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陕西旅游(游记,二十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玩法:自由行,半自由行,跟团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乾陵
乾县
懿德太子墓
永泰公主墓

发表于 2019-05-26 21:36

2007年9月17日 星期日 下午 睛

2007陕西旅游(游记二十九,西线游)


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经过几个多小时的行程后,穿过乾县县城就看见了一座巧妙地利用自然山峰设置陵寝、门阙、城墙,表现帝王至尊地位的陵墓,这就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和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在西线的景点中,乾陵是必须要来的,因为在帝王墓葬中有两座陵墓特别吸引游人关注,那就是河北的清·东陵和陕西这里的唐·乾陵。前者埋葬的虽不是皇帝,却是大权独揽,垂帘听政,丧权辱国的清太后慈禧。后者埋葬的则是中国惟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她在位时政通人和,社会和经济发达,死后以山为陵,山陵合一,千百年来陵墓保存完好。

“巨坟云是旧梁山,山石崔嵬颇耐攀。南对乳丘思大业,下临后土望长安。”这是郭沫若同志游乾陵时吟出的一首诗。乾陵位于乾县城北6公里,距西安城大约85公里。据史载,唐高宗生前选陵于好畸县梁山,因处于长安西北方、八卦的乾位而称乾陵。

乾陵,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一座两朝帝王、一对夫妻皇帝合葬陵,是唐代帝王“因山为陵”葬制的典范和闻名中外的旅游胜地。其居梁山,自周、秦即为名胜之地。史载,周太王(古公亶父)逾梁山而载弘基,秦始皇筑宫梁山而御夷狄,汉张骞越梁山而通西域,以至唐代的“丝绸之路”都经过此山。

梁山地势险要,东为豹谷,西为漠谷,从黄土高原的台地上平拔而起,有三峰耸立,气势雄伟。梁山主峰海拔1048米,山石崔嵬,地势险峻,为东西交通之咽喉,是古代兵家的必争之地。登上梁山峰巅,东望九嵕(唐太宗昭陵所在地),山势突兀,孤耸回绝;南望有太白山,终南山,积雪皑皑;北望有五峰(山),遥相辉映;西接翠屏山,层峦叠嶂。脚下梁山,三峰特起,主峰苍润高峻,泔河环其东,漠水绕其西,整个山麓林木葱茏,古柏参天,环境雅致肃穆。据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梁山大有利于女主。所以,武则天便把梁山选为其夫唐高宗和自己百年后的“万年寿域”。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才基本完工。乾陵依梁山而建,利用梁山主峰(北峰)和借南面两个山峰作为天然土阙。北峰最高,上摩烟霄,海拔l048米,呈圆锥形,是乾陵“玄宫”(墓室)所在。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构成陵园的天然门户。远望恰似女大卧睡时凸起的双乳。整个陵园范围方圆40公里,周围还有王公贵族的大小陪葬墓17座,这些墓的封土堆基本保存完好,个别墓前陈列着一些石刻。全部位于主陵寝(乾陵)的东南侧,该陵是唐18陵中保存比较完整的陵墓之一。

据《长安图志》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外城城墙在地面上已无迹可寻。4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回廊、偏房等大批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30万平方米。内城东西长1450米、南北长1582米,厚度为24米。城墙四面各有一门:东为青龙门、南称朱雀门、西叫白虎门、北是玄武门。陵园内现存石刻114件,内城4门前各有1对石狮,北门有1对石马(原有3对),其余均集中排列在陵前神道两侧,由南而北,依次有:八棱柱华表1对,翼马兽1对,鸵鸟1对,石马5对;两边还有牵马石人各3尊,石人10对,石碑2座,少数民族和外国使臣60尊(原61尊,现缺1尊)。现在各门附近的村庄仍以门名称之。乾陵的第一道门的遗址,也是御道的起点。沿此石阶而上,可达乾陵入口。

回头往去,西安在东,一马平川。梁山在西,山势峥嵘。松柏交翠、山峰峭拔的北峰为武则天陵寝;左右对峙的两峰为闭楼,其形象特别,当地群众俗称“奶头山”,是乾陵的一大特色。尤其乾陵与山峰浑然一体的设计更是乾陵的一大特点。

我们现在已经在双乳峰的中间位置,东西这个两个这个阙门看得非常清楚,以主神道为界东边是它的陪葬墓区,懿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等,西边即西乳峰的南侧是下宫遗址所在地。根据考证,遗址呈长方形,东西长290米,南北宽约250米。是唐十八陵下宫中规模最大的。

下宫原是由城墙把它包围起来的,它可能也是一个宫城。下宫的作用可能是专门陵墓主人设的献殿,设献殿目的就是陵墓的主人提供衣冠和供奉的,他们要视死如视生,也要有神座,要供奉,要为他们提供朝五晚十的上食,像生前供奉他一样。也要打扫卫生,各季节要为他们捉供不同季节的衣物。四时八节的时候还有其他的供奉,每个陵它有一个管理机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机构名称,或叫陵署或者叫陵台等。

乾陵的起点处端立着1对高达8米有余的八棱柱石华表,这是帝王陵墓的标志,其造型昭示着生命长存的理念和古代先民对人类生殖行为的崇拜。接着是1对昂首挺胸、浑圆壮观的石刻翼马,马身两翼雕以卷云纹,似有腾飞之势。翼马之北是1对优美的高浮驼鸟,它是唐王朝同西域人民文化交流与友好往来的象征。紧接驼鸟的是5对配有驭手的石仗马和10对高4米左右戴冠持剑的直阁将军石人石翁仲(或称直阁将军)。传说翁仲姓阮,是秦朝镇守临洮的大将,威震夷狄。秦始皇树翁仲像于咸阳宫司马门外,后世的帝王以翁仲石像守卫陵园。4个门外各有石狮回对,北门外有石马3对。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就是从武则天下葬乾陵开始才有固定制度的,一直延续到清代。

现在我们已站在了梁山脚下,慢步在乾陵神道的中央,抬头便能望见武则天的陵墓。乾陵的地面设施遗留至今的主要是陵墓石刻,这些石刻大都集中在朱雀门外。

从朱雀门的地方向远处高耸的陵墓望去,可见墓前一条司马道相当宽阔,直通北峰。两侧排列有124件雕刻精美、神态生动的石雕。

朱雀门两边是两块经历1000多年历史风雨的巨型石碑——“述圣记碑”和“无字碑”。

由于马上就要见到这两座石碑,我们应先知道武则天是怎样当上女皇的。

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子,在位34年。根据惯例,皇帝应立长子为太子,以继承皇位。但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又得到朝廷顾命大臣、母舅长孙无忌的大力帮助,所以破例被选为太子。太宗死后,李治继承皇位,即后高宗。但高宗缺乏政治才能,昏庸懦弱,大权渐渐旁落到皇后武则天的手里。

武则天原籍山西省文水县,生于今广元县。父亲是个木材商,后随李渊起兵反隋,被任命为工部尚书。武则天少时随父四处奔波,12岁丧父后,在外受到歧视,在家还受两个异母哥哥的欺辱,正是这些坎坷经历,锻炼了她坚忍不拔的性格。她14岁被唐太宗选人宫为才人,太宗死后削发为尼,旋被唐高宗接进宫中,先封为昭仪,永徽六年(公元655年)被立为皇后。她一当上皇后就参与朝政。从公元660年起,实际掌握大权的已是武则天了。之后,武则天用酒毒死长子,废次子为庶人,把睿宗拉下皇位,最终于公元690年,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经过36年的奋斗,这位女人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天下第一把“交椅”,成为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

一个出身于木材商家庭的下层女子,竟敢冒天下之大不匙,宣布自己为中国皇帝,这无疑是对男尊女卑、女子天才便是德的封建礼教的挑战,难道不会招来种种非议吗?但如果历史地看问题,武则天当政50年中,社会稳定,经济得到发展,这一切都得到历代史学家们的肯定和赞扬。武则天的确不同于一般的帝王,她敢于自己做皇帝,也敢于对自己的功绩加以评说,“述圣记碑”和“无字碑”就是很好的证明。现在我们已来到这两个碑的中间。“述圣记碑”在左侧,“无字碑”在右面。

“述圣记碑”,全碑共7节,故又称七节碑。据说,由7节组成,取于七曜,即日、月与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的合称。七节碑高7.5米,重89.6吨。碑座上刻有各种碑纹。碑文8000余字,由武则天亲自撰文,后中宗书写,表面上颂扬了高宗的文治武功,实际上抬高了武则天自己。碑刻成后,还在字画上填以金屑。靠近一些,仍可看到个别字的金饰。

“无字碑”,通高7.53米,重约98.8吨。碑头为圆首,刻有八条绕缠生动有力的螭首,是用龙作装饰的顶部,碑侧线雕大云龙纹,其意为皇帝功高德大,取《论语》:“民无德而称焉”的意思,非文字所能表达,所以初立碑时其上不刻一字。“无字碑”就是说立碑时碑上没有刻一个文字。为什么立一通无字碑呢?至今有几种说法,一说武则天想让后世的人对她作出公允的评价;一是说,武则天觉得自己功德无量,是无法用文字来表达,如一定写出文字的话,会洋洋洒洒万字,一个碑身岂能容得下?也有另一种说法,认为此碑可能是唐中宗立碑时,心情复杂。则天帝虽治世有功,但手段也太毒辣,凭靠杀死自己的女儿当上皇后,他不满武则天的独断专行,不愿违心地恭维她。在称帝后,又以多种借口杀死自己的二个亲生儿子。但作为一个儿子,又不便对自己的母亲提出非议,真让皇子皇孙们左右为难,在写功写错之间难以选择,最后干脆不写了事,故立无字碑让后人去评论,历史自让后人评说。不管怎么说,在帝王陵前立无字碑在我国历史上确实是独一无二的。

现在见到的无字碑已变有字碑了,据《金石萃编》记载:宋、金以后,一些游人代替武皇在碑上题字,于是现在碑上共留下13段文字。由于年深日久,风雨剥蚀,大部分字也已无法辨认。惟有最著名的为“大金皇弟都统经略郎君行记”,是记述大金皇帝之弟来乾陵游览,见乾陵残破,便加以整修的文章,是用少数民族文字刻在无字碑阳面正中的。这段文字经我国少数民族文字研究专家研究考证,被确认为是失传几百年、当今最难读的死文字,曾经被日本学者山路广明称为“二十世纪之谜”的契丹小字。从而纠正了自明代以来金石学家误认为是女真文的谬论,印证了金代人除用女真文、汉文外,还沿用了契丹文这一历史事实。

过了“述圣记碑”和“无字碑”是“六十一尊王宾像”。这“六十一尊王宾像” 原有六十一蕃石像。现存六十尊,排列于内城东西闹楼两边。

“六十一尊王宾像”是唐代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标志,是突出反映中外关系的乾陵石刻艺术的一大特色。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是我国各民族统一的封建王朝最兴盛的时期,同世界的很多个国家和地区都有往来。高宗驾崩后,举国哀悼,61个国家和地区派出特使或首领亲自参加安葬仪式。葬礼之后,武则天令工匠用写真的手法,雕刻了参加葬礼的那些使节或首领,立于朱雀门两侧,东29尊,西32尊,按队列形式整齐排列。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雕像和真人大小相似,石像身穿紧袖衣,腰束宽带,足蹬皮靴,身背刻有国名,官职及姓名,双手前拱,表示祈祷。从那时起创尊宾像已在乾陵墓前站立了1300余年了。明代刘伯温作诗道:“番王俨待立层层,天马排空势欲腾。”郭沫若也曾咏诗曰:“岿然没字碑犹在,六十王宾立露天。”就是对石刻雄姿的描写。

“六十一尊王宾像”现在绝大多数都没有头了,只有两尊有头,高鼻子、深眼睛,可能是来自西域的使臣。每尊石人背后原刻的国名、官职和姓名等,因长期风化日晒,多数字迹已无法辨认了。仿佛在泣诉着历史的无情。《长安图志》虽记载了39个王宾的姓名,但也很难将这些姓名和石刻王宾像对上号,仅有两尊石像背面字迹比较清晰。从字迹分析,一人来自如今的阿富汗,另一人来自伊朗。

关于头像损坏的原因众说不一,有的说是鸦片战争后,外国侵略者到乾陵游览时,看到雕有他们国家使者和首领为中国皇帝侍卫的石像觉得有失尊严,所以打掉了头部,使人无法辨认;也有说千百年来,石人石马已变神成妖,黄昏后常常毁坏庄稼,吞食牛羊,当地百姓气极,遂将其头部打碎。还有说改朝换代,军阀混战,才是乾陵石人崩溃、台殿烧毁、石刻破坏的真正原因。事实上这些石像损坏的时间史书中并无详细记载,如果仔细阅读无字碑上的文字,会发现在金天会十二年(公元1134年)还对乾陵进行了维修,结果是“绘像一新,回廊四起”。直至明代,这里还是“蕃王俨侍立层层,大马排行势欲腾”,乾陵石刻并未遭到多大破坏。只是到了清代,石刻受损的记述时有所见。今天,虽然只有只剩躯体、不见头部的王宾像可供人观赏,但我们在为61尊王宾像头部被损而惋惜之余,想必同样会对古代的精湛石刻艺术发出阵阵赞叹。

不知不觉,我们已到了陵墓前面,想及这座高耸山峰下安息了千余年的一代武皇和她的丈夫正在细听着现代人对她和他的功过之说吧!

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女皇,其传奇人生经历总是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而其张扬鲜明的个性也常为世人所垢议,但正如历史学家吴晗评价的那样:“没有武则天时期长期的巩固发展工作,开元盛世的局面是不可能出现的。”对于这样的一位独特的帝王,她的陵墓也注定是不比寻常的。

著名风水大师袁天罡曾对对高宗说:“梁山从外表上看是一块风水宝地,但细看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梁山虽东西两面环水,能围住龙气,但与太宗龙脉隔断,假如百姓选祖茔於此,是可以兴盛三代,但作为帝王之山陵址,恐三代后江山有危。大唐龙脉从昆仑山分出一支过黄河,入关中,以歧山为首向东蔓延至九嵕山、金粟山、嵯峨山、尧山。今太宗已葬九嵕山,为龙首。陛下不可以后居前,况梁山又非龙首,而是周代龙脉之尾,尾气必衰,主陛下治国无力。二是梁山北峰居高,前有两峰似女乳状,整个山形远观似少妇平躺一般。陛下选陵于此,恐从此后为女人所控。三是梁山主峰直秀,属木格,南二峰圆利,属金格。三座山峰虽挺拔,但远看方平,为土相。金能克木,土能生金,整座山形龙气助金,地宫营主峰之下,主陛下必为金格之人所控。依臣愚见,若陵址定于此山,陛下日后必为女人所伤!”

李治并非旧史家所称的“昏愦无能、怯弱平庸”之辈。即位初年,他“载怀千古,流鉴百王”,立志要做中兴英主,以建成大唐不世之基业。在长孙无忌、禇遂良等元老重臣的辅佐下,他恭勤国事,礼贤下士,认真执行太宗皇帝的贞观遗规,垦殖荒田,推行均田制;发展科举制度;人口迅速增加,社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对外势力进入中亚地区。

故史书评价高宗即位初年的政治是“永徽之政,百姓阜安,有贞观之遗风。”弘道元年十二月,李治病逝于东都洛阳之贞观殿,享年56岁,在位34年。他临死前说:“天地神,若延吾一两月之命,得还长安,死亦无恨。”表示愿将尸骨埋在故乡关中。遗诏“陵园制度,务从节俭。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武则天)处分。”文明元年(684)五月,武则天遵照高宗遗愿,命睿宗护送高宗灵驾西返长安。八月葬于梁山,陵曰乾陵。

纵观整个陵墓,恐怕也没有哪一个皇帝的能与武则天在气势上相提并论,真正是应了李清照的词: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乾陵不仅外观宏伟,修建坚固,内藏也十分丰富。据述圣记碑上的碑文记载,李治生前酷爱书法,广为搜集,临死时曾遗言把它生前所喜爱的字画埋进墓内。加上武则天和唐高宗都处于盛唐时期,陵墓内陪葬品必定会不计其数。

乾陵就是与众不同。远处观望,乾陵与周围的群山组成一人睡美人的地形,乾陵好似美人的头部,南面分立两侧的二个对称排列的山头,比喻成美人的胸部,据说细细观察还可以看到微微翘起的双脚。自然造物,被人类赋予了意义,也就充满了灵性。乾陵的最大看点当属二个石碑了。早就多次耳闻无字碑,见到后仍然振憾人心,首先是其巨大的国内最大的单石碑身,其次是其隐含着的无字碑无字原因的解说。

乾陵形制雄伟,建筑也很牢固,据《新唐书·严善思传》载:“乾陵玄、石门,冶金固隙”非常坚固。据现代科学勘查,墓道长63.1米,宽3.9米,全用石条填砌。从墓道口到墓门共39层石条,每层间都有铁栓固定,井用白铁水灌注。这些情况与文献记载吻合。

唐代帝王陵墓大部分被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所盗,惟有乾陵因盗挖时风雨大大而幸免于难。建国后考古勘查也证明,乾陵墓道全部用石条填砌,层叠于墓道口直至墓门,共39层。各层石条均用铁栓板固定,并以铅灌缝。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要想挖开,确非易事。考古勘查还证明,乾陵虽经1000多年,陵墓四周没有盗洞,墓道的石条和夯土仍为原来合葬武则天时的样子。因此,乾陵有幸成为一座至今未被盗过的帝王墓。由上可以想见,乾陵内部的文物一定十分丰富,极其珍贵。

乾陵的范围很广,除山这座陵外,还包括付近及县城东北一带17座陪葬墓在内,这些陪葬墓有太子、公主和大臣的坟墓。遭武则天毒手的儿孙墓就有9个之多。这些陪葬墓与乾陵形成众星拱月之中,反而观之,这些所谓的陪葬墓,也就成了对凶手的三堂会审。如此想来,武则天在地下的日子似乎也并不好过。有时候想起来也挺可悲的,一个女人为了施展自己的才华,像男人一样的成为一个伟大的一个政治家,然后去推行她自己的一种政治理想,她就要付出的可能是比一个男人大得多的其它的一些代价。我们今天在乾陵看见周围这些陪葬墓的时候,心里想到得是另外一种景象,就这是一个悲惨世界,看她获得了最高的权利,但是在她的脚下陪伴着她的都是她的亲人,这些儿子也好孙子也好孙女也好,都是被她杀死的。尽管后来埋葬的时候是以非常隆重的仪式,非常高等级的规格埋葬的,但是他们死得时候都是非常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被迫害死了,确实是悲剧。

乾陵是盛唐历史文物的集中代表。解放以来,挖掘乾陵的建议多次被提了出来,但由于种种原因,国家都没有同意挖掘。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赴陕西考察时就说过:“目前我国还没有足以使出土文物不受损失的科学保护方法,祖宗留下的遗产还是让土地神多替我们保护几年吧!”

国家曾多次拔款重修,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后重点发掘了乾陵的一些陪葬幕,出土大批文物,供中外游客参观、游览。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乾县208
2007陕西旅游(游记,二十九)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墓——乾陵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乾县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乾县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乾县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乾县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咸阳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