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30

广东肇庆高要学宫游记

天数:1 天 时间:2 月 和谁:一个人

      2021年2月20日星期六,下午,上午参观肇庆阅江楼,从手机地图查到高要学宫就在附近,所以我正好来参观一下。现在的学宫山门和围墙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在原黉宫门的基础上新建的,上榜书“文庙” 篆书二字。

 

      走进高要学宫的大门,就见到一个半月形水池,水池上方有一石桥。在古代科举考试时,学子们过桥去拜孔子,称为入泮。这个典故出自《诗经·鲁颂·泮水》:“思乐泮水,薄采其芹。”泮水之边有泮宫,即鲁国的学宫。翻译成现代的意思就是读书人兴高采烈地赶赴泮宫水滨,采撷水芹菜以备大典之用。据说读书人若是中了秀才,到孔庙祭拜时,得到大成门边的泮池采些芹菜插在帽上,这才算得上是个真正的读书人。在泮池旁边,有一棵树干挺拔、树叶苍翠的榕树遮挡了小半边天,据说这棵大榕树已有近两百年历史了。

 

      高要学宫又称文庙,肇庆府学宫,位于肇庆市正东路42号,坐北向南。根据史料记载,高要学宫始建于北宋崇宁年初(约公元1102年),为当时郡守毛衍经始,历张新、林景新两郡守建成。南宋绍兴年间,郡守李麟、郑起沃继而扩建。元末曾加以修葺,后毁于兵战。到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知府李从培主持的重新修建,明天顺年间(1457—1464年)学宫两被匪贼所据,毁坏严重。后迁至城中,到嘉靖十年(1531年)方迁原址,复加扩建。后经隆庆到万历三十年(1603年)的重修、扩展,规模日臻完备,逐步形成了现存规模的学宫殿宇。

 

      在高要学宫最鼎盛的时候,整个学宫的建筑布局比较完善,而且非常雄伟壮观。学宫四周筑以石栏,连接东西街,建筑群在中轴线上建有四个牌坊,依序为“崧山起凤”、“端水蛟龙、”“崇儒”、“贞教”。中间是笔直的通道,称“青云路”,意为青云直上。路的两旁各建一座碑坊,左坊为贤关、右坊为圣域,是进入学宫的通道,连接进入学宫的甬道。从青云路内进,头门称文明门,二门上榜书“黉宫”二字。再进是泮池,泮池上建三孔桥,叫泮池桥,又叫青云桥。从泮池往左转是署衙,往右转是大成门,门的两侧是名宦祠和乡贤祠。

 

      过大成门拾级而下是宽阔的丹墀,是每年春秋祭祀孔圣时文武-行礼司仪之处。丹墀两旁是东庑、西庑,是祀奉先贤之所。丹墀北面是一座高九尺九寸、长宽约九丈九尺的四方平台,平台上矗立着造型美观、工艺精湛的大成殿,四周还建有汉白玉栏杆。大成殿总面积为305.9平方米,其结构为九脊重檐歇山顶式,全用木头嵌成。木头之间靠担接和榫铆,没有一颗铁钉。全殿用36根楠木柱支撑,柱基为麻石墩,十分牢固。殿内没有间墙,显得格外宽敞,且界架高宏,结构严谨,装饰华丽,保留了宋、明两代南方的建筑特点和艺术风格。殿后有尊经阁、明伦堂、敬一亭等。

 

      高要学宫现存簧宫门、大成门、西庑和大成殿等古建筑,另有碑记10多通。占地面积为3037平方米。高要学宫大成殿建筑面积488平方米,面阔五开间23.8米,进深五间20.8米,高12.3米,九脊重檐歇山顶,木构建筑。黄瓦飞檐,周绕回廊。双重飞檐,竖木匾刻楷书“大成殿”大字。全殿竖36 根大楠木柱,微侧脚,柱础为石质花篮形。柱顶为斗拱结构,上檐斗栱24组,下檐斗栱32组。下檐正立面除各柱头置斗拱外,正间置铺作斗拱2组,次间置铺作斗拱1组,梢间不置补间铺作。斗拱为明式特色,斗拱用足材,外出三跳六铺作,单杪三下昂。殿宇高大庄严,雕梁画栋,结构复杂,梁架上的彩绘更是别具一格。高要学宫比较完整地保留着宋、明时期南方建筑的特色,是广东省保存较好的明代学宫建筑艺术珍品。同时,高要学宫也是真实反映当地文化教育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研究价值。

 

      大成殿是整个学宫的核心,走进大成殿内,地铺红泥阶砖,殿宇的空间很大,肃穆庄严,举目就可以看到里面放置和供奉着的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孔子塑像,在塑像基座上镌刻着“孔子像”几个字,据说是中山大学著名古文字学家、书法家商承祚教授在1987年题刻。在孔子的两边还供奉着四位儒学圣人,分别是: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

 

      在大成殿内,正在举办主题为“修德进贤”的肇庆儒学历史文化展,详细介绍了学宫的概况,从学宫的起源,一直到学宫的发展历程。学宫,是历朝历代官方设立的学校,是中国古代官方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历代封建王朝对儒学的教育都是竭尽全力,每州、府、县治所在地都设有学宫。同时,学宫也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物质体。中国自古尊师重教。最早把尊师重教纳入国家战略是战国时期的齐桓公。“齐桓公立稷下之,设大夫之号,招致贤人而尊崇之”。(东汉末年徐干《中论・亡国篇》)。齐桓公设立稷下学宫,强化尊师重教行为,为齐国强盛提供智下学址力支持。齐国也因此成为战国七雄雄主。《汉书平帝纪》中记载,汉平帝元始三年(即公元3年)夏季,王莽向汉平帝刘術奏请设立学宫。这是中国古代官方设立学宫的较早记录。无论是肇庆府学、还是高要县学,尽管历经沧桑,走过宋、元、明、清等几个朝代,留下近1000年学宫历史和文化,“修德进贤”成为学宫的教学宗旨,其严谨的治学风气影响着一代又代肇庆人,于今天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西庑仅仅只是保留了原梁柱,经修葺恢复后东西两庑为悬山顶,碌灰筒瓦,绿瓦当。8根圆石柱,花蓝式柱础。6门长廊。西庑现在是孔子学堂,目前正在展示古城墙的文化。孔子(名丘)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立了儒家学说。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把尊孔崇儒视为巩固政权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全国各府、州、县普遍建有孔庙,且规模宏伟,巍峨肃穆。学宫的建筑,一般有两部份,一是祀奉孔子的圣殿,即大成殿;一是学宫衙署。

 

      原东庑已毁,现在的东庑是重建的,目前是星岩书院,承担教育课室的功能。岭南儒学兴盛于唐代,为了加强对岭南的“文治教化”,朝廷在大部分州都设立了官办学校。至北宋初期,由于政府不准州县自行立学,岭南地方的州学很少。“自宋仁宗命县建州学,而熙宁以来,其法浸备,学校之设遍天下,而海内文治彬彬矣。”至此,岭南地方州县学发展到高峰。肇庆是岭南最早的儒学中心。学宫是传承儒学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肇庆府学在历年传承和弘扬儒学文化中,扎根本土、吸收外来、展望未来,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儒学传承活动,成为了新时代重要的传统文化推广阵地。

 

      高要学宫的碑廊现在保存着古代珍贵碑刻12方,其中明代的有9方,清代的有3方,包括年代最早的为明成化十五年(1479)的《明肇庆府学卧碑》,还有明敬一箴碑、明程颐视箴碑、明程颐听箴碑、程颐言箴碑、明程颐动箴碑、明宋儒范氏心箴碑、明重修肇庆府学门记碑、明肇庆重修两学记碑、清重建肇庆府儒学记碑、清置田修学宫碑、清重修肇庆府学宫记碑等,这些碑刻均为端砚石刻制,镌刻非常精美,为研究端州的儒家历史文化提供物证。在《明肇庆府学卧碑》中记载了对老师和学生的一些要求,其中,对学生的要求是“为学之道,自当尊敬先生。凡有疑问,及听讲说,皆须诚心听受;对老师的要求是“为师长者,当体先贤之道,竭忠教训,以导愚蒙。勤考其课,抚善惩恶,毋致懈怠。”

 

      文庙,是纪念和祭祀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在历代王朝更迭中又被称作文庙、夫子庙、至圣庙、先师庙、先圣庙、文宣王庙,尤以“文庙”之名更为普遍。一据《明史》记载,明嘉靖年间,经礼部诸臣会议,“去其王号及大成、文宣之称。改大成殿为先师庙,大成门为庙门。其四配称复圣颜子、宗圣曾子、述圣子思子、亚圣孟子”。(《明史・志第ニ十六・礼四》)。一些地方孔庙和学宫是分开的,而一些学宫和孔庙既承担教学任务也承担祭祀孔子的功能,俗称文庙、孔庙。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分布着2000多座孔庙,中国国内1600多座,而目前国内保存较好的孔庙只有300余座,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有21座。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广东肇庆高要学宫游记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