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源
Liaoyuan
欢迎您访问辽源
辽源景点
一樽星月点评:被誉为“华夏玄门第一楼”的辽源魁星楼坐落在龙首山上。魁星楼气势雄伟宏大,风格独特壮观,为我国玄门(道教)塔楼之最,是辽源市的标志性建筑。魁星楼高66米,楼基直径40米,楼身直径24米,九层八角。整体建筑按照道教太极、两仪、三才、四相、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宫设计合于天地十方自然之数,雕梁画栋,气势恢弘,是目前国内最高的塔楼,被誉为“玄门第一楼”。魁星楼下面一二层是辽源市博物馆,上面七层为宗教活动场所。高高矗立在龙山之巅的魁星楼直插云霄,景象蔚为壮观,不但成为辽源的一道景,也给辽源赋予了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M59****331点评:家门口的滑雪场,再也不用去长春啦……就可以欢乐的滑雪啦……。服务很好。场地很适合初学者入门。强烈推荐!
一樽星月点评:辽源龙首山城址在全国范围内都是保存较为完好、规模较大的一座整体土筑山城,其紧邻东辽河北岸,周边沿东辽河密集分布着多达200余处青铜及汉魏等时期历史文化遗址,龙首山城址处于核心位置,诸多历史研究及考古发现证明该城址从汉代至辽金都是一座极其重要的东北边疆古城,其始建年代至少应为汉代,并为魏晋、渤海、辽金等时期沿用。 重要的历史价值。龙首山城址所处地理位置重要,其周边早在新石器时期就有秽貊人在此繁衍生息,古代南北文化在此交融碰撞,从而孕育出了以青铜文化为代表的重要的东辽河文明,经研究与龙首山城址筑城方式类似的东北地区其它土筑山城,龙首山城址无论从规模上、出土文物数量上、还是从地理位置及其保存现状上,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特别是近年数位长期从事东北考古研究的专家学者把目光聚焦在龙首山城址及其周边遗址遗迹(七一城址、工农城址、石驿彩岚汉墓),希望能从中破解夫余及夫余后期王城这一重要历史问题,并于2015年在辽源龙首山召开了“龙首山城址及周边遗址遗迹专题研讨会”,虽没有最终定论,但也显示出龙首山城址的重要历史地位。 深厚的文化价值。辽源当地文物工作者几十年来对龙首山城址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考古调查研究,仅从其地表就采集了数量众多、种类多样、器型丰富、极具考古文化典型特征、年代跨越久远的各类文物遗存(大部分藏于吉林省博物院或作为辽源市博物馆主要展品),其中不乏瓦当、建筑构件、完整陶器、青铜器等高等级文物,发现数量最多的当为腹表带多道刻划弦纹敞口、鼓腹陶器类,特别是发现两种具有汉代文化特点的莲瓣纹瓦当。通过器物类型学分析来看,龙首山城址既有大量战国、汉魏时期典型遗物,又出土有较多高句丽晚期、渤海及辽金遗物。城内东段城墙、东北段城墙、西侧城墙保存较为完好,东北隅制高点处角楼经考古发掘规模较为宏伟,城内蓄水池、古井保存完好,建筑址、居住址、古墓、冶炼遗址遗迹暴露明显,这些都为研究东辽河上游文化面貌及历史传承提供了一处重要标本和基地。 珍贵的科学价值。龙首山城址内所见文物散布广,数量多,文化内涵比较复杂。从考古发掘及考古调查情况看,其文化堆积分上中下三层。下层为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青铜时代文化层,发现有大量陶器残片、完整陶罐和石器;中间是汉魏时代,出土有建筑构件如:莲瓣纹瓦当、绳纹大板瓦和灰色细泥硬陶器物残件。
一樽星月点评:辽源市博物馆占地面积1161.25平方米,建筑面积7200平方米,陈列面积1600平方米。辽源市博物馆外观为六角塔古典辽源市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富有特色的本土文物,展示了辽源地区从新石器时期、青铜时期、高句丽时期、辽金时期、满清时期、民国时期到社会主义建设等时期的历史发展变化。在陈列形式上,除固有的文物及图片外,制作了多处复原景观,丰富了陈列展览形式。陈列面积1600平方米,占总展区面积的二分之一,为市馆主要陈列。共展出藏品350余件,重要展品有青铜时代的青铜曲刃短剑和青铜斧、汉代长兴墓出土的铜柄铁剑、辽金时期的天庆铭文铜镜和四耳粗瓷瓶、乾隆年间的清朝诰命书和满族的民俗文物神案等。
匿名用户点评:沈阳故宫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皇太极的故事。皇太极是清朝的建立者努尔哈赤的长子,他在沈阳故宫度过了他传奇的一生
匿名用户点评:曾经风云一时的大帅和少帅的旧居,见证了东北的诸多历史事件和民国时期的东北历史,对于想了解东北和张氏父子的游客来说是非常值得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