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藏历新年初二的午后,风和日丽,我终于迈入了扎什伦布寺的山门。
扎什伦布寺是我在西藏见过的维护最好的一座寺院。拉萨的哲蚌寺、色拉寺有许多被毁坏的建筑至今仍未得到修复,寺内设施维护的水平根本无法与扎寺相比,可见政府对班禅喇嘛的重视。
扎什伦布寺不仅所有的殿宇、僧舍都整修如新,连寺内的道路、甬路也都保持完好、干净,更不要说寺前、寺内的广场都铺满了整齐划一的花岗石板,显得非常之现代化。
扎什伦布寺(Tashi Lhunpo Monastery),于明朝正统十二年(1447年),由宗喀巴最小的弟子,后被追溯为第一世达赖的根敦朱巴兴建,至今已有570余年历史,与拉萨的甘丹寺(已毁)、哲蚌寺、色拉寺合称格鲁派四大寺。
整座寺院位于日喀则北面的尼色日山坡上,主体建筑均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达15万平方米,介于哲蚌寺与色拉寺之间,气势颇雄壮。
扎什伦布寺中心的措钦大殿是班禅主持盛大仪式和讲经布道的场所,规模宏大。这座措钦大殿的规制与哲蚌寺、色拉寺的措钦大殿不同,不是建在一个高大的平台上,殿前是开阔的平台广场;扎什伦布寺的措钦大殿类似于大昭寺,大殿与周围的建筑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完全封闭式的庭院,只是建筑规模远超大昭寺数倍,气势更加威严。
庭院的中央矗立着一根通天的巨柱,上面挂满了经幡,更加凸显了肃穆庄严的气氛。
据记载,根敦朱巴是在后藏的两位大贵族出资赞助下修筑的扎什伦布寺,前后历时12年才初具规模,措钦大殿是最早的一批建筑之一,但当时也只有两层,如今的建筑多是第四世班禅以后不断加层扩建的。
中央人民政府接管西藏事务后,不断拨款翻建、维修扎什伦布寺,领导还亲自题写牌匾,可见关怀和重视程度不一般。
沿着寺院北面的大路向着展佛台东行,可以绕道几座大殿的背后,从那里向南望去,风景甚好。
从大殿之间的空间向山下望去,高大的殿堂与芸芸众生的城市,远处的群山交相辉映,威严无比。
扎什伦布寺的色彩与哲蚌寺、色拉寺朴实的白色不同,殿堂外墙多为故宫皇城的威严红色,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显格外奢华壮观。
措钦大殿实际是一座讲经场,封闭的庭院加上两层的围廊,更像是一座露天的大剧院。在这里除了班禅喇嘛会为僧侣们亲自讲经,答疑解惑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就是传昭大法会,所有参加格鲁派格西学位考试的僧人,要在众位大师面前通过辩经考试。
当我步入庭院时,恰有一队远方来的藏民在两位僧人的率领下,坐在庭院中的经幡之下集体诵经。
楼上的围廊里可以清晰地听到从庭院里传来的朗朗诵经声,设想每当召开传昭大会时,在楼上楼下数千僧侣的集体见证下,考生们在高僧面前抑扬顿挫地挑战、辩驳一个个艰深的难题,这种场面该是何等壮观!
扎什伦布寺另一个引入的地方就是保存了第四世以后各位班禅的灵塔。
班禅的称号始自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给予第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的尊号,上溯前三位班禅都是后世追封的,并非在扎什伦布寺任职,所以这几位大师的灵塔仍安放在原来的寺院里,扎寺实际只安葬了第四世以后各位班禅的灵塔。
在格鲁派的历史上,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明朝末年国力衰微,朝廷对蒙藏地区已经完全失去控制,藏族贵族世俗的藏巴汗王朝趁势崛起,以日喀则为首都控制了后藏地区,并迅速向阿里、山南地区推进,随后占领了前藏大部分地区。藏巴汗王朝受到噶玛噶举派支持,全力打击新兴的格鲁派,派兵包围、占领了拉萨的哲蚌寺和色拉寺。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达赖四世云丹嘉措在哲蚌寺圆寂,信奉噶玛噶举派的藏巴汗国王彭措南杰禁止大莱转世,抓捕反抗的僧侣。在格鲁派极其艰难的时期,哲蚌寺、色拉寺的僧众邀请扎什伦布寺的主持罗桑却吉坚赞接任,同时秘密寻访转世灵童。
明天启二年(1622年),藏巴汗国王彭措南杰病亡,阿旺罗桑嘉措被确认为转世灵童,迎入哲蚌寺后由四世班禅罗桑却吉坚赞主持受戒、坐床仪式,正式成为第五世大莱喇嘛。崇祯三年(1630年),为了躲避藏巴汗王朝的迫害,五世大莱阿旺罗桑嘉措逃亡山南地区。
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和大莱五世阿旺罗桑嘉措经过商议,派遣大莱四世的侍从官索南群培到青海,共同邀请蒙古部落首领固始汗入藏推翻了藏巴汗王朝,终结了西藏最后一个世俗王朝统治。
固始汗进入西藏,以日喀则为首都建立和硕特汗国,拜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为师,授予“班禅”尊号,管辖后藏,永久主持扎什伦布寺。
固始汗武装征服卫藏全境后,并未实施军事统治,而是面见大莱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将卫藏地区全部税赋贡献给大莱,拥戴其成为整个卫藏地区的领袖。
大莱五世阿旺罗桑嘉措随后在哲蚌寺寝宫甘丹颇章建立政权机构,史称“甘丹颇章政权”,任命大莱四世的侍从官索南群培为第巴总管行政,和硕特蒙古汗王固始汗为最高军事长官,西藏从此进入准政教合一的统治时期。
公元1644年,崇祯在农民起义军的围攻之下,登上景山悬颈自尽,明朝灭亡。第二年,大莱五世阿旺罗桑嘉措决定将驻地与政府迁离哲蚌寺,便派第巴索南群培到拉萨红山考察松赞干布王宫遗址,由其主持修建布达拉宫白宫。此后,历届大莱喇嘛驻锡地转至布达拉宫。
1662年,清朝康熙皇帝登基,班禅四世罗桑却吉坚赞辞世,享年93岁,毕生经历了西藏动荡,他见证了内地中央王朝的兴衰和更迭,审时度势地化解了格鲁派面临的危机。
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罗桑却吉坚赞去世后,其遗体被放入以黄金制作的灵塔内,供奉在扎什伦布寺的大殿内,供后世僧众祭拜。
自清朝以后,格鲁派在藏传佛教中一统天下,西藏社会逐步进入政教合一的体制,但是内部纷争、外部入侵远未平息。先是和硕特汗王与大莱的甘丹颇章第巴之间互不信任,双方相互仇杀;随后是新疆准噶尔叛乱,叛军攻入西藏推翻了和硕特汗国,康熙多年连续发动战争,才最终平定了准噶尔叛乱。
随后,康熙废除第巴这一职务,改为多位噶伦集体领导,雍正、乾隆又陆续设立清朝驻藏大臣,将个人专权的“甘丹颇章”改组为集体执政的“噶厦政府”,迁址大昭寺办公,接受大莱和驻藏大臣双重领导。
光绪年间清朝政府软弱无力,英军两次入侵西藏并一度占领了拉萨,导致大莱与班禅失和。1923年因反对噶厦政府向寺院征税,第九世班禅曲吉尼玛出走青海,1937年在青海玉树病逝,终生未能回到西藏。1949年8月,青海循化出生的确吉坚赞在青海塔尔寺坐床,成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
青少年时期的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是积极跟党走的,1956年,中央筹备成立西藏自治区,取代原有的噶厦地方政府,十世班禅当选为筹委会第一副主任,后被任命为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
1982年班禅回到了阔别二十余年的扎什伦布寺,他着手将文革时期散落的历届班禅遗骨收集起来重建灵塔和祀殿,安葬逝去的前辈。经过多年的努力,第五世~第九世班禅的遗骨被共同安葬在一座灵塔内,供奉在新建的“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大殿内。
1989年1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回到扎什伦布寺主持“班禅东陵扎什南捷”大殿和灵塔开光仪式,又参加了一系列会议,并为五万日夜等待的僧众举行摸顶祝福,过度劳累引发大面积心肌梗塞发作,于1月28日在日喀则班禅新宫“德庆格桑颇章”圆寂,享年51岁,正值壮年。
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一个生自农家的懵懂孩子,被九世班禅意外托生成为转世灵童,成长于一个风云变幻的年代,曾受到万众敬仰、膜拜,却不慎堕入凡间纠葛,以至于身陷囹圄,一代宗师历尽人间甘苦荣辱之后,晚年终于大彻大悟。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西藏是个缺氧但不缺信仰的地方(日喀则珠峰环线之旅) 26486
- 赴一场阿里之约丨西藏的“西藏”我终于来了 23642
- 冬游西藏丨从拉萨八廓街的甜茶到珠峰脚下海拔5000余米的体验 12076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