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4

那一年,那个神奇的地方 (尼泊尔之旅)

编辑
天数:14 天 时间:1 月 人均:8000 元 和谁:和朋友

关于这次的游记:

        不知道为什么,今年来一直听到一些关于尼泊尔旅行的不好的消息。诸如游客携带现金过多被拘留,索要保释金;旅店服务不好,饭店反应好慢,服务态度很差;加德满都房子很落后,城市很肮脏等等的评价,尤其是17年,加德满都火灾之后,各种差评纷至沓来,慢慢地侵蚀着我对尼泊尔的印象。也许尼泊尔是我第一个以自由行的形式出国的旅行,我对尼泊尔的影响是非常不错的,确实不负其人生必去之名。听到了这种种的评论,确实让人心痛,因此,我重温当年的旅程,寻找那些记忆中的美丽。

 旅行准备:

        虽然是自助游,但是在签注并不方便的时候,签注还是请旅行社帮忙办理的,大家抽出一天时间提交了旅行社需要的所有资料,其实也就是身份证复印件、户口簿复印件和正面免冠白底照片2张(大小:1.5×1.5),还有自己的护照,然后签署旅行社准备好的文件,就可以了。费用:签证费+手续费=15元,其实签证费用是不用的。提交的申请将留在系统15天。

        一事不烦二主,机票也是在这家旅行社买好的。正好在这个旅行社里有比较便宜的机票,往返两程机票2754元。机票包括两程,广州—香港,香港—加德满都,飞机票便宜,但是有问题就是接驳的时间并不是特别的顺利,在香港候机时间比较长。而且飞机不是直飞,在中途需要中停,虽然不用下飞机,但时间非常长,很折磨人。

         我们的旅行前准备就到此为止了,几个人在一起商量了一下行程,所有的准备就结束了。因为,我们的打算是到了尼泊尔之后找到当地的旅行团,承包我们的旅程,这样非常省事,也没有在这里参团那么赶。

图片预告
旅程安排:

1.27  广州—香港—加德满都

1.28  加德满都

1.29  加德满都—奇旺

1.30  奇旺

1.31  奇旺—蓝毗尼

2.1    蓝毗尼—博卡拉

2.2   博卡拉

2.3   博卡拉—班迪布尔

2.4   班迪布尔

2.5   班迪布尔—那加阔特

2.6   那加阔特—巴德岗

2.7   巴德岗-帕坦

2.8   帕坦—加德满都

2.9  加德满都—香港—广州

初到贵境——那些随和的人们

        出行之前,我们总会听到很多相关的传说,当然也包括当地人接待的尴尬。我们知道这是一个有偿服务的国家,一切的服务都是要收取小费的,当地人会问你要。还有一些当地人不好相处等传说。心情也颇为忐忑,怕会遇到什么问题,在准备的时候还商量过对策,备下了些小礼物。

        走到了入境大厅,我们就急忙进行入境登记。转了几个柜台,居然发现没有英文的登记表,所有的表都是当地语言的。噢!天啊!一个字都看不明白,怎么办啊?心里有点不满,当然更多的是彷徨。还好,有工作人员也许是看到我们一脸茫然,就面无表情的过来了。告诉我们表格拿错了,在远一点的柜台里有英文的表格。这样的表现让我们松了一口气,也许他们也并不是不好相处的。

        终于到了登记柜台,工作人员是个胖胖的中年人,戴着中东地区传统的尖帽子,依然是面无表情。戴着眼镜,看完了护照,拿下眼镜看看我。虽然也有过境旅游的经验,但还是顶紧张的。我英文也不太好,一个劲的想着如果他问我问题,我能不能听懂呢?怎么办呢?还好预想的一切都没有发生,他没有问问题,没有查现金,看完了护照就让我过去了。

        到了小车旁就有人出来帮我们搬了一下行李,他们要向我们要小费。我们就给了10卢比,但他们不要卢比,他们说要Chinese Money,不过我们说我们已经把所有的人民币换成卢比了,当时我非常地忐忑,怕他不让我走。他们却没有再纠缠下去,说了句欢迎来到尼泊尔,和我们握了个手,就离开了。

 

        第二天我们不准备出去,要做一些出行的准备工作,预定一下未来几天的行程、酒店、车辆等等。在吃早餐的途中,酒店的工作人员跟我们说有相熟的旅行社,可以帮我们了解、预定一下旅游地的酒店和车辆。我们当然欣然接受啦!这样我们就认识了李嘉诚——噢!李嘉诚!名人啊!(亲!当然不是香港的那个李嘉诚啦!据说是一个中国的朋友帮他改的名字。真不知道那人出于什么样的目的,改个那样的名字。算啦,不管啦,反正很好记。)短暂的聊天之后,他邀请我们到他的旅行社详细了解,我们在酒店还有一些事情,于是决定兵分两路——两个人先跟着李嘉诚走,两个人留在酒店处理完了,到旅行社汇合。

        处理完了一些杂务,走出旅店准备合兵一处定下行程。我们拿着旅行社的名片在街道上一个一个的找,但是走了整整一条街都没有找到。虽然刚才已经问过旅行社的具体方向,虽然我们有旅行社的名片,但是由于店铺的牌子太多,有由于有些文字不太清楚明了,还由于我们对英文不太敏感……反正就是很多很多的原因,我们就是找不到。无奈之下,我们只有向当地的人们求助了,可这一求助让我对尼泊尔人们的热情的和淳朴有了新的认识。

        我们找了一个兑换货币的店铺的老板问他是否知道这个旅行社的位置。他看了我们的名片后面有难色,显然是不清楚了。我们刚想拿回名片再问问其他人,但是他没有把名片还给我,而是拦下了路边一个人问那个人能不能帮我们。那个人也是摇摇头,显然也不清楚。于是他有拿着名片回到自己的店里,拿起电话按着名片上的电话号码打了过去,问清楚的方向再跟我们指点路线。好感动啊!他们人真是太好啦!

你好,喜马拉雅——那些美丽的雪山

        中国和尼泊尔分别在喜马拉雅山的南北两麓,喜马拉雅山的游览是这趟旅行中最期待的景色之一。听说这里的雪山景色非常的美,而且“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喜欢山的安静,山景的千变万化能不断地让人体验惊喜。

博卡拉:寂寞的雪山

        坐在小汽车上,车外墨汁一样的黑,月亮已经落下了树梢,太阳却还没有露脸。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让人仿佛置身于巨大的黑洞,彷徨无依,无端地产生出恐惧之感。一下车,黑暗便从四面八方侵来,包裹着我们周身。这样的一种环境,周围充满着未知和神秘,无论身边的是什么人,感觉上都只是一个人的世界。

        因为来得比较早,空旷的天台上只有我们4个人,夜风从四面吹袭而来,冰寒的力量渗透到筋骨当中。黑暗依旧占据着世界,侵入了你的所有的感官。不自觉地拉上帽子,闭上眼睛,把所有的感官收回自身。无论世间多么纷纷扰扰,世界都只剩下自己,灵感源源不断地迸发。已经忘了多久没有享受过这种感觉了。记得大学时候,常常会在黑夜里一个人坐在湖边,思维便不断地生发、变幻,感觉非常安全,因为世界只有自己。多么美妙的感觉,多么久违的感觉。我闭着眼睛默默地享受着。

        不知道过了多久,天慢慢地亮起来了,远处雪山现出了轮廓,一抹淡淡的素白的身影。似乎是天山上的雪莲花,永远不与群芳同列;又似天山的仙女,让人可以远远的观赏却不会生出亵玩之心。我突然明白了珠穆朗玛这个名字的来由,除了这雪山,又有谁配得上这个圣洁的名字呢? 

        我想:这雪山之上一定是冰寒之极,以至于少有人烟。天上的广寒宫已经被证实了只是坑坑洼洼的土地,而眼前何尝不是我们人间的广寒宫呢?无边的寒冷与“广寒”之名是多么的契合。“广寒”一词经常与寂寞相连,什么“碧海青天夜夜心”;什么“高处不胜寒”……千古以来的诗词无时无刻不在提醒我们“广寒”是多么的可怕。可是,真的是这样吗?无边的寂寞何尝不是一种美呢?来到之后,听到过印度教的一个传统神话:毁灭之神湿婆在妻子吉祥天女死后,跳了一场毁天灭地的舞蹈,就到了喜马拉雅雪山之上苦修,千年不曾下来。这就是圣哲一种睿智的选择。如此说来,“广寒”之地何尝不是一片心灵的净土呢? 

博卡拉:闪烁的雪

        太阳慢慢翻过较低的山峰,崭露光芒,染红了东边的云霞。光从深红变成了血红,不一会有幻化成了亮眼的绯红,慢慢地变成了金色。天越来越亮了,举目望向东边的天际,太阳依然未见身影。我曾看过泰山上的日出,也在海上看过日出。对比起来这一次的太阳显得异常的艰辛。在海平线上,太阳总是一跃而上,便燃遍了一海,绯红迅速地在海水中扩散、蔓延;而泰山虽然高,但在山顶向下望,日光也是来势汹汹地散漫脚下一众小山;而这时,太阳却迟迟不肯露脸。

        又等了一会,太阳还躲在崇山之后。大家等得不耐烦了,于是转眼望向旁边的雪山,却见雪山尖顶上染上了淡淡的金黄。金色慢吞吞地向下蠕动,终于吞噬了整座山峰,向较低的山峰漫开了。雪白的山峰穿上了一件华丽的龙袍,金丝银线缠绕着整个山脉,原来天上的广寒宫变成了紫禁城里的金銮殿,虽然多了几分暖意,却一样的可望而不可即。

        红日在一番艰难的攀爬之后,终于突破了大山的遮挡,露出了殷红的面庞,就像害羞的小姑娘,拉起半片云彩遮着脸蛋。太阳艰难的爬上天空,颜色也越来越金黄。天边的霞光染上了金顶,使得原来已经金碧辉煌的它更加耀耀生光。我没有想到冰冷的雪峰原来也有热度,更没想到初升的太阳能造就这满山的金霜。这种辛苦攀爬之后所散发的光与热,比下临万顷、君临天下的气势更加神圣,它需要我们仰望。

那加阔特——厚重的雪峰

        这是我来到这个国度之后第一次这么近距离地看雪山,她仿佛陈列在你的面前。前几天看到的雪山都是高远的天宫,而这次却到了人间。连绵起伏的雪白的山峰立时雄伟高大了起来,让人情不自禁地想到”山舞银蛇“的句子来。山上升起淡淡的白烟,使她看起来又不似在人间。对面旅店的楼顶上有一座两层的浮图,与稍远的雪山相映衬,显出悠远的气息。

        这时,对方楼顶上来了两位客人,一对外国的情侣,他们站在浮图之旁,背对着我们眺望着雪山。在我们这两个看风景的人的眼里,他们俨然已经成了一道风景了。意境厚重、幽远、闲适兼而有之,无比地和谐。望着此情此景,我不禁想起印度诗人泰戈尔描写喜马拉雅山的一首诗:

                  啊,静默的喜马拉雅山,

                 我见你捧着历书和古圣梵典,

                 坐在不可摇动的石座上,

                 翻着岩石的书页,一张,一张,

                 研读那样专注——

                 一个个国家兴衰、荣枯。

                 一个个王朝化为历史。

                你的批阅从未停止。

                你阳光的视线扫过

                 翻开的数千页,

                上面也记载湿婆与巴帕妮的爱情传说。

                无情无欲的冥思的湿婆

                 如何成为缠绵的玉臂的俘虏?

                他无欲为什么索取?

                为什么放浪形骸地热恋,

               周身缠绕情欲的绳索,一圈又一圈?

               啊,喜马拉雅山,你逶迤的峻岭

               驮载着亘古歌颂的爱情?

        玉峰无言,却看尽历代的兴衰变化,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记忆,想象我们有谁能跟她一样与天地同寿呢?发现了好风景,自然免不得自己也去当一回“风景”了。我和同伴轮流跑到对面的楼顶去,感受感受站在塔旁看雪山是个什么样子。眼前无遮无掩,只有一座又一座的雪峰,心境突然开阔了,于是爬上了塔的基座上,展开双臂感受着夹杂着雪山寒气的凉风。我兀自享受,当然的也成了同伴照相机中的风景了。看到照片的时候,真有一种“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呢?

那加阔特——燃烧的雪

        太阳终于慢慢地落下山去,温柔的阳光轻轻拂过雪山姑娘的小脸,让小姑娘害了羞,白皙的脸上现出了淡淡的粉红的光晕。粉红色的峰顶下又围了一圈窄窄的金边,下来依然是纯白的雪色。一座座雪山看起来就像一个个草莓蛋糕,美味可口,让人看着就想咬上一口。

       雪山慢慢地燃烧起来了,红色蚕食着片片碎玉,直到把它们完全吞没了。最后连升起来的白雾也变成红色的了,血红血红的。这是山不再是安静、仁厚的,似乎动了、活了,疯狂了。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仁者静,智者动。”原来这仁厚的大山也会有这么狂热的时候。可这也不奇怪,不是说“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吗?心中有所抑郁,总要有手舞足蹈的疯狂的时候吧!只是这历尽千年、阅尽万世的喜马拉雅此刻手舞足蹈又是为了什么原因呢?想来应该是为了那美丽的阳光吧!有什么比这绚丽的太阳更值得挽留的呢?我不由得想起那逐日的夸父,作为一个部落的族长,他应该也是一个山一般厚实的人,可是为了留住太阳,他不也做出了疯狂的行为吗? 

        殷红的烟云随风摇曳着,狂舞还在继续。许是在山顶上修行千年的湿婆已经侵染、改变了重山的性格;许是它承载了万年爱恨情仇等太多的感动;又许是千年厚重的历史太过沉重;额,它需要感叹……总之,要在这夕阳在山的时候尽情地倾吐。它扬起了漫山的碎玉,点燃了冰冷的内心,向无边的苍穹诉说着万年来看到的一幕又一幕,无论是金戈铁马,还是哀怨缠绵;无论是细水长流,还是扑朔迷离;或赞叹、或哀悼、或追慕、或不屑,一切的一切都在这殷红的火焰中得到释放。

神秘的奇旺——那些奇妙的经历

魔幻仙境——鳄鱼的独木舟

        我们是乘车前往拉普蒂河的另一个河段,路上雾气很浓,能见度应该只有5米左右。正好我坐在副驾驶位,途中和司机聊天时得知他们这里的早上基本上就是这种天气。汽车穿过浓雾来到渡口,已经有几条独木舟排在渡口处。所谓的独木舟,就是一种狭窄的小船,船身很长但船的宽度不大,只能容纳一人。

        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独木舟,架船人拿起竹篙轻轻一点,船慢慢地使开了。河上的雾气比之公路上浓了不少,硬是给这充满着未知危险的小河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也许是心中怀着几分的不安,看着浓雾中映出的黑幽幽的枯枝,觉得它们张牙舞爪的多了几分狰狞。船上有中国的同胞说船在雾气中行走,像行走在仙境一般,我心中似乎没有这种感觉。这里倒像是走进仙境之前所必须经过的考验阶段,看看狰狞的如鬼爪般的树影,迷茫的前路,会后水下潜伏的危机,多么像走向光明的仙境途中,人们所必须经历的艰苦路程。

        许是想探知一下为什么河上的雾气这么浓,我不知觉的把手偷偷地伸到水中探测一下。刚才隐约听到导游好像在说这河的水是暖水,是不是这河水的温度和空气的温度相差较大,使得河水蒸发,形成了大量的雾气呢?手触到水面,果然水是暖的,河水轻轻的滑过手指,很舒服。虽然是偷偷地,但很快被导游看见了,他赶紧叫我把手拿起来,他说鳄鱼会看见的。噢!我像触电似的把手缩了回来。天啊!看来我是受到那仙境论的影响太深了,怎么忽略了这潜在的危机呢?

        在河上走了十分钟左右,河上的雾气散去了不少,太阳也慢慢地露脸了。树影慢慢变得清晰,没有那么狰狞了。一路上导游拿着望远镜,看着河的两岸或者河水中,为我们寻找鳄鱼的身影,找到了就指给我们看。今天运气不错,我们找到了4条鳄鱼,一条是当地的特产尖嘴鳄,据说这种鳄鱼比较善良,不会主动的攻击别人。一条只露着两只眼睛在水上,把自己掩饰得很好。还有两条在河滩上休息,估计早餐吃饱了,对我们没有兴趣。

晨曦之森——与鹿群的偶遇

        我们轻轻地踩着浅草走了过去,晨曦中一群梅花鹿就在我们的正前方。鹿群沐浴着晨光,安静的吃着草。外围有几只警惕得看着四周,随时预防着有外敌来袭。我们太兴奋了,梅花鹿动物园里见多了,但真实的野生的鹿群今天才第一次见到。比起动物园里被人类圈养的小动物,它们多了一分灵性。

        对于鹿群来说,我们也是外敌的一种,所以当我们照相人的脚步走得近时,一只头鹿(应该是头鹿吧)一声令下,鹿群背转身子向远处奔跑,一下子进了高大的草丛便没了踪影。不得不佩服它们的敏感和机警。头鹿头上的角长得非常的漂亮,想大海中的珊瑚,它总是高扬着身子,在鹿群中前后照顾,很有王者的风范。我们人是追不上鹿群的,无法我们只有继续踏上自己的旅程。

        在林子里走了一会,我们看到不远处是刚才被我们惊跑的鹿群,他们还在吃着草。我之所以认出是刚才的鹿群,是因为我认得那头角很美丽的头鹿。我们试图走近鹿群,却又一次成功的把它们惊跑了。我问导游我们是不是一直都在这些鹿群附近行走,他说是的,因为这样比较安全。鹿群的警觉性很好,有它们在也就意味着它们的天敌(例如老虎、狼、猎豹等)不会出现在这附近,这样我们的人生安全有一定的保障。

欢乐小溪——大象在沐浴

        上午十点左右,我们到了大象们洗澡的指定地点。可我发现这大象洗澡有些走秀的性质,不然整整的一条拉普蒂河,怎么都集中在这儿洗澡呢?当然也还没发现哪只大象下水之前是湿着身子的。

        看着大象先用鼻子吸起河里的水,往自己身上喷,来一个淋浴。把身子淋湿了,就跪坐在河里来个浸浴。看起来神情舒坦自在,不时还呻吟一两声,不知是因为舒服还是因为对这么多人看它洗澡表示不满。舒舒服服的洗完白白,岸上的人们已经准备好了水果(为了引逗大象跟自己照相,人们会向当地人买些香蕉),帝王级的享受啊!每天多洗几次也没有关系。

        这里还有一个项目——就是大家可以选择和大象一起洗。中国的游客比较内敛,没有人会亲身下河去试试深浅,同行的有一对外国的情侣就选择跟大象洗个澡。刚骑上象背,大象不知是对着突如其来的侵袭本能的反抗,还是想和他们玩一下,一下子把两个人颠到河里的,顿时两只新鲜出炉的落汤鸡诞生了!不过很快他们又爬上去了,大象又用鼻子吸了水浇花是的给他们来个一身湿,太有性格了!

象背之旅——森林的精灵

        下午我们要骑着大象,深入丛林深处寻找各种珍稀动物。每只象可以驮四人,我们刚好四人,但经过一番商量,我们决定分两只象坐,方便照相。一番纷纷扰扰,我们坐上了大象,随着这庞然大物的稳健的脚步,向丛林深处走去。

        象这种交通工具,新鲜是顶新鲜的,不过坐起来却不舒服,颠簸的程度绝不比马少,只是进入丛林深处它的优点就是胜在安全。(有这样的大家伙在,什么凶禽猛兽通通要退避三舍)我们首先找到的是两只正在吃草的犀牛,跟前一天见到那只是同一个品种,是当地的特产,叫做独角犀牛。他们鼻子上只有一只角,臀部肌肉分成六片,像盔甲一般。听人说,这些犀牛头上的角很值钱,如果不是大力保护他们可能会濒临灭绝。

        大象停在了小河边,驭象人用手指着下面,嘴里念叨着同一个单词,仔细倾听原来他是说:“鳄鱼、鳄鱼”我们探身出去,发现大象脚下正躺着一条尖嘴鳄,在慵懒的享受着阳光。

        之后我们还看到了黄鹿、梅花鹿、锦鸡、孔雀、犀牛等等的小动物,只可惜我们始终没有找到老虎的踪迹。我们就这样坐在大象的背上,在丛林中晃荡,直到夕阳西下,迎着落日的余晖我们走到了丛林的边缘。悄悄回首走过的路,这时丛林里的树木像镀上了一层金色,正耀耀生光。

        从大象上下来,脚下有点轻浮,有点晕船的感觉,或许是颠得太久了吧!

        奇旺是一个神奇地方,在短短两天的旅行中,时时刻刻都有着不同的惊喜。一个一个短暂的偶遇里,让人体会到幸福。

静美佛国——那个佛陀出生的地方

       

        蓝毗尼,是佛教徒心中的圣地。走进园中,一幢高大的建筑出现,它在浓雾中映出了巨大的黑影,这便是【摩耶夫人庙】(Maya Devi Temple)。

        摩耶夫人是公元前6世纪释迦族国王净饭王的王后,原来居住在东方的天臂城,后来嫁给了净饭王。每年的4、5月是国都迦吡罗卫城的欢度节,王后在参加节庆的第六天,因疲累得厉害而安然入睡。在梦中,她忽然感到一道金色光束飘然而至,又见一只用长鼻卷着白莲,长着六根修长尖牙的白象落在御榻旁。大象向王后小声吼叫,后又绕御榻走了三圈,便从夫人的右臂钻进了她的身体,王后因而惊醒了。在这奇怪的梦过后不久,王后发现自己怀孕了,她忐忑不安就把梦境告诉了净饭王。国王召集祭司解梦,祭司们告诉国王:“这是一个好兆头,王后的这个孩子将会是一个能给世界带来光明的神圣伟人。”事实证明他们说的是对的,因为王后肚子里的孩子正是为世界所熟知的佛祖——释迦牟尼。

        蓝毗尼并不是古代的迦毗罗卫城,这个国都应该在印度,而释迦族的规矩——女子须回娘家分娩,所以当摩耶夫人怀孕之后便启程回天臂城。当然蓝毗尼也不是天臂城,这里只是一个旅途中驻脚的皇家花园,叫“蓝毗尼园”。回家的途中为了王后可以休息,驻跸在蓝毗尼园。我们跟着善信们走进了摩耶夫人庙,里面保留了古寺的断垣,淡黄色的砖高高低低地堆叠着,离砖堆四、五米高的地方有栈道,高高的栏杆使人们无法破坏文物。大家绕着栈道走一圈,目的地就是寺庙中心用高压玻璃保护着的一块石块。这是这个摩耶夫人庙里最珍贵的文物——摩耶夫人树下生子浮雕。由于岁月的磨蚀石块上的图画早已残缺不全了,只能依稀辨认出那树影和一个女人手扶着树干的形象。这图画是古时佛教徒为了纪念佛祖出生地建庙是在石墙上的浮雕,讲述的就是摩耶夫人驻跸蓝毗尼园,树下生下圣子的故事。

        相传摩耶夫人休息的时候,闻到阵阵的芬芳香气。她用手攀上一枝无忧树枝,这时竟动了胎气,生下了太子。那一天是公元前565年农历四月八日。和所有伟人的异象传说一样,悉达多太子出生时也有异象。太子刚落地就向四方走了7步,然后用手向上指指天空,向下指指大地,说:“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天上印度教创始之神梵天在太子的四方护持,天空有二龙为太子沐浴。当然这只是传说,无非是为佛陀的出生增加一点神秘的色彩罢了。太子出生并非是二龙为之沐浴,而是在摩耶夫人庙旁边的一个大水池中沐浴。池水仅剩一潭碧水了,听说当年这里是一个开着美丽莲花的水池,太子出生后摩耶夫人便在这里为其沐浴的。

        水池旁边是一片高低起伏的断壁颓垣,这是古代朝圣者和僧侣的宿舍和佛塔。它们一次又一次的被人们建起,可惜15世纪时穆斯林的入侵,蓝毗尼的佛教建筑几乎被破坏殆尽,最后只剩下这一片高高低低的墙根。 

        沿着墙根向外走,前方是一棵硕大的菩提树。大树非常的古老,是一棵有故事的树吧!树上挂满了经幡,以大树为中心,向四面延伸开来。佛祖是在菩提树下得道的,因此僧侣在这里栽种下一棵菩提树,追思佛祖的生平。数百年后,当年的僧侣已经成为了一座又一座的浮图,却有这棵菩提树屹立于此,见证着这里的沧桑变化。

        绕行圣园,我们又回到了摩耶夫人庙,在它的另一侧,我们看到了一根柱子,这就是著名的阿育王柱(Ashokan Pillar)这是公元前249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来到了佛陀诞生地参拜时立下的柱子。

        阿育王住高6米,根据玄奘法师《大唐西域记》的记载:“有大石柱,上作马像,无忧王之所建。后为恶龙霹雳,其柱中折扑地。”现在我们已经看不见柱顶的雕刻了,柱子中下部有淡淡地断痕,或许正如玄奘大师所说,被雷劈了吧。可是柱身那古老的波罗密文还隐约可见,可惜我是看不懂的。根据学者的解读估计在说:“阿育王登基后的第21年到了这里,在此竖立石柱以纪念佛陀诞生地,而附近的蓝毗尼为宗教的免税地。”在阿育王柱的边上,一群朝圣者正在顶礼膜拜。

        走出蓝毗尼园,我们有坐上了人力车,往周边各国寺庙参观,远远的看到黄瓦红墙的建筑,便知道中华寺到了。这是我国以佛教协会名义在海外建造的第一座寺院。它始建于1996年12月,1998年10月竣工,历时1年零10个月。寺院承传了中国寺庙的格局,由山门、大雄宝殿以及后面的禅房构成。建筑却是仿清宫殿式的建筑风格,远远看去似乎又见了紫禁城的红墙。听说这里的禅房是向游客开放的,拿着中国的护照可以在此免费住宿,当然可以适当添点香油。很多人都说中华寺是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寺庙之一,但我是不怎么觉得有什么特别之处。

舞动全城——那些自由幸福的人们

博卡拉:

         “Excuse me!”我打了个招呼,正想问她有没有邮票卖的时候,她已经平举起了左手,掌心对着我,正是一个暂停的姿势,意思是让我稍等。这是在逛街的时候我突然想去寄个明信片,看到了一家比较好的书店,我们就进去了。店主人是一个中年的妇女,我们进来的时候,她正在与朋友聊电话,看上去很开心的样子!看到了这么一个姿势,我们愣了一下。是啊!这在我们那个服务性城市——广州,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客人进门了,你不招呼在讲电话,要客人等,那我们一定会愤然而去,再加上一句“今时今日,这样的服务态度是不行的!”但在这个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的正常,吃饭要等、喝水要等、看节目要等,做买卖还是要等,游湖散步就更是等了又等。几天下来,我们的耐性被锻炼得无比坚强。静静地等着店主人把电话说完,才又问了一次,这儿有没有邮票啊?总算天上的众位大神庇佑,没让我们白等,我们在这里买到了足够的邮票。大家等了那么久,只买了邮票似乎有点不值,看见店里的磁贴漂亮又便宜,大家又买了不少。突然发现怠慢原来也是一种策略,还可以做成更多的生意。

班迪布尔:    

        快要离开了,雪山依然不肯露脸,我们也只有意兴阑珊地收拾东西去,收拾好了就出去散散步,广场上已经停了几辆车,有两群人正在准备着什么,人群里妇女们正洗着一些锅碗瓢盆,有的正在洗菜、切肉,该不会是野炊吧?小孩子们不用帮忙,在旁边玩。不知道是看见我们靠近还是看着孩子实在是太无聊,有人开了录音机,播放起了音乐。刚才还百无聊赖的孩子们,马上就随着音乐舞动了起来。

        一个灰色棉袄的小女孩,十一、二岁左右。一张修长的瓜子脸上五官分明,大大的眼睛像一汪清泉,纤尘不染。棕黑的底色上眉心那殷红的吉祥志显得格外耀目。只见她双手时而平展,时而挡于胸前,时而轻抚,时而做拈花状,双脚也随着音乐有节律的摇摆。眉间殷红的吉祥朱砂是她显出了与年龄并不相符的神秘与魅惑,从来不知道棕色的皮肤竟然可以如此的吸引人。虽然舞蹈的动作还很稚嫩,但已经充满了感染力。

       周围的人们很快被这热情的音乐,天然的舞姿所感染,也不由自主的舞动了起来。渐渐地正在工作的妇女也放下手中的活计,先跳上一段,人们洋溢着欢乐的脸上写满了幸福。最后,连我们这些打算“袖手旁观”的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他们的行列,在这个以天为盖,以地为席的大舞台上,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尽情地展示心中对幸福的感念。

        人们正在热情的舞动,但其他的动物却在阳光下慵懒的享受着温暖。看,旁边白狗、黄狗、黑狗,都一动不动半眯着双眼,卷缩着身子休息呢!

加德满都:

        我们就沿着小路走了进去,火葬仪式正在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隔着那个圣河望向对面,烈火只剩下微微的一点火光。依稀看到木条横七竖八地垒成架子,尸体应该放在架子上面,然后点火。参观者们依然耐心的用照相机记录着这神秘的过程。据说当大火燃尽之后,人们会把灰烬推进河水当中,取义洗尽生前的污浊、罪孽。旁边观礼的亲友们穿着红色、黄色、橙色的衣服,在河边沾着水往身上、脸上擦洗。看见他们我又联想到在班迪布尔跟我们照相的那个女孩,不是说也是送葬的队伍吗?开始我还以为司机先生是开玩笑的呢!原来他们送葬都是穿着颜色的。而且人们的脸上亦不见戚容,像是在聚会或者说在过节,真的很奇怪。我们不知道游客能不能走对岸,但看见有很多外国人都走到对面,于是我们也就大着胆子走上桥。

        在桥上我们依然犹豫驻足,这是走过来了一个年轻人,跟我们搭讪,给我们介绍尼泊尔一些火葬的习俗,用的是稍有些蹩脚的中文。我们以为他是毛遂自荐给我们当导游的,开始我们也没有答话。他也不气馁,继续用他那蹩脚的中文说,他是不要收钱的导游,只是想练习一下中文,因为这是他的专业。看他这么有诚意,我们也就随他去参观了。其实朋友也告诉我,刚才从我们身边走过的那个人告诉这个小伙子我们是中国人,他才走过来的,跟说辞相符,信他!

神圣之门——那些可亲可爱的神祗

加德满都:

        湿婆是印度教三大神祗之一,是世界的毁灭之神。在印度教中毁灭之神并不是什么坏的神。印度教的教义认为世界是一个不断循环的个体,由创造之神梵天创造出世间万物,然后毗湿奴负责世界的运行和守恒,最后由毁灭之神湿婆毁灭世界,后梵天再创造出新的世界。所以所谓的毁灭之神不过是世界运行阶段的一部分,跟我们观念中凶神恶煞的黑白无常不是同一个类型。在当代的印度教中湿婆的信奉者是最多的。湿婆是个蓝色皮肤的神祗,他看上去面带微笑,很威严,身边是他的妻子雪山神女帕尔瓦蒂雪山神女帕尔瓦蒂(光明、美丽的意思)。他们从神龛中俯视着地上的芸芸众生,受着人们的顶礼膜拜。

        在湿婆庙前,有一批年轻人正在进行成人仪式,看着他们穿着红色很黄色的衣服,坐在地上,点燃了油灯,从长者的手上接过花和吉祥朱砂,接受长者的祝福。我们也适逢其会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参与了这样一个仪式,为自己的旅途增添了小小的惊喜。

巴德岗:

        在杜巴广场走出不远的地方,就是巴德岗另一个著名的广场——陶马迪广场了,尼亚塔波拉神庙(Nyatapola Temple)和拜拉那庙(Bhairavnath Temple)是广场的标记性建筑。较高的一座是尼亚塔波拉神庙,尼亚塔波拉不是一个神祗的名字,在尼泊尔语中它是五层的意思,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五层高的神庙。神庙由彭德拉氠拉国王在1702年下令建成。拨地而起30米,要爬上五层方形基座的上百级阶梯才能到达顶端。它是是尼泊尔最高的印度教神庙,也是纽瓦丽传统寺庙建筑中的最佳典范,供奉着印度教的密宗女神希提拉克希米女神 (Siddhi Lakshmi),又称“吉祥天女”。吉祥天女以前说过了,她是守恒之神毗湿奴的妻子,掌管着天下财富。百级石阶两旁有不同的石雕,由下到上依次是大力士、大象、狮子、神鹰、提拉克希米女神。据说这每一层雕刻之物的排列是按照力气来划分的,上一层的神物会比下一层的神物力气大上10倍。塔庙的设计和建筑非常坚固,听说1934年在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3级大地震,但只对它造成了很小的破坏。庙内雕梁画栋,色彩斑斓,反映了马拉王朝后期建筑和雕刻艺术的高超水平。塔身每层都有四方形塔檐向外伸展,檐下柱头上雕刻着108个形象各异、色彩斑斓的女神像,反映着这位女神各种各样的传奇故事。女神的雕像便隐藏于寺庙之内,只有本寺的祭司才能瞻仰。

帕坦:

        走进“帕斯帕提那”寺(Pashupati Area Development Trust),我们中国人俗称的“烧尸庙”。大门附近,有一个牌子写着Pashupati Area Development Trust,下面一行小字Hearty Welcome to the Holy Area of Pashupati Nath,如果没有理解错应该是“衷心地欢迎您来到众生之主的神圣土地上”,看到这个牌子感觉有些怪异。感觉就像看到咱殡仪馆门前树一牌牌,写着“欢迎光临”一样。一进门看见有五座白色建筑物,形状一模一样,分别坐落于一个四方平台的四角和中央。这是Panchadeval(五座寺庙)当时年轻人告诉我们,这五座寺庙代表着“五行”,我还以为所谓的五行就是我们中国普遍认为的“金、木、水、火、土”五行。记得当时还说了一句原来这印度教也有“五行”啊,真有意思。后来才知道,印度教的“五行”是指教徒认为的生命构成的五大元素:地、风、空、水、火。这五大元素统称“梵”,而“梵”就是生命体的基本元素。人的生命也是由这五大元素构成,而人死后就会让这些东西回归到大自然,这也是当地人死后火葬,让后把灰烬都推到河里的原因。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那一年,那个神奇的地方 (尼泊尔之旅)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