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9.29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9 月 和谁:夫妻

2021年9月15日,我们从梵净山下来已是下午2点多了,在景区附近吃了一顿不伦不类的长桌宴,就坐上了旅游大巴,直奔西江千户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基本上还算得上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它是领略和认识中国苗族漫长历史与发展之地。西江每年的苗年节、尝新节、十三年一次的牯藏节等均名扬四海,西江千户苗寨是一座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成为观赏和研究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西江有远近闻名的银匠村,苗族银饰全为手工制作,其工艺具有极高水平。

 

我们乘坐的旅游大巴在并不陡峭,也无险情的山路蛇行,沿途络绎不绝的叠翠青山,晶莹碧水,参差绿树,缤纷野花,好似一幅没有尽头的山水画,不时看见窄小的坝子里,生长着油亮亮的玉米,水稻与菜蔬,一幅幅如诗如画,如梦如幻的镜像,纷至沓来,给人以万物生长,满目葱茏的感念。当大巴越来越接近苗寨的时候,我坐在车内,透过车窗看到路边层层的梯田,清澈的河水,还有水田间弯弯曲曲的小路,还能看见一家人在水田里忙碌,平整土地,插秧,让人感受到浓浓的淳朴民风,这样一幅静谧的农耕图,整个人会变得特别安静祥和。在西江千户苗寨子边上,白水河畔,有一片梯田区,景区特意划了一片花地,春看繁花似锦;夏赏绿稻荷田,在清澈冰凉的白水河中戏水消暑;一到秋日,秋风吹熟了漫山遍野,人们在田间收获一年的辛劳,一片收获时的喜悦;冬天,雾气笼罩天地,于一片白色中隐隐显出一座座灰色的草垛,别有一番风味。

 

我的目光越过梯田,朝更远的山岗望去,那吐着嫩绿的枫林、杉树等乔木和不知名的藤本植物,葱郁秀丽,青翠欲滴;肩负背篓的苗族妇女,额头包裹着黑色的头巾,在林间采摘着什么?我猜想,应是在采摘茶叶,或许是在挖掘山药材。望着她们忙碌的身影里,我仿佛闻到了正在散发出的一股浓郁的农耕文化气息。我感受到,这里的山水草木都浸润着苗族同胞的淳朴、勤劳、勇敢,这里的岁月盛满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歇的宁静、安详、和谐。

 

我们到达西江千户苗寨西门的时候,已经是下午6点多了,所有的节目都没有赶上,本来是有一场十二道拦门酒的表演,不过是在西江千户苗寨景区北门。苗族人都十分热情好客,而苗寨对客人最隆重的欢迎,也是通过酒水来表达的。进入千户苗寨景区,苗寨人穿着盛装,摆着十二张大方桌,苗家姑娘端上米酒,同时请来村寨德高望重的寨老来敬酒,这是苗家迎接宾客的最高礼节。这十二道酒道道有说法,分别代表了十二道祝福与祈愿,一道恭喜,二道昌盛,三道勤劳,四道善良,五道宽宏,六道富裕,七道明亮,八道美丽,九道长寿,十道英雄,十道智慧,十二道华贵。

 

我们在西门换乘景区内的电瓶车,前往一家苗族特色的客栈入住,马上就赶到离我们客栈很近的观景台欣赏西江千户苗寨的夜景。站在观景台,可以欣赏西江千户苗寨全貌,此时正是黄昏时分,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千家万户就亮起了灯,只见橘红、橙黄的灯火星星点点,整个苗寨已经流光溢彩,到处都是霓虹闪烁,灯火辉煌,从山底下亮起来,依着山势向山上绵延,与天空连成一片,恍若仙境。随着天色越来越暗,俯瞰苗寨,西江千户苗寨变成了灯的海洋,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形成两个牛角的形状,每个角度都是震撼。乌黑的天空、乌黑的山峦,山下的灯火如璀璨的银河,恍如天上的街市。深刻的宁静与灯火组成的喧闹,交织成和谐夜景,美轮美奂。站在观景台上,星星点点的苗家灯火,在夜空下格外壮观,仿佛坠入银河,有点飘然欲仙的感觉,令人流连忘返。

 

我们从观景台坐电瓶车到山下,选择在1号风雨桥头的水上粮仓餐厅吃晚餐,今天正好是夫人的生日,我们俩人在离家千里之外的苗族古寨过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生日。主要的菜就是当地有名的苗家美味诱人的“酸汤鱼”火锅,贵州是一个多民族地区,擅长制酸,亦喜食酸食。有句民谣:“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蹿蹿”。酸汤具有开胃健脾之功效。在贵州众多酸汤中,以苗家酸汤最为著名,其与众不同的地方是酸香丰富,是苗族传统的风味名菜。苗族同胞居住在大山里,山高路远,几乎家家都有酸坛,少的一两个,多的好几个,甚至几十个。苗家酿制酸汤取自高山上的泉水和自种的香糯酿制而成,味型独特、酸鲜可口,最初的酸汤是用酿酒后的尾酒调制的,后改用热米汤经自然发酵及其他许多做法。

 

我们享受了美味的晚餐,夫人回客栈休息了,我一个人沿着白水河边把整个苗寨景区转了一圈。景区内有七座历史悠久的风雨桥,分布在横贯景区的白水河上,苗族喜欢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风雨桥又称“花桥”,以其能避风雨并饰彩绘而得名,除了挡风遮雨外,苗寨里的风雨桥还有关风蓄气,迎福纳祥之意。苗寨的风雨桥,顶盖青瓦,两侧建有美人靠,每一座风雨桥,各有不同的名称和来源。这些桥各具特色,不仅是赏景观水的好去处,它们的苗语名字里还暗含着有趣的传说。

 

一号风雨桥哿嗡僦,汉译名为“龙潭桥”,传说,在龙潭桥上游50米的水潭有一条神龙,世代保佑着西江,在水潭里面有一个龙洞,龙洞可以连通到西江背后的开觉苗寨。这里的景美、水美、山美、人美,这里的老人个个都长寿,就是因为有神龙的保护。

 

嘎歌古巷是一条位于一号风雨桥附近、挂满五彩油纸伞的小巷,看着不起眼,里头却藏了不少宝贝,能让你深入了解苗族古文化,嘎歌在苗语里是小巷子的意思。嘎歌古巷有很多游客必去的文化景点,顶着油纸伞走进古巷两侧古旧的木房暗红的木墙上涂着民族风俗的壁画,栩栩如生的彩绘壁画记录着苗族神秘的图腾、美丽的传说、盛大的苗年。古巷中有见证西江最早历史的“源西江”,有展现苗家古老祭桥文化的“家祭桥”,以及展现苗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口传史诗古歌演唱、情歌对唱苗绣非遗传承点、银饰制作、米酒酿造等活态文化展示点。

 

在作为整个西江发源地的小池塘边可以看到苗族婚俗歌舞展演,听苗族小伙吹奏芦笙和木叶,还能看到斗鸟,在古歌堂里听苗族巫师们唱起古歌,还能体验苗绣、酿酒、腊染、手工纸、苗银、雷公山茶、等非遗文化及特色工艺。关于小池塘的传说:相传西江的祖先带狗打猎,到达西江区域时,跑出去很久的猎狗带着一身浮萍回来,有浮萍的地方可以种水稻,意味着可以定居生活。于是祖先们跟随猎狗找到了这个满是浮萍的小池塘,并在此开垦、耕作,长居下来,并发展成了全世界最大的苗寨,西江千户苗寨。

 

二号风雨桥嘎铥僦,译为“螃蟹桥”,传说,以前西江平寨村喝水就是经过这里到河对面的水井挑水来喝,在这口井里有一只神螃,每到干旱季节,井水将要干枯时,神螃就从天而降到井里,给水井造水,一年四季,不管再干旱的季节,井里的水从未干过。

 

三号风雨桥僦哟妃,汉译名为“游方桥”或“情人桥”,一到晚上就会有很多当地的青年男女在这儿“游方”,游方是苗语,意思是青年男女用情歌对唱的方式进行感情交流,互诉爱慕之意,也就是谈恋爱的意思,若是对苗族人恋爱的地方感兴趣,不妨约上心上人来这里感受浪漫的夜晚。

 

七号风雨桥僦餸嗡,汉译名为“回龙桥”,取截留住龙以期能得龙佑之意,苗族人崇拜龙、喜欢龙,认为龙不仅能兴云布雨,保村佑寨,而且还能招财进宝,吉祥幸福。“依山循势营村落,迭迭层层吊脚楼。千岁风情千户织,苗歌古韵续春秋。”寨子里都是木屋和青石板铺成的路,层层木屋依山而建,符合当地的地形和气候。“风雨桥上赏苗寨异域风景,古巷里探苗族底蕴。”风雨桥的修建既能方便群众交通、避风挡雨、歇息乘凉,又蕴含了丰富的苗族风水文化。

 

走在千户苗寨的小路上,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纯木头的吊脚楼,它的后半部分建于倾斜度较大的山坡上,前半部分用木柱支撑,形成吊脚柱,故称“吊脚楼”。西江千户苗寨的苗族建筑以木质的吊脚楼为主,为穿斗式歇山顶结构。分平地吊脚楼和斜坡吊脚楼两大类,一般为三层的四榀三间或五榀四间结构。底层用于存放生产工具、关养家禽与牲畜、储存肥料或用作厕所。第二层用作客厅、堂屋、卧室和厨房,堂屋外侧建有独特的“美人靠”,苗语称“阶息”,主要用于乘凉、刺绣和休息,是苗族建筑的一大特色。第三层主要用于存放谷物、饲料等生产、生活物资。

 

西江苗族吊脚楼源于上古居民的南方干栏式建筑,运用长方形、三角形、菱形等多重结构的组合,构成三维空间的网络体系,与周围的青山绿水和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和谐统一,相得益彰,是中华上古居民建筑的活化石,体现了苗族独特的建筑工艺,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吊脚楼是苗乡的建筑一绝,它依山傍水,鳞次栉比,层叠而上。西江的吊楼主要散布在羊排和东引两座山头,层峦叠嶂,气势恢宏,远远望去,如同一支大牛角或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建吊脚楼时的上梁的祝辞和立房歌,具有浓厚的苗族宗教文化色彩,是苗族传统文化重要的承载者。

 

走下吊脚楼,来到浓郁苗族气息的博物馆,它完整地记录了苗族的历史,风土人情,木制的纺车、织布机、祭祀用的牛头,色彩绚丽的苗族服饰是我的最爱。西江苗族博物馆位于西江千户苗寨景内具有典型苗族建筑风格的六栋单体两楼建筑群组合而成,外观为苗族独特的吊脚楼。馆内共设展11个,分为前厅、历史厅、生产厅、节日厅、歌舞厅、建筑技艺厅、服饰银饰厅、体育苗医药厅、巫文化宗教信仰厅、生活厅、多媒体多功能厅。馆内珍藏有1220余件苗族文物和350余张具有代表性的图片画像、书籍,从苗族历史、生产、生活、节日、音乐、歌舞、服饰、银饰、苗族医药、建筑、巫文化宗教信仰展现苗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元性,是研究和了解苗族文化的大看台。

 

千户苗寨有一条大街全是卖银饰的,银镯子、银项链、银耳环、银戒指、银筷子、银碗,式样繁多,种类齐全,每个铺子门口都有一个匠人叮叮当当地制作着首饰。苗族无论男女,都对银器情有独钟。苗家人坚信银器能驱邪避煞,佩戴银饰可得到祖先的庇佑,葆平安,赐好运。因而从头到脚,无处不饰。除头饰、颈饰、胸饰、手饰、衣饰、背饰、腰饰,还有脚饰品。苗族银饰以其多样的品种、奇美的造型和精巧的工艺,呈现了瑰丽多彩的艺术风格,展示出富有内涵的精神求索。多年的历史了。细腻精美的银饰品,不仅是装饰品,也是个体生命与灵魂的依托,家族幸福与好运的象征了。

 

我个人认为,苗族人之所以有佩戴银饰的习惯,应该与当年他们的祖先从北方一路败退到南方的过程有关,他们一方面要带上自己的女人,因为要繁衍后代,一方面要把所有的财产换成银子,因为方便携带,而最好的方式是把银子打成银饰品戴在女人身上,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情况下,带着女人就带上了全部财产,随时准备转移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且这种情况并不仅限于苗族,在整个云贵山区,几乎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穿金戴银的习惯,因为在古时他们遇到的情况基本上都是相同的,他们都是当时中原小诸侯国或者方国的皇亲国戚、达官显贵,当他们的国家受到大国的进攻,遇到灭顶之灾的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带上女人和金银财宝一路南逃,直至逃到大山之中与世隔绝,到今天被我们称为了所谓的“少数民族”。真心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可以好好研究一下每一个民族的历史,找出他们与中原的历史渊源。

 

大约在5000多年前,以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就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平原地区,他们是最正宗的中原人,并不是什么少数民族。当九黎部落在向北扩张的时候,与来自西域和北方,一路东进的和南下的炎帝、黄帝部落发生剧烈的武力冲突,经过长时间的征战,在涿鹿地区九黎部落被击败,蚩尤被黄帝擒杀。于是,大部分苗族先民被迫开始第一次大迁徙,放弃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退回到长江中下游平原,并于洞庭湖和鄱阳湖之滨建立了“三苗国”。随着三苗部落的日渐强大,尧、舜多次对“三苗”进行征剿。舜帝位,“南巡狩猎”,对不服舜帝管制的“三苗”进一步攻掠,苗族先民再次被迫向西南和西北地区迁徙,其中被迫向西北迁徙的这支苗族先民一部分融合于“羌人”,成为西羌的先民,一部分则因人口增多,耕地少而向平原地区迁徙,从青海往南到四川南部、云南东部、贵州西部,有的更向南、向西深入老挝、越南等地。

 

全中国人民都非常熟悉的屈原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楚国的贵族,他在著名的《楚辞》中的第一句话就是“帝高阳之苗裔兮”,意思就是说楚国的建立者高阳就是苗人。苗族先民成为后来“楚蛮”的主要成员,战国时期,秦灭楚,一部分苗族背井离乡,长途跋涉西迁,进入武陵山区的五溪一带,形成历史上著名的“武陵蛮”。西汉时期,这部分苗族先民在这里较快地发展起来,形成与汉王朝相抗衡的一股势力。公元47年,汉王朝派出军队征剿“武陵蛮”,迫使苗族再次离乡背井,一部分进入黔东北地区,一部分南下广西融水,后又溯都柳江而上到达今天的榕江雷山台江施秉等地。苗族在数次大迁徙中,分化成了许多不同的分支。西氏族到达西江的年代约在600多年以前,但在西氏族到达以前,这里已经居住着苗族“赏”氏族。西江地名中的“西”指西氏族,“江”通“讨”,即西江是“西”氏族向“赏”氏族讨来的地方,“西江”因此而得名。“西”氏族到达并定居在西江以后,陆续又有其他苗族分支迁来,形成以“西”氏族为主体的苗族融合体。

 

我在苗寨中一边欣赏着古寨美丽的夜景,一边思考着苗人是历史和现在。我们所熟悉的文本历史,实在是遗落了太多重要的内容,连中华文明最早的胜利者和失败者的历史,也只留下了一小半。从影影绰绰的记述中可以看到,蚩尤失败后,他的部下九黎族被黄帝作了一次大范围的整编,大致被分为善、恶两类。“善类”迁移到邹鲁之地,也就是今天山东省的南部,后来成为孔子、孟子的家乡,从这一点也可以推测,我们伟大的孔老夫子也极有可能是苗人的后裔。“恶类”流放到北方,据说与后来的匈奴有关。不管“善类”、“恶类”都记住了自己是九黎之后,是“黎民”。我们后来习称“黎民百姓”,也与此有关。

 

第二天早上,我很早又来到了观景台,站在观景台俯瞰苗寨,四面环山,层峦叠嶂,梯田依山顺势直连云天,白水河穿寨而过,将西江苗寨一分为二。视野里都是独具特色的苗族木结构吊脚楼,上千座清一色的木屋黑瓦鳞次栉比的吊脚楼随着地形的起伏变化,与四周的山魂水魄相融相契,一家连着一家,一眼望不到头,仿佛黝黑的诗行,平仄有序,蔚为壮观。早晨的苗寨风光,与夜间截然不同,这时可以看对面上千户苗家做饭时,有的苗家还有缕缕炊烟升起,吊脚楼上空飘着一层淡淡的薄雾,给千户苗寨披上了一层虚幻的外衣,像海市蜃楼似的。西江千户苗寨果然是名不虚传,目前有1400多户,6000余人,因此有“苗都”之称。

 

我们在西江苗寨逗留的时间很短,古寨静卧葱郁山林千年,穿寨而过的白水河蜿蜒流淌,孕育着源源不断的生机,从脚下缓缓流向远方,用不了多久,就形成了气势磅礴的黄果树大瀑布。夜晚,我在这里跨过风雨桥,漫步青石古街,感受苗寨风景和人文风情,倚着吊脚楼的阶息看着千家灯火,烛光摇曳,慢享吊脚楼的光和影,在此刻静待时光,好不自在,只为一分宁静。早上,我站在观景台远望,纯粹、静谧、慢节奏的田园画卷,从千年前走来,凸现眼前,古老的人事物景,在这里定格。

 

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里,商业味甚浓的风景区,还有旧时光,旧风物,旧习俗留存下来,嵌刻沧桑岁月的烙印,浓郁穿越时空的气场。这样的情境,可放逐心灵,可清水洗尘,亦是当下不可多得的精神牧场。无论岁月流向何处,外面的世界变得怎样的光怪陆离,都无法改变这个民族与自然、与山水的血脉相连,无间和合。因而,这个民族的心灵始终处于童年时段,保持着湛绿的初心,魂魄里洋溢着鲜亮的活泼的元气与情愫。

 

苗人身上,有我们珍罕的,梦寐的,传统文化元素的期许与追求。若在西江千户苗寨,待上十天半月,走近苗家人的生活与性灵,用心品读其风情,将是多美的远行。而我,在这里驻足还不到一天,飘忽闪过,浅尝辄止,这就是我必须接受的局限。老子教诲:“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能在有限的相遇里,感受到宇宙、星球、人类、生命的本质与虚无的浩渺,也许,值得我终其一生去追寻与拷问。我在路上,依依不舍告别西江千户苗寨,如是想。

 

西江千户苗寨,是我们这一生,从繁复到简约,从浮华到淡泊,从嘈杂到宁静,放下俗世的羁绊与重轭,一定要去的一个地方。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在这里,可以看到原生态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完美结合,和谐与统一;在这里,可以放下自己的三千烦恼与困扰,羽化成一只闲云野鹤,“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告别了大山深处的西江苗寨,每每回想起来,眼前又仿佛缓缓展开了一幅苗寨的水墨画卷,这是大山深处的画卷,它是那样神秘而美丽。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