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

周末到朱家角重温过去的慢生活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6 月 人均:1000 元 和谁:夫妻

这是今年第二次专程去上海了,上一次我自己当天飞的来回,逛了七宝古镇;这次是我们两个人,打算去朱家角。

周六早上去上海的机票没有约到,订了12点的,第二天的回程选到晚上8:20,计划第一天下午去朱家角,晚上外滩,第二天去淮海路转转,买些糕点美食之类。

出发上海

13:30分到达虹桥机场,从机场坐1站地铁10号线到虹桥火车站,转17号线到朱家角地铁站;也可以从机场出来走路10分钟直接去坐17号线,虹桥机场到虹桥火车站往返其实很近,沿路都是小吃店,没事走一走很有意思,不要相信10元一次的接驳电瓶车,除非赶时间。火车站与机场有很明显的交界处,但导航不太好用,要注意一点:机场与火车站不在一个平面上,如果是从机场方向到火车站,需要下楼,反之则需要上楼。

虹桥机场

朱家角地铁站到古镇步行也不远,为了保存体力游玩,可以乘公交车进入古镇;但最好的线路是在朱家角地铁站1号口出站左手边码头乘船,30元/人,穿过古镇约20分钟直达放生桥,从镇中心游览完毕后步行出镇。

在朱家角地铁站1号出口乘船

江南的水乡如同一幅水墨画,充满诗意风情,岸边有青青草地和嫩黄碧绿的植物,温润的河水缓缓流淌,小船悠悠,不疾不徐地在水面游荡,一船一桨仿佛穿越到了几千年前,回到那不紧不慢的日子。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江南水乡
从这里拐弯进入古镇

位于淀山湖下游的千年古镇朱家角,素有“上海威尼斯”之誉,以“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闻名遐迩。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建,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是上海保存最完整的江南水乡古镇,

小船慢慢驶入古镇,两边开始有居民的房屋,青砖白墙,素雅明净,质朴清新,房屋大多临水而建,有埠头停靠着小船,连接着河岸,置身其中,让人自然就抛开世俗,放松下来,心情愈发平静悠远。

进入古镇
小桥流水
古镇人家
河边房屋
河边房屋
船向镇中划去
船向镇中划去

越往镇中心,两岸的建筑越来越繁华,水乡的味道越来越浓郁,从狭窄的河道中慢慢穿行,从一座座形态各异的桥下穿过,听艄公用方言给我们介绍沿途的风景,对面偶有从镇里划出来的船只,给彼此的照片增加了动感,渐渐地,水面开阔起来,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终点——放生桥。

进入古镇中心
进入古镇中心
进入古镇中心
进入古镇中心
古镇的桥
前面是圆津禅寺
古镇的桥
古镇的桥
遇到对面的游船
互相拍照,互为风景
水面渐渐开阔起来
水面渐渐开阔起来
前面是放生桥
充满历史印记的游船
到达放生桥

在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河港交错的朱家角各处古桥中,最负盛名的就是放生桥,这是上海地区最大最长的古桥,也是江南十大名镇中唯一的一座大型古桥,是朱家角标志性的古建筑。

放生桥始建于明庆隆五年(1571年),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重建,此地曾为慈门寺僧放生之地,于水中立桩为界,每逢农历初一为放生期,故名放生桥。这是一座五孔连拱的石拱桥,桥长72米,高7.4米,宽5米,长如玉带,状如彩虹,造型优美,构造严密,壮观而不失精巧,细微而不失大气。桥上龙门石镌刻盘龙8条,环绕明珠,形象逼真,桥顶四周雕琢迎客石狮,仰头张嘴,栩栩如生,中间有竹节望柱,桥面中央镶嵌雕花石板,长方形板式桥栏,四角方整,棱角分明。桥东建有碑亭,供行人憩息,临水筑以石驳,凿以锁缆孔,为舟楫停泊所用,桥壁柱石上刻有清晰的楹联:“帆影逐归鸿锁住玉山云一片,潮声喧走马平溪珠浦浪千重”,描绘了十里漕港水运繁忙的热闹景象和江河波涛之汹涌,更突出了放生桥的宏伟气派。

放生桥
放生桥
放生桥
放生桥简介

如今放生桥历经百年风雨沧桑依旧保存完好,如果是风平浪静的晴天,在如镜的河水倒映下,5个半圆形桥孔变成完整的圆形,相映成趣,别有洞天。弃船上岸走在桥上,桥的走势相当平缓舒坦,没有因为孔高而显陡峭,台阶特别薄,南北两面台阶合计有122级,据说在江南石拱桥中非常罕见,充分体现了古代造桥工匠的聪明才智和对行人的人文关怀。

放生桥
站在放生桥上看两边的风景
站在放生桥上看两边的风景
明清建筑鳞次栉比
明清建筑鳞次栉比

漕港河将朱家角分为两半,北岸井亭港,这段水路也是最具有江南小桥流水特色的部分,刚才是在水中看岸边,现在是站在小桥和两岸看水中的风景,“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下(楼上)看你”。

站在桥上看风景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古镇的最北边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

通过东西井街可以到达镇上最大的庄园式园林建筑——课植园,俗称“马家花园”,始建于民国,占地96亩,“课植”取“课读之余,不忘耕植”之意,还是延续的江南大部分地区耕读世家的理念。

课植园
课植园
课植园
课植园
课植园简介

南岸北大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最完整的明清建筑一条街,东起放生桥,西至美周弄,全长300多米,与河岸并行,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是典型的江南老街,因为狭窄逼仄,又称为一线街。有一部分路线是与刚才乘船走过的重合的,正好可以走到近处仔细观看城隍庙、圆津禅寺了。

蜿蜒曲折的小巷
两边布满店铺
圆津禅寺
圆津禅寺
河道的交叉路口
河道的交叉路口
古镇河道
古镇河道
粉墙黛瓦
城隍庙
古镇的石桥
古镇的石桥

街两边分布着各种各样的小吃店,涵大隆酱园,阿婆粽、扎肉、红烧蹄髈、八宝饭等等,还散落着众多的名胜古迹及各种充满文艺气息的茶馆和咖啡厅。

涵大隆酱园
古镇小吃
扎肉
阿婆粽
古镇小吃
古镇小吃
古镇小吃
充满时代印记
充满时代印记
网红汪星人

鳞次栉比的商铺中,一座百年茶楼低调地隐藏其间,这个茶楼被称为江南第一茶楼,建于清末,坐北朝南,上方悬挂着江南第一茶楼的匾额,二楼有栏杆,下面红砖砌成三个拱门,气派而不失烟火气息。茶楼人来人往,隐隐有评弹传出,带着老上海的丝丝回忆。茶馆的另一面应该正好可以观看河水和放生桥,可惜正是人多的时候,没有时间等待座位。

百年茶楼
百年茶楼
百年茶楼

渐渐离开河边,走进朱家角的小街小巷,朱家角古弄号称二十六弄,其实何止二十六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古弄幽巷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探古寻幽,趣味无穷,在这里,你不用担心迷路,往往看到前面没有路了,但走过去才发现路尽头别有洞天,柳暗花明,与北方胡同式的情趣,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古镇街巷

在里弄深处,可以见到一个古旧的,仍在正常使用的清代铜制铸龙邮筒,后面是欧式红砖小楼,从上面繁琐华丽的砖雕仍然可以看出当时的气派,厚厚的棉布帘遮挡着大门,棉布帘一边写着“大清邮局”四个繁体字,另一边写着开办年代,这就是著名的朱家角大清邮局旧址,建于1903年,前身是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开办的大清邮局,是华东地区最早的邮政机构,也是华东地区唯一保留下来的大清邮局,整修一新的大清朱家角邮局保持了邮局原有的正规格局,几乎每个到朱家角的游客都会到这里打卡拍照。

大清邮局
清代铜制铸龙邮筒
仍在使用中的邮筒
大清邮局
大清邮局

邮局对面是一家老上海刨冰店,坐在店铺前的木凳上吃一杯老上海刨冰,观赏对面的古老建筑,看来来往往的时尚游客,恍惚间分不清身在何处,有在古老与现代之间穿梭的感觉。

老上海刨冰店
绿豆刨冰
观赏对面古老建筑

从大清邮局继续往外走,渐渐离开了镇中心,再次回到河岸边,向镇外走去,沿路是古镇民居,好多居民坐在家门口摇着蒲扇乘凉,或者聊着家常,悠然自得、舒适自在。

民居
古镇石桥
旁边是当地人居住的民居

如果说其他的江南水乡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千年古镇朱家角则是气势磅礴,展现出大家闺秀的风采。也因为她就在魔都一隅,古镇的悠闲与都市的浮躁更能显示出强烈对比,建议到上海游玩的朋友抽出一天半载时间,暂时抛弃日常的繁琐世俗,到这里重温一下过去的慢生活。

走出古镇
走出古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周末到朱家角重温过去的慢生活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