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美高铁之旅(下) —赣东篇
弋阳龟峰
黄山北站每天仅有一班高铁前往江西弋阳 ,车到上饶站后还要掉转车头方向,离开合福线进入沪昆线,20分钟后到达 弋阳 站,出站后到小店寄存行李,再到右侧停车场外公交站,坐15分钟1班的K2路公交前往16公里外的龟峰景区。我过去听说过 弋阳 龟峰,似乎知名度不高,网上照片也显得比较一般,但既然交通如此便利,何不过来看看?龟峰属于丹霞地貌,因景区内有无数形态酷似乌龟的象形石和整个景区远远看去象一只硕大无朋的巨龟而得名,共有36峰72景,有“江上龟峰天下稀”之誉。明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徐霞客从 浙江 来,本来是打算去 鹰潭 的龙虎山,顺着信江水漂流而下时途经 弋阳 ,却被龟峰景色所吸引,“心艳之”,一留就是3天,并洋洋洒洒写下了3千多字的游记。根据行前攻略,龟峰总面积达136平方公里,我只计划走到“南天一柱”返回,总用时4小时,但龟峰景区的门票采取捆绑式,不能自由选择,包括景交车、游船在内票价150元,景交车和游船票加起来几乎与门票相当了。上午11点我们乘电瓶车出发,途中可见第一景—“双龟迎宾”,但电瓶车不停无法拍照,下图是借用网上的图片。
游客在景交车终点的锁春洞前下车,步行穿过人工凿成的长洞,周边美景开始出现,
沿着夹道竹径向前至马尾松处右转进竹林,很快看到那株高大的古樟,说明牌称系公元895年唐代禅师所栽,树围7米,树高36米,树龄已有1100多年了。
前方不远是一片草坪,在此举目四望,奇峰如林,怪岩高耸,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左面是老人峰,右面是三叠龟,中间则是一线天。向前开始进山,路不陡,人不累,途中还有个自助服务点可免费供应热水,这在其他景区
很少见,经过太平天国李秀成为抗击曾国藩清兵所筑古堡遗址,来到鳌鱼峰观景台,四周奇石尽收眼底,据说这里是龟峰最佳观景台,在此可三看老人峰,老人又变成背着背篓的村姑,右侧则是“老鹰戏小鸡”,只见两块巨石左右对峙,右边一石状如惊恐万状的小鸡,藏头缩颈于丛草间,左边一石形似凶猛的苍鹰,嘴如弯刀爪如钩,两眼盯住小鸡,维妙维肖,形象生动,这里还能看到“雄狮回首”、“童子拜观音”等景观。
由此再向上向不远,过一个三叉路口,左边就是一线天了,两侧百米岩壁高耸,最窄处相距仅0.9米,但要看到最佳角度,需到出口处回望,一线天才显得最长、最窄。
过一线天后左拐上“四声谷”观景台,绕着岩峰腰部转一圈,东南侧的石壁上刻有明代游人王思任题的“回声谷”三个大字,据说人在谷中高呼,可以听到奇妙的连续回响四声,不少人在此高喊猛吼,这里也有一线天,还设置了一座铁钟,游人撞钟声声不止,而正下方就是一“巨龟昂首”,实际上锁春洞就是从其肚中穿过的。
在此在向右俯看远山近岭,视野宽阔,风光无限,老人峰和“老鹰戏小鸡”、“童子拜观音”更近更真切。
走下观景台回到路口时,已看到前方树丛中露出的黄色房屋,那就是将军楼,曾是国民党陆军中将、第八军军长赵观涛1935年修建的疗养地,楼不高,仅两层,但院子不小,现在这里已成为景区的一个服务点,不少游客在此休息,此时已过中午12点,我们也在这里歇歇脚,补充一下能量。我原以为龟峰岩石裸露,毫无遮挡,可能 日照 强烈,但行走至此均在岩峰山谷间,且山不高、路不陡,并不会特别累。
由此向上来到一个三叉路口,向右是画壁峰、百年道,但因维修已被封闭,向左去可见龟背石、“童子拜观音”,可远望伟人峰、回首狮等景观,奇石怪岩不绝于途,
有的昂首向前,有的巍然屹立,有的左右对峙,有的妙趣横生,千姿百态,维妙维肖,
其中路的左侧有一奇石形状奇特,如同一团迎风燃烧的火焰,看上去似乎摇摇欲坠,过此石就是“童子拜观音”,右侧屹立的高崖是观音,左侧俯首的是童子,我们从中间穿过,再向前又是一个三叉路口,向下是“忠魂石”,当年 弋阳 人方志敏打游击时曾在石下宿营,过忠魂石就是下山的捷径;
向上则是2014年刚修建的半山栈道,途中设有“好望角”观景台,离地垂直高度180米,是景区悬空最高的观景台,在此可见山下远处的龟峰湖,山上一带应该也是后来新开发的游览区域。
这段栈道全在背阴处,凉风习习,但绕过前方的鹰嘴石后则是一路西晒、满头大汗了,上行途中路的左面是深谷,一堆怪岩酷似十八罗汉,对面有一巨峰横卧,仿佛一座高墙耸立,这就是海拔418.6米的景区最高峰—骆驼峰,左侧驼首下低处的山脊上还隐约可见连绵的栏杆。
我们登至一背阴处,左立 尖石 ,右耸麻岩,前方还有一峰如天狗,再向前不远就是西海岸观景台,道路也到了尽
头,这一带景观密集,奇峰怪石多,有海螺峰、情侣峰、“南天一柱”、“天外来客”等。观景台旁有个三道口服务点,但守摊的中年妇女看大家不消费,竟对游客的问路不理不睬,我们研究一番后掉头向右走,
绕过“南天一柱”,发现巨石上有一小蛙,酷似 黄山 的“猴子观海”,形象非常生动,我命名此景为“青蛙观天”,右侧则是纹理奇特的龟背石。
由此下行至十八罗汉休息点,这里又是一个三叉路口,经先后询问两位导游,都说往骆驼峰走是最近的下山路,然后坐船出去,其实从路口地图看,走左道可至忠魂石,离山下很近了,但同行者相信导游的话,且花了船票钱不坐心有不甘,好在时间宽松,经得起折腾,我们走右道绕到骆驼峰南面,途中可见八戒峰等景观,在此回望“南天一柱”更显高大挺拔。
在我的游历中常有类似的经历,有的景点过去从未听说,或者知名度不高,但去了以后发现景观不错,甚至令人惊艳,得到不少意外收获,如 山西 黎城 的洗耳河等,龟峰也是如此。我原以为龟峰景致一般,实际上胜过 武夷山 ,这里不仅有丹霞地貌的红岩 赤壁 ,也有大片麻状和龟背石,不仅有骆驼峰等磅礴大景,更有“老鹰戏小鸡”、“青蛙观天”等奇岩巧石,景区道路标识明确并有温馨提示,隔一段路设一服务点,吃喝拉撒功能齐全,所以游客很多,团队也不少。接下来我们要顶着烈日登骆驼峰,这里陡崖高耸,绝壁百丈,直落到底,山脚已是景区边缘,远处平野千里,村庄点点。
我们一路攀登至高处的玻璃栈道,已是满身大汗、气喘吁吁了,这条玻璃栈道长150多米,据说是全国最长的玻璃栈道,从玻璃的划痕看似乎已使用多年,现在全国各景区纷纷大建玻璃栈道,但 大同 小异,我对此不感兴趣,匆匆而过,并未停留,过玻璃栈道后就是下山的路,有人在骆驼峰服务点设一下山滑道,每人收费40元,我们步行下山,在此隔着深谷看左侧对面,正是刚才走过的半山栈道一带,导游图说是“少女之春”,我看像是“乌龟拉车”。
沿着山脊往下走,是一段漫长的石阶,大部分路段林木茂密,一路无景,游客不多,一直走到清水塘游船码头,从玻璃栈道至此竟长达1.5公里,如景区规划建设时将游船码头内移靠近骆驼峰,至少可缩短下山的一半路程。码头无船,早已在此的旅行团抱怨已等候多时,导游频频联系景区,20分钟后终于进来了一条船。据导游介绍此湖实际上是个水库,也是 弋阳 县自来水厂的取水点,水质应该不错,途中导游也介绍了岸边的一些奇石,但无法拍照,大家仅仅是听听罢了。在码头上岸后,到大门口的游客中心也有1公里路,但无景交车接送,游客只能步行,沿路没有一棵树木,还好此时已是下午3点多,景区对游程后段的服务应当改进。游龟峰用了4个半小时,走了7公里,路程正好是 黄山 的一半,其实如果从骆驼峰南侧山脚返回,经忠魂石、好汉坡下山至少走半个多小时路。回到 弋阳 站,在站旁小店吃了一份炒年糕,口感不错,坐下午5点的高铁,17分钟后到达 上饶 站。
铅山是位于闽赣交界的小县城,距 上饶 市区55公里,从带湖路的 上饶 客运中心站每小时有1班车至铅山,此行最后一天要去河口古镇和鹅湖书院两个景点,河口古镇就在城区,鹅湖书院距县城16公里,我原计划先到鹅湖书院,再回城游河口古镇,但实际上从 上饶 到铅山必经鹅湖镇,途中我忽然看到路边的鹅湖小学招牌,询问司机才恍然 大悟 ,看来我的行前攻略还不够细致,但鹅湖书院距鹅湖镇还有5公里,在此下车交通也是问题,于是临时更改计划,先进城再作打算。河口镇因地处信江岸边,有水运之便,为 江西 四 大名 镇之一,明清时期发展成为一座贯通闽江、瓯江、钱江三大水系和 鄱阳 湖、长江的商业重镇,是赣、闽、浙、粤、鄂、豫、皖、湘8省的重要商品集散地之一,号称“八省码头”,水运带动百业盛极一时,沿江的一堡到三堡是当年的主要商业街,沿河的明清古街长达5公里,店铺林立,会馆云集,在繁盛时期有商铺2000多家,沿江有10多处码头泊船数千艘。鸦片战争后陆路时代崛起,河口镇逐渐衰落,但现在仍保留着旧时的繁华印记和古朴风貌,目前保存较好的街道约有1500米左右,街面多以石块铺成,宽度5—6米,两边尚存旧店铺450多家,是 江西 首条“ 中国 历史文化名街”。我们走到古镇入口,首先看到一座 新建 的青石牌坊,但道路、水渠正在提升改造中,到处都是工地,
路边一幢正在维修的老宅引起我的关注,进去一看梁上木雕精美,八角形的天井更是国内罕见。
继续向前来到一个丁字路口,向右就是与信江平行的老街二堡段,路口第一幢是名为“金利合”的三层砖楼,是一座非常典型的中西合壁之作,也是一家百年老药号,曾有“北有 同仁 堂,南有吉生祥”之说。
我们踩着已经被独轮车和岁月磨得已经不再平整的石板路,看着两边一栋栋墙面斑驳的老房子,令人回想起当年“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杨,舟楫夜泊,绕岸灯辉”之盛,但昔日喧闹和忙碌已经不再,空中电缆杂乱,现代建筑突兀,古镇处处显露出衰败破落之相,只有留守在此的老人和孩子们似乎延续了老街新的生命,
有家“河记茶庄”的老板正忙着,对着手机进行眼下最火的直播卖货,我从最深处的内厅看到一幅“万里茶路第一镇”匾。中俄万里茶路是一条始于十八世纪末、繁荣两个半世纪的国际贸易 通道,起点为武夷山市下梅村, 山西商人
将在茶区采购的茶叶就地加工成茶砖,经闽赣交界的分水关来到这里,顺信江下 鄱阳 湖入长江抵达汉口,转汉水至襄樊,上岸由骡马驮运北上,过 河南 、 山西 至 张家口 ,再改用驼队穿越1千多公里的荒原沙漠,最后抵达中俄边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图,全程长达5150公里,其中水运部分的第一站就是河口古镇,故人称“买不完的汉口,装不完的河口”。2014年 中国 、 蒙古 、 俄罗斯 3国联合开展“万里茶路”的申遗工作, 铅山县 随即响应,组织展开了一系列挖掘、整理、宣传和保护利用工作,重塑“万里茶路第一镇”这一历史文化品牌。我们继续往前走,在二堡街中段有座“吉生祥”老店也很夺人眼球,从大门两旁的对联可知也是家药店,上联是“拣选地道生熟药材”,下联是“精制应验鲜明饮片”,但门面比“金利合”更宽,装饰更豪华。
古街上还有 江西 最早的银行— 江西省银行和 江西 省唯一保存至今的清代邮政局,还有一家“世界书局”,竟也有百年历史。在二堡、一堡交界处我们拐到信江边,远处大桥头有尊巨人塑像,据说是南宋词人辛弃疾,不知辛弃疾与铅山有何渊源?
我们在老街走了一段后原路返回,在外面大街路口找了辆候客的私家车,50元送至鹅湖书院,途中问了司机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辛弃疾与铅山的关系,他说辛弃疾是铅山人,但我事后上网查询得知,实际上辛弃疾为 山东 济南 人,41岁再任 江西 南昌 知府时定居 上饶 ,同年被弹劾罢官后大部分时间闲居在家,56岁时举家移居铅山瓢泉村,67岁病逝,葬于铅山 永平 ;第二个是鹅湖书院的交通,他说班车、公交只经过鹅湖镇,不到鹅湖书院,网上关于在一个三叉路口加油站下车去鹅湖书院已不远的说法也不准确,实际上到加油站后应沿237国道继续向前1—2公里,过鸡公山桥后有个丁字路口,是 上饶 至铅山的必经之地,右拐进旭鹅线即可,但从路口到书院还有2公里多,交通不太方便,于是我们和司机商量加价20元在书院等半小时,再送我们回加油站。中午12点半,我们终于来到鹅湖书院,这个看似偏僻之处的地方,却是南宋时 江西 通往 福建 的驿道,为 武夷山 至京城 临安 的必经之路。我们首先看到的是礼门,“鹅湖书院”4字为道光年间 铅山县 令李淳所题,
院内环境清幽,游人不多,过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碑右转,就是建于 清康 熙年间的头门,门上悬“ 敦化 育才”4字匾额,为当年 江西 巡抚白潢所题,
进门后是一座建于明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青石牌坊,四柱 三门 五楼式,正面额文是“斯文宗主”,反面额文是“继往开来”,我原以为“继往开来”是现代成语,没想到古代就有,朱熹也的确配享此誉,据说南宋时孔孟儒学已逐渐式微,是朱熹使其发扬光大,所以在 曲阜 孔庙大成殿中占有一席之地,是殿中唯一的一位非亲传弟子,当然朱熹晚年是非常落魄潦倒的,死后才逐渐享有此盛誉,而此坊额文在500年前就点明了朱熹的地位和作用。
牌坊后是状元桥和泮池,建于明 景泰 四年(公元1453年),是书院内最古老的古迹,至今已有567年历史,据说在古代只有考中状元的人才能从这桥上走过,其他人只能走两边的侧道,泮池左右有碑亭,大部分是历代重建、
重修鹅湖书院碑记,称“书院之建,不知有几,惟鹅湖之名与白鹿洞并称于天下”,还有一块明嘉靖国子监吴世良的诗碑,将鹅湖书院与嵩阳、岳麓、白鹿洞书院并列为“天下四大书院”,我心想:其他几家早有耳闻,但鹅湖书院似乎名声不大啊!过桥后进仪门就是讲堂,门上悬“道学之宗”4字匾额,道学之名始于北宋,南宋时改称理学,以承
继孔孟“道统”为号召,糅合了禅宗佛学和道家思想精华。仪门后是御书楼,门上悬“穷理居敬”4字匾额,左右廊柱有联:“章岩月朗中天镜”、“石井波分太极泉”,匾、联均为康熙亲笔书赐,故此楼名为御书楼,看来官员题字也是由低到高,循序渐进,先县令再巡抚,最后才是皇帝。
御书楼后是洗笔池,左侧有各种文展,后面就是鹅湖山,山虽不高,古已有名,唐大历年间高僧大义禅师来此开山,唐德宗、唐宪宗分别赐额、欶建“鹅湖峰顶禅院”,明洪武年间又被朝廷立为“鹅湖禅林”,与五台、普陀等并称为“天下八大丛林”,但风水轮流转,到了南宋时已从山上传到山下,其北麓有座鹅湖寺,本不显赫,寺也不大,但因朱熹曾寓居于此并有一场“鹅湖之会”而闻名,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著名理学家、“东南三贤”之一的吕祖谦为了调和朱熹“理学”和陆九龄“心学”之间的理论分歧,亲自出面邀请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前来与朱熹会面,朱、陆在此辩论、讲学达10日之久,各持已见,互不相让,虽然双方的分歧没能得到解决,但这是 中国 哲学史上堪称典范的一次论辩会,也是 中国 教育史上最早的一场学术讨论,并且开启了书院会讲的先河,对于今天的学术争鸣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上述4人死后,信州刺史杨汝砺在鹅湖寺西侧建四贤祠以纪念,为书院前身,鹅湖寺倒渐渐不为人知了。宋淳祐十年(公元1250年),江东提刑蔡抗视察信州,到此专访后深为叹服,奏请朝廷赐额为“文宗书院”,明 景泰 四年(公元1453年)重修扩建后改称“鹅湖书院”,后毁于明代宁王朱宸濠 南昌 叛乱兵火。 清康 熙年间两次重修,连皇帝本人也亲书匾、联以表重视,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作《重修鹅湖书院记》,称“书院之建,实为国家学校……”。在 中国 古代,书院是教学、研究和藏书三者结合的高等教育机构,其特点是培养人的学问和德性,而不是为应试获取功名,书院这种形式在南宋时发展到高峰,逐渐成为学派活动的场所,对 中国 古代教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其实在“鹅湖之会”13年后,这里还发生过一次“辛、陈之晤”,为此地再添传奇,宋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冬,南宋思想家、文学家陈亮仿朱、陆“鹅湖之会”,约朱熹、辛弃疾相会铅山紫溪,朱熹因故未到,辛、陈二人同游鹅湖寺,共饮瓢泉水,“长歌相答,极论世事”,并留下词5首,被后人传为佳话,史称“鹅湖之晤”,亦称第二次“鹅湖之会”,鹅湖书院的历史底蕴如此深厚,令人称奇,令人惊叹。今天虽然开始计划不当,但最后歪打正着,回头来看还是这样走法最佳,游罢书院后我们回到加油站旁等车,这里有很多过路的中巴客车,有一私家车司机过来搭讪,以50元的价格将我们直接送回 上饶 站,结束了此次皖赣之行,但合福高铁沿线景点众多,加上 铜陵 北站的 宁安 线、 黄山 北站的杭黄线、 上饶 站的沪昆线,可能还有些景区没有走过或遗漏,在不久的将来,启动第七次最美高铁之旅也未可知。(全文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