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旧址
云南提督府,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其作为云南绿营兵最高军事长官云南提督的府衙,为云南最高军事指挥机构。250年间,50多任提督在这里处理军务,居中驭外,运筹帷幄,肩负着维护清政府在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统治的主要职责,是领导“改土归流”的主要军事力量,其中“谅山抗法”“马嘉理事件”等云南近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均在此处理指挥,对云南边疆的发展和巩固,国家的统一和安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云南提督府位于大理古城复兴路111号 。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文保碑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文保碑
咸丰六年(1856年),杜文秀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占大理,将云南提督府改为元帅府。杜文秀对元帅府的原有建筑进行改扩建,以中轴线纵向延伸布局,从东依次为大门、二门(牌坊)、大堂(议事厅)、白虎堂。西南角建有杜文秀书房、宿舍和侍卫住房,白虎堂后面打造成花园。同治十一年(1872年)杜文秀被镇压后,元帅府被恢复为云南提督府衙门,并于光绪元年(1875年)修复甬道、大门及两辕门。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杜文秀占领其间,这里作为大理政权议事厅,建筑在民国期间完全损坏只剩台基。1988年,大理市博物馆在此新建两层仿古建筑,作为博物馆历史文物展厅使用。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云南提督府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文庙在复兴路321号,文庙始建于元代, 清同治癸酉年(公元1873年)将大理府、县先师庙合并,迁至报国寺,即今址并改报国寺为文庙。大理文庙的建筑几经变迁和拆毁,原文庙建筑仅存大成门,是清代老文庙建筑的唯一遗存,文庙是2014年12月11日恢复重建的,为大理文化馆、大理市图书馆所在地。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文庙
大理古城护国路(洋人街)
洋人街,实名“护国路”,为纪念民国初云南人民反对袁世凯称帝,起兵护国而得名。“护国路”呈东(西走向,全长1200米,宽7米,青石板铺面。其中最繁华的是中段,全长185.6米,是中国最早最知名的洋人街之一 ,牌坊处是与复兴路十字交叉口
大理古城护国路(洋人街)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由传教士韩纯中于1914年(1904年)建盖。当时称“中华基督教礼拜堂”,1956年,更名为“大理基督教合一会”。1980年,又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会”。2004年再次更名为“大理古城基督教堂”。教堂在复兴路和平路交叉处,坐北向南,由石拱形大门进入东西两道二门、礼拜堂、祷告室和屋顶的钟楼。教堂主体结构为土木结构、四撇水瓦屋顶,四面墙壁均由石头垒砌而成。2008年,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基督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坐落在大理古城人民路一静谧的胡同里,建于1932年,为法籍主教叶美章主持修建。1983年和2002年进行了全面修缮,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教堂有九十多年的历史了,高十六米左右,底层至钟楼共有四层,东西长三十四米左右,宽十五米左右,教堂坐东向西,层层飞檐上装饰着白族风格的雕刻和中国传统的彩绘,飞檐超出地基达四米五。室内面积600平方米,可容纳500多人。教堂为白族庙宇式,堂内的祭台采用当地盛产的大理石制成,教堂里里外外雕梁画栋,具有浓厚的白族建筑风格。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天主教堂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玉洱园
玉洱园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中段北侧,占地28亩。原址为清末大理农林试验场,抗战时辟为“志丹公园”,解放后为林业部门的果木苗圃基地。1995年3月建成恢复“志丹公园”,易名为“玉洱园”,由季羡林先生题写园名
大理古城玉洱园
大理古城玉洱园
大理古城玉洱园
大理古城玉洱园
大理古城玉洱园
大理古城玉洱园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现在很难找到古代留下的房子,这几个房子也不知道是什么年代的。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杨杰故居
杨杰故居位于云南省大理古城广武路,杨杰(1889—1949),字耿光,原名锦昌,白族,大理人。1905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等。民革创始人之一。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在香港被国民党特务杀害。故居原为杨杰祖父杨宣建盖的一院“三方一照壁”白族民居建筑。1917年11月杨杰父亲杨汉章病故,杨杰回大理奔丧后,在为其祖父举办八旬大寿时,在原住宅后扩建一院,形成“四合五天井”的白族民居建筑。后由于年久失修,前院的大门、西厢、后院主房已毁,仅存前院过厅及左右两厢,并把大门改为后院出入。现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蒋公祠
蒋公祠位于大理古城玉洱路123号,清王朝为褒奖蒋宗汉镇压杜文秀起义等功,谥壮勤,于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在四牌坊下建祠,称蒋公祠,辛亥革命后改为鹤庆会馆。为大理市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大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现正在维修不对外开放。
大理古城红龙井
红龙井,全长408米,地处大理古城的核心地带,景观主体自西向东,以博爱路为界分为上下两段,是以井的名称来命名的街道。红龙井建筑特色为古色古香的白族民居。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红龙井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
大理古城的主要街道就是:复兴路是大理古城主干道和最繁华的街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路面为麻块石路面,是古城南北方向最长的主干道。复兴路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大理古城主要商业街。
人民路是大理古城内一条东西主干道,全长1200米。1943年称为“中正路”,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改成“人民路”。
再就是洋人街红龙井和玉洱路。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