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数:2 天
时间:10 月
人均:50 元
和谁:和朋友
①:何须远行,去山里的日子
最美的风景不一定在远方,也许就在身边,旅行的意义也不在走了多远。有时候旅行的目的就是可以聚在一起开开心心吃吃喝喝、闹闹
“辅仓坑”隶属婺城区安地镇,一个很小的山村,距金华市区30几公里,从江南自驾大约50分钟的路程。山水相伴走“湖大线”经茶山下村右转500M,路很好走就是比较窄,我想说这里是山的尽头、路的尽头
舌尖上的最美味,与“限量版”一起捕肥美野生石斑,也很怀念小时候在溪涧里抓鱼的时光
爷爷辈的土房子都是大门紧锁,听村上老人说,村上的人都到金华或者外面去了,基本上离开了也就逢年过节回来下,想想也是挺惆怅的一件事。也正因为都离开了,所以村子里的房子都是很久很久以前的模样
村子不大,一边走一边拍着想拍的照片,喜欢每张照片拍出来的感觉。我不是技术流,只为享受快门按下时的感受
三人一行,三知己。人和人处不来才是常态,能遇到些处得来的,那就是幸运。有一种美叫醉了流年、有几个老友叫“四人帮”,就这样吧,真的挺好
虽没见什么风景,心情好的时候看什么都是美丽的,不是吗?
清澈见底小溪中有鱼,当晚一夜的倾盆暴雨,第二天溪水猛涨便把鱼儿都冲跑了
几年前这里的“美的南山漂流”也曾热闹一时,如今却已荒败了。(2013年确定安地水库为金华市第二饮用水水源,此段划为饮用水源保护区)
不高不矮的山,顺路遇见“茶山下”遗存的一座古庙。离这里不远就是“有有”岳母家,说实话好像平时忙也都不怎么回,他很不可思议我们怎么会喜欢住在这里
空荡荡的山村里,格外安静。“木木”么是那种周末或者假期必须挤出时间出去走走,只要是在路上就可的二舅妈
每到山村,“木木”都会感叹偏远之处竟有人家,殊不知,于偏远之人家,我们也亦是偏远之来客
被岁月遗弃的所在,喜欢荒废的老房子,朴素的、不加装饰的、原生态的
黄泥做的墙、石头垒的墙根,“木木”我们是不是想拥有一幢自己的土屋?
寻见一处幽静,残檐、过火过,一面墙已经坍塌。屋前留有一片可圈的庭院、有丁点儿过街楼,虽残破不堪却是我和“木木”的中意之地。看这宅子风雨中飘摇已是一年年地破败,如果听之任之再过十年八年,可能就再也看不到它了。最后我也想说一句,这些老屋如果要租或者购买,会可以相当低的价格,但整修好了真得花一大笔款子的
“箬阳”位于婺城区南部山区,东南与武义、遂昌接壤,西与沙畈乡相邻,北接安地镇。由于地处偏远,地势险峻,海拔较高,素有金华“小西藏”之称。从“辅仓坑”出发大概还有15公里
阳光明媚到不行,路边的酒坛子,老板说他家卖的莲子烧150/斤
人生像漫长的长跑,要和有趣的人在一起,如你们。太阳晒得眼睛都睁不开啦!闲下来的时候,品一壶“箬阳”红茶
“黄阳村”有个带竹林的峡谷,天气热了,值得家人和朋友去走走
两天的时间,忘却时间。还是想一直过这样的生活,离开都市、离开繁琐的人和事,回归本心,回归自然
2018年06月16日
②:赴山居,自在伴山家
水清浅草青葱,流水潺潺。所谓我们“靠山食山,靠溪食溪”的小渔民生活,偶尔的返朴归真绝对是增添乐趣的方式之一
“限量版”才是真正的捕鱼牛人,“娟仙”说我们再去几次鱼肯定没有了
何家有女初长成,手牵着手,永远都是最亲密的姐妹,老大老小谁认得出?
高了,大小伙了。其实不希望儿子离自己太远的,若芸长沙还能接受
幽静绿意,这里的竹林深处盛产大虫草“金蝉花”,第一次尝鲜
“石岭脚村”距离辅仓坑约2公里,和辅仓坑一样都是在400多年前从福建滕州府移居到此,主姓“廖”
2018年07月01日
③:每每空闲便想起山里的日子,岁月静好,依竹听风
周末我们都到那里去?算是今年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里。周末果断的又溜到“辅仓坑”去了,个人还是喜欢这里的凉爽、宁静。放眼望去满山翠竹, 一个山头的竹林叠连着另一个山头的竹林。竹海很棒,空气里也满是负离子
我的邻居“廖家寿”,大山深处的人总是很淳朴, 热情好客。现今,也就剩下老人们独守着这片记忆。对于“廖叔”而言,儿子健康成人成家,就是福气。“廖叔”喜欢自己呆了一辈子的地方,我想这是人之常情,对于我们来说,有那么一天,或许我们也将面临同样的选择
无论景色如何衬托,都看得出人烟稀少的,“辅仓坑”被空置的房屋很多,昔日几百人的村庄如今只剩下几十人,都是些老年人
溪水不疾不徐地流着,水只有尺余深,隐隐约约看到鱼儿在游动。每块石头下面有多少鱼,敲的人也完全不知道,有时会涌出几条,有时一条也无,鱼大多并没有死只是暂时震昏迷了
捡鱼的人往往比敲石的人要忙,因为稍不注意,鱼就会随溪水漂走
每当忆起抓鱼场面,乐趣多多。重要的是抓鱼的过程本身就是充满乐趣的,有收获的喜悦,有抓到的成就感,有亲人间乐在其中的相互协作,更有野生石斑的美味诱惑
有水的地方就有灵性,水库边任意一处驻车而望,都是美丽的湖光山色。水绿、山绿,这里夏季平均气温26度左右,比起连续高温的金华市区,还是比较适合夏天避暑
2018年07月14日
④:来来回回,我在与“辅仓坑”之间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山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增长,山村中的留守老人却一年比一年减少
今天阳光很好,相识是缘,84岁高龄的李春兰奶奶站在门槛边。稍微有点糊涂的她总是叫错我的名字。老伴于10年前去世了,子女儿孙无一人在她身边,年迈寂寥
可以望见岁月的沧桑,仿佛老人正倚门远望,等待孩子归来
奶奶唯一心有所盼就是亲人能多回家看看,也就是想与子女们多聚些日子
忙的是一个不亦乐乎,收获却几乎没有。资源就那么点,多抓了几次之后真的不多了
过“辅仓坑”5公里“箬阳”方向,向阳、庵前有大片空地,“朝阳庵”三个大字赫然入目
2018年07月21日
⑤:十月,最后还是跑来小住两日
小长假,没有安排出游,廖叔很惊奇,我所向往山村这清淡的日子
花3元钱买7个鸡蛋。如今村里办了老人食堂,年满80岁可以免费吃,60岁以上的老人缴费2元,也算是解决了廖叔一个人的吃饭问题
和家人,一起过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生活,也许再简单平淡不过,却是最难得的幸福
“廖汝宝”一直是不善言词的人,照片算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山前水旁,山野当席,寻觅一地儿我们歇歇
阳光下像花一样发着光,“善雅”的笑容是最有感染力的事物之一
2018年10月04日
⑥:再来“辅仓坑”,却不知道可以写些什么
季节的更迭,又快一年,就这么过去了,太快,快得还没来得及想,就过去了。来挖冬笋,我自然而然是找不到的。这是李春兰奶奶,来了挺多次,每次都不认得我。不过一坐下来她就有很多话说,老人最擅长的事情便是回忆从前,她的脑中似乎有一台摄像机,能把几十年前的事记录的清清楚楚。说起她的几个儿女与过世的丈夫,或是售卖山里毛竹,从水库撑水排去安地的总总
炒土鸡、狗肉煲、野生汪刺鱼,无法抵抗“婆姐”对烧菜的热爱。虽然菜品丑了些,但味道还不错
认真,阳光大厨。吃货最幸福的事就是有一个烧得一手好菜的姐
2018年11月03日
⑦:春天,好吃的笋都要冒出来了
前段时间气候湿冷,每日或有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一样的环境与不一样的生活,吃笋季节今天停下的雨
有时候,一切路途会有尽头吗?“汝宝”铺桥过河,往前一步,通向自家的大竹林
有时间就去做自己喜欢的,时鲜蔬菜,平淡生活里的小小闪光
火腿要炖到晶莹剔透,咸肉的滋味融化在汤里。一口下去,属于“夫”幸福的味道
如果把吃当作一种信仰,那就是:吃货无敌!可谓是最经典的作法,用金华火腿炖,鲜美脆嫩
2019.03.23
⑧:习惯性记流水账,纯属为以后翻看
“南山之南,长仙之源” 每当小长假时,心底总是会念着“辅仓坑”的岁月。短暂避世、变换生活节奏,置身山林中的悠闲...
无论多久没见,一见面大家还是有说不完的话题。也许忙碌的日子彼此疏离,友情却像老酒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越醇越香
仙人住深山,药材也是如此,我们上后山挖到了很多野生“黄精”。按传统古法九蒸九晒,鬼知道“若芸”蒸的时候经历了什么,黄精被弄成了黑碳
烟从“彩票”那拿的,借花献佛了。“家寿”比一年前老了很多,沧桑很多。聊起了他其中的一个儿子,你走的是干脆,留下亲人一辈子的痛苦!
“汝宝” 老伙计每次来辅仓坑我俩都能一起喝两轮,一直到现在
对于普洱,我还是完全不懂。喝茶是一件清淡雅致的事情,习惯了牛饮的我,也刻意放慢了节奏,认真尝试品味一度“中吉号”的饱满层次
2020年10月02日
⑨:一抹印记,还在
山村,鸡犬相闻,曾经觉得它土,现如今却成了我们心中向往的生活。快节奏生活的当下,有时候,幸福的瞬间,就是家人们齐齐整整坐在一起喝酒聊天
缘份就是这么奇妙,有的人一旦遇见,就是一生牵绊的好友
鄙人其实没什么爱好,宅“辅仓坑”也就喜欢喝一小口。金华人每逢过年,每家每户都会酿制糯米酒用来招待上门拜年的亲朋好友。糯米酒的口感储存比较困难,一般只有春节前后才有最好喝的米酒,过了这段时间,米酒就容易变了味。能够在“辅仓坑”喝上一口令人欲罢不能的家酿是多么完美的事
简简单单的晚餐,大家围坐着一张大方桌,有说有笑,那种感觉是无法言表的
初春山中,净爽的空气,山里的树也抽了新芽,悠悠然间把尘世烦扰都抛却掉
有些记忆虽不会一直浮现,但是它会在某个瞬间跳出来,占据你的内心。生命的常态是无常,之前我还盘算着什么时间去“辅仓坑”时,到老人家里坐一坐,其实往往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三年前,结识了一位山村里独居老人,说是结识也不过每次来见过几面,交流也不多。我之前去奶奶家拍过她的一些照片,矮小蹒跚、饱经风霜。后来听说,老人摔了一跤之后身体坏掉了,靠着小儿子每天送饭延续着生命。去年就过世了,每次不经意间路过奶奶家的泥胚房子,还是会依稀记得当年拍照中的场景,映射着一些胡思乱想和短暂思考...
2021年02月16日
⑩:记一些平平无奇的日常
住在“辅仓坑”,想着大家一起去附近转转,感受山涧的风鸟虫鸣,那怕就是吹吹山谷的风
多消耗一些体力,会带来更好的睡眠。人的感觉也需要参照物,正如凉爽和幸福,得由酷热和困苦来衬托,才能显出真的凉爽和真的幸福
行在村中,真真切切感受到山村的安逸。喜欢这味道,不是因为这里的故事,而是喜欢这种黄泥土胚
照片中破旧弃屋,土灶安静、稳当地立在农家屋中。旧时的农村,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土灶台,灶台之上还供奉着灶神。土灶对于出生在农村的我,是那么熟悉与亲切
几月没见了,与“江庭”短暂相聚,彼此分享一些生活近况的感悟
今日状态,新型的社交方式?你看帅,帅帅就会一直看着你
吃螃蟹季节来临,“江庭”畲乡农场自己养殖的本土兰江蟹“爬”上了餐桌
带毛娃子睡帐篷的感受,还真只有自己体会才知道,睡着被吵醒,继续睡,又被吵醒,又继续睡
出金华城往南十公里,就是安地。箬阳属偏远山区距城区约五十几公里,说箬阳是金华的“小西藏”
踏上往昔记忆,黄阳村地处箬阳最高处,平均海拔650米左右,村子往下古道在半山腰
古道很安静,上游峡谷的水流汇聚在这里,穿行在谷底的乱石中间,沿途形成了很多叠水景观
近日久未下雨,水流不大但难掩那份清澈。古桥洞下纳凉,看着潺潺清流发呆也是很奢侈的事
看见水就会情不自禁跳进去,家里有只天生爱水的比熊犬是啥体验
三天时间要回去了,疫情期间的国庆防控,不给国家添乱,我们也就市区周边的南山走走...
2021.10.01
-END-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