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似乎对“川西”格外宽容,上帝更是对“川西”分外青睐。一到秋天,上帝便在这里泼洒了颜料盘——一瞬间,天地一片层林尽染,瑰丽的色彩无边无际……
早上七点半,阿坝县的主路上静悄悄的,一轮红日把天空印染得金红透亮。
8点45分出发,沿347国道前往阿坝州黑水县。
金色的草原上洒落着黑雨点般的牦牛,弯弯曲曲的河道蜿蜒地伸向远方。
行驶在国道上,突遇藏区的神鸟——秃鹫。
在“神座景区”路口,一匹河曲马“带领”着一群牦牛“迎面”而来,我们只能停车让路。
据说在藏区,一头牦牛市场价格1-2万元。所以,藏民们的家产基本都在百万元以上。
又见“雅克大道”。
高原丘陵连绵着雪山,白色苍茫。
在347国道与248国道相交处,右转沿248国道前行,进入红原县。
途经阿坝红原机场。
向前不远处是海拔4345米的查真梁子。见此处有个观景平台,停车观望。
查真梁子是长江黄河分水岭。28日在查真梁子西侧观赏分水岭时,长江、黄河相交看得不太真切。今天是在查真梁子东南侧观赏分水岭,长江、黄河相交看得很清晰。
此处正在建设久马高速(青海久治至四川马尔康),是德马(青海德令哈至四川马尔康)高速其中一段。而德马高速公路是京藏高速公路的一条重要联络线,是连接新疆、青海大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沿线风光无限,可观赏到许多大牌景区和一些小众景点。更重要的是对途经城市的经济发展有很好的连通带动作用。
在红原县与黑水县刷经寺镇壤口村交界处右转,进入347国道。
向前不远进入“雅克夏雪山隧道”。隧道穿越雅克夏雪山,全长2302米,是黑水县与阿坝州首府马尔康、红原县等地的一条重要交通咽喉,2012年10月15日通车。
雅克夏雪山隧道最高海拔达4743米,常年冰雪覆盖,每年冰雪封山长达近9个月。“雅克夏”在藏语中意为“牦牛都无法通过的地方”,雅克夏雪山隧道是中国在建的海拔最高的公路隧道。
出雅克夏雪山隧道便见雅克夏雪山,这里是雅克夏国家森林公园。
雅克夏雪山最高峰海拔4800米,是岷江水系黑水河发源地及其与大渡河水系梭磨河的分水岭,水资源异常丰富,山顶终年积雪,属高原山地气候。闻名中外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所翻越的五座大雪山中,雅克夏雪山是长征途中红军连续翻越的第三座大雪山,也是红军往返翻越次数最多的一座大雪山,许多指战员在此献出了年轻的生命,留下了他们的理想。
橙红的红杉、苍绿的冷杉相融相映,耸立在雪山上。蓝天白云映照下的雅克夏雪山更显冷峻静默。
此处有个观景台,路过的自驾车均在此处停靠、观景。
一、森林湖泊“洛哩措”
渐渐地,347国道变得狭窄了,一侧山峰陡立,一侧河水潺潺,仿佛进入了一条森林峡谷。
路边出现“吉祥营地”标牌,即进入奶子沟彩林谷了。
奶子沟彩林谷位于347国道雅克夏雪山与黑水县之间。奶子沟在藏语中是美丽富饶、幸福安宁之意,奶子沟彩林谷因身处深谷独享清幽雅静的奶子沟而得名,又以美甲天下的彩林世界而闻名。
一条小河傍着公路蜿蜒前伸,两侧连绵的彩林五彩斑斓。水和树像一对离不开的情人相依相偎,织成了一幅油画长卷,足足铺就了八十里路。
这条小河其实是长江支流岷江的上游最大支流“黑水河”。
黑水河贯穿于整个彩林谷,在峡谷中形成大大小小数不尽的湖泊,每一处都如同一块碧玉,静静地躺在山谷中,绽放着它的魅力。洛哩湖就是其中最美的湖泊之一,位于347国道旁黑水县沙石多乡杨柳秋村。
站在湖边放眼望去,湖周边的山体上种植着桦树、松树、柏树、枫树,还有不同色彩的针叶林、阔叶林、次生林、灌木丛点缀其间。紫红、橘红、大红、苍绿、黄绿、草黄、褐色等色彩,把游客的眼睛都“染”花了。
在藏语中,“洛哩”意为森林,“措”意为湖泊,“洛哩措”意为森林中的湖泊。
洛哩措西侧十几棵枯树“光着膀子”挺立在湖中,与满坡的彩林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远古时代,这里也曾是一派鸟语花香的景象。因造山运动导致地质地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加之历史长河的洗礼,形成了眼前的水中有树、树伴水生的奇异景致。
湖上修建了一条条蜿蜒的栈道,方便游客观赏美景。
一条长长的木栈道通向湖心亭。
湖心亭上的红枫正值最佳观赏期。一旁的樱花树竟也“枝繁叶茂”。
在湖心亭上观赏枯树,别有一番“姿”味。
湖对岸的山岭就是著名的青红岭,青红相间的灌木铺满整座山岭。
你站在观景台看风景,看风景的游客在湖心亭看你。
洛哩措是大自然用它的神笔绘制的一幅五彩油画。这里没有任何世间的纷扰,只有让人心醉的彩林和湖水,以及倒影在湖面上形成的瑰丽画卷。
青杠坡。
二、中国最美藏寨“羊茸·哈德”
奶子沟彩林谷的347国道路况非常好,靠黑水河的栏杆旁筑有健步道,方便游客徒步游览。
奶子沟沿岸的村庄以藏民为主。他们守着家里的牛、马、羊、几块薄田,幽居深山,过着淡然隔尘的日子。但有一处藏寨,被称为中国最美藏寨——羊茸·哈德。
一条弯弯的河流将此地分为两边——一边是茂密的森林;另一边是依山而建的村寨,四十多栋精致的藏式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缓缓的山坡上,几十户村民不紧不慢过着自己的生活。
穿过藏式吊桥,进入藏寨。
白塔、经幡,藏家的标配。
右侧是羊茸村党建群众服务中心。
左侧是以吃喝为主的藏寨集市。
“集体山货”店干净整洁,土特商品琳琅满目。
漫步向前,四十多栋精致的藏式小别墅错落有致地坐落在缓缓的山坡上,屋前屋后开满了鲜花。
据悉,羊茸村以前是散居在半山腰间,从347国道过吊桥到村子里步行加上爬山要花费近两个小时。汶川大地震后在原址重建,但震后次生灾害不断。黑水县政府综合考虑了羊茸村位于奶子沟彩林谷核心地段、村子中有阿坝地区最大的日本落叶松林等地理优势,决定将羊茸村整体搬迁,请阿坝州建筑设计院对新村寨进行总体设计和规划,打造一个精品旅游村落。
政府出资二千多万元对羊茸哈德新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设计师们设计了四种户型供村民选择,最大的占地160平方米,建筑面积400平方米,最小的占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60平方米。村民们则根据自家的经济条件和贷款的偿还能力选择。经过几年的努力,四十多户村民的四十多栋别墅式的藏居在这里组成了新的村落。
这里的建筑非常具有藏族特色,依然保持着用实木和石头建筑藏居。红色的木柱,典型的藏族花纹,让人真切地感受到浓厚的藏族文化。
在这座世外桃源般的藏寨中晒太阳、聊天,可真是神仙过的日子啊。
现在,村子里几乎家家都开设了民宿,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见一家藏居半掩着门,便与小姐妹推门而入。
室内是全实木装修,配以精美的木刻雕花,用藏族特有的色彩和图案装饰。
轻轻踏上木质楼梯来到二楼,这里是客房。
站在二楼阳台上俯瞰,面水而筑的白塔显得神秘圣洁,它是藏族人民的信仰和精神寄托,如守护神般守护着羊茸村。
在寨子中转悠,慢慢闲逛到了后山山脚下。
山路上,金黄、嫩黄、嫩绿、墨绿的彩林一路延伸着。
路旁一块指示牌上写着“红军长征体验区”。沿着指示牌走,可能走过了“体验区”,远远看到一片笔直的树干上挂着金黄的松叶。
后山的半山腰上,种植着阿坝地区最大的日本落叶松林。
深秋时节的落叶松虽然已落下了一大半的松叶,但阳光下依然金黄一片,美轮美奂。
时间尚早,便与先生及朋友转悠至寨子集市上的“阿妈煮茶”,点了藏式红茶、牦牛酸奶及点心,在藏奶的馨香中慢慢品味岁月的静好……
三、红色“昌德”
继续行驶在彩林谷中,密密麻麻的彩林覆盖了一坡又一坡,连同那路灯的架子也是五彩的……
在这五彩缤纷中,还有一段红色记忆,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
黑水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先后三次进出黑水,历时一年零两个多月,并在县城召开了著名的“芦花会议。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走过的5座大山,其中3座在黑水境内:达古雪山、雅克夏雪山、昌德雪山。
昌德村是红军长征在黑水的重要节点,既是翻越雪山的中转站,又是熬盐筹粮的始发地。红军在黑水休整、筹粮、建立苏维埃政权,留下了大量红色文化遗迹。
彩林峡谷中,有一处“七彩湖畔”营地,那是给游客准备的露营、补充食物的休息之地。
深秋在川西旅行,最惬意的是行驶在美丽的国道上——漫山的彩林映入眼帘,那是万山争艳、互相辉映,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瑰丽画面。我想上帝一定是偏爱川西的,要不然怎么会赐予川西如此美妙的风景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