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喜爱徒步的朋友来说,澳大利亚有着太大的吸引力。这里有神秘的热带雨林,有深邃的峡谷,有狂野的海滩,也有苍茫无尽的沙漠,这一切都像具有磁力一般,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驴友”们前来探索。
独行荒野——澳大利亚最经典的徒步线路
位于塔斯马尼亚岛的摇圣徒步道(Overland Track)是指从摇篮山(Cradle Mountain)至圣佳尔湖(Lake St.Clair National Park)的徒步穿越线路,全长82公里,自然风光宜人,是全澳大利亚最经典的徒步线路,曾被评选为世界十大最佳徒步路线之一。整个徒步线路均位于摇篮山—圣佳尔湖国家公园境内,属于荒野地带,所以全程只能步行穿越,需要大概5至7天的时间。
第一天的行程对我来说是全程最虐的,早上在一片大雾中路过鸽子湖(Dove Lake),前往玛丽恩观景台(Marions Lookout)。然后继续爬升,翻过海拔1260米的至高点。因为第一天,装备和路餐一点都没动,我身上的负重将近30公斤,背着这么大个包爬升真的要崩溃了。到了至高点以后,往前还要再翻两个小山头,穿过摇篮山高地,才终于到达瀑布谷(Waterfall Valley),这是路上第一个可以扎营的地方。
因为负重加上经常拍照我走得比较慢,等我到瀑布谷天已经快黑了,简单扎好营地赶紧开始架锅做饭。一直只顾低头忙活,无意间抬头,发现我竟然被围观了!周围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许多野生动物,有小袋鼠、袋貂等等,三三两两地远远看着我做饭。这大概是我长这么大,第一次在人家野生动物的地盘上,被它们围观。
在这条82公里的旅程中,会翻越高山,经过湖泊,踏过沼泽,穿过树林,经历雨、雪、风、雾,经历春、夏、秋、冬,绝对是一次终生难忘的神奇体验。这里一年内超过290天都会有降水,在一些地区还有可能经历“一天四季”的奇景,因此有大批徒步爱好者慕名而来。
塔斯马尼亚州政府为了保持生态平衡,限定每年10月1日至来年的5月31日之间,一天内最多只能有34人从北部的摇篮谷(Cradle Valley)出发,由北向南定向穿越(即从摇篮山至圣佳尔湖方向)。如此一来,想要到此徒步,就必须要先上网预定名额,并且需要缴交纳200澳元/人的费用。既便如此,每年依然有超过9000人来此完成这条徒步线路,其盛名和口碑不言而喻。
虽然从6月至9月底进行徒步可以免缴200澳元,但这段时间正好是澳大利亚的冬天,塔斯马尼亚又是整个澳大利亚距离南极最近的地方。相信任何一个有户外经验的人都明白这里的冬天会有多危险,比如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雪,可能会很快让你迷失方向,连路都看不到了。所以建议还是千万别为了图这个便宜,把命搭进去。
整条路上有七八个小木屋,供徒步者休息过夜,木屋内有20—30个基本的木板铺位,如果全程在屋子里过夜就不需要带帐篷,只要睡袋就可以了。小屋的铺位可以随便睡,不需要再额外交钱,但问题是有可能会“人多铺少”,因为只有每天从摇篮谷出发的人数限定在了34人,但却没有规定每个人每天要走多快、走多远。所以保险起见,最好能背个帐篷——你绝对不会想在这样的荒郊野外无家可归吧!小木屋外面都有雨水收集器,雨水是整个徒步线上能找到最干净的水源了,所以无论过夜与否,只要经过小木屋,都最好能补给一下。
小木屋都是没有电的,所以无论什么电子产品,一定要带够电池。另外在这条徒步线上,真的会有公园管理员(Park Ranger)来查你的票。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在这条路上来回的巡逻,所以不一定在哪天、哪里就出现了。这张公园的通行证可以让你将车子停在国家公园内不被罚款,也可以让你免费乘坐从摇篮谷到徒步线路起始点罗尼溪(Ronny Creek)的班车。
在开始徒步之前,最好能事先预订好返程的交通。从徒步终点圣克莱尔湖游客中心离开的公共交通非常有限,如果不提前预定,可能还要在这里多住几天,只为了能订到离开的车票。如果是自驾前往,也要注意,终点在整个国家公园的另一头,如果没有返回起点处的交通,也会一样被困。
第二天的路况也很高,让我一度以为这条路除了变幻莫测的天气以及爬升之外,并无其他挑战。直到第三天,我开始穿越松林沼泽地(Pine Forest Moor)。在那种像极了《指环王》里满是怨灵的黑暗沼泽里穿行,深一脚浅一脚的,真不知道哪里就会突然陷进去。而且下过雨以后,整个沼泽地全是积水,虽然我穿的高帮防水徒步靴,但最后有些地方还是没躲开,袜子基本上全湿了,脚上也全是泥。走出沼泽后,迎接我的还有一段森林之路,到处是长满苔藓的岩石和突出地表的树根,本来就非常湿滑,下过雨以后则更加泥泞不堪。
不过这种独行荒野的感觉实在是太刺激了,一个人仿佛走在神秘的魔法世界里。时而被飞来的迷雾笼罩,时而又沐浴在变幻莫测的云雨之中,再过一会儿,天空又突然放晴了。苍茫天地之间,只有脚步声伴随着我,此情此景,仿佛真的可以听到大地在呼吸。
快到傍晚时,终于走到了一大片高山草甸,再往后的路,就好走多了。
在之后几天徒步穿越中,基本再无特别虐的难点,爬升每天都会有一些,并不多。而且随着路餐的消耗,这肩膀上的背包也越来越轻了。每天走在荒野之间,与各种野生动物为伍,山林中,有无数奇花异草,还有像童话世界一样千奇百怪的蘑菇。
每天都能在风景如画的地方行走,才是在澳大利亚徒步最大的幸福啊,这种经历,终身难忘!
一场穿越万年的时空对话——卡卡杜国家公园的岩画
澳大利亚到处都是徒步胜地,徒步探索北领地热带雨林的经历,又是完全不同的一次体验。在野地里连住了三晚,到达卡卡杜国家公园深处。这里一到晚上都在下雨,直到清晨才渐渐放晴。也是,雨林么,但热带毕竟是热带,下雨不但没有让温度降低多少,反而使空气湿度变得更高,这种闷热是常人无法想象的。
晚上睡在帐篷里感觉整个人就像睡在一个巨大的蒸笼里面。热倒还在其次,最要命的是一热我就没法在帐逢里面睡踏实,最后只能把头从内帐伸出来,最后几乎整个上半身都在内帐外面光着膀子才勉强睡着。像我这样赤身裸体还把身体暴露在外面睡觉是非常不明智的,但我也有极端措施。那就是超大剂量地使用花露水,而且我用得可是国际名牌“Six God六神”——花露水不仅可以驱蚊虫,还有酒精和几味中药能消暑。为保证效果,我就直接用倒的方法,喷几下根本不好使。最后快把我自己都熏晕了,皮肤也开始一阵阵发紧。就这样,我打着哆嗦进入了梦乡。
第二天,我不得不承认这无人区的虫子可能确实比“六神”厉害……带着一身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包,我继续上路了。
虽然夜晚过得比较闷热,但一看到清晨无人区的美景,昨夜的回忆便马上被抛之脑后了。
今天要前往另外一处著名的岩画——诺兰吉伊岩探秘。巨大的红色诺兰吉伊岩长久以来便是当地原住民所信奉的圣地,庇佑着他们安然度过每年1至3月的暴风雨季节。他们在此生活了两万多年,直到几十年前,还有原住民在这里居住。 对于这些古老岩画年代的测算有很多方法,其中有一条是不靠地质学分析、而从岩画内容来推算。比如在附近曾经发现过一处巨型动物的岩画,而巨型动物在这里已经至少灭绝32000年了,所以这样推算起来,这壁画的年代至少是32000年以前的。这是公园内已知现存比较古老的一处,并且不对公众开放。
还有一处画得是一种长喙针鼹,而这种动物约在16000年以前就从澳大利亚大陆消亡了,所以那里的岩画也就推算为至少16000年前。远的不说,就在尤比尔,在一个很高的地方画着“塔斯马尼亚虎”,这种动物大约4000年以前就从澳大利亚大陆灭绝了。所以也从一个侧面佐证了那幅壁画最少是4000年前的。而这些不同年代的壁画使用的主要颜色也不尽相同,一般认为年代最老的是红色,能一直追溯到两万年前,而白色最年轻,从上个世纪到几千年前都有发现。黄色的年代则介乎于两者之间。
在这众多岩画中,最有名的是“安邦邦画廊”(Anbangbang Gallery),被定义为世界十大历史遗迹之一,有着卡卡杜地区最神秘的岩画。
据说最先发现这里的是两位探险者佛莱迪?亨特(Freddie Hunter)和阿兰?斯图尔特(Allan Stewart)。1963年,两人在附近露营时发现了这个隐秘之所在,当时地上有白骨和一个有裂洞的人头骨,旁边还有一些散乱的衣物、锡制烟盒等等。据当地原住民讲,这是当时一个偷袭附近部落的人,被当地人用石斧直接把脑袋开了瓢。
按照当地的习惯,这尸体就一直扔在这里直到现在变成白骨,推算起来,大概是1905年左右的事了。
看完岩画前方渐渐开始爬升,不一会儿,就爬到了诺兰吉巨岩的上方。山顶上非常闷热,我赶紧下撤。这一路明明一直在喝水,可是没用,这种感觉仿佛又不像是要中暑,我心道不妙,紧收拾东西一溜烟地往下撤。等下撤到丛林中,有阴凉的地方时,我已经感觉头晕了。不过还好,一到相对凉快的地方很快就恢复了。
继续前行,下午又爬了一座更远的山,本来是可以远眺诺兰吉的,可当我爬到山顶回首远眺,却发现天边黑云压境,这眼看着那边就被大雨覆盖了。也就是在这种热带无人区,居然可以看到暴雨、多云和晴天三种天气出现在同一场景的奇观!
TIPS: 澳大利亚徒步提示
澳大利亚的徒步线路风格迥异,数不胜数,有的用一天甚至半天时间就可以走完,而有的则需要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才能完成。并且这些线路上大多都会有明显的路牌与标识,指引你不断前行。
在澳大利亚丛林中徒步,需要特别注意各种蚊虫及毒蛇,如果不甚被咬到,需要立即赶往最近的求救点发出求救信号,如果在特别偏远的地区,可以用救生电话呼叫直升机。在很多乡镇的诊所里都备有应急的毒蛇血清等,大多数常见的毒蛇,都能找到对应的抗毒血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