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敦煌境内北端现存有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的汉长城支线。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风雨流沙的破坏,部分长城被夷为平地,多半长城保存下来。其中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的长城保存较好,地基宽3米,残高3米,顶宽1米,为我国目前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汉长城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峰燧旁边有报警时用以点燃烽火的积薪垛15堆,最大的长2米,高1.3米以上,而且都已凝结为化石。在汉长城烽燧中曾出土1200多枚价值不菲的汉简。
开放时间
全年 8:00-18:00
用户问答更多
敦煌玉门关景区,河仓城,汉长城是什么样的关系?(4个回答)
从敦煌出发去玉门关,阳关,汉长城。路况怎么样,必须开越野车嘛?(2个回答)
酒店有没有专用停车场(1个回答)
我要提问
用户点评(261)
4.1/5分
全部(261)最新好评(182)差评(15)带图(130)来自游记(23)来自旅拍(15)研究古代历史文明遗迹(19)有这么一处汉长城遗址(15)汉长城的结构没有砖石(8)用植被沙土夯筑成(8)依稀可见当初的雄伟壮观(6)
智能排序时间排序

长脸张少侠

【汉长城】
汉长城始建于汉武帝元狩时期,约为公元前121年,当时中原王朝为了抗拒匈奴骚扰,加强边塞建设,安定百姓生活,巩固中央集权,以加强同各国的贸易和友好往来而修建了汉代长城,甘肃境内全长一千余公里。
汉长城并无砖石结构,而是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建造,因为敦煌一带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就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上铺土、砂砾石,再加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长城沿线每隔十里建筑有烽燧一座,这就是古籍中所写的十里一大墩,五里一小墩的烽火台,烽燧的主要作用是举火报警传递消息,以防被敌兵的骚扰和入侵,同时也为丝路上的使者和商队补充给养。敦煌境内,现存烽燧80多座,其中以玉门关西部一带保存得最为完整。
汉长城和大小方盘所属玉门关景区内,一票全含,景区内大巴车接驳

chenweiwen

artistfx1118

交通:
敦煌汉长城实际和玉门关遗址在一起,在这里可以参观三个地方,其中包括汉长城遗址。这里距敦煌70公里左右,或者跟团,或者包车租车前往。
推荐理由:
敦煌境内有多处汉长城遗址:碱墩子至马迷土的汉长城,玉门关至阳关、阳关至党河口、马迷土至弯腰墩等。随着两千多年岁月的流逝和自然风雨流沙的破坏,部分已经夷为平地。我们看到玉门关西面党谷隧一带算是保存很好的。宽3米,残高3米,基本上是我国汉代长城保留最完整的一段。
长城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常伟大创造。西汉时,为了抵抗匈奴侵犯,加强边塞建设,同时加强同中亚、西亚各国的贸易,开始由令居(今永登)开始,经河西走廊张掖、嘉峪关、玉门等地,到敦煌西湖的马迷土建起了长城。并将“亭”也就是我们所说“烽隧”、修至罗布泊楼兰古国。这便是汉长城
汉长城的结构没有砖石,就地取材建造,这片土地生长着大片红柳、芦苇、罗布麻、胡杨树等植物,修建长城时,用这些植物的枝条为地基,砂石再夹芦苇层层夯筑而成。

爪哇康熙

爪哇康熙

J312

觉因先生
写点评
4.1
/5分
261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