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城”意|记黑多县的温情年味。。。
小城时光,总是缓的,流年暗换,一个不经意间,秋叶以其绚丽的身姿、飘扬、下坠,归于大地,提醒我们这一季属于她的高光时刻已经渐渐谢幕,迎送而来的便是这凌寒萧瑟的冬天了。
说起冬天,万物收藏,大自然收敛起她的生气、多姿,只为了下个春天的热烈、绽放。勤恳的人们,逐日奔波,穿梭于每个城市间,忙乎了一年,也深谙此理,给自己适度的留白,着手于这短暂的冬日,该捣拾起来,准备过年了。
关于过年,在记忆中是孩提时,对这美好假期,心向往之,祈以最殷切期待的日子。小城之中,印象里的年味,是从每年“腊八”当天,“扫尘”开始的。上至厅堂庭院,下至厨房小院,空暇不住的妇人们,忙里忙外,擦洗清扫,除旧迎新,为新年有新的气象。
继而,携稚子外出,置办年货。小儿嘴馋,见叫卖的冰糖葫芦棉花糖最是忍不住,因年将至,大人也毫不吝啬,随了他们,鞭炮炮竹、腊肉腊肠、臭鳜鱼与糖果儿,都必须是在采买清单上的。
而后,择一日邀上妯娌一同,炒米熬浆,打制冻米糖、花生糖、食桃等。在布满糕点的香甜气中,彼此谈话家常,一团和气,为这年做足了“乡”甜的准备。
就这样,忙忙碌碌的年三十就到了。午饭过后,一家子各司其职,张罗起来,父亲用面粉沫儿兑着水在灶台上加热搅拌,制起了浆糊,专为张贴春联、年画准备的,按惯例还会有伯父邻居来借,只因父亲做的这玩意儿最是牢固,贴上能喜气个好些日子;母亲则在厨房里洗洗切切,团圆夜的饕餮盛宴便出自她之妙手,不辞劳苦的把对老小的爱意都夹藏在此间一荤一素里;我们则忙着早早的沐浴更衣,穿上新备的衣裳,同左邻右舍的伙伴儿相互比美一番,意气万分。
随着鞭炮声四起,震耳欲聋,在大人的一声召唤下,围桌而坐,先是大快朵颐一番,觥筹交错,随之热闹欢腾向上,按大人交代,鱼可不能吃完,留待大年初一在享用,以取“年年有余”的吉利,此间,他们不断分享这一年经历的甘苦,期许着来年的远大愿景,这便是除夕之夜最温情的瞬间了。
我们却无暇顾及,期待着家宴能早早结束,只为提着红彤烛火的新奇小灯笼,满心欢喜去向长辈行礼“辞岁”,领上他们用红纸精心包好的压岁红包,早早归家,盘点收获,不亦乐乎。入夜,家里厨房厅堂的灯要点着,称“发灯”(因 黟县 话的灯同丁同音,取其添丁之意),更有在除夕夜“坐年三十”的习俗,即是通宵不睡觉,一坐到天亮(据说实因点燃烛火,为防火之意),看着春晚,坐等“难忘今宵”的旋律,也是苦熬不住,强撑起疲惫的双眸,盼望着十二点的钟声尽早敲起,父亲鸣放鞭炮,让我同弟弟能舞起他准备的小烟火,尽情欢快一番,为这个除夕划上完美的一笔,心安入眠,喜迎新年。
大年初一,是拜访亲戚邻居串门道喜的日子。家人会在三强调不允许吵架、拌嘴、红脸,寓意新年第一天得要有好兆头,母亲则不能扫地、洗衣倒水之类,寓意着不将财气清扫出去,按风水理论,水主财,与 徽州 建筑特色“四水归明堂”的天井,有异曲同工之处。
在她的叮嘱声下,得出门向长辈拜年了,进了家门,拜年要讲礼仪,主要按辈分进行,依次坐下,施大礼以跪拜,小礼以作揖,伯父伯母见来,热情招呼:“快吃锡格子茶吧”,小时不是很明白,大人口中的锡格子茶到底是啥?原来他们就是 黟县 最民间传统的待客礼俗,“锡格”是方言,指锡制用于盛糕点的盛具,大年初一见“锡”就是见“喜”,有皆大欢喜之意;“子”呢?也是平日所称“盐茶子”,即茶叶蛋;吃的“茶”,有二杯,一杯糖茶,按大人说法,寓意来年“生活甜蜜、年头甜到年尾”;一杯香茶,寓意来年“春满家园、活色生香”,食材来自就地取材的 黄山 毛峰、太平猴魁和 祁门 红茶等名茶,按例先喝香茶,后喝糖茶,寓意“先苦后甜”、“好日子还在后头呢”。如若回家的路上偶遇他人,也得讲礼遇,是要作揖道喜说吉祥话的, 比如 对年大叔大伯的长者恭喜其:“健康 长寿 ”,对叔叔阿姨青壮年其:“恭喜发财”“步步高升”“万事如意”等等,当然,长辈见了我们小辈也会勉励的说句:“新年学习进步哦”。
想来,近年流行的一词叫“仪式感”,简单的生活赋予了爱,才显得弥足珍贵,也是我们认真热爱生活的痕迹。看,咱们的祖辈最是用心,年味的仪式感,一代代相传沿袭至今,是这温暖细碎仪式感的存在,使故乡的年味,萦绕在心,无论身在何处,距离多远,给予期盼和力量,是牵连着我们与家乡的纽带,那头连着这方寸天地,山河故人,人间烟火。。。
这是印象里的小城年味,“黟”一起来吧,香醇年味在这里—— 黄山之南,全景黟县 。
游记目录
相关游记
- 寻梦江南,水墨徽州——皖南古村落游记 43456
- 江南的秋色呀,秋不醉人人自醉。 218055
- 六月黄山游,寻梦到徽州--7家必住民宿睡一“皖” 88672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