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清代同治元年(1862年)兴建的一个山崖边的寺庙,规模很小,但周边环境极美,经常处在云雾缭绕中,犹如一幅缥缈的山水画。寺庙内可以为游客提供斋饭和热水,是歇脚的好地方。休息时还能遇到山中的野猴子。
寺庙后面有一个名为“遇仙洞”的山洞。寺庙周边的山石上有很多古藤,人称“普贤线”。传说普贤菩萨在悬岩绝壁上有意留下这些藤蔓,引渡游人攀登顶峰。
开放时间
具体开放时间请咨询景区
用户问答更多
求峨眉山遇仙寺庙的电话?(暂无回答)
求仙峰寺,遇仙寺住宿电话(1个回答)
我要提问
用户点评(39)
4.3/5分
全部(39)最新好评(29)差评(1)带图(10)来自游记(2)来自旅拍(4)
智能排序时间排序

张拉拉999

lovemyfenghuang

左手边不远处是高耸入云的山峰,山间云雾缭绕,百丈悬崖如斧劈刀削,一条条细长的瀑布从崖顶飘落下来流向深涧,冲波逆折,发出阵阵轰鸣,真像李白诗中所写“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my00

这里的景色很美,难怪叫遇仙寺,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一队野猴子,不过,他们没怎么骚扰我们,从旁边的栏杆上走过去了,峨眉山的猴子真多,去往洗象池的路上,看到对面山上两群猴子打架,晃动的树叶唏哩哗啦的响,还有猴子的吼叫声,非常有意思

mp5202

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关于遇仙寺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农民对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i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遇
仙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体会一下“清闲无为便是仙”的哲理。

卡利亚诺李春

遇仙寺介绍:遇仙寺位于长寿坡腰际,因寺后“遇仙洞”而得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兴建,为木结构建筑,现尚完好。殿堂规模虽小,但环境优美,寺左仰危岩高千尺,右俯深涧万丈。世传此地屡遇神仙指道,曾是汉著名隐士窦谊隐居的地方

M49****496

遇仙寺位于长寿坡腰际,因寺后“遇仙洞”而得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兴建,为木结构建筑,现尚完好。殿堂规模虽小,但环境优美,着意利用局部地形的险奇创建为不寻常的特异景观。该寺左仰危岩高千尺,右俯深涧万丈。关于遇仙寺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农民对他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遇仙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体会一下“清闲无为便是仙”的哲理。

M49****496

遇仙寺位于长寿坡腰际,因寺后“遇仙洞”而得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兴建,为木结构建筑,现尚完好。殿堂规模虽小,但环境优美,着意利用局部地形的险奇创建为不寻常的特异景观。该寺左仰危岩高千尺,右俯深涧万丈。关于遇仙寺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农民对他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遇仙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体会一下“清闲无为便是仙”的哲理。

M49****496

遇仙寺位于长寿坡腰际,因寺后“遇仙洞”而得名。清同治元年(1862年)兴建,为木结构建筑,现尚完好。殿堂规模虽小,但环境优美,着意利用局部地形的险奇创建为不寻常的特异景观。该寺左仰危岩高千尺,右俯深涧万丈。关于遇仙寺的得名,有一个美丽的民间传说。说是古时候有一个人上峨眉山求仙,走到这里,遇一砍柴的农民对他说:“清闲无为便是仙,何须走上峨山?”说罢便隐身不见,此人知道遇上神仙了,心满意足地返下山去。后来和尚便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叫“遇仙寺”。大家可以在这里歇歇脚,体会一下“清闲无为便是仙”的哲理。

M19****402

这里的景色很美,难怪叫遇仙寺,云雾缭绕,犹如仙境,在这里我们又遇到一队野猴子,不过,他们没怎么骚扰我们,从旁边的栏杆上走过去了,峨眉山的猴子真多,去往洗象池的路上,看到对面山上两群猴子打架,晃动的树叶唏哩哗啦的响,还有猴子的吼叫声,非常有意思
写点评
4.3
/5分
39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