洒的90后小伙子名叫和扬。车子启动向香格里拉进发。

三谷水(摄影:冯赣勇)

3月23日,记者一行圆满结束了香格里拉的行程,和扬驱车送我们第二次进入丽江古城。在回返丽江途中,和扬带我们来到一个被称为“丽江好美的地方”的“三谷水风景区”观光。这里地处金沙江畔。乘景区观光车进入景区后来到峡谷中的栈道漫步而行,这里俨然是水的世界。

古村落一角(摄影:冯赣勇)

来到三谷水制高点的观景台一眼望去,金沙江及江畔的古村落美景一览无余。这里包括德胜庄、茶马古道等景区,其中德盛庄位于长江第一弯,是曾经茶马古道的四岔路口。素以最后一支马帮和最完整的茶马古道遗迹著称。

三谷水飞瀑(摄影:冯赣勇)

茶马古道在讲述着茶马互市的过程中,也在述说着行走在茶马古道几千年历史得以存活和延续的真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那就是“德”。“德”展示了我们少数民族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将诚信、义气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这也是茶马古道几千年的精髓所在。

金沙江风光(摄影:冯赣勇)

来到了德盛庄,大多的商客都会在此地停留几日进行商品互换,因为德盛庄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而且一直保持着这种优良传统,直到今天我们还是要继续发扬。商客们都愿意在这里进行公平、公正的交易,各取所需,做以贸易经商所用。“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客观需要去做事。也有一种说法叫做“以徳生金”接下来也就有了冒金地。

茶马古道纪念石(摄影:冯赣勇)

结束了三谷水的观光记者一行驱车前往位于丽江古城西部的石鼓镇。这里也是记者于1998年12月1日曾经到此拍摄大型电视专题片中国民族体育纳西族项目《荡秋》的地方。和扬应记者的请求,驱车带我第二次来这里探寻回味当年的一段难忘时光。

金沙江畔留影(摄影:冯赣勇)

在到达石鼓镇之前首先来到著名的长江第一湾景点。万里长江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奔腾而下,由滇西北进入云南,与澜沧江、怒江一起,并肩穿行在横断山脉的高山深谷之中, 造就了“三江并流”的那种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

长江第一湾留影(摄影:和扬)

离开长江第一湾后不远就是石鼓镇。这里为古代滇藏交通要冲,南宋末年,忽必烈征大理国的西路军,曾在这里与巨津州磨些势力发生激战。元代丽江路官署曾一度设在这里。明朝在石鼓街附近的石门关设巡检司,清代设石鼓汛。石鼓镇又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横渡金沙江的五个渡口之一。

长江第一湾景色(摄影:王珏)

在石鼓镇西侧有个可以眺望江湾的山坡,是拍摄长江第一湾的较佳位置。当年我们就是在这个山坡上的一个木制的大架子上,几位纳西族妇女给摄制组展现了精彩的纳西族荡秋运动。

当年拍摄荡秋照(摄影:冯赣勇)

石鼓至塔城约100公里的公路,全线紧依在金沙江西岸,进入这条线,首先是走进如画的江湾风光,而沿江两岸遍布的古迹、古渡,又让你看到一条历史文化长廊,一种厚积感会贯穿整条游线。

石鼓亭(摄影:冯赣勇)

来到石鼓镇上,漫步来到一座因竖放着一面石鼓而得名石鼓镇的小亭子前,记者再次看到了那面石鼓十分激动,回味起当年剧组在此工作的景象。在石鼓的鼓面上刻有铭文,记载了当年丽江土知府向北进军吐蕃,得胜凯旋的功绩。更神奇的还是,在几近人高的鼓面上,有一道能看得见的弥合裂缝。

近观石鼓(摄影:王珏)

据说这缝会自动开合,预示着国运的盛衰。郭沫若先生曾在1963年来到这儿,也为此惊叹不已,留下了墨宝,村民以此作为亭廊上的对联:民心得失演古今兴亡史,石鼓合开占天下治乱情。

石鼓镇街巷(摄影:王珏)

故地重游长江第一湾与石鼓镇令我十分兴奋。23年弹指一挥间,转瞬就过去了,然而眼前的自然景致虽然变化不大,但是周边的环境变化却是太大啦……

三进丽江(摄影:冯赣勇)

当日下午四点左右,记者一行顺利返回了丽江。和扬送我们抵达当晚下榻的古城内常春藤度假酒店。宽敞的套房内温馨舒适。由于酒店距离木府很近,故放下行囊后前往丽江古城木府观光瞻仰。

常春藤酒店一角(摄影:冯赣勇)

几次来丽江古城都未来这里一观,今天终于如愿以偿。位于丽江古城狮子山下的木府是丽江木氏土司衙门的俗称,也是丽江古城文化之“大观园”。这里有着“北有故宫,南有木府”之说,是一座辉煌的建筑艺术之苑,充分反映了明代中原建筑的风采气质,同时保留了唐宋中原建筑古朴粗犷的流风余韵,整个建筑群其坐西朝东,府内玉沟纵横,活水长流的布局,则又见纳西族传统文化之精神。

丽江木府门首(摄影:冯赣勇)

追溯历史记载,纳西族人原来没有汉族的姓氏,朱元璋建立明王朝后,远在滇西北丽江纳西族土司阿甲阿得审时度势,于公元1382年“率从归顺”,举人臣之礼,此举大获朱元璋赏识,朱将自己的姓去掉一撇和一横,钦赐其汉姓“木”,从此纳西传统的父子连名制得以改成汉姓名字。

木府庭院(摄影:冯赣勇)

木氏土司建造的规模宏大的宫殿式建筑群的木府,鼎盛时期占地一百多亩,有近百座建筑,是八百年大研古城的心脏所在。尽管它只是一座土司的宅院,但它的奢华与恢宏,并不亚于任何一座王公贵胄的官邸,是明代丽江地区政治、文化中心。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在他的《滇游日记》中就曾惊叹“宫室之丽,拟于王者”。

木府风光(摄影:冯赣勇)

据《丽江府志》记载,从前的木府殿堂巍峨、布局严谨,仅中轴线就有369米长,中轴线上分别有议事厅、万卷楼、护法殿等大殿,两侧房屋罗列,楼台亭阁,数不胜数;花园回廊,风格别致。其总体建筑风格为“仿紫禁城而建”。

木府怡然亭(摄影:冯赣勇)

如今走进木府,迎面映入人们眼帘的木牌坊上大书“天雨流芳”四字,乃纳西语“书去吧”读之谐音,体现纳西民族推崇知识的灵心慧性,石牌坊通体皆石,结构三层,是国内石建筑的精品。

议事厅(摄影:冯赣勇)

之后进入府中相继看到的议事厅端庄宽敞,气势恢弘,是土司议政之殿;万卷楼集两千年文化遗产之精粹,千卷东巴经,百卷大藏经,六公土司诗集,众多名士书画,皆是翰林珍奇,学苑瑰宝,护法殿又称后议事厅,是土司议家事之殿,光碧楼乃后花园门楼,史称其建筑"称甲滇西",玉音楼是接圣旨之所和歌舞宴乐之地,三清殿是木氏土司推崇道家精神的产物。

从玉音楼俯瞰(摄影:王珏)

有学者指出,“不到木府,等于不到丽江”。而瞻仰木府,看着这些现留于世的明、清木府古建筑,建筑之宏伟、宫殿之辉煌、雕刻之精致、构件之玲珑、绘画之璀璨,真可谓美轮美奂,无与伦比。无不令人肃然起敬,深感中国丽江古建筑艺术的博大精深。而这也是记者二进丽江古城最大的收获。

木府留影(摄影:和扬)

3月25日上午,记者圆满结束泸沽湖行程回返,经过四个多小时车程于下午1点多第三次回返丽江古城,下榻的水畔居客栈小王已在和府洲际路口等候,接我们再次进古城客栈入住水畔客房。

古城花桥(摄影:冯赣勇)

继前两次的古城行,回到客栈午休后闲来无事又再次上街漫游。此行,记者从七一街出发顺着水畔穿街走巷,经过宫门口、大石桥走崇仁巷经百岁坊到五一街,最后抵达四方街,整整转了一大圈。

四方街留影(摄影:和扬)

四方街位于丽江古城中心,此处其四周六条五彩花石街依山随势,辐射开去,街巷相连。彩石铺地,清水洗街,日中为市,薄暮涤场的独特街景而闻名遐迩。周围小巷通幽,据说是明代木氏土司按其印玺形状而建。这里是茶马古道上最重要的枢纽站。明清以来各方商贾云集,各民族文化在这里交汇生息,是丽江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

当年四方街拍摄(摄影:郭刚)

四方街也是记者对于丽江古城最熟悉并留下美好回忆的地方。1998年11月30日一早,居住在古城四面八方的纳西族乡民纷纷来到这里参与我们拍摄纳西族专题片。大约500多人在我们的摄像机前表演了精彩的“打跳”、“里儿巴蹉”等精彩的民族体育舞蹈。

古城风光(摄影:冯赣勇)

那时,四方街这里全是大排档,每天生意兴隆,十分火爆。然而,为了当天的拍摄,大排档的商户们为此整整歇业了大半天的时间。真是摄制组很感动。

束河古镇门首(摄影:冯赣勇)

3月26日上午,是记者三进三出丽江古城的最后行程,首先和扬驱车带我们来到束河古镇。清晨的古镇人流稀少,漫步古镇街巷感到异常的宁静。

古镇留影(摄影:和扬)

束河这座古镇纳西语称"“绍坞”,因村后聚宝山形如堆垒之高峰,以山名村,流传变异而成,意为"高峰之下的村寨",是纳西先民在丽江坝子中最早的聚居地之一。

古镇风光(摄影:冯赣勇)

这里是茶马古道上保存完好的重要集镇,也是纳西先民从农耕文明向商业文明过渡的活标本,是对外开放和马帮活动形成的集镇建设典范。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为CCTV“中国魅力名镇”。

黑龙潭景色(摄影:王珏)

结束了丽江束河古镇的观光来到距此不远的黑龙潭。这也是我第三次到此,但因时间久远已没什么印象了。丽江黑龙潭公园有被人们称为“四美”的汉祠、唐梅、宋柏、明墓,一潭碧水自地下涌出,清澄透彻,景色幽雅。

湖光山色(摄影:冯赣勇)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十条蛟龙常作恶于人间,吕洞宾收服了其中的九条,镇压在市区拓东古幢,即古塔之下,留下一条小黑龙住在这里,要其为民谋利。黑龙潭便由此而得名。

黑龙潭留影(摄影:和扬)

随着黑龙潭观光的结束,此次记者的云南三进三出丽江古城之旅也圆满地落下了帷幕。和扬驱车将我们送到丽江三义机场,从这里乘首都航空公司JD5216航班返京,至此,为期八天的云南大理、丽江、香格里拉、泸沽湖之旅完美收官。(图文:冯赣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丽江23121
云南旅游:三进三出丽江古城行(图)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丽江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丽江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丽江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丽江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云南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