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朱熹故里在五夫镇府前村,始建于南宋十四年,历代曾屡经修建,后毁于民国后期,现尚存紫阳楼原为朱熹旧居,内有朱熹幼时读书处——半亩方塘、灵泉古井、朱子樟等。朱子樟相传为朱熹手植,后人称为“沈郎樟”,12人才能抱得住。半亩方塘典故来自朱熹的《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附近还有朱子巷、兴贤书院、兴贤古街、朱子社仓等古迹。
用户问答更多
游完武夷山风景区后怎么去五夫镇朱熹故里呢?(3个回答)
请问有人住过婺源朱熹故里度假村?(2个回答)
我要提问
用户点评(36)
4.6/5分
全部(36)最新好评(29)带图(14)视频(1)来自旅拍(6)
智能排序时间排序

驴喵行

凌姐看世界
走进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宋代大理学家朱熹从童年时就随母亲迁居到武夷山的五夫里,在这里生活了近50年。
从求学到研学,再到教学,因而这里也就被视做朱子理学的发祥地。古镇中依然完整保留着朱熹曾经教学授徒的书院——兴贤书院。
这里免费参观,有一家私人民俗馆是收费的,5块钱。

紫墨手摄
朱子故里位于五夫古镇,这里地处武夷山市东南部,原名五夫里,始于晋代中期,迄今1700余年。五夫古镇不仅是“白莲之乡”,还有“邹鲁渊源”之称,是理学宗师朱熹的故乡,朱子理学的形成地,朱熹在此从师就学长达40余年,留下了兴贤书院、朱子巷、紫阳楼等历史遗迹。
朱子故里在紫阳楼遗址上重建占地50亩的朱子故里公园,将文化旅游、生态旅游、民俗旅游相结合,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扩大宣传,拓展旅游市场,逐步建成一个集游览、休闲、度假、考古为一体的文化旅游新景点。
踏入紫阳楼大门,迎面而来的是尊朱子雕像,背后墙面上是他所写的“紫阳楼记”碑刻,旁边立有一块黑得发亮的石碑,细看之下,才发现这是一整块砚石打造而成的石碑,文字说明中写到“高3.7米、宽1.5米”,上面密密麻麻的正楷,记载着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刘子羽的生平事迹。碑文的撰写者赫然就是朱熹,而刘子羽则是朱熹的义父。
原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神道碑”,把目光聚集在那个有着3725个字的“神道碑”时,很多人会感到奇怪:碑的边沿居然有许多光滑的缺损。原来,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文物部门发现这个碑时,它已经是躺在村民的门外当了不知多少年的磨刀石,每年杀鸡杀鸭过年时,村民们习惯了从家里拿出菜刀,在这个不知什么黑漆漆的石头上磨上一阵子。时间长了,神道碑就成了这奇怪的形状。
但摆在紫阳楼的,只是一件复制品,神道碑的真迹已经被武夷山文物部门收藏。紫阳楼是典型的徽派建筑,房前左手边,有朱熹栽种的香樟树,树洞中空可容一人。据说,当时老师要朱熹取名“元晦”,朱熹不明白晦的含义,老师说:做人做学问要扎实根深才行,就像树一样,没有扎实发达的根,是不会长成参天大树的。朱熹顿悟,植树明志。一株800多年的古樟树枝繁叶茂,却掩不住时光的刻印。这株朱熹手植的樟树,至今引得无数人对它顶礼膜拜。
交通提示:适合自驾前往,私家车可直接导航到“五夫古镇”。到了古镇按照道路上的指示牌走,朱子故里门前有停车场。
游览提示:参观完朱子故里后,出门过桥,可沿河畔步道行走游览,沿路有许多美术爱好者在这写生绘画,乡村田园风光也吸引了不少的摄影爱好者。
用餐提示:古镇中心景区外有许多餐馆,大多菜品偏辣。特别推荐一家“面面俱到”的面食餐馆,有各种各样的面食选择,还有小笼包,味道不错,价格适中。

M13****553

朱熹故里,一代理学宗师,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

M37****768

朱熹在武夷山成就了影响后世的朱子理学。

冷暖自知天下游

一代大家的故里,是朱熹传授知识的场所。

冷暖自知天下游

一代大家朱熹的纪念馆,孔孟之后的又一高峰。
写点评
4.6
/5分
36条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