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玩法:自由行
发表于 2020-11-12 16:53
行走时间:2020.7
行走方式:自驾
D1:御窑景巷
D2:陶溪川艺术街区
D3:玉田水库
D4:进坑村,景德镇鱼山荷塘旅游生态园
D5:中国陶瓷博物馆
D6:都昌鄱阳湖畔
回到了我的故乡,说起故乡,三线厂的故乡和一般概念中的故乡不完全一样。三线厂是历史特色时期的一个群体,三线厂的二代是没有故乡归属感的。我们的父母,也就是三线厂的第一代年轻时离开他们的故乡,从天南地北来到这里。在山区建起一座工厂,建起一座小社会,这里什么都有,房子是分配的,学校医院都是免费的,家中的食物也常常是大卡车从外面拖回后厂里统一按人头分配的。现在想想还挺有一点理想中的社会主义的赶脚。对于出生成长在三线厂的二代人来说我们没有家族的概念,家中只有四口人。一直以来都是只有父母养育我们,交通的不便让很少走动的我们对远方的爷爷奶奶也是毫无概念。我就出生在厂里,那会厂医院刚刚建设,还没有妇产科,我家的邻居,那个身为助产士的王阿姨在我家中把我接到了这个世界。我长大后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厂医院的,王阿姨是职工医院的护士长,一个一直为这个职工医院奋斗了一生的漂亮阿姨,可能经她手来到这个世界的孩子上百了。我们就是这样一个群体,我和甲是同学,我的弟弟和乙的妹妹是同学,我的妈妈和他的妈妈是同事,所以大家只要提起谁,都是有联系的。“远亲不如近邻”在我们那有深切的体会。我和我的同学都是穿开裆裤就在一起的。记得几年前我们有个入校三十年的聚会,我的同事感觉很奇怪,怎么小学同学会有这样的联系,这是城里人理解不了的。我们就在景德镇城市的东郊,紧邻兰田村的地方,厂区和生活区连成一片,有学校、医院、电影院、食堂、活动中心、菜市场、粮油店.......在计划经济的年代基本上不用出厂区,人的一辈子,吃喝拉撒、生老病死,完全可以在厂里度过。我们就像生活在这个城市一角的安全罩里,其实和这个城市关系不大,我们有自己的语言,城市的方言我们也不会说。不论和附近农村的孩子比,还是和当地城里的孩子比,我们都自带一种优越感。那会我在城里读书,我的那些城里同学就称我们这里是“世外桃源”。
其实现在每年回来我也不会在自己家里过夜了。家里的房子已经空置了十几年了,回来也懒得铺床铺被子。每次回来都是到爸爸妈妈以前的好朋友家住上两晚。厂里现在的气息有了很大的变化,冷冷清清,在这里上班的年轻人晚上也都回市里住了。真正在厂里生活的都是老人了。一到晚上这里的灯光都不多了。厂里现在也没有了医院,学校这些配套设施。这里和景德镇现在是融合的状态了,不再是一个独立的小社会了。
在厂里住了两个晚上,白天下了整整一天的雨,在叔叔家我楼都没下。叔叔家原来后面一个池塘,池塘边是一座小山,池塘后就是我以前的学校。以前的夏天这里凉风习习,电风扇都不需要。而现在池塘被填,建了房子,视野上一下子受到了阻挡。呼吸也有受阻的感觉。太清净了,如果想静下心来做点什么这里真是不错的地方。可是我还有着躁动的心,同学一个电话招呼,我就又启程。发动车子来到厂区和生活区的交界处——地磅房。地磅房往西就是通往景德镇市区的道路。就在转弯的一刹那突然改变了主意,往东行,想去看看离厂区五公里的玉田水库。玉田水库在我童年时的夏天是我们的天堂。我们会一起骑车去水库游泳。那会我还不会骑车,每次都是班里一个精灵古怪的小女生骑着28的大扛车带着我。在大扛车面前我们都显得那么娇小,但娇小的她总是能量满满,爬树,骑车,下河游泳没有一样不会。我们就像一群野丫头似的,风一样的来风一样的去。
这条熟悉的道路现在看来也不觉得宽大了。厂区围墙上爬满了绿色的植被,围墙的本来面目已经完全被遮盖,树木也越发的高大。
厂区南侧围墙后面的一条南河急速的向西奔流。这条河是昌江的一条支流,河水一直往西汇入景德镇的母亲河——昌江。今年夏初,因为皖赣地区的大水,整个厂区被淹没在汪洋之中。河水虽然褪去,但大水过后的痕迹还在。南河还是浑浊的,两岸的垃圾随处可见。平日里清澈见底的南河曾经也是我们的游乐场,游泳,戏水,钓鱼。我就是沿着南河一路往东去寻找南河的上游玉田水库。
这里的村庄是兰田村。两侧的稻田里还有我们父辈还留下的很多汗水。记得农忙时节,天不亮父母就要去农田帮着农民收稻子或插秧。天亮再回家伺候我们两个娃娃,当厂里大喇叭想起号声的时候就要将我们姐弟俩送去幼儿园,父母在七点半之前赶着上班。那会是没有“迟到”这个词的。
这个岔路口是我遥远的记忆了。当时刚刚建厂,厂里只有两个家属区,也是厂里最早的家属区,其中之一就在这个山岗上。我就是出生在这里的平房家属宿舍里。小时候,爸爸骑着大扛的自行车,前杠上坐着我,妈妈抱着弟弟坐在后杠上。有一次早上伴着上班号,年轻的爸爸风一样的冲下山坡,妈妈抱着弟弟一下被惯性抛到了坡下的稻田了,而爸爸还浑然不知,一直被周围的同事呼叫才反应过来。还好柔软的稻田让人没有大碍。
我将车一直向上开,想看看那里现在是什么样的了。其实走到那栋白色房屋处,前方就是一座山,杂草已经完全将道路淹没,没有可以进去的道路了。
继续往东。昨日里下了一天的雨已经将暑气打压,我打开车窗呼吸着田野的气息,绿稻的芳香,清新爽洁,迷人心扉。
翠绿的稻田,绿浪漪涟,爽心悦目。
玉田水库边的长源村也有了变化,家家盖起了小洋房,村后群山连绵,村前荷叶荡漾。村庄就好像是绿色海洋中的一艘船。
来到玉田水库的收费处。这里现在成为了旅游景点,建起了一个门房,也建起了一个公园开始收费。废了一番口舌,才免费进入。开始说医务人员的证件他们没有接到通知可以免费,看我是一个人,也就让我免费进入了。
我小时候这里叫跃进水库,因为水库建立在1958年的大跃进时代,于是有了这样的一个时代特色鲜明的名字。改名为玉田水库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在我离开景德镇之前它一直叫跃进水库。水库周边现在伊然作为景区在打造。园林,绿化,雕塑,装饰都是有刻意而为之的痕迹,已经不是我们那会的纯天然了,但只要是绿油油的青山绿水一样养眼养心。
原来那个质朴的水库大坝现在已经是彩虹般的世界。
大坝上搭起的架子不知道是为什么准备的。这种禁锢的感觉不是很好,原本走上大坝那份宽阔的感觉被这个架子破坏的荡然无存。
大坝之上望向村庄的方向。下面就是我来时的路,顺着那条路我一路将车开上了大坝。
哦!见到你,真好,你还没变,只是有了更多的静穆。当年的水库因为有我们这些孩童,这里是热闹的。春天来这里春游,满山的映山红映红了我们稚嫩的脸。夏日在水中游泳,划船是我们最嗨皮的时光。水性好的孩子能一口气游到对面的小岛,而我这个旱鸭子就套着轮胎在湖边戏水。秋天骑着自行车在山道上追逐欢笑。冬日情窦初开的青春友伴温暖的牵手......一幅幅画面就好像记录片在我脑海中一幕幕掠过。生活中过往的快乐忧伤以及点点滴滴的美好就这样展开。记忆很奇妙,记住什么,忘记什么,有时往往是另一个看不见的你做出决定。跃进水库在那个年代是我们屈指可数的几个旅游点之一,承载了我们那一代很多的回忆。哦,不能算是旅游点,就是一个我们可以撒野的地方。好甜蜜,我觉得我的心都是笑的。
此时静穆的水库有着无比安宁的惬意。静止状态,整个身心都慢下来,没有过往的回忆,没有未来的担忧或憧憬,只有当下。
四周山峦起伏,湖水碧波粼粼,青山绿水相辉映,我好庆幸自己改变主意来到这里,看一眼,沉浸其中,感受当下的美好,过往的快乐,心满意足。
陆生,水生的植被将这里装点成森林氧吧。
没有从来时的景区大门出去,而是穿行在村中。其实那个收费处就是收收外地游客的钱,从村里就可以避开收费处,也不多走路。村中小路只够一辆车同行。这才是真正的亲近青山绿水。
它们目中无人的漫步
池塘里荷叶联璧,荷花傲娇的开放
夏日里一切都显得生机勃勃,满眼都是浓烈茂密的绿。不远处青黛色一层层连绵的丘陵,墨绿色高大的树木如一道屏障,油绿色的树木如花儿一大朵一大朵的绽放在丛绿中,青黄色嫩绿的草儿柔情的摆动腰姿.......就是这层层叠叠的绿让田野丰富厚重。
田野中散布着的一栋栋老屋也是如此的有韵味。
村口一家供销社倒有一些我们小时候的模样。
就这样,故乡我匆匆的来,匆匆的离开。踏足故土,看了一眼这里,放心了,哈哈!转身离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