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17

湖南曾国藩故居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5 月 和谁:和朋友

2021年5月30日,上午,我们一行从娄底出发,驱车前往曾国藩故居。所去之地,但凡有名人生之所在,生之所到,生之所念,我定找时间找机会去一瞻故人之遗迹。所以这一次到了湖南娄底,就迫不及待地安排去了曾国藩故居。曾国藩故居,也称富厚堂,又名毅勇侯第,是曾国藩的“乡间侯府”,位于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富托村(旧属湘乡),始建于清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总占地面帜四万多半方米,主体建筑近一万平方米,为土石砖木结构,是典型的沿中轴线对称的明清回廊式建筑群体。整个建筑像北京四合院结构,包括门前的半月塘、门楼、八本堂、求厥斋、旧朴斋、艺芳馆和公记、朴记、方记3座藏书楼、荷花池、后山的鸟鹤楼、棋亭、八宝台、辑园、凫藻轩、存朴亭,还有咸丰七年曾国藩亲手在家营建的思云馆等等,颇具园林风格。富厚堂的精华部分是藏书楼,曾藏书达30多万卷,是我国保存完好的最大的私家藏书楼之一。

 

我们进入富托村之后,停好车,就可以看见小山脚树木茂盛之处就是富厚堂了。与中国一般住宅坐北朝南的选向不同,曾国藩故居坐西向东,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便可直接照进屋来。背倚的半月形鳌鱼山从东南西三面把富厚堂围住,从远看去,富厚堂好似坐在一张围椅中。周围自然环境优美,后山上树木茂密,古树参天。门前是一片较开阔的平地,平地中有小河向东流去,平地四周峰峦叠嶂,群山环抱。我们沿着小路走向富厚堂,路边是一片长满了荷叶的池塘。

 

我们穿过富厚堂的西宅门,欣赏着这块风水宝地的风光。一座建筑,一部历史。今天的富厚堂吸引了众多的人前来参观,大家最感兴趣的,就是这座曾国藩的“乡间侯府”,不管天下风云变幻,几番改朝换代,其家庭始终保持着严谨的家风,数代无一废人,均有建树。曾国藩的两个儿子:曾纪泽是著名外交家,曾纪鸿是著名数学家;孙辈中曾广均,二十三岁即中进士;第四代孙曾约农、曾宝荪均是大学校长、著名教育家;第五代、第六代遍布海内外,大都学有所成。

 

富厚堂是曾国藩的第三故居,曾国藩先后晋升为两江总督、直隶总督,诏加“太子太保”,封“一等毅勇候”,授“武英殿大学士”,升“光禄大夫”,谥称“曾文正公”。同治四年(1865年)秋,素无终身官场打算的曾国藩,准备先动员家眷回籍“立家作业”,自己以后再作引退,因夫人欧阳氏对旧居黄金堂门前“塘中有溺人之事,素不以为安”,即令其子曾纪泽,“回湘禀商两叔”,移兑富托庄屋,由曾国潢、曾国荃、曾纪泽经手主持,依照候府规模,花十年功夫营造了富厚堂。

 

门前是半月形大平台,厚实的花岗岩条石铺地。平台前是十几亩面积的半月形池塘,看着这个半月形池塘,使我想起古代的书院,书院门前半月形池塘叫“泮水”。《礼记·王制》“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那是说皇室的学校称辟雍,诸侯的学校是泮宫。用在这里,既表示一座侯府,也暗喻富厚堂是文化殿堂。池塘外侧是大片荷塘,荷塘外侧是清澈的涓水。门前花岗石月台上飘扬着大清龙凤旗、湘军帅旗,景象颇为壮观。远处的红色旗帜是湘军帅旗,是一面红底黑字的巨大“帅”字旗,这面“帅”字旗长12.4米,宽7.85米,近百个平方,旗面正中镶嵌的“帅”字为黑色纹绣,通体采用绒布面料制作而成,是当年曾国藩统帅湘军的标志旗,在当时号称全世界最大的军旗。1864年湘军攻克南京后不久,原旗就收藏在富厚堂,此后每年曾国藩生日这一天,他的后人就把旗拿出来铺在富厚堂坪里来纪念他。原旗于1954年被湖南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收管,现藏于湖南省博物馆。这面旗是按照1:1比例仿制当年曾国藩率领的湘军军旗,其选料和字体更加符合历史原貌。

 

富厚堂的大门为五开间平房,两侧设封火墙。檐前有石柱四根。中间开石库门,正门上悬挂着“毅勇侯第”朱地金字直匾,出自曾国藩长子曾纪泽之手。整个建筑虽具侯府规模却古朴大方,基本体现了曾国藩对建宅“屋宇不肖华美,却须多种竹柏,多留菜园,即占去四亩,亦自无妨”的意旨。走进大门,虽然堂堂侯府气派虽在,建筑却是极为简朴。柱为圆柱,梁是方梁,看不到雕梁画栋,唯见砖墙青瓦。建筑外墙用的是青砖,内墙则一律为土砖。这位率领湘军打开南京的统帅,被清皇朝封为“毅勇侯”的重臣,营建的府第竟比级别远比他低的人家还要简陋许多。清代的礼制,汉人生不封公,死不封王,所以曾国藩只封了侯,这已是汉人达到的最高级别了。曾国藩死后谥号“文正”。亦称“曾文正公”。“生晋太傅,死谥文正”是古代千百年来为人臣者所追求的最高目标。清朝历经268年一共只有八位文正公,他就是其中的一位。宋代以后“文正”便是对大臣的最高谥号。

 

我们进入前大门,院内有广宽的内坪,坪内种植着平整的青草。通过坪中石板道,直达二进台阶。中厅门上悬挂着曾国藩所书的“富厚堂”黑底金字牌匾,富厚堂这三个字是从曾国藩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初九的日记中复制过来的。两侧楹联其实是曾国藩的家训“清芬世守 盛德日新”为其子所撰,具体是曾纪泽还是曾纪鸿所写就不得而知了。意思是:“我一生为官,两袖清风,这种清廉的美德要世代守护,并发扬光大,代代相传。”富厚堂原称八本堂,取自曾国藩的“八本家训”,后曾纪泽改现名。富厚,原多指物质财富雄厚。语出《战国策·秦策一》:“蜀既属, 秦益强富厚,轻诸侯。”《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故逮文景四五世间,流民既归,户口亦息,列侯大者至三四万户,小国自倍,富厚如之。”曾国藩在建房之时已经是封侯拜相了,故取列侯的富厚之意来给自己的府邸命名是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不过,如果按照曾氏家训来理解,我更愿意认为这里“富厚”更多是指的精神上的富足。 曾纪泽(1839-1890年),字劼刚,湖南双峰荷叶人。曾国藩次子,晚清著名外交家,初袭父一等毅勇侯爵;光绪年间曾担任清政府驻英、法、俄国大使,也是当时秉承"经世致用"新思维的官员。其后与俄人力争,毁崇厚已订之约,更立新议,交还伊犁及乌众岛山,帖克斯川诸要隘,有功于新疆甚大。中法战争时,力与法人争辩。官至户部左侍郎。光绪十六年(1890年)卒,年五十一,赠太子少保,谥号惠敏。

 

富厚堂分两进,一进为门厅,层高很高,感觉非常空阔。厅上悬“八本堂”黑底金字匾额,曾国藩手书,这也是富厚堂原名;额下是曾纪泽用隶书所写其父的“八本”家训。曾国藩作为家中长子,一直十分重视对族中子弟教育。在长期的仕宦生涯中,曾国藩敏锐地观察到“天下官宦之家,多只一代享用便尽”,于是他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在其祖父“治家八诀”的基础上加以充实和发展,形成自己的“八本家训”:“读古书以训诂为本,作诗文以声调为本,侍亲以得欢心为本,养生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不妄语为本,居家以不晏起为本,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行军以不扰民为本。”即便是今天,这些家训对于每个家长教育后代,还是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的。曾氏家族能绵延八代,长盛不衰,大部份得益于千古第一家训的教诲。

 

曾国藩故居的后厅中有富厚堂模型展示,整座建筑给人的感觉就是空荡荡的,十分简朴,丝毫没有想象中那种位极人臣的奢华。即便如此,当曾国藩得知修屋花钱七千串之后而为之骇叹,他在同治六年二月初九日的日记中写道:“接腊月甘十五日家信,知修整富厚堂屋宇用钱共七千串之多,不知何以浩费如此,深为骇叹!余生平以起屋买因为仕宦之恶习,誓不为之。不料奢靡若此,何颜见人!平日所说之话全不践言,可羞孰甚!屋既如此,以后诸事奢侈,不问可知。大官之家子弟,无不骄奢淫逸者,忧灼曷已!”曾国藩的人品由此可见一斑。

 

在曾国藩故居的后厅正面前挂“太子太保”匾,“太子太保”是表明了曾国藩的身份,在清朝的时候,太子太保是从一品官,但是有衔无职,一般作为一种荣誉性的官衔加给重臣和近臣。后悬“勳高柱石”黑地金字匾额,乃清同治九年(1870年),曾国藩六十岁生日时同治帝御书钦赐。原匾已被毁,但原碑刻保留在两江总督府,即现在的南京总统府内。现匾就是据南京总统府碑刻复制。

 

两侧墙壁上还挂着御书“福”、“寿”二字直匾。“寿”字匾,为乾隆皇帝御书,同治二年(1863年)御赐。“福”字匾,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御书。后厅两旁是正房,一边住曾国藩夫人欧阳氏;另一边是其长子曾纪泽夫妇住房。前栋左大门为南厅,两侧有4间正房,是曾国藩次子曾纪鸿夫妇住室;右大门为北厅,为曾纪鸿长子夫妇住室。

 

两厅中间有过厅,同样十分高大敞亮,一样简朴素雅。上有简单的八角藻井,前厅后壁上悬巨大“肃雍和鸣”白底蓝字额匾,乃曾国藩于清同治二年(1863年)自书。肃雍和鸣,语出《诗·周颂·有瞽》:“喤喤厥声,肃雝和鸣,先祖是听。”肃是恭敬的意思,而雍即温和,意思是“在祭祀时,要用恭敬且温和的态度,庄严雍容,整齐和谐,先祖才能听到。”。此匾表达了曾国藩尊祖孝亲、合家和睦的期望,也是曾国藩“孝友传家”治家思想的体现。中厅后面是神台,五龙捧圣的神龛上,有曾纪泽直书的“曾氏历代先亲神位”匾。

 

一部《曾文正公家书》,严束家人,频撞警钟,包罗万象,用心何其良苦!当可视为中华民族传统的家教经典。《家书》里曾国藩亲自总结的“八字家法”,“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全然农家本色。清同治四年,曾国藩已封侯拜相,位高权重,但十分清醒,他在寄夫人欧阳氏的信中说:“居官不过偶然之事,居家乃长久之计。”故治家者欧阳夫人及后来长期在富厚堂主持家政的儿媳郭筠,都忠实地履行了他的指示。郭筠手书的“曾富厚堂日程”:“一,男女皆应知习一样手艺;二,男女皆应有独自一人出远门之才识;三,男女皆应知俭朴,每月所入必要敷每月所出,人人自立一账簿,写算不错;四,男女皆应侠义成性,不要行为有亏;五,男女皆应抱至公无私的心肠,外侮自不能入,而自强不求自至矣;六,我家行之,一乡风化,则强国之根,基于此矣”。这是要求子孙们天天去做,时时遵守的。

 

俗话说“人无完人”,但曾国藩其人,却有着“千古一完人”的美誉,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蒋介石也曾评价:“曾公乃国人精神之典范。”曾国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曾国藩家训》更是传世之经典,后人的礼物。展厅内也展示了一些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杨昌济:“宋韩(愈)、范(仲淹)并称,清曾(国藩)、左(宗棠)并称,然韩、左办事之人,范、曾办事兼传教之人也。”来自敌人石达开的评价可能更能说明问题:“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曾国藩家书》是蒋介石最爱读的书之一,终生拜读不辍,处处以曾国藩为道德楷模。曾国藩有写日记的习惯,并喜欢在日记里三省吾身,蒋介石跟着学写日记,还在日记里痛骂自己,注重修身。据说,他点名的方式,静坐养生的方法,都是模仿自曾国藩。曾国藩对蒋介石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曾国藩的出生地白玉堂。“居室以勤俭为本,力田与孝弟(通“悌”)同科”,意为“居家过日子,勤于劳作、生活俭朴是最根本的方法;尽心尽力耕田做事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对家庭兴旺发达同样重要、缺一不可”。“楼前聊洗眼,天外更昂头”,意思是说:“在此楼前即使是聊聊天,都会使人眼前亮堂,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我们不知不觉来到南端的横屋,天井之侧是一个敞厅,这就是曾家的花厅,建于清同治年间,是曾家育花、摆花的地方,也是宴请宾客之所。后面为厨房。花厅中间还陈设有一块“篤親锡祜”黑底金字牌匾,匾长4.35米,宽1.7米,边框相间对称位刻蛟龙、蔓枝等花纹,颇为气派。上款书“同治六年丁卯岁仲秋月下浣”12个字,下款分四列书“赐进士出身、诰授光禄大夫、钦差大臣、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兵部尚书、两江总督、特赏黄马褂、双眼花翎、一等毅勇侯曾国藩敬题”共52个字。款下钤印两枚,一为“曾国藩印”,一为“毅勇侯章”。涵盖了曾国藩在同治六年前包含虚职在内的所有职位,仿佛就是一张职位最全的名片。此匾是曾国藩亲笔手书的一块原匾,此匾是清同治六年(1867年)曾国藩应湘军水师将领、后官至陕甘总督杨岳斌的请求,为长沙县青山镇杨家祠堂所题,距今已有140多年。“篤親锡祜”的意思大概是“认真、专一地善待自己的亲人和长辈,上天就会赐福给你。”“篤”即“笃”,为纯情、专一的意思;“锡”为“赐”的通假字;“祜”是“福”的意思。生性不爱张扬的曾国藩一反常态,竟然这样破天荒的将自己的所有虚实职位全写在一块匾额上送给别人,也许还真是头一回。个中原因如今亦不好猜测,但最起码可以说明一点,那就是曾国藩对爱将杨岳斌绝对是疼爱、重视有加的。这块牌匾曾流落于民间柴房,被锯成二截,找回后才合二为一。现在所看到的“笃亲锡祜”已经是历经岁月的洗礼,弥足珍贵。

 

北侧突出部分就是曾纪鸿的芳记书楼。曾纪鸿(1848-1881年),字栗諴,曾国藩次子,数学家。可惜英年早逝了。曾国藩父子在对待读书这方面的态度是极其认真的,金山银山,不如书山,父子三人各有一座藏书楼,三座楼的藏书合起来有30多万册,是我国清代最大的私人藏书楼。同治五年十一月曾纪泽将77箱藏书用两只大船运回荷叶塘,便着手建造藏书楼。同治七年建成藏书楼七间,即南宅藏书楼“求厥斋”(公记藏书楼)、“归朴斋”(朴记藏书楼)。同治十二年(1873年)曾纪泽再全面翻修富厚堂旧宅,翻修后称正宅新房,并命名为“八本堂”。同时,还为胞弟曾纪鸿新修了一座“芳艺馆”藏书楼。

 

富厚讲堂,现在是作为青少年家庭教育基地来使用。我认为这里最好的教材就是《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一直以来都是很多人的案头书,随手从《家书》摘录一封,这封家书落款:右书诒沅弟并示家中子侄 咸丰十一年八月十八日二更国藩识于安庆舟次。这一年,曾国藩率湘军夺取了太平军坚守九年的天京门户——安庆,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即将全面胜利的一年,而这个力挽大清于狂澜官至两江总督位极人臣的50岁老人,在深夜二更天给三弟的私信中写到:地位不期望高贵,俸禄不期望奢侈。凡是贵家子弟,他们都不自觉地流露出自大倨傲出来,凡是富家子弟,他们则不自觉都流露出奢侈的作风。这是一贯的趋势。想要家运延绵下去,子弟中没有傲慢的表情,房屋内没有奢侈浪费的东西,那么差不多可以做到了。古人说:道德传家,十代以上;耕读传家,次之;诗书传家,又次之;富贵传家,不过三代。自曾国藩兄弟以下至今第七代,也真的是人才辈出,仅是大学教授就达76人,算上高官、工程师等那更是多达一百多位,总之,曾氏后裔没有闲人,没有废人,更没有一个纨绔子弟,他们遍布海内外,建树各领域,灿若星晨。

 

富厚堂的精华所在,应数它的藏书楼。它的正厅是土砖砌成,而藏书楼则里外上下全是青砖,足见书在主人心中的地位。站在曾国藩次子曾纪泽藏书的“归朴斋”的三楼上,四处藏书楼悉收眼底。与其紧连的是收藏曾国藩书籍的共三层五间的“求阙斋”,与之相对应的宅北尚待修复的“艺芳馆”,则是曾国藩三子曾纪鸿及其夫人郭筠的藏书楼,位置、规模与“归朴斋”相当。那与正宅不相连的“思云馆”,一度作为曾府学堂,抗日期间,曾国藩的第四代孙女曾宝荪,将长沙艺芳女校全部图书、仪器移藏于此,思云馆就成了她的藏书楼。据长期掌管侯府藏书楼已有87岁高龄的王席珍女士介绍,若从曾国藩父亲曾麟书藏书的利见斋算起,这一家五代有七个藏书家,五座藏书楼,这在中国私家藏书史上是罕见的。现在看到的这四处藏书楼,其建筑面积达二千多平方米,曾共藏各类中外图书三十万卷,非常充盈、博大。现在,四处藏书楼都静静地立在原地,无限的沧桑与灰暗,令人有点伤感。但尽管书去楼空,仍然可从它的严整与恢宏,以及其他一些精当巧思的细节中,闻到缕缕幽幽书香。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各个出版部门出版的编辑整理、研究诠释曾国藩的著作不胜枚举,洋洋大观,其源头都来自这富厚堂四处藏书楼所藏的三十万卷藏书。

 

我们走到“公记”藏书楼下,精巧的正八边形门洞上悬挂一块原木色横匾,上刻 “无慢室”三个篆字。“无慢室”原是曾国藩在京城时的书斋名,同治八年(1869年)富厚堂“求厥斋”藏书楼落成,书楼底层为曾府接待宾客之处。同治十一年(1872年),曾国藩辞世后,其子曾纪泽将其父故居藏书楼的会客厅改名为“无慢室”,以寄托对其父的怀念之情。并赋诗一首:“游麟在薮凤栖桐,奎碧流光亘碧空。世泽流遗书万卷,危楼坐落竹千丛。昂头慢说青云志,转身看成白发翁。何日闭门湔俗处,犹将耄学补蒙童。”“无慢”一词出自《论语·尧曰》“君子无众寡,无大小,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意为常人之情往往恭敬“众、大”而怠慢“寡、小”,君子有安泰而不骄慢的情操、品德,不以“寡、小”而慢之。”《曾国藩全集·日记》中写道:“岱云(即陈岱云,曾国藩同科进士、儿女亲家)言余第一要戒慢字,谓我无处不着怠慢之气,真切中膏盲也;又言余於朋友,每相恃过深,不知量而后入,随处不留分过,卒至小者龃龉,大者凶隙,不可不慎;又言我处事不患不精明,患太刻薄,须步步留心。此三言者皆药石也。”道光末年,曾国藩为力戒怠慢,用“无慢”之词作书斋名。曾国藩还记有一本《无慢室日记》,内容为条记密事,内容有四类:①亲信所开贤劣名单;②劣员劣迹;③属员行为记注。世称曾国藩有知人之明,其察人之严也有过人之处;④转录府厅主官对109名县令的密考评语。《无慢室日记》反映曾国藩对政事亦有不敢怠慢之心。“无慢室”的门联为“万卷藏书宜子弟,一尊满意说桑麻”。该联为曾国藩手书。上联要求子孙后代多读书,做“读书明理之君子”;下联化用唐代诗人孟浩然诗句“把酒话桑麻”,意在告诫弟妹子侄要与家乡的父老乡亲融洽无间,打成一片。八角形门洞靠背长木圈椅,后壁挂一幅“曾氏三杰图”,画的是曾国藩、曾国荃兄弟和曾国藩长子曾纪泽的像。挂图旁边配有对联“依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参观完毕富厚堂的主体部分之后,我们来到了南侧藏书楼的后花园,沿着石径上后山。山上古树参天,郁郁葱葱,以樟木为主,古香樟树,树龄近二百年,比富厚堂还先存在。富厚堂围墙,全长400余米,其中后山围墙长约200米,高3.5米,宽0.65米,为黄沙土夯结构,下面石条青砖打基,上覆青瓦。经过百余年的风吹雨淋日晒,多处墙体倒塌,仅剩下50余米旧墙,现围墙为2006年按原貌重新修复。墙内樟木苍郁,墙外竹林袅娜,倒也相映成趣。墙体中间还有一座四层四方楼阁,感觉有点像碉楼。原来这叫“鸟鹤楼”,初名“对岳楼”,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曾纪泽在家主持兴建。

 

我们在后山转了一圈,从北侧下山。下有歇山顶楼阁一座,转到房屋正面,原来这叫思云馆,是咸丰七年(1857年)曾国藩为父守孝时亲手营造的。曾国藩在此守孝一年多,至咸丰八年六月复出带兵。关于这次守孝,其实也是有名堂的,那就是曾国藩与咸丰帝在“扳手腕”。原来,彼时的曾国藩,为了荡平太平军的大志得以伸展,一心想取得地方官的财政权力以便于为湘军筹饷,打定主意要向咸丰争一个名位,便于1857年6月上奏,以尽孝道之名请求在家守孝期满。可惜咸丰十分愚钝,竟然天真的以为曾国藩一心为了尽孝,将曾国藩的兵部侍郎由实缺改为署理,以顺应其孝子之心,然后一再催促他尽快出山。7月,曾国藩以为火候已到,上奏亮出底牌,“以臣细察今日局势,非位任巡抚,有察吏之权者,决不能以治军。纵能治军,决不能兼及筹饷。臣处客寄虚悬之位,又无圆通济变之才,恐终不免贻误大局。”这话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咸丰你要我出山,就得给我巡抚实缺,否则拒不从命。我已经受气受够了,不再奉陪了。这下咸丰才弄明白了曾国藩的本意,却怎么能咽得下这口气?你曾国藩不是要做孝子吗?那好,就按照守制的规矩,连曾国藩的兵部侍郎也开去。老曾这次的郁闷自不必言表了。不过到了1858年,江西、浙江、福建的局势大变,太平军经天京内讧所造成的低迷之后,起用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轻将领,再次攻城掠地,声威大振。咸丰不得已只得再次请曾国藩出山,但在职权上毫不让步,让曾国藩以“前任兵部侍郎”的空衔领兵征战。1860年,清军用于镇压太平军的唯一主力部队江南大营被太平军歼灭,咸丰手中再无可用的国家军队,权衡轻重之下,灭太平军毕竟还是重过于防湘军,于是给曾国藩加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不久即改实授,并任命其为钦差大臣,节制大江南北水陆各军。曾国藩最终赢得了这次与咸丰“扳手腕”的胜利。

 

思云馆系砖木结构的二层楼房,曾国藩称其“五杠间而四面落檐,即极大方矣”。走进里边,正中间挂的是曾国藩的画像,曾文正公像,旁边有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所作对联。左拐向里走去,便是曾国藩的卧室,摆放了比较简单的家具,宁波床、茶几、书桌。大门上悬挂“思云馆”三字红底金字巨匾,字为曾国藩手笔,系曾国藩为其父守孝之地,取“望云思亲”之意。两侧楹联为“不怨不尤,但反身争个一壁静;勿忘勿助,看平地长得万丈高。”出自《曾文正公全集》,是曾国藩所撰写的一幅对联。感觉有点道家的意思,抱着一颗平常心做事情,结果就顺其自然了。据说,在思云馆居住的这段时期,曾国藩深刻反思几年来抗击太平军遭遇的种种挫折和失败,最终领悟到,人生渺小必须顺应自然,做人不能太自信、太强悍,更不能一人尽享天下功劳美名;在这里,他接受了老庄关于人生须顺应自然的道理,懂得了以柔克刚的深远含义。而且,不但自己改变了,他还要求性格比他更倔强霸蛮的弟弟曾国荃及早改变,这更加成为他对家人和子孙后代的教诲。怪不得,从早期的程朱理学,到了晚年又入了黄老之道,这个思想上的巨大转变绝非偶然。

 

进入馆思云馆,映入眼帘的就是曾国藩的塑像。曾国藩(1811-1872年),原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人生,他的智慧,他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以致他虽已去世一百余年,提起曾国藩,人们仍然津津乐道。曾国藩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传统的农业家庭,生活在清王朝由盛转衰、内忧外患的动荡岁月里。虽然既无家学,也无根底,可曾国藩自幼天资聪明,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以一介儒生,仅凭自己的刻苦努力钻研,在科举制度下考取了功名,踏上了仕途,先后任翰林院庶吉士、累迁侍读、侍讲学士、文渊阁直阁事、内阁学士,稽查中科事务、礼部侍郎及兵部、工部、刑部、吏部侍郎,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最后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思云馆里有曾国藩和其妻欧阳夫人的卧室,卧室上面挂着欧阳夫人的照片和画像。据说欧阳夫人长得很丑,一点也没有古代女子那种温婉柔美的气质,相反是一副男人面相。虽然是历史传言,但从思云馆里的画像和照片来看,欧阳夫人确实有点像男人。曾国藩一生只娶了一个正妻,其妻是曾国藩父亲好友欧阳凝祉的女儿。欧阳夫人成为了辅佐曾国藩成就一番事业的女人,也最终被奉为一品夫人。有俗语说女人像男是旺夫相,男人像女是贵人相。难怪曾国藩能当侯爷。两边的对联也很有寓意,“取人为善与人为善,乐以终生忧以终生”。同治七年,曾国藩被调任为直隶总督。上位之前,慈禧太后一连三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召见,极为关心这位重臣,于是向曾国藩发问:“汝妇人在家做何事?”曾国藩随口回答:“不瞒太后,臣之妇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慈禧太后听曾国藩的湘乡土语,似懂非懂,又反问道:“七七八八是什么?”曾国藩意识到说话太土,又是湘乡方言,是太后难懂,顺便解释:“七”即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是指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慈禧太后听了,称赞地点头道:“好个‘臣之夫人’,大管事那么多,小管事那么细。”

 

我们从思云馆望下去,是富厚堂北侧的花园,有一口莲池。池中有重檐八角攒尖顶凉亭一个。亭子名“凝芳榭”,清同治十二年(1873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间曾纪泽在家主持修建。临近北侧藏书楼,有修于清同治年间的曾家老井,现已荒废。思云馆前的两棵高大桂花树,较高的一棵据传为曾国藩于1857年亲手所栽。游览曾国藩故居,领悟成功之道。在清朝晚期,能够集具影响力和口碑的官员并不多见,曾国藩就是其中不可多得的重臣,他在剿灭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他率领湘军攻破了南京,彻底消灭了太平天国,也因此升骨班在朝廷中的地位每日俱增,成为当时朝廷的顶梁柱。曾国藩得到很多现代人的尊重,不少人都在学习曾国藩的为人处世和为官之道,甚至有人把曾国藩当作中国的圣人看待,可见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要想了解曾国藩,最好的方法就是走进曾国藩的故居,感受一下他成长的历程。

 

有的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这句话从某一角度,概括了曾国藩的个人作用和影响。他也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人物。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曾国藩以儒家思想治军,讲仁守义,自筹湘军,另立纲纪。他创作的《爱民歌》,使湘军士兵行为有所遵循。他写的《讨粤匪檄》文,鼓动了不少知识分子脱下长衫,心甘情愿地投入同太平军的作战中。他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使清王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他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他官升得最快,十年之内,连跳七级,37岁便官至二品,能有此殊荣者,清代仅此曾国藩。他官做得最稳,侍奉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恩宠不衰。他官做得最好,政声卓著,治民有言,因而有“从政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的美誉。他君子为学,明道经世,宁静致远,淡看得失。他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他的《家书》,堪称中国古代家教精湛范本。

 

在游览曾国藩的故居中,如果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曾国藩留给后人最重要的宝贵财富,那就是曾国藩的家书。这是曾国藩一生学识的积累和他人生阅历的沉淀,充分展现了曾国藩的智慧和高尚的情操。曾国藩功高盖主,但却不居功自傲,这种谦虚谨慎的为人之道和为官之道,才能让曾国藩一生平安无忧,这也是我们中华文化智慧的集中表现。曾国藩故居非常朴素却极其庄严。参观这座一百多年前的历史建筑,它的主人,它的结构,它的一砖一瓦,以及它所承载的厚重的历史,惊心动魄的故事,无一不震撼着我。物是人非,青砖铺就的地面依然,只是坑洼多,那是岁月的伤痕。风稀稀,凉浸浸,昔日的繁华景色早已退尽。历史人物只能用历史的眼光去评价,小河的水昼夜在流,当它汇入大海,才永远不会干枯。一时的得失和困难又算得了什么,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湖南曾国藩故居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