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12

行走在路上——双城记·圣彼得堡的寻常

编辑
天数:10 天 时间:9 月 人均:12000 元 和谁:一个人

外地游客去北京,天安门、故宫、长城、圆明园、颐和园、雍和宫、天坛、清华、北大,总要挑几个去打卡,尝尝涮羊肉和烤鸭;来上海呢,外滩、南京路、陆家嘴、静安寺,这两年武康路、长乐路成了新的网红打卡,即使本帮菜再怎么不对口味,来了还得尝尝,还有大名鼎鼎的生煎;广州,貌似名气大的网红打卡点不多,花城汇、沙面、陈家祠、中山纪念馆,主要还是吃,粤菜馆、早茶馆,牛肉火锅、打边炉等等。至于北京早上挤掉鞋的天通苑地铁站、上海底层打工人享用的菜饭骨头汤、广州最具烟火气的城中村,这些很多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经历的日常,别说游客们去体验下,怕是听都没听过。

那圣彼得堡除了冬宫、叶卡捷琳宫、彼得霍夫宫、圣以撒大教堂、滴血大教堂、涅瓦大街等等这些游人如织的地方,它的另一面,当地普通人每天的日常又是如何。

早餐很简单,烤土司片,一面煎的略硬的鸡蛋羹,切片的圆火腿肠和奶酪片,有时会有意大利面和煮香肠,牛奶、咖啡、茶和白开水。填饱肚子而已,并没什么口舌享受。早上坐3号线地铁,八点半地铁站的人流穿梭,花49卢布买张卡进站,早高峰地铁里的拥挤程度比国内还是差远了,虽然没座位,但还是挺空,背着书包也不怕挤到别人。坐两站下车,沿着小涅瓦河走五六分钟,就到了XX大学,貌似还没上课,一群大学生堵在学校门口抽烟,穿着有的很潮,有的复古文艺,有的不修边幅,但都很欢乐,嘻嘻哈哈。仿佛听到了“来兄弟,抽我这根儿,今儿摸底考试到时候让我抄抄。”

渴了,去超市买瓶水,有打折的大白菜上篮,99.9卢布一公斤,比旁边的150的生菜看着还新鲜些。虽说繁华大街上的咖啡馆一个接一个,年轻人几乎人手一杯咖啡,但超市里茶包的种类要远多于咖啡,各种水果味的花茶,树莓、蓝莓、草莓、苹果、橙子、石榴等等,酸甜口的水果都能和绿茶、黑茶配成茶包。来一盒混搭口味的。

超市里的水果太贵了,最便宜的面苹果(口感沙沙的,甜度适中)还要220卢布一公斤,看来买东西的大爷大妈都不在水果区浪费时间。出门前问酒店前台哪里有大的菜市场,姑娘像看神经病一样瞅了我几眼,在我手机地图上输入了个地名,显示的地标图片看起来就像个大巴扎,正是我要找的。

从大学旁边的地铁站再向城郊坐三站,出来后离开主街道,走一段小巷子,迎面就是座大的集贸市场,两条不到三米宽的步行街道,中间是长条形的菜市场,一条步行街全是衣服、鞋帽的小店,牛仔裤从店柜台一直挂到了步行街上,能想象下雨天满街店老板着急忙慌收拾衣服的场景;另一条步行街五金、厨具、电子产品、廉价首饰、杂货、农具、果瓜蔬菜等等一眼望不到头。每个从店铺里出来的顾客都拎着大的编织袋,有的已经装的鼓鼓囊囊,不会都是来这儿批发进货的吧?

先进菜市场转转,格局和国内的菜市场并无太大差别,水果、蔬菜、奶制品、熏肉、牛羊肉、鱼鲜的摊子在一字排开。淡黄色的黄油和奶酪,挂在钩子上颜色鲜亮的羊排,在水缸里游来游去的鲈鱼。腌鱼、腌肉离近了没闻到国内同类产品的香味,鱼子酱橙红、深红、黑色,看价格并不是多么高大上的东西,三十来块钱二两,闻起来一股子腥味。拿两盒尝尝,早上开开胃。

找家水果摊买橙子,不卖给我,这就有点歧视了。看那意思是嫌我买的少,大爷大妈都是十几个的装,我又不是搞批发。换家店,跟店主嘻嘻哈哈瞎聊几句,100卢布,一公斤苹果,200一卢布一盒树莓。果然这才是老百姓来的地方,景点区的24小时便利店都是给开给游客的。

菜市场两头不少摆着烟架子的小贩,一块木板加几条横楞,斜放着,横楞上摆着一条条烟。就认识万宝路。烟贩子估计难得见个背包客,热情的跟我打招呼。

走出集贸市场,斜对角几家小吃店的香味很浓,过去看看。热狗、三明治、卷饼烤肉、面包,还有一家经常看到的自选快餐店,人已经从店里排到了大门口,那就尝尝这个。先是沙拉柜台,十来种沙拉,选一个;然后是几种炒饭和汤,就认识蛋炒饭和红菜汤;接着是肉,烤肉串、烤鸡翅、炖肉块、炸鱼;最后是饮料区。玻璃柜上摆满了各种面包和烤包子。

排队的有外卖小哥、穿着广告服的姑娘、佝偻着腰的大爷大妈,没看到游客脸庞,估计这就是本地人的菜饭骨头汤、浏阳蒸饭、木桶饭。确实便宜,一份面包、一碗红菜汤、烤肉串、炖肉、意大利面、一杯樱桃味饮料,350卢布。看身边的本地人,大都是一份炒饭,或者一碟沙拉配两个面包,估计都不到150卢布。

味道嘛,一言难尽,面包、意面和饮料中规中矩,其他都难以下咽,尤其是炖肉,咬不动,还残存着一股子明显的血腥味。不过总算填饱了肚子。附近有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故居”(他一家人租的公寓),可以借机看看本地的公寓是什么样的。房间不到一百平,分成了儿童房、客厅、餐厅、厨房、卫生间、主人卧室和书房,每个房间都不大,装饰古朴典雅。陀爷在这间公寓里创作了《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等作品,据说他成名前只能与人合租一间卧室。故居后面是一个看略显现代化的小区,大概里面房子的格局与此类似。

拿翻译软件与管理员大妈请教,小区是公寓性质,大都是租户,合租居多。在哪个城市里,住房都是个大问题啊。临近郊区,考究小资的咖啡馆少了,咖啡亭和咖啡车在十字路、路转角都能看到。类似报亭大小的咖啡亭,除了咖啡还卖茶和水果饮料;咖啡车则是小面包改成,把后车门打开,咖啡机、调料罐一应俱全,美式、卡布奇诺、黑咖啡、热巧、黑茶、红茶,就这么几款。阴冷的小雨天,来杯热茶暖暖身子。

路过一个小教堂,比不上市区喀山大教堂、滴血大教堂的气派奢华,教堂后院都成了小型卖场,周边的小商小贩搭着帐篷卖自制的蜂蜜、腊肉、五香调料、毛线手套和帽子。教堂门口两侧则是一溜儿的小菜摊子,大爷大妈把从家里或者野地里采摘的小葱、矢车菊、蘑菇、香菜、红葱头、大蒜头摊在泡沫盒或者塑料布上,轻声吆喝着吸引路人。

或者陀爷的夫人安娜女士当年就从这些小商小贩买来一家人的饭菜,带着两个孩子去教堂祈祷陀爷的肺病能好转。沿街的建筑,除了商铺、教堂、博物馆、艺术馆,还有各种各样的音乐厅。地铁站和公交车站牌背面的广告位,大多留给了当月的曲目单。进一家音乐厅售票口,反戴帽子的年轻人、满头银发苍苍的大爷、扎着花头巾的大娘,排队等着选号。巧了当晚八点有交响乐加咏叹调,可不知道多少钱一张票,摸了摸口袋,只有六百多卢布了,估计是看不了了。等排到我,拿着铅笔指着中间的位置,借翻译器问柜员多少钱一张票,听到300卢布我还以为对方少说了个0。那当然要买一张了。虽说听不到男高音和女中音唱的词儿是什么意思,但视听极佳,尤其是女中音,非常有穿透力。

后来又买了张芭蕾舞天鹅湖的内场票,观众近1/4都是中国同胞。相较于被国人追捧的天鹅湖,这家门口附近的音乐会,没看到一个同胞来捧场。大概对于本地来说,花一顿饭或者两杯咖啡的钱听场歌剧、音乐会,就跟我们聚众玩把掼蛋、来几圈麻将一样寻常。

眼看着要黑天了,找个烤肉店来份烤肉加卷饼。一位穿着黑夹克的大哥拉着一个脸无血色瘦骨嶙峋的中年人,先是絮絮叨叨跟店主聊了一阵子,然后把那个一阵风要吹倒的人按在我对面的凳子上,塞给他手上一个肉卷。他头歪在桌子上,手指甲和脸一样苍白,眼皮子抬不起来,有气无力的咬着肉卷,总觉得随时能手一松就咽气过去了。这个人和大街上走路带风、神采飞扬的年轻人,完全两样。慢悠悠走回酒店,路过一家半地下室的便利店,估计是为了省租金,圣彼得堡好多便利店都是半地下,几年前北京有很多类似的半地下室旅店。不少人在里面等着买打折商品,面包、蔬菜、水果、腊肠,不少人已经选好了东西,就等着时间到了结账。这跟上海钱大妈晚上八点半之后的打半价场景太像了。

回到酒店,冲一盒本地的鸡肉味泡面,味道儿还挺好,比中午吃的套餐合口多了。泡面才是打工人的夜宵经典。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行走在路上——双城记·圣彼得堡的寻常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