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起,日本人就把秋天赏红叶叫做“红叶狩”。狩,是狩猎的意思。在日本人眼里,红叶就像一头毛色华丽、色彩斑斓的野兽,当它嗅到一丝丝秋天的气息,就会以平均每天27公里的速度从北到南跑遍全日本,仅需50天左右,就能把这个狭长的岛国笼罩在它的影子里。人们不得不像猎人一样,扛着相机追寻它的足迹,可以说“狩”这个字眼用得很形象了。
其实追根溯源就会发现,日本人的“红叶狩”源自平安时代,当时的“狩”有探访之意,由风雅的贵族们发起。他们把摘下的枫叶放在手中赏玩,或吟诗写句,或轻歌曼舞,增添生活情趣。后来,“红叶狩”逐渐扩散到日本民间,形成一种风俗,每逢深秋,日本人就会去山林间欣赏红叶。如今的日本,红叶季就像樱花季一样盛大隆重。在日本人看来,与春天的“花见”(赏樱花)一样,秋天的“红叶狩”同样是一种对生活和对自然的热爱。深秋过后即将入冬,日本人把这一时期看作入冬前短暂的欢腾,热情如火的红叶似是在凋零前尽情燃烧着的最后的生命,自然的一季就像人的一生,每一季的绚烂都值得细细品味。
每年9月中旬左右,日本气象厅就会发布“红叶前线”预报,预测全日本红叶变色的时间,观测的基准是日本最普遍的原生槭树“伊吕波枫”。因此密切关注“红叶前线”是追寻“红叶狩”的关键,一般红叶可供观赏两个星期。日本人把赏红叶最好的时期叫作“見頃”,但是持续时间很短,能不能在最好的时候看到最好的红叶,也是要拼人品攒运气的。
于是2015年的秋天,我决定去碰碰运气。
其实那年夏天我刚去过日本,那是我第一次踏上日本的土地,也是一次阴差阳错的福冈邮轮行(日后会有单独的游记予以详述),大多数时候是在邮轮上度过的,真正在日本本土只逗留了几个小时。就是这短短几小时,好像打开了潘多拉宝盒,发现了新世界一样,吃的玩的看的,根本不够逛啊~~~突然明白为什么有人说霓虹国值得一去再去,于是趁热打铁,11月的红叶狩紧接着安排上,走的是东(京)大(阪)京(都)经典路线。
我在携程上订了两个人的机酒套餐,东航往返,去程浦东机场,回程虹桥机场,大阪、东京市中心酒店,套餐价17,283,再加上当地交通饮食门票等花费,总计软妹币2.5W左右。整体行程如下:
初见大阪,在关西机场里一顿暴走,买好大阪周游卡/关西周游卡/海游馆南海套票,乘上摆渡小火车,没多久,已经坐在南海电铁上开往难波了。
这里先插播一下我们买的大阪周游卡和关西周游卡,这两种卡可是个好东东。
大阪周游卡分1日券和2日券,持大阪周游卡的境外游客可以在1日/2日内无限次乘坐Osaka Metro(大阪市营地铁)和城市巴士(大阪市营巴士),还可以自由换乘大阪市内的私营铁路,包括阪急、阪神、京阪、近铁、南海等,还还可以免费进入大阪城天守阁和通天阁等众多景点,还还还可以在30多个观光设施和70多家餐饮店享受折扣和礼品等服务,比如海游馆就能凭券减免100日元入馆费。也就是说,大阪周游卡非常适合在大阪市内游玩。
而关西周游卡分2日券和3日券,其特点是在2日/3日内,可以自由乘坐开往京都、大阪、神户、比睿山、姬路、和歌山、奈良、高野山的电车和巴士(JR除外);还可以省去在乘坐电车和巴士时,查看复杂的票价表和买票的时间,也无须在每次换乘时重新买票;还还可以享受沿线的260处主要观光设施的优惠折扣。也就是说,关西周游卡适合在关西地区使用,比如像我们这样需要住在大阪、玩在京都的游客。
所有可使用的路线和设施、费用、服务内容等都可以在大阪周游卡和关西周游卡的官方网站上进行确认,支持多种语言:英语、中文(简体字,繁体字)、韩语、泰语,实在是为游客想得很周到了有没有?
在车站偶遇用废车票拼成的蒙娜丽莎,笑容依然神秘:
酒店房间真心迷你,不过在日本这也是在所难免,毕竟岛国面积本就不大,好在从房间望出去景观还不错,交通也便利,楼下直通难波地铁站。
地铁站门口发现一家人气很旺的蛋糕店,毫不犹豫入了一个当季栗子款,成了第二天的阳光早餐。
转战心斋桥数人头,看霓虹灯下的日本“跑男”:
章鱼小丸子先垫垫肚子,转身又见一兰拉面:
赵大哥在大阪机场买的海游馆南海套票,包含海遊館入館券+大阪市營地鐵?巴士全線及南海電鐵全線一日內無限次搭乘。
大阪海游馆(Osaka Aquarium KAIYUKAN)是世界最大级别的水族馆,并以拥有巨大的鲸鲨而闻名于世。进馆后穿过隧道型水槽的“水门”,乘扶梯而上到达最顶层的“日本森林”,由此顺螺旋状坡道而下参观各个水槽。水槽各不相同,即可以从水中观赏、也可以从水上观赏在水中如飞一般游泳的各种各样鱼儿矫捷的身姿。在水深9m、最大长度34m、水量5400吨的巨型水槽中从容遨游的鲸鲨,宛若一艘潜水艇。当这条庞然大物悠悠然从身边游过,我发出了一声带着长长尾音的“哇~~~”。
由于后面几天行程安排很紧凑,只能夜游海游馆,打着哈欠和海洋生物说嗨:
Day 2 大阪城天守阁—午餐蟹道乐—药妆店代购—梅田蓝天大厦看夜景—HEP FIVE摩天轮
大阪城(おおさかじょう),是始建于安土桃山时代,并于江户时代重新修筑的日本城堡,范围约为71万平方米,别称为锦城、金城,为大阪名胜之一,和名古屋城、熊本城并列日本历史上的三大名城。
大阪城在日本统一的桃山时代是丰臣秀吉的居城、丰臣政权的中心。后来德川家康以两次大坂之役(冬之阵、夏之阵)消灭了丰臣家,因此由丰臣秀吉在1583年至1598年间所建的大阪城已全部不复存在,后来地表上所能见到的大阪城遗迹,是1620年至1629年间由德川秀忠修建的相当于全新的大阪城(德川大阪城),保留了贯穿整个江户时期所修建的木制建筑、门、仓库等13处建筑。
大阪城采用的是轮郭式绳张的建筑布局,设置有以西庭园为主的副城池和以天守为中心的主城。从外向里,首先是南外堀(既南外护城河)。堀即是围绕城池挖掘的深沟,注水则为护城河,空置则成壕沟。南外堀是拱卫副城池的第一道屏障,两侧的石垣里侧即为大阪城副城池的范围,大手门为副城池的正门。
大阪城的主体建筑天守阁,白色墙面,绿色屋瓦,镶铜镀金,巍峨宏伟,并在每个飞翘的檐端装饰着用金箔所塑造的老虎与龙头鱼身的金鯱造型。
天守是日本城堡中最高、最主要也最具代表性的部分,具有瞭望、指挥的功能,也是封建时代统御权力的象征之一。登上五层八阶的天守阁,可以瞭望整个大阪市。
中午订了蟹道乐,大餐一顿:
下午开启人肉搜索模式,一下午逛了俩药妆店就丧失战斗力了,真真不是做代购的料。
晚上去梅田蓝天大厦看万家灯火,四十层楼的空中庭园,真有点高处不胜寒的赶脚:
日本有很多摩天轮,这个国家共有约142座摩天轮,高的有123米,小的只有10米,有的坐落于河边,有的高耸在屋顶…可以说是“千轮千面”,每一座摩天轮都有它独特的来历与特点。
你能看出下图的摩天轮其实是嵌在一座商厦里的么?这座HEP FIVE红色摩天轮是日本第一座屋顶摩天轮,建在阪急电铁梅田站前的商业楼里,直径达七十五米,在大厦七楼设置乘坐站,吊篮穿过屋顶上升到一百零六米高处。话说日本人螺蛳壳里做道场的本事真不赖哈。
这天的行程就在这座浪漫的红色摩天轮上划上了句号。
Day 3 大阪—京都岚山赏秋(嵯峨野小火车、天龙寺、竹林小径、常寂光寺)+金阁寺怀旧—大阪
位于京都市区以西的岚山自平安时代以来就是许多贵族的别庄所在地,其名称经常出现在历史故事与古典文学作品之中。由于桂川河岸在每年春季与秋季都有大面积的野生樱花与枫林可观赏,因此长期以来也是观光旅游的热门景点之一,有“京都第一名胜”之称。
整个岚山地区是以横跨桂川的渡月桥作为中心,这条桥的命名起源于龟山上皇的一句“似满月过桥般”的诗作而得名,虽然外观上渡月桥有着木桥般的造型,但实际上是座钢筋混凝土构造、能够让汽车行走其上的现代化桥梁,只是采用复古的木制护栏以配合周遭的景致。站在桥上环顾四周,岚山隐约如黛,松樱密布;桥下碧波荡漾,流水潺潺;若正值细雨,则烟雾缭绕,若隐若现;若乍暗还亮时,则峰峦为翠,时有禽鸣,不觉幽静出尘,诗意盎然。
岚山地区有多条铁路路线通过,包括桂川左岸的JR山阴本线、嵯峨野观光铁道线与京福电铁岚山线,以及河右岸的阪急岚山线。其中利用JR山阴本线改线之后遗留下来的旧路线所改筑而成的嵯峨野铁道线,是一条沿着保津川(桂川部分河段)河谷行驶的观光路线,每天都有固定的观光小火车(トロッコ列车)自岚山地区的小火车嵯峨车站(トロッコ嵯峨駅)与小火车龟冈车站(トロッコ亀冈駅)出发,往返于岚山与保津川下游的龟冈之间,单程7.3公里,行驶约25分钟。
小火车的车票甚是抢手,之前在机场和JR站都没买到,最后只买到了站票,舒适度稍逊色。乘在小火车上,春天可看樱花,夏天可看新绿,秋天可看枫叶,冬天偶而会化为银白世界。不同季节来搭乘小火车,都可以欣赏到四季不同的美景。景色特别美的地方,小火车还会降速行驶,让乘客们可以慢慢欣赏美景,对游客来说很友好了是不是?
除了自然景观外,岚山地区也是很多日本知名古刹神社的所在地,是多位古代日本天皇的安葬之处,因此前来此地参拜庙宇神社也是游客的观光重点之一。在诸多神社庙宇之中,地位最重要的应属名列世界遗产名录的天龙寺。
天龙寺是1339年足利幕府第一代将军足利尊氏为祭祀后醍醐天皇而请梦窗疏石国师主持建造的。为了筹建天龙寺,足利幕府向当时的中国宋朝派遣贸易船只——天龙寺船,重新开启了和中国的贸易。
梦窗疏石是镰仓到南北朝时期的禅宗名僧,被第七代天皇赐予国师称号,后醍醐天皇和足利尊氏都皈依其门下。以疏石为始祖的梦窗派禅师受到皇室和幕府的推崇,不仅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也是先进文化的代表。他们不仅在水墨画、书法等艺术领域有非常高的成就,在造园方面也颇有造诣。
梦窗疏石不仅是得道高僧,更是一个造园名家,尤其在表现禅思想的枯山水造园方面造诣颇深。他的设计大胆、富有创意,留下了不少庭园和大自然完美融合的佳作。他亲手设计并主持建造了京都的西芳寺和镰仓的瑞泉寺,天龙寺是其晚年集大成之作,对后世造园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天龙寺是一年四季都很有逛头的寺院,寺内的建筑繁多,包括东西向主轴线上的法堂殿、大方丈殿及曹源池庭园,轴线以南的禅堂、友云庵、龙门亭,和轴线以北的祥云阁、多宝殿、百花苑等。寺内的庭园借龟山和岚山之景,将贵族文化的优雅和禅宗的玄妙融为一体。
在日本的禅寺本山里,通常会以中国宋朝禅寺为原型,将伽蓝视为庭园的一部分。敕使门、佛殿、法堂、僧堂等以对称式分布在一条直线上,通常称为“禅宗样伽蓝”。在天龙寺内,壮丽的伽蓝和池泉回游式的曹源池融于一体,禅寺的寂静瞬间让人回归到平静的山水之间。
大方丈背后广阔的曹源池,名称源于禅师在造园时池里出现了一块刻有“曹源一滴”的石碑,遂起名曹源池。天龙寺经历了八次战火洗礼,唯有这曹源池一直保留至今。曹源池是以岚山、龟山、小仓山等为借景,融合了大和绘图的传统文化和宋元画风禅文化的池泉回游式庭园。
从大方丈向曹源池放眼眺望,远处是一组粗犷古朴的石头组成的龙门瀑。依山而下的石块组合仿若瀑布倾泻而下,在倾入池中处铺巨石,再配上鲤鱼石,表现鲤鱼跃龙门的意境。此手法对金阁寺的造园有极大影响,也是枯山水庭园的造园模本。
在美不胜收的天龙寺内,连接书院和多宝殿的木制回廊曲折悠长,廊外掩映在绿树丛中的茶室,隐隐绰绰;穿梭在回廊下的潺潺流水,叮咚作响。游走于廊下,春日笑看樱花盛开;夏夜伴着虫鸣煮茶赏月;秋时醉看红妆倒映曹源池中,冬季遥赏白雪压青松。落雨时节倾听檐上雨滴欢快跃入溪流;夕阳西下倚栏远眺曹源池中水光山色。
看看秋色是不是很养眼?
著名的岚山竹林位于天龙寺院的北面,如果先走竹林小径可以从寺院的北门进入。反之,可以从渡月桥进入岚山,从寺院正门进入,参观完毕后从北门出,接着走竹林小径,参观野宫神社。作为《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杂志备受推崇的景致,众人皆趋之若鹜。然而人头太多,没有了LP的意境,只好45度仰角拍摄:
竹林深处偶遇艺伎两枚:
常寂光寺是位于京都的日莲宗寺院,山号“小仓山”,坐落在静谧的小仓山麓,四周皆为葱郁绿林,当年开山僧人就是看上了它的幽僻,才在此修建适于隐居修行的寺院。对于游客而言,前往常寂光寺的最佳时节是秋天,因为这时满山的绿叶变红,远远望去鲜红、粉红、猩红、桃红,层次分明,瑟瑟秋风中,似红霞般排山倒海而来,又时有松柏点缀其中,红绿相间,瑰奇绚丽。
常寂光寺的红叶正当时,游人亦如织:
京都还有一座大名鼎鼎的金阁寺,本名鹿苑寺(ろくおんじ),是属于临济宗相国寺派的寺院。其中,内外都贴满了金箔的三层楼阁建筑(舍利殿)也被称为金阁,包括舍利殿在内的寺院整体也被称为金阁寺(きんかくじ)。如今,金阁寺的大名流传甚广,原来的名称鹿苑寺反倒乏人知晓了。
鹿苑寺寺名源自于寺院的创立者即室町幕府3代将军足利义满的法号鹿苑院殿。该寺院是在足利义满死后,将他原来的北山山庄改成的寺院。舍利殿本是室町时代前期北山文化的代表建筑,但是于昭和25年(1950年)被完全烧毁,并于昭和30年(1955年)重建。
重建后的金阁是木造的三层楼阁式建筑,位于镜湖池(きょうこち)的南岸。屋顶是宝塔形状,并有只铜制的凤凰。虽然是三层建筑,但是由于一层和二层之间没有做出屋顶的延伸,所以形式上是“二重三层”。一层没有贴金箔而是用木头制作,二层与三层的外面(包括围栏)全部贴满金箔,三层的内部也是全面贴满了金箔(地板除外)。一层与二层的平面是同样形状和同样大小的,正面5根柱,侧面4根柱。一层与二层使用了贯通的柱子,使构造一体化。三层小了一圈,每边3根柱。
重建后的金阁是根据明治37-39年间解体修理时制作的图纸、照片、古文书等资料为基础,于昭和27年开始花费了3年时间重新建造的,并于昭和30年10月10日举行了落成仪式。重建的金阁,与烧毁前有所不同,烧毁前的金阁只有第三层才有金箔,二层完全没有金箔,而重建的金阁不只是第三层,就连二层的外面也贴满了金箔。整座金阁共使用了约20万张金箔,每张厚度是普通金箔的5倍 [五倍箔],以及约1.5吨日本国产的浄法寺漆,最上层的天花板使用了多张板的“镜天井”。
远观、近看,均金光闪闪:
还记得动画片《聪明的一休》中的那个将军吗?他的原型就是足利义满将军,将军府的原型就是金阁。在动画片里,足利将军经常会提出一些无理的要求,并以为难下属和百姓为乐趣,他妒忌一休的智慧,可是一遇到麻烦又总是会第一时间舔着脸去求一休,他的武艺和智谋常常让人怀疑他是怎么做到将军的。
但在历史上,关于足利义满却是另一种说法。他是室町幕府的第三代将军,十岁就继任了他父亲的将军之位。成年后的足利义满开始亲政,他的领导才能和统治才能也随之充分显露了出来。足利义满完成了日本统一,结束了日本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之后在日本全国确立了室町幕府将军的绝对统治权,让室町幕府的统治达到了最盛时期,也是日本历史上一位响当当的人物。
岚山随拍的普通人家庭院和街景,大爱小巧精致的园景:
这一天我们把地铁、阪急电铁、嵯峨野小火车、JR、京都市营巴士、岚电电铁乘了个遍,绝对值回关西周游卡票价!
晚餐吃上了大阪烧:
今天最大的挑战是换装和服,踩着木屐游京都。
一早先去清水寺附近预约好的和服店换装,租一天约6000日元。面对一屋子花花绿绿的和服很难不挑花眼,最后眼睛一闭,胡乱配了一套,做好发型,戴上头饰,拎上小荷包,踏上木屐就开始了一日体验游。话说我真的很不习惯踩木屐,迈了一天的小碎步,感觉大脚趾不会再爱了。不过穿和服有一个好处,就是能让背挺得很直,奥妙在于腰上的那个蝴蝶结“包袱”是用了很大的劲儿绑紧的,迫使背部必须挺得笔直。11月底的气候很适合穿和服,不冷不热,还可以挡风。就是我选的花色实在有点太花了,事后自己都觉得有点不忍直视:
踩着迈不开腿的小碎步,先去清水寺晃悠一圈。
清水寺是京都最古老的寺院,曾数次被烧毁并重建,本堂前悬空的清水舞台是日本国宝级文物,由139根高约12米的巨型榉木柱并排支撑,采用悬造式手法,未使用一螺一钉搭建而成,地板铺有400多块柏木板,是一座建在悬崖峭壁之上的大型木造建筑,风景极其优美。四周绿树环抱,春季时樱花烂漫,是京都的赏樱名所之一,秋季时红枫飒爽,又是赏枫胜地。从经典游客照角度来欣赏一下秋枫时节的清水舞台吧:
清水寺因寺中清水而得名,顺着奥院的石阶而下便是音羽瀑布,流水清洌,终年不绝,清泉一分为三,分别代表长寿、健康、智慧,被视为拥有神奇的力量。排了好长的队伍,我终于取到了一瓢清泉:
地主神社位于清水寺正殿北侧出口对面,属于清水寺的一部分。神社建于神代末期日本建国之前,是日本祈求美好姻缘的神社。
三十三间堂(Sanjusangendo)以堂内供奉一千尊观音雕像而闻名于日本,为莲华王院(“三十三间堂”的正式名称)的正殿,也是京都最精彩的寺院建筑。主建筑物呈长方形,进深17米,南北长120米,是日本最长的殿堂。堂内有梁柱34根,将殿堂隔成33间,故得名“三十三间堂”。堂内正中供有一尊巨大的木造11面千手千眼观音坐像,高约3.3米,左右两侧各有500尊高约1.7米的金色观音立像,第1001尊观音立像位于堂正中巨佛的背面。
在堂前秀一下恩爱,老公终于派上用场了:
午后阳光如轻纱漫笼,树下举头仰望的一瞬,恍然如梦:
又是住在大阪,游在京都的一天,我们俩已经熟门熟路。
二条城又名二条御所,由德川家康于1603年所建,是德川幕府的权力象征,见证了德川家的荣枯兴衰,是日本历史朝代的移转之地。
二条城占地27.5公顷,总建筑面积有7300平方米,建有东西约500米、南北约400米的高大围墙,并挖有壕沟。二条城内名为“鹂鸣地板”的走廊,人行走其上便会发出黄莺鸣叫般的响声,其声响并不是设计之初就预料到的,而是因为年久失修,由地板下部的钉子跟木板摩擦造成。
本丸御殿和二之丸御殿为二条城的主要建筑。“二之丸”的建筑很有特色,采用了唐门风格的装修,散发着深厚的盛唐文化气息,在江户时代是最豪华气派的装修了。殿内墙壁和隔门上画有狩野派画家的名画,精美绝伦。每年梅花和菊花盛开的季节是游览的好时机。二之丸庭院为一回游式水庭院,水面曲回、泉流清澈,水池沿岸布置有湖石,形态豪华、搭配合度,水庭之中建有三座小岛,并在水池的中央布置了三段式的叠瀑。
我被富丽堂皇的唐门惊艳到了,忍不住全方位、多角度地拍下她的美貌:
二条城各宫殿建筑的内部装修、装饰和细部构造等均精细奢华。屋檐和封檐板上镶嵌有纯金箔片作为点缀,运用金色与深色的建筑木构件。建筑传统的积淀和装饰的运用已然成为一种必要的自然程序,江户时代的金色随处可见。
二条城一向以樱花种类丰富见称,是京都首屈一指的赏樱胜地。我们去的季节肯定见不到樱花,倒是银杏正当时。我们远远地瞧见一株灿烂如金冠般挺立在护城河畔:
树下铺着厚厚一层飘落的金黄,美丽不可方物,容我聊发一下少年狂:
除了银杏,庭院里还有一株正当红的枫树,真所谓:万花都落尽,一树红叶烧。
下午临时改变行程,游览京都赏枫名所——东福寺。
东福寺建于公元1239年,占地面积为20万平方米,是京都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寺庙。东福寺体现了禅宗建筑风格,寺内拥有日本最古老的国宝——山门,运用大佛建筑手法建造而成,共 2 层,高 22 米,建筑别具一格,跻身于古老的大型宏伟禅宗寺门之最行列。山门是东福寺最与众不同的景点,被称为“佛寺特色”。除此以外,还有天井龙图彩绘的本堂以及国家重要文物东司(便所)等,也是室町时代(14 世纪)留存下来的建筑。
寺内的东西南北建有风格迥异的方丈庭园,其中以北庭最为著名。北庭造型以青苔和正方形石头组合,分布在小方格内,该庭园借景了通天桥及溪谷。秋日里,溪谷仿佛被涂上绚丽的色彩,人们称之为“洗玉涧”。每到秋季,通天桥便成为京都观赏红叶的最佳观景地。实地探访,果然名不虚传。
伏见稻荷大社也是京都的一大著名景点。
伏见稻荷大社是日本全国稻荷神社的总本社,建于8世纪,主要祀奉以宇迦之御魂神为首的诸位稻荷神。稻荷神是农业与商业的神明,香客前来祭拜求取农作丰收、生意兴隆、交通安全,因此伏见稻荷大社是京都地区香火最盛的神社之一。
伏见稻荷大社的入口,矗立着由丰臣秀吉于1589年捐赠的大鸟居,后面便是神社的主殿及其他建筑物。在神社里,还能见到各式各样的狐狸石像,这是因为狐狸被视为神明稻荷的使者,狐狸脸形的绘马也是这里的一个特色。
这里最出名的要数神社主殿后面密集的朱红色“千本鸟居”,是京都最具代表性的景观之一,在电影《艺伎回忆录》中也曾出现过。成百上千座的朱红色鸟居构成了一条通往稻荷山顶的通道,其间还有几十尊狐狸石像。走进千本鸟居,老朽褪色的暗红色牌坊和光鲜亮丽的朱红色牌坊密集地交织在一起,透过阳光的照射显得格外壮观迷人,视觉上颇为震撼。可惜我们去的那天阴雨绵绵,无法展现其真实的美,略有遗憾。唯一值得庆幸的是昨天没下雨,要不然穿着和服、踩着木屐在雨中漫步,可太酸爽了。
晚餐拼死吃河豚的干活!小日本的酱料里不知加了多少醋和柠檬汁,全程那叫一个酸爽。只最后一碗粥比较对胃口:
Day 6 大阪—东京—六本木大厦观夜景
这天要转移战场了,从大阪移动到东京。临走再和大阪说声早安,一早还要到大阪黑门市场逛逛:
最后收入囊中的是这两枚:
可惜草莓看着颜色鲜艳可人,味道却不咋地。
出发去东京,新干线的确又快又好,票价也很好:
上图行李中有个打包的大纸箱,里面装的是此行最重要的标的物——电饭煲。自从家里的电饭煲以平均一年坏一个的速度更新换代,我决心要买一个经久耐用的。听说霓虹国的电饭煲寿命长、煮饭香,于是心心念念这次霓虹之旅一定要扛一个回去。又听说大阪的总体物价比东京便宜,因此即使要从大阪扛去东京也一定要先收入囊中。然鹅,等我们到了东京才发现,家用电器不一定是大阪的便宜,东京的同款电饭煲反而比大阪还便宜一丢丢,枉我们还吭吃吭吃从大阪扛到东京,实在是大可不必。
东京订的酒店就在银座附近,地理位置非常优越,硬件设施也比大阪的好。
放下行李,在东京街头随便转转,华灯初上的银座,夜生活刚刚拉开帷幕:
晚上再去六本木大厦52层登高赏夜景,可惜东京塔没有全部亮灯,景观逊色不少。
Day 7 东京—河口湖富士山—御殿场奥特莱斯
终于看到蓝天了,今天的目标是河口湖富士山。
酒店附近有个高速巴士站,车票可在网上预订,到巴士站付款即可。高速巴士的位子很宽敞,像赵大哥这样模子大的人也可以坐得很舒服。
富士山是日本精神、文化的经典象征之一,在日本人的心中是一座蕴含着自然魅力,优美庄严的神山。自古以来一直是日本文学者讴歌的主题,同时也是日本人崇敬的圣地,是日本民俗宗教的一部分。
富士山高3775米,占地面积约1200平方千米,山体呈圆锥状,山顶长年积雪。富士山山麓周围,分布着五个淡水湖,统称“富士五湖”。由东向西分别为山中湖、河口湖、西湖、精进湖和本栖湖。山中湖最大,湖畔有许多运动设施,可以打网球、滑水、垂钓、露营和划船等。湖东南的忍野村,有涌池、镜池等8个池塘,总称“忍野八海”,与山中湖相通。河口湖是五湖中开发最早的,湖上有长达1260m的跨湖大桥,这里交通十分便利,已成为五湖观光的中心。河口湖中所映的富士山倒影,被称作富士山奇景之一。
有太阳就是好,只是风忒大,手机都快被吹走了。
湖光山色当前,来顿露天方便面,我也是醉了:
主角富士山登场,怎么拍都不够:
御殿场奥莱就在富士山脚下,能远眺富士山。
出来时正好看到夕阳下的富士山,摘掉了棉花帽子,得见真容:
东京塔(日语:东京タワー/とうきょうタワー,英语:Tokyo Tower)是位于东京芝公园的电波塔,是东京的地标性建筑与观光景点。其以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为范本而建造,为日本第二高的结构物,仅次于东京晴空塔。
远观、近看,都美美哒:
浅草寺(Sensoji Temple)位于东京都台东区,是日本现存的具有“江户风格”的民众游乐之地,是东京都内最古老的寺庙。
相传,在推古天皇三十六年(公元628年),有两个渔民在宫户川捕鱼,捞起了一座高5.5厘米的金观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资修建了一座庙宇供奉这尊佛像,这就是浅草寺。其后该寺屡遭火灾,数次被毁。到江户初期,德川家康重建浅草寺,使它变成一座大群寺院,并成为附近江户市民的游乐之地。除浅草寺内堂外,浅草寺院内的五重塔等著名建筑物和史迹、观赏景点数不胜数。每年元旦前后,前来朝拜的香客人山人海。
寺院的大门叫“雷门”,正式名称是“风雷神门”,是日本和浅草地区的象征。雷门是公元942年为祈求天下太平和五谷丰登而建造的。几经火灾焚毁,后于1960年重建。雷门入口处左右威风凛凛的风神和雷神二将,镇守着浅草寺。雷门最著名的要数门前悬挂的那盏巨大的灯笼,远远可见黑底白边的“雷门”二字,赫然醒目,着实为浅草寺增添不少气派。门内有长约140米的铺石参拜神道通向供着观音像的正殿。人们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和五谷丰登而供拜这两座神,作为了解日本民族文化的旅游名胜,来自世界各国的游客常年络绎不绝。
寺园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仅次于京都东寺的五重塔,为日本第二高佛塔。寺院东北处有浅草神社,造型典雅,雕刻优美。浅草寺有名目繁多的节日,一年四季都有庆祝活动。
浅草寺门前的小商品市场一条街,好次的好玩的应有尽有:
上野公园(うえのこうえん)位于东京市台东区,面积有53万平方米。上野公园是日本的第一座公园,历史文化深厚,景色秀美。1650年修建供奉德川家康的东照宫,建筑宏伟,参道两旁还有95座石灯笼和195座青铜灯笼。园内最大的湖泊不忍池是无数鸟类迁徒停靠的地方,湖旁分布有大佛宝塔、五条神社、民俗资料馆、博物馆等。每当春季樱花盛开时,这里是最佳的赏樱地点。
中央步道两边都是樱花树,脑补一下春天樱花满园的情景:
一上午解决了仨景点,走马观花得也是可以的。中午照例又是一兰拉面,至此,已完成在大阪、京都、东京三地打卡,真真有些吃腻了。
下午走人文路线,先去了东京大学,把正门、赤门、怀德门都留了个影:
赤门是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在本乡通侧的一个大门,原为加贺藩的御守殿门,“赤门”为御守殿门的俗称,此乃因为御守殿门皆漆为朱红色之故。依古代日本习俗,御守殿门一旦受灾损毁便不能重建,而东京大学的赤门是仅有留存下来的御守殿门,已有百年以上的历史,殊为难得,因此曾被日本政府列为国宝,现则指定为重要文物。赤门也是东京大学的代表性象征之一,被假借为东京大学的代称,也因而常被误以为是东京大学的正门,其实真正的正门在赤门旁边。
东京大学(英文:The University of Tokyo;日文平假名:とうきょうだいがく),简称东大(とうだい,UTokyo),是一所本部位于东京都文京区的综合性国立大学,是日本文部科学省“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A类顶尖名校。东京大学诞生于1877年,是日本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其部分科系最早可以溯源到灵元天皇时期。东京大学综合实力稳居日本国内第一位,与排名第二位的京都大学共同构成日本科教金字塔的最尖端。东京大学所有学科门类均无明显短板,在理学、医学、文学、工学、政治学等领域拥有世界级的学术影响力,在土木、建筑学领域更是居于最尖端队列。截至2021年,东京大学共培养了11名诺贝尔奖得主、6名沃尔夫奖得主、1名菲尔兹奖得主、16位日本首相、21位(帝国)国会议长,不愧是排名第一的高等学府。
东大的建筑比较古典,还有个倒影很美的三四郎池:
一棵古树参天,陪伴莘莘学子们度过无数春夏秋冬:
途中偶遇京都大学的女子射击队在东大射击馆参加比赛,巾帼不让须眉,赛前练手煞是英姿勃勃:
之后又去了早稻田大学,这里的建筑比较时尚,最特别的是根本看不到标志性的学校大门,只在门口竖了块校园地图,妥妥的低调奢华有内涵。其实,早稻田大学在1935年(昭和10年)就永久地撤去了正门的门柱和大门,这是为了彰显早稻田大学永远都不会拒绝想要学习的人,要让大学保持对外开放进取的一种人文精神。因此,早稻田的正门入口是没有大门的,也因此其正门也被称为“无门之门”,这也让每一个第一次到访早稻田大学的人都感到惊奇和赞叹不已,其中就包括我。
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简称早大,是世界著名综合研究型学府。1882年,伴随“学问要独立”的宣言,由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创立。早稻田大学与庆应义塾大学被称为日本“私立双雄”;与庆应义塾大学、上智大学,被并称为“早庆上”,为日本私立大学中号称入学难度最高的“御三家”。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顶尖校,以追求“学术的独立、学术的活用、造就模范国民”为建校宗旨,倡导学术独立自由、文化兼容并包的学风,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报考专业。每个系的考试成绩均具有独立性,没有丝毫影响。
早稻田大学作为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A类顶尖校,RU11学术研究恳谈会核心成员,亦是顶级研究型大学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五所日本成员校之一。世界第一台双足步行机器人便是由早稻田大学于1969年首先研制成功,目前行走最接近人类的双足机器人,仍是由早稻田大学高西淳夫研究室研制的WABIAN系列机器人。
开放性、多样性、流动性等自由校风使早稻田大学培养出了13任日本首相(总理大臣)以及大量世界著名企业的创始人、CEO等众多产学官方面的领导者,如索尼、卡西欧、优衣库、乐天、三星等知名企业。
Day 9 筑地市场—羽田机场—返回上海
最后半天逛了逛东京有名的筑地市场,满满皆是诱惑:
筑地市场是位于东京都中央区筑地的公营批发市场,亦是日本最大的鱼市场,面积约为23万平方米。 东京都内11间中央批发市场之一,其规模之大与知名度之广,不只是东京,更是日本国内首屈一指的批发市场。现时于筑地市场处理的货品种类除了海鲜(处理量日本最大)外,还有蔬果(虽然几乎没人知道,但在东京是仅次大田市场的第二位)、鸡肉、鸡蛋、腌菜和各种加工食品(豆腐、豆芽、急冻食品等)。
到了这块宝地,岂能空肚子而归,找了家能刷卡的撮了一顿(因为手头几乎没现金了):
酒足饭饱,临走前再看一眼没有PS过的蓝天:
给这次旅行的票券来个大合影:
羽田机场,撒油那拉:
后记:去机场的路上还碰到个事儿,让我对东京这个城市的好感倍增。话说我们从地铁出来,没找到上去的电梯,就拖着行李走楼梯,因为有俩大箱子,所以赵大哥先把一个箱子提上去,我在下面看着另一个等他来接。就在这时,一位东京老奶奶,主动过来和我说话,虽然她说的是日语,我听不懂,但从她的肢体动作来看应该是想帮我把箱子搬上去。我赶紧摆摆手谢谢她的好意,正好这时赵大哥过来了,看着他帮我把箱子提上去,老奶奶才放心地走了。这个小插曲让我对东京人民刮目相看。如果有机会,真的想对那位老奶奶郑重地道个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