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1.06

山西旅游:探寻女娲伏羲地人祖山行(图)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10 天 和谁:和朋友
玩法:摄影,自驾,人文,自由行
作者去了这些地方:
忻州古城
忻州
五台山

发表于 2021-11-06 17:09

北京目标行动文旅与北大荒知青享老旅游联合会联袂组织的晋陕大峡谷团队圆满结束了陕西的全部行程,2021.10.15中午12:45,团队在陕西甘泉下榻的信天游宾馆用过午餐后启程回返山西。

重返山西途中景色(摄影:冯赣勇)

当日15:15抵达壶口服务区。团队原计划中的壶口瀑布与平遥古城的两个行程,因晋陕水灾的原因而取消。在壶口瀑布服务区小憩后继续向前进发。15:30经过黄河特大桥,由陕西又回到了山西。

二过黄河特大桥(摄影:冯赣勇)

经过四个小时左右车程,团队于16:50抵达下榻在人祖山风景区中的忘忧山庄,受到了刘祥经理的热烈欢迎。此时,持续在陕西一直阴着的老天爷终于露出了笑脸。视野中蓝天白云,晴空万里下的景致,也令大家感到分外愉悦。

人祖山大合影(摄影:冯赣勇)

在景区广场舞台上的一座电视屏幕上“热烈欢迎北大荒知青晋陕大峡谷考察团走进人祖山”一串色彩鲜明的大字异常醒目,令刚到此的团友们心里暖呼呼的。大家首先在此留下了重返山西的第一张大合影。当天晚上,享用重返山西的晚餐后安稳地休整了一夜。

人祖山风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2021.10.16上午08:00,团队乘人祖山景区观光车进入人祖山景区,开启返回山西后的第一个与中国始祖女娲与伏羲相关所在地,被称为人祖山风景区观光探寻。

记者在河北娲皇宫(摄影:曹群)

作为与人类始祖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女娲、伏羲两个人物相关的地方,据说分布在全国的不少地方。对于记者而言,就曾分别瞻仰过位于河北省邯郸市涉县中皇山上,被誉为“华夏祖庙”的娲皇宫及位于甘肃天水市的伏羲庙。可见其中华始祖文化的深远悠长。

在甘肃天水伏羲庙(摄影:黄志国)

景区观光车顺着蜿蜒曲折的山路行进,耳畔也传来导游杨才良深入浅出的介绍:人祖山,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是《史记》,说它是一个荒凉的地方,叫狄城或翟城,晋文公避骊姬之难时曾在这里住过五六年,但没有讲这座山叫什么名字。

人祖山峰峦叠翠(摄影:冯赣勇)

直到公元 527年郦道元写《水经注》时,说它叫风山。因为传说中的女娲氏是风姓人,其后人即大约在宋朝前后,为了塑造这个山与风姓人的关系,说:“人根之祖曾在吉州”,故将此地改称为人祖山。2018年12月,人祖山被确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仰望人祖庙一角(摄影:冯赣勇)

人祖山的主峰为人祖庙,海拔1742.4米,周围建有大小庙宇16座。而团队的首个景点即前往人祖庙。车行20多分钟左右抵达人祖庙山脚下,这里有一座下为石头,上为汉白玉的“女娲补天”的塑像矗立其间。雕像上的女娲高举“五彩石”,象征着女娲补天的寓意。

人祖山女娲像(摄影:冯赣勇)

这座由耿世文先生创意,知名雕塑艺术大师李志正先生设计雕造的“女娲补天”塑像,竖立于女娲、伏羲的早期生活之地人祖山。其像造型奇特、简洁庄重、含义深刻,是“人祖文化”的形象载体,也是人祖山景区的大文化标志。

人祖山考古遗址图片(摄影:冯赣勇)

近年来,山西吉县柿子滩和人祖山中发现的2.5—1万年前古人类遗址中发现的石器、岩画、岩刻等,被专家认定为女娲伏羲时代的遗物,从而为女娲伏羲“是人不是神”的观点提供了有力支撑。

参观人祖庙遗迹(摄影:冯赣勇)

与此同时,人祖庙娲皇宫发现的距今6280年的古人遗骨,亦即明代人题记的“先人流下”的“皇帝遗骨”,也为女娲伏羲走下神坛增添了新的证据;同时,也为“人祖文化”的体系架构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使其成为人祖山景区的第一大文化主牌。

通向人祖庙的山道(摄影:冯赣勇)

顺着通向人祖庙的山间小路缓步而行即来到建于伏羲岩上的人祖庙前。登上几级石阶走进庙宇,人们可相继看到这座占地约四五亩的人祖庙内有伏羲殿、娲皇宫、地藏殿、后宫、献亭、增房、乐楼、钟鼓楼等建筑。

人祖庙留影(摄影:耿和平)

在庙内塑像座下有今人掘出的一只木箱,盖书“大明正德十六年(1521年)庙为天火所焚,装皇骨于箱,埋神座之下的”记载。创建年代无考。

女娲石上留影(摄影:赵清波)

顺着庙宇庭院右侧而行,只见山巅西南有一平台,称为女娲石,也被叫做“卧云台”,上树碑褐数块,文字已脱落不清。台畔地平处有一锅状石窟,俗称“天盆”,传说为人祖洗漱用具。

人祖山娲皇宫(摄影:冯赣勇)

崖畔陡壁有清同治十三年所镌“伏羲岩”三个大字,岩下崖凹处置有尺余高的十八罗汉。崖畔有一出入门洞,上嵌“南天门”匾额,从以下的石阶小径顺路漫游可以通达各诸峰。

人祖山伏羲殿(摄影:冯赣勇)

卧云石畔有一处100多米高的陡壁,俗称“舍身崖”,崖壁半腰建一悬空小庙,上下无路可攀,由上向下俯视,风萧贯耳,令人生畏。从位于高山之上的人祖庙环视四周俯瞰远眺,壮美的山川景色尽收眼底。

参观人祖庙留影(摄影:冯赣勇)

人祖庙至今还有抗日战争的遗迹。在庙宇庭院内一角的一处类似碉堡形状的地下掩体工事,据说就是当年人祖山之战晋绥军的指挥部。1938年3月18日,晋绥军第六十六师206旅四三一团,在吉县人祖山与步骑炮联合的约五千余众的日寇侵略军展开了众寡悬殊的激战。

人祖庙上的抗战工事一角

经过顽强战斗,终将敌寇击退,取得了阻击战的胜利!消灭日军500余人,127名晋绥军官兵壮烈殉国。人祖山阻击战,有力地阻止了日寇强渡黄河攻占陕西的企图,避免了更大范围的国土沦陷,为最终取得抗战胜利保存了有生力量。

人祖山观光步道(摄影:冯赣勇)

人祖山战役是抗日战争中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成功战例,烈士的功勋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永远铭记。在人祖庙的山脚下就有一座抗日烈士陵园,这里就是为纪念当年参加人祖山战役而牺牲的官兵们所建的烈士纪念墙、纪念亭及纪念馆。

人祖山战役纪念馆(摄影:冯赣勇)

结束抗日烈士陵园的拜谒来到中转车站,导游杨才良带领记者一行几人,乘坐只能有五人车位的小面包车前往距此不远的高庙参观。顺着一条紧移山边,既狭窄又崎岖的山路行驶了十多分钟到了一个平台处被称为“虎守孝子处”的景点。

虎守孝子处景区(摄影:冯赣勇)

只见平台上有一座一只老虎趴卧在一个躺着的人的雕像。导游杨才良介绍说,这个“虎守孝子处”有着一个动人的传说故事。据《吉州全志》光绪本记载:“燕乐天,乾隆时人,居河沿村。父早逝,善事母。其母病笃,亲调汤药,衣不解体数月。后入泮,至州上学。偶染重疾,归至人祖山,卒于深山中,旁无奴仆,忽有一虎卧身侧,日夜不去。乡人见之,送信至家。往视之,面如生。虎乃去。”

近观虎守孝子像(摄影:冯赣勇)

文中的大致意思讲述了燕乐天放弃学业照顾病重母亲的孝道故事,而此处设置这样的一个景点,也是展现中华民族的人文情怀,和作为华夏子孙应该恪守的中华孝道。可谓意义深远。

高庙石砌古道(摄影:冯赣勇)

从“虎守孝子处”前往高庙就不远了,这是一条下行的石砌古道不是很好走,但是其由来却有一番道理。史载高庙不知建于何年何月,但是自立庙之日起就有祭祀活动。当时四乡百里百姓云集此处,是前往高庙朝圣祭祖的必经之地。由于此路段正处于下行陡坡路,故特取平板山石铺路,并在路面上倒插条砖成行。一是顺水畅通,二避免湿滑,伤人之余,足见古人的智慧之处。

远眺高庙(摄影:冯赣勇)

下了石砌古道不远路转,一座山峰突显在眼前,抬头仰望,山是石头山,方方正正,远远望去,像是一头雄狮静静地卧着,而高庙就位于山顶之上。漫步来到庙宇之下,迎面一座小洞门,上书玄天洞,登上几级石阶穿过洞门是一条笔直,坡度极陡的石阶一直通达到高庙。

高庙留影(摄影:王萌)

关于高庙,清代编的《吉州志》记曰:“州北六十用深山中,四面俱石崖,垒级以登,一人扼守,万夫莫上,刀剑炮石皆不能坏。”主峰西一公里处有一宝光寺,建于明朝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明末陕西宜川赵子和在此隐居。

通向高庙的天梯石阶(摄影:冯赣勇)

主峰西五公里处有“兀”形石咀,高约 200米,三面临渊,可直达庙门,俗称高庙。高庙,从下往上共有185级陡峭的人工台阶,又称“登天梯”;据庙内一块石头和第一洞门墙壁上所嵌一方石碣残存铭文考证,可以确定高庙的始建年代为明代洪武、永乐、嘉靖某朝;庙内供奉着玄武大帝。

庙中的玄武大帝像(摄影:冯赣勇)

玄武大帝即是真武,又称玄天上帝、佑圣真君玄天上帝、无量祖师,全称真武荡魔大帝,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北方之神,为道教神仙中赫赫有名的玉京尊神。在中国民间信仰中占有重要地位。

高庙山上留影(摄影:王珏)

高庙也称为拜天台,一说女娲、伏羲成婚时在此拜天祈愿;二是庙后的天然平台上有七个小石窝,正好是北斗七星之形,而且在七星“魁”的末端两星连线上恰巧是北极星的位置。这说明高庙与北极崇拜、观察天象有着密切的关系。从人祖山的地理位置看,它的经纬度正好在河洛文化产生区域的中心位置,处于“北斗下尔”,最利于观星测斗。这为人祖山区域是先天八卦和历法起源之地,提供了证据。

从侧面看高庙(摄影:赵清波)

人祖山上,不仅人工建筑奇特,且有一望无际的天然森林,春回百花盛开,清香扑鼻;夏季林荫蔽日,清凉透心;秋季果实累累,行人碰额;冬日银装素裹,松柏翠绿,产猴头、蘑菇、树花、木耳。山中有金钱豹、野猪、褐马鸡、麝、獐等动物。

人祖山玻璃桥(摄影:高林)

在人祖山还有一座悬空搭建的玻璃桥也值得一观。但是时间所限,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故只去了高庙。不过高林等几位团友选择去了玻璃桥。他发在群中玻璃桥的图片,也从一个侧面弥补了大家未前往一观的遗憾。

人祖山摩崖石刻(摄影:冯赣勇)

人祖山一游令大家感触颇深。其中作为领队之一的团友邹小霏精彩的遐想抒怀,代表了大家的心声,博得了团友们的一致点赞:九曲黄河湾,壶囗在召唤,虽未见真容,但在人祖山体会到了源远流长的母爱与滾烫的情缘。到了人祖山,就到了祖先生活的原点,女娲伏羲已远去,但磨盘依旧、吻痕洒滿山间。站上补天的石盘,伸开双臂呐喊,愿这遥远的呼唤,传向亘古的荒原;断墙残壁下,是华夏祖先的根基,无疆大爱的民族,神圣不可侵犯!

抵达忻州古城(摄影:冯赣勇)

当日13:00,团队结束了人祖山的行程,从下榻的忘忧山庄继续启程回返,经过七个小时车程于20:00抵达忻州古城。到达古城正值夜色阑珊时分,大家结伴进入古城观光游览。

走进忻州古城(摄影:冯赣勇)

山西忻州古称秀容,位于太原至五台山途中,为忻州行署、地委驻地。春秋时,忻州属晋国,战国时归赵,秦汉时属太原郡、雁门郡、太平郡。隋代为新兴都、雁门。唐、五代、宋时为忻州定襄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年为雁门道。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大部分地区属晋察冀,以西属晋绥。1949年建忻州专区。

忻州古城夜色(摄影:王珏)

大家进入古城,在璀璨的灯光下,视野中的古城一切都被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光影,在这醉人的夜色中,明亮的街灯照着古城的美丽,站在城楼上俯瞰忻州古城,灯火辉煌,人们游走在大街上,随心所欲地品尝着各种美味的小吃,漫游在古城的各个街巷惬意非常。

忻州古城小吃街(摄影:王珏)

结束了夜游忻州古城,团队下榻兰欧尚品一个新落成不久十分舒适的酒店,度过了晋陕大峡谷之旅的最后一晚。(图文:冯赣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忻州319
山西旅游:探寻女娲伏羲地人祖山行(图)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忻州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忻州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忻州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忻州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山西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