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时间
09:00-16:00 周二至周日
暂无回答
不知道怎么玩?问问旅行达人~
我要提问
用户点评(10)
4.7/5分
全部(10)最新好评(8)带图(9)来自旅拍(1)
智能排序时间排序

古藤幽兰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至定型于东汉、魏晋的草书、楷书、行书诸体,书法一直散发着艺术的魅力,以不同的风貌反映出时代的精神。纵览历代书法,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清初山西人傅山开始‘反帖倡碑’,从传世碑帖和新出土的汉碑版书中汲取营养,书法艺术日渐精进,书坛逐渐充满活力。书法艺术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最典型的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的优秀,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在源远流长的书法传统中,其使用的工具和材料,表现的手法和效果,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艺术现象,使用材料或纸帛,或金石,或竹木,表现手法或书或刻或铸,表现效果或传统或创新或中庸,汇合成光辉灿烂、目不暇接的艺术世界。碑帖拓片,是一种用传统手艺把镌刻在石头上的文字与图画拓印下来的特殊历史文献,被称为‘石头之书’,俗称‘黑老虎’。先人为了记述前朝重要事情和隆重庆典等,把文学形式和书法家的手迹经过名匠刻手,刻凿在悬崖和石碑上,因此碑石就有多重性的艺术内容,再经过拓印裱装成轴或册页,这就形成了碑帖。碑帖是碑和帖的合称,实际上‘碑’指的是石刻的拓本,‘帖’指的是将古人著名的墨迹,刻在木板上或石上汇集而成。在印刷术发展的前期,碑的拓本和帖的拓本都是传播文化的重要手段。介休自古就有‘琉璃之城’的美誉,建筑琉璃艺术久负盛名,琉璃烧造历史悠久,琉璃工艺源远流长。有碑为证,《洪山寺重修佛殿记》,其中‘椽铺玳瑁,瓦秋瓦琉璃’的记载,明确表明公元970年时介休已有铺设琉璃瓦的建筑,而且在重修洪山寺佛殿木椽的前檐断面时用上了质如‘玳瑁’的琉璃兽面。与浩瀚的中华文化海洋相比,博物馆只是沧海一粟,但能从中感悟中国历史的久远与深邃,领略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魅力与风采。

古藤幽兰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博大精深,记录着中华文明传承悠远的人文情怀和精神境界,绘画的浓墨气韵生动,色彩清雅古艳,构图蓄势变化,汇集于方寸之间。中国绘画形成于六朝,成熟于唐宋,宋元时期,文人画蔚成主流,注重抒情,追求诗意,元代文人画,水墨画居多,花鸟古木竹石梅兰等题材流行,明清两朝摹古出新,流派众多,个性鲜明。一,画扇之境。中国人用扇的历史源远流长,扇的功能也不断在丰富演变,由最早为帝王贵族障风蔽日的‘仪仗扇’,汉代以后发展成为生活中生风取凉的摇扇,到唐宋时期,画扇之风蔚行,小小的扇面成为文人骚客施展才情与雅兴的笔墨场,到了明永乐年间,扇面书画开始广泛流行,成为一门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清代是折扇大发展时期,它上升为一种艺术品,而且是身份、地位、品位的象征。二,画中真趣。中国绘画,崇尚‘师法自然’,追求‘气韵生动’,讲究‘画中有诗’,人间物象,跃然绢素,山川自然,尽收咫尺,笔墨出神,画中有情。绘画艺术发展至元明清,文人画获得了突破性的发展,在题材上,‘山水画’、‘花鸟画’占据了绝对的地位,文人画强调抒发主观情绪,‘不求形似’,‘无求于世’,不趋附大众审美要求,借绘画以示高雅,表现闲情逸致,倡导‘师造化’,‘法心源’,强调人品画品的统一,并且注重将笔墨情趣与诗、书、印有机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绘画样式。

古藤幽兰

水土火的碰撞,产生了绚丽多彩的陶瓷文化,陶瓷是全人类共同拥有的财富,而瓷器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要贡献,中国因此而拥有了‘瓷之国度’的美誉。介休洪山陶瓷创烧于唐,历经宋金元明清,千年薪火未断,介休窑精瓷细作,白釉印花、珍珠地划花、白釉镂雕、白釉划花填黑彩、白釉刻花、白釉剔花、白釉黑花、白釉褐花、白釉红花划花等,精品瓷器种类繁多,异彩纷呈,白釉红花划花瓷,是介休窑的精美之作,色彩亮丽,仅见介休窑出品,一向被视为陶瓷艺术中的珍品。黑褐釉盏、碗、盘等器物也大量运用印花装饰,装饰纹样以孩童荡船于莲池较为多见,为介休窑独出,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介休窑白瓷有粗细之分,细胎白瓷烧造量较大,介休窑的白瓷烧造在山西地区宋金时期具最高水平,在烧制素白釉瓷器的基础上,率先进入白釉印花器的烧制,器型工整,纹饰精美,极富艺术性,达到瓷器发展史上的高峰。《中国古陶瓷图典》一书在介绍介休窑时有这样的论述,‘’窑中发现缠枝花及婴戏纹模印,精美程度超过定窑、耀州窑水平‘’。

hijkl7

亮点liangpoint

icqpup

M31****2795

介休博物馆很值得一看,有很多文物,有很申的文化底蕴
写点评
4.7
/5分
10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