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9

溯源四川古蔺乡镇:水口何以茅溪?

天数:3 天 时间:4 月 人均:800 元 和谁:和朋友

                                                     溯源四川古蔺古蔺:水口何以茅溪?

                                                                              尹者名  

       4月初,笔者旅游到了四川省最南边的古蔺县城和茅溪镇,以及相邻的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先后品尝到了古蔺城的“豆豆家包子”和浮云村野猫塘的农家饭菜,仁怀市的“合马羊肉”和茅台镇的酱香白酒。经过几天的走访,在两地的朋友和老乡的口中,知道了茅溪镇原来叫水口镇,2018年才改做如今的名字。出于一个颗对历史和故事感兴趣的好奇心,为了探究水口为何改名茅溪的真实原因,笔者结合实地寻访到的情况和网上查找到的官方资料,做了一个初步的调研,梳理出了其中大概的经纬和脉络,与广大旅游爱好者分享之。

     四川古蔺县水口镇和贵州仁怀市茅台镇同处赤水河流域且比邻而居,两个城市相距百多公里,两个乡镇相距二三十公里,一衣带水,一东一西。千百年来,两地人民友好往来、互通贸易、缔结婚姻、守望救济,情义绵长。2018年,原来几十年因“寺”得名的“水口”镇更名为“茅溪”镇,前之“水口”,何以“茅溪”?

 

                                                                 一、2018年前的水口

       通过百度知道,1951年——2018年67年间,水口因境内“水口寺”得名,不管是“区”还是“公社”,无论是设“乡”还是建“镇”,“水口”的名字都长期没有改变,但“水口寺”因毁坏而荡然无存,很是可惜,现在当地香火最旺的是碧云村的碧云寺,建于明朝。水口原来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乡镇,杨梅是当地的特产。当地一些老乡告诉我,水口镇原来并不以酒为主,生产酒的主要是同县的二郎镇和太平镇,郎酒最为出名。两个镇都有红军四渡赤水其中的重要渡口。前几年河对岸的贵州茅台镇刮起了“酱酒热潮”,河对岸像“欧洲”,河这边像“非洲”。茅台发达,水口落后。2020年前后全国客商和投资汹涌而至,茅台镇的酒厂生意十分红火,让人羡慕。水口改名茅溪后也乘势而上开办了酱酒园区,他们有的就在园区内打工。这两年风头又变了,酱酒不再那么闹热了,希望园区建设不要受大的影响,能继续干下去,可以多找几个钱。笔者看到:园区内的一些标牌和灯杆上都印上了“中国茅溪·酱酒源地”的字样。

      笔者又在古蔺县人民政府官网上查阅了该县2008年——2025年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过18年的公开资料,了解到了原来的水口、现在的茅溪是如何从农业镇演变成工业镇这一历史进程:

     其中2008年的报告提出:要“初步建成全国最具特色酱香型白酒生产基地”,“依托资源开发和产业发展,加快二郎、太平、永乐、石屏、箭竹、黄荆等重点集镇建设”虽然这个“最具特色”是个什么特色描述不祥,但没有提到“水口”镇,此地当时没有什么可依托的大的资源产业,还不是“重点”集镇,现在的“酱酒源地”的口号当时还没来得及“提炼”出来;

     2010年的《报告》提到了两句:“石屏、双沙、水口等重点集镇加快建设”;“着力抓好二郎、太平、黄荆、永乐、水口、石屏等重点集镇规划建设,提高城镇发展水平”,可见当年“水口”的建设进入了重要事项,但还没想到需要“改名”;

    2011年报告提到“二郎、双沙、水口等重点集镇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强势推进”,“水口马跃以工代赈新农村建设全面完成”,“着力培育郎太、永乐、土城等酱酒产业园区”,可见当年水口的发展方向主要还在新农村建设,还没纳入重要的“酱酒版图”;

     2012年《报告》提到“水口、金星等新农村成片推进成效明显”、“水口、金星等集镇加快建设”、“水口马跃新农村示范片建设全面完成”,“打通古蔺—茅台快速通道”,“加快建设太平、双沙、石宝等区域性中心城镇,着力打造石屏、龙山、大村、观文等全县经济发展重点城镇”,可见当年水口基础设施交通条件还很薄弱,还不能承载“酱酒园区”的建设“重担”,还不是“全县经济发展重点城镇”;

     2014年《报告》提到“建成石碑坳至草莲溪公路”、“着力建设水口庄园经济小镇”、“扎实做好水口等乡镇项目规划和包装,全面提升集镇品质和品味”、“完善水口——石宝片农庄经济示范片规划”,可见,从2014年开始,水口镇建设的重要程度较往年大为提升;

     2015年《报告》提到:“稳步推进水口等7个乡镇农电体改工作”,“全面完成S312水口——石碑坳段改建工程”、“推进水口高端酒庄发展区”、“逐步发展水口等乡村旅游体验点” ,可见,当年的水口选择了酒旅发展之路;

     2016年《报告》提到“建成水口马跃片等4个市级新农村示范片”、“水口两江沟瀑布等景区成功招商并启动开发”、“水口等小城镇加快开发”、“水口怡居小镇等房地产项目主体完工”、“水口柏腊等14个新村聚居点建设进展有序”,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水口镇的建设、开发力度逐年加大;

     2017年的《报告》提到:“水口酱酒产区启动建设”、“水口等集镇开发加速推进”、“聚力打造水口百亿酱酒园”、“水口酱酒园”成为该县产业“一区四园”重要组成部分和“七大平台”之一;“启动建设百亿水口酱酒园,推动运行酒投公司,力争开工建设制粬生产区、酿酒生产区、办公生活区”、“建成投运水口世界酒城宫旅游度假一期”、“建设二郎、水口等酱香酒镇”、“启动水口35KV输变电项目”。通过对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古蔺县曾是国定贫困县,该县发展经济的“三大支柱”是酒业、能源、旅游,最著名的企业是区域内的郎酒集团。而水口镇作为川南最偏远的乡镇,2017年以前以农业为主,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发展能源、旅游上不占优势,最大的比较优势就是同在赤水河畔,最靠近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有利于发展酱酒产业,这和该县政府官网上目前的“茅溪镇”的简介多次提到“茅台镇”的宣传高度吻合。2017年是水口发展中的关键一年,“百亿酱酒园”的发展定位确立,大开发的节奏加快。跨入2018年,“水口”镇将成为历史,而它将拥有一个全新的名字——“茅溪”;

      2018年的1月16日《报告》提到:“川酒集团成功入驻古蔺”、“水口酒城宫旅游项目有序推进”,“太平、水口等一批区域场镇巩固发展”、“大力发展水口杨梅节等乡村体验游”、“打造县城、水口、茅台酱酒旅游线,开通县城至贵州茅台旅游专线”、“有序启水口35KV变电站等30个重点项目”、“加快水口等重点集镇开发”。在“扩大开放合作”方面,《报告》一以贯之地强调了“依托泸州、融入重庆、借势贵州”,笔者认为:泸州和重庆很好理解,贵州什么“势”值得“借”而且方便“借”?“酱酒发展”的“势”最值得借,茅台镇的“势”近在咫尺最方便借。水口镇距离最近,只有25公里之遥,“近水楼台先得月”。该年的《报告》中没有提到重点发展的水口镇改名一事,笔者认为原因有二:一是还在申请批准过程中(2018年4月获批),没有获批之前不好写进去;二是可能怕引起社会上的“热议”甚至“舆情”,因为和茅台实在太近似了,只有一字之差。但无论如何,“水口”改名“茅溪”当时都应该在紧锣密鼓地推动着进行着,生米很快就会成了熟饭。笔者相信在今后修编的《古蔺县志》中,会补上这一历史的过程。

 

                                                                        二、2018年后的茅溪 

     2019年的《报告》中提到:“茅溪成功列入省级百镇建设试点镇”、“加快茅溪创建省级特色小镇”、“开工建设茅溪35KV输变电工程”、“接通县城至习水天然气管道,实现县城及茅溪、石宝、二郎、太平、永乐5个场镇用上管道天然气”。由此可见:改名后的“茅溪”镇在古蔺在四川的地位今非昔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第一次在有关乡镇的排名顺序上居于该县历史重镇二郎、太平之前;水电路讯气各方面的投资建设加大加快,因为正着力打造“百亿酱酒园区”;

     2020的《报告》提到:“天然气管道通至县城,二郎、茅溪成功供汽,实现管道天然气零突破”;“完成茅溪35KV输变电工程”、在酒业强县战略下,“打造酱酒产业发展集群。依托赤水河流域优质酱酒资源,精心包装推介酱酒项目,全力开发茅溪、二郎、太平优质酱酒生产区,力争茅溪酱酒生产基地招商取得实质突破”、“开工建设茅溪风力发电项目”、“重塑县域经济版图,打造二郎、茅溪等5个区域中心城镇”,“持续推进茅溪等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建设”、“启动建设茅溪至茅台快速通道”、“建成投用茅溪28°水口坊等房地产项目”。可见,茅溪在古蔺酒业发展的地位进一步提升,各方面要素向其倾斜集中,进入“大干快上”节奏;

     2021年的《报告》提到:“加快茅溪风力发电厂项目的前期工作”、“加快茅溪镇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启动茅溪28°水口坊(二期)建设”、“力推二郎镇、茅溪镇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可能是处于疫情期间,茅溪建设放缓,但部分项目仍在推进;

     2022年的《报告》提到:“茅溪茅溪28°水口坊(二期)全面完工”、“茅溪成功入围省级百强中心镇候选镇”、“推动茅溪创成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建设茅溪九坝片区酱酒废水处理厂”;

    2023年的《报告》提到:“茅溪杨梅节等十大文旅活动精彩纷呈”、“茅溪镇获评乡村文化振兴省级样板镇”、“茅溪28°水口坊(二期)建成交付”、“新设茅溪、太平片区环保执法中队,规范整治白酒小作坊268家”、“茅溪镇水口街社区创成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社区”;“启动建设茅溪110KV变电站”、“开通叙永云山坝至茅溪管道天然气,接入国家骨干天然气管网,为更多居民用户、企业用户提供安全高效便宜的用气保障”、“发展壮大二郎、茅溪、永乐、太平四大优质酱酒组团和东城白酒配套产业园”、“以茅溪为中心,规划打造与茅台隔河相望、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产业新城,高标准打造庙林小镇,启动建设茅溪凯旋左岸综合体,推动茅溪镇创成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茅溪至茅台快速通道前期工作”、“打造二郎、茅溪酱酒工匠小镇”、“建成茅溪酱酒基地污水处理厂等环保类项目”、“突出工业化主导,以二郎、茅溪产业新城为动力源和增长极,组团建成县域经济中心”。茅溪由此成为古蔺“五极六区”中重要的核心乡镇和酱酒产区;

      2024年的《报告》提到:“最令人振奋的是,我们大干快上,攻坚克难,以优质酱酒为引领的新型工业化迈出关键步伐。经过全县干部的超常付出和接续奋斗,四大优质酱酒产区蝶变升级,备受瞩目和期待的九坝、天富等百亿极项目相继投产,茅溪酱酒基地正式开酿,赤水河左岸世界优质酱酒千亿级产业集群强势崛起”,“总投资35亿元的茅溪酱酒基地一期配套建设基本完成,供热中心一期、供水中心一期等5个项目建成投用,配套路网、燃气管网加快完善,基本满足园区企业发展需求”、“酱香型白酒酿造行业入选全国清洁生产创新试点,茅溪、永乐酱酒基地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开通叙永云山坝至茅溪管道天然气,更好发挥重大项目引领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酱酒首位产业引领发展。加快建设赤水河左岸千亿级优质酱酒产业集群,建成投用天富二期、九坝二期、天龙湾(松林)一期等8个酒业项目,启动中酒庄园一期等3个酒业项目,引进优质资本开发天龙湾(田湾)、肖家田、长坝槽等黄金地块,扩大酱酒发展版图”、“坚持文化为魂、酒旅融合理念,高标准完成茅溪酱酒基地专项规划编制,计划投资30亿元以上,实施配套项目15个,开工建设110kV变电站、天龙湾供热中心等配套设施,快速打通天龙路、草濂路和水井路,竣工投运智慧园区一期、实现数字化管理”、“支持茅溪建设“四化同步、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23],加快建设茅溪凯旋左岸综合体,建成投用庙林生活物流中心、新增停车位5000个,推动茅溪镇创成省级百强中心镇”、“启动建设茅溪酱酒基地污水处理厂二期,推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处理设施高效运行”、“支持茅溪酱酒基地争创省级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推动产教城深度融合,探索“职业高中+技师学院”双轮驱动,做实中国酱酒人才学院,建成投用职业教育中心一期,启动建设茅溪实训基地,增设包装设计制作、应急救援技术等特色专业,争创省级名中职学校”。由此可以得知,疫情结束后,茅溪镇酱酒基地发展进入了历史上空间的发展加速期,茅溪镇在古蔺县域经济发展版图上的重要程度再次得以拔高提升;

       2025年的《报告》提到:“九坝、天富等7个酒业产能项目扩能建设,新增酱酒产能2万吨”、“工业经济蓬勃发展。园区承载能力持续提升,茅溪酱酒生态园区草濂路、水井路、天龙路一期全面竣工”;“坚持优势优先,以优质酱酒为核心做强工业支撑。坚定不移做强酱酒首位产业,推进九坝二期、天富三期、川酒酱酒等项目增产扩能,开工建设长坝槽、一碗水、赤河左岸项目,引进优质资本开发天龙湾田湾、肖家田等地块,稳步扩大优质酱酒产能,力争产值突破300亿元”、“启动建设茅溪粮食仓储中心”、“支持茅溪创建省级百强中心镇,加快打造庙林工匠小镇,启动庙林场镇路网建设,建成投用茅溪凯旋左岸综合体一期,打造水口河生态廊道”、“启动建设茅溪古家沟生产废水处理厂”。自2018年4月改名到现在,整整7年时间过去了,茅溪镇在立足于自身地缘地理的条件下,为了改变以前欠发达面貌,选择了一条发展酱酒产业走工业化的道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从川南一个农业小镇成长为工业重镇。

 

                                                                     三、水口改名茅溪之我见

       水口改名茅溪,诸多线上线下舆论曾经热议,有说:“既是追溯酱酒历史文化的需要,又是传承红色文化的需要,更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的,有说“借势贵州”“抱茅台镇大腿的”。笔者想说的是:

       一、改变贫困、欠发达的旧面貌,找到富民强县的新路子,取得经济社会的新发展、造福民生、满足对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无论在什么地方,都是人民最朴素的愿望,都是政府最应该的担当;古蔺县2008年——2025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纪录了18年来古蔺和水口、茅溪在变化和发展中的大事,成为这段历史的官方权威“剪影”;

      二、笔者观察到,在“茅溪”改名后,该镇行政中心所在地社区还是保留了“水口”的名字,一些路牌直到改名7年的今天也仍然保留着“水口镇”字样,其余八个村也没有任何一个叫做“茅溪”,所谓的改名来源“草莲溪”并没有改叫“茅溪河”,这可能是当地人民出于对曾经的历史的真实的纪念。

(2025年4月,还在使用的路牌)

       不管水口为什么改名茅溪?它在客观上事实上确实借助了同在赤水河流域、紧邻仁怀茅台镇、适逢酱酒热的地理优势和发展趋势。这也许是茅溪镇打造百亿酱香基地能迅速“打响名声”、“开创局面”最为有效的“捷径”。历史上的古蔺,曾经在仁怀遭受饥荒时给予了大力的援助,两地人民深有感情。以前的古蔺和水口,曾有“河对岸是欧洲,河这边是非洲”的说法,发展愿望十分强烈且迫切。“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所以,笔者理解古蔺和茅溪的这种做法;

        三、水口改名茅溪之后确实取得了各方面的进步,但“改名”只是一时的“形式”和“短期效应”,在发展酱酒产业的进程中,“内容为王”才是最关键的,必须坚持自力更生的“长期主义”。“茅溪”酱酒基地不但借了贵州仁怀市“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这一邻居的“势”,而且借了古蔺本县最大酱酒企业郎酒的“势”,改名借势只是暂时的“软实力”,要强胜起来还得有自己的“硬内核”,希望茅溪今后能有以自己的品牌,自己拿得出手的“拳头产品”;

         贵州省仁怀市的“中国酱香白酒核心产区”是历史的选择、自然的选择、人民的选择,离开茅台镇,就生产不出中国头部、顶级酱酒茅台酒,这是公认了的,珍酒的前身“茅艺酒早就证明”。仁怀在发展酱酒、古蔺在发展酱酒,当前的形势是:在“酱酒遇冷”、“行业阵痛”下,发展酱酒不是你死我活的关系、零和博弈的斗争,而是头部带动、中小跟上、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甚至同舟共济的关系。看不清这个大局,逆流搞一些“抹黑”“甩锅”的“内卷式”恶性竞争行为和动作,只能损人不利己。那些否认酱酒历史传承,生造噱头概念的做法,只能贻笑大方,留臭行业。

        希望酱香型白酒无论在仁怀、在茅台,还是在古蔺、在茅溪,在习水、在赤水、在二郎、在中国的其它产区,都能获得科学的、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成为结合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民族工艺的佳作良品,让老百姓喝得起、喝得好,喝得放心,喝得满意。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溯源四川古蔺乡镇:水口何以茅溪?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