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13

浙江湖州安吉中国竹子博览园游记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6 月 和谁:和朋友

2021年6月29日,上午,我与几位朋友一起来到了位于中国第一竹乡安吉中国竹子博览园。竹博园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其前身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安吉竹种园,后扩建为集竹文化、竹工艺为一体的博览园,是竹乡旅游的经典之作,是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首个大熊猫落户的县级基地,是一家集竹海观光、竹文化主题体验及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竹类大观园。

 

安吉竹博园占地1200亩,是研究、培育、开发国内竹种的基地,由中国竹子博物馆和竹子种植园两大功能区组成,分为竹林、园中苑、观竹楼、温室、修竹湖、竹志岛、竹子博物馆等七个部分,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品种较为齐全的“竹子王国”。中国竹子博物馆是世界领先的竹子专业博物馆;竹子种植园则是国内竹种最多、规模最大的专业种植园,占地600亩,被誉为竹子大观园,园内以竹子为特色,遍植各类竹子396种,分为观赏区和竹子科技示范区。竹博园内有水面面积60余亩的“修竹湖”和具有浓郁竹乡民俗特色的观竹风情楼等,可供游人休闲、娱乐、观光,还备有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节目,如鸟艺表演、跑马、赛车、野营、烧烤、垂钓、穿竹迷宫、破梅花八卦阵、听竹音乐、赏竹舞、或是湖上荡舟、或是林中品茶,韵致无穷。

 

我们沿着公路驱车前行,在西苕溪畔灵峰山麓,一大片舒盈飘逸、清翠欲滴的绿色之地,远远就能看到景区门口“中国竹子博览园”的醒目大字,这里便是安吉竹博园了。停车场很大,我们停好车,往里走,就到了圆形的游客中心,左右竹林相伴,造型独特,落落大方,各有特色,竹元素缺一不可,大堂上方挂着几个大竹球,装饰的很完美,

 

竹博园的游客中心与热带雨林竹种区同在圆形建筑物内,共占地8718平方米,其中热带雨林植物园观赏区总面积2200平方米,小桥、流水、瀑布,一切就仿佛置身于热带雨林般,最高处为15米,以收集、保存、研究和展示热带及高山竹区竹种资源为目标,是开展竹类植物多样性迁地保护和科学普及教育的重要场所。共保存展示竹子品种61种,各类热带植物140余种。

 

在这里不仅可以看到许多珍奇的竹类植物,比如高大的歪脚龙竹、奇特的攀援竹类爬竹、无耳镰序竹;来自台湾的花秆大佛肚竹、南美的瓜多竹等,还可以观赏到其他具有典型热带雨林特征的植物,独木成林、树包石、食虫植物、苏铁类、蕨类、兰花和凤梨类植物,如鸡蛋花、榕树、龙眼、桫椤、猪笼草等。整个温室采用竹子为骨架植物,下层配置四季温室花卉,融火山岩假山、瀑布、山洞、栈桥、溪流、特色竹亭等园林景观为一体,错落有致,具有浓郁的热带风情,一让人流连忘返。

 

我们从游客中心出门左转,就到了雨雾广场,很有特色,是整个景区的亮点,它的整体效果会营造出雨雾竹的感觉,朦胧秀丽的感觉不乏气势恢宏,另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起到降温加湿的作用,把灰尘等有害杂质隔离在公路一侧,给景区内创造更好地环境质量,它不仅作为整个安吉竹子博览园景区的客流集散地,而且特别作为入口形象区域,起到引景、导景、前奏和标志的作用,一举两得。

 

我们朝着竹博园的方向走去,走近竹博园,远远就能看见一条呈S形的钢构长桥,桥顶由铝合金幕墙搭建而成,大桥两侧全部安装了玻璃,长桥一端连着竹博园景区,另一端连着两幢圆顶大型建筑物的游客接待中心,长桥叫玉带桥,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过了检票口,就踏上了玉带桥,玉带桥是一座非常壮观的钢结构人行景观廊桥,之所以设计成不同于一般桥梁的S形,不仅为了达到美观效果,还为了便于游客来回行走时能多角度远眺四周的景色。

 

玉带桥是由中国美院风景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桥长197米,高4米多,横跨浒溪河,建在了水域面最宽的地方,也是连接竹博园东西两个独立园区的纽带,玉带桥形若蜿蜒玉带,并拥有流畅挺拔的曲线,幽雅秀美,因此而得名。玉带桥是游览的必经之路,走廊的白色顶部和中空的设计,站在桥上,视野开阔,可以看到两边的风景,远处的山,竹林和潺潺的小溪。

 

玉带桥下的浒溪是西苕溪的支流之一,由北向南纳入苕溪主流,经湖州入太湖,流经竹博园,沿园区东侧形成一段绵延1公里,宽50余米的河边景观湿地。浒溪终年流水舒缓,溪清水洁,盛产鱼虾,蒲草丰茂,芦苇青青,野花点点。溪滩塘垛自成方圆,星罗棋布,栈道竹筏,串联其中,春日鸟语花香,夏日捕鱼捉虾,石滩摸螺捉蟹,品取鱼之乐,尝出水之鲜。

 

走出廊桥,我们就来到了文明竹迹广场,这里到处都弥漫着竹文化的气息。“不用裁为鸣凤管,不须截作钓鱼竿。千花百草凋零后,留向纷纷雪里看”。在文明竹迹广场,可以看到赞美竹子的诗词佳句被印刻在钢板上,贯穿整个广场。穿行其中,感受古人对于竹的情有独钟。竹子从古到今都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因为它象征着坚定和不屈,代表着绅士的节气,因此,他们也留下了许多赞美和吟咏竹子的经典诗词,整个广场上汇集了杜甫、郑板桥、吴昌硕、王安石、苏东坡等文人墨客的作品,广场上还设置了很多景观台,以及众多突显咏竹特色有关的建筑、景观、碑刻等。

 

离开文明竹迹广场,我们开始漫步在翠竹丛中,欣赏着景区中那些独具匠心的造景艺术,倾听着源远流长的竹子传说和典故。路边泥墙垒筑的茅草房,栩栩如生地诉说着孟宗哭竹的故事,远处特异造型的竹庐,活灵活现地再现斑竹传说,还有"墨竹院",翰墨飘香;"竹峰栈道",可以真实体验了一番《卧虎藏龙》中竹林腾飞的意境。

 

走在小道上,可以观赏形态各异的竹子,不管是普通的毛竹,还是京竹、斑竹、紫竹、黄槽竹、月月竹、高节竹、铺地竹、金枝玉叶竹、龟甲竹等等,这里应有尽有。有言云:置身其间,仿佛走进竹的海洋,它们有的伟岸凌空,有的低矮匍匐;或细如棒针,有的叶大如帛,有的色彩斑斓,有的古怪扭曲。或许是渐入深秋的缘故,我们看到的竹子、竹林没有描写和想象的那样有震撼力。不过还是能看到或感受到竹博园的独具匠心。微风吹来,竹声沙沙,竹影摇曳,婀娜多姿。

 

走进竹林,首先听到的是风声,一阵风吹过,竹叶飘动,竹叶轻舞,耳边传来虫鸟的沙沙声,仿佛一个故事正在拉开序幕。《荀子﹒礼论》写道:“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圆门进,方门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以竹喻人,达到“见竹思廉”的目的。穿行于绿色竹林之间,听着竹叶的沙沙声,环顾四周,它们是绿色的,感受着竹子的海洋。

 

踏入竹林,赏尽竹趣。整个竹林以竹为主调,辅以松树和梅花,尽显“岁寒三友”之风韵。园内种植多种奇异竹种:紫竹,叶翠而竿紫,姿态风雅,可以作音乐器材,如萧、笛等。相传普陀洛迦山观音居住地便为紫竹林,这也给紫竹披以一层神秘的面纱,被视为吉瑞的象征。更为有趣的是,紫竹新发出的竹竿并不是紫的,而是全绿的,据称至第一年霜打时,它的竿才会慢慢变紫,而且越老越紫,最后几成黑色,所以又名黑竹;花毛竹是我国极为珍贵的观赏竹种,竹竿黄绿相间,竿色鲜艳,色彩斑斓;茶秆竹通直均匀,坚韧光滑,竹叶茂盛宽大,自然下垂,既可观赏,也可材用,被誉为“竹中之宝”,在唐代就出口至国外作钓鱼竿、滑雪竿和竹雕之用,是我国出口量最大的一个竹种。若用沙擦其竿面,便呈洁白色,故又名“沙竹”;高节竹,竹节强烈隆起,成语“高风亮节”便是从这一种竹子引申而来,一些国画中所画的也是这种高节竹。

 

除了风姿绰约的各类竹子之外,在竹隙间,各色富有竹文化气息的亭台楼阁、廊桥轩榭、湖泊假山等一百多处景点,将修竹的文人气韵精细地描述于竹园之中。沿着清幽的竹林小径,走过曲折的游廊,在园内幽静的一处,古朴雅致的潇湘馆立于眼前。窗是雕花的镂窗,凳是古朴的木凳,竹是似显倦态的瘦竹,轻风拂动,斑驳的竹影映于粉墙之上,仿若一幅极具意境的水墨画。潇湘,即指竹。按,“潇湘”原为湘江别称,在湖南。《山海经·中山经》:“交潇湘之渊。”郦道元《水经注·湘水》:“神游洞庭之渊,出入潇湘之浦。潇湘者,水清深也。”又传说尧有二女,长曰娥皇,次曰女英,姐妹同嫁舜为妻。舜父顽,母嚣,弟劣,曾多次欲置舜城死地,终因娥皇女英之助而脱险。舜继尧位,娥皇女英为其妃,后舜至南方巡视,死于苍梧。二妃往寻,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二妃也死于江湘之间。故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泛指竹。

 

陈嵘是安吉人的骄傲,能通日、英、德、法、俄、拉丁等文字,现代著名林学家,毕生致力于林业教学、科研和营林实践工作,是中国树木分类学奠基人。他毕生怀有树木情结,且对家乡感情深厚,为国家培养大批科技人才,其中不少成为著名的林学家、教育家。著作甚丰,主要有《中国树木志略》、《中国树木分类学》、《造林学概要》、《造林学各论》、《造林学特论》、《中国森林史料》、《中国森林植物地理学》和《竹的种类和栽培利用》。其中《中国树木分类学》被国外誉为亚洲名著之一。陈嵘,(1888—1971),原名正嵘,字宗一。安吉晓墅镇三社(今石龙)村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大学预科。宣统元年(1909),考入北海帝国大学森林科。其间,参加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前,曾受同盟会派遣,与黄炎培等5人潜入天津,从事革命活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复返帝大攻读。

 

据说世界上的竹子看中国,中国的竹子看安吉,安吉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竹乡。安吉建县于东汉灵帝中平二年(公元185年),至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汉灵帝赐名“安吉”,源自《诗经·无衣篇》中诗句“岂曰无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安吉历史悠久,古迹众多,山川秀美,人杰地灵,尤以“竹”而闻名天下,素有“中国竹乡”之美誉。这里有世界上散生、混生竹种最为齐全的安吉竹博园,有“竹类大观园”之称。

 

修竹湖东岸修竹遍野,其中一件由安吉一位民间的蔑匠师傅用3400根蔑丝,花100多天时间完成的竹编作品蔚为壮观,创下吉尼斯最大竹编的纪录。沿修竹夹道南行,是占地13000平方米的绿荫广场,这里每天都上演着有关竹文化、竹风情的各类歌舞表演,令人赏心悦目。不过最具文人气息的还是坐落在故事石竹林中一个集书法、绘画、篆刻于一体的竹子艺术长廊——咏竹廊。这里共选书法、绘画作品26件,均系安吉县书画爱好者所作。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代张九龄的“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苏东坡的“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等先人们的低吟浅唱在这些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演绎。

 

有竹岂能没有熊猫,竹子是安吉的地域特色,熊猫则是竹博园内独特的景观,为此安吉竹博园于2009年不惜花巨资从四川卧龙山引进了4只大熊猫,为秀雅的竹博园平添了几分灵动之气。坐落在修竹湖畔的熊猫馆,是目前世界一流的大熊猫专业生态展馆,整个熊猫馆面积大约7000平方米,分为A馆、B馆两个大型室内外生态展馆。大熊猫居住的地方是严格按照专家建议设计建造的,其中各项功能齐全。比如,熊猫怕热不怕冷,160平方米的室内馆就设置成了恒温室,室外气温一旦超过26摄氏度,它们就要进去享受空调了。另外,大熊猫喜欢爬树,偶尔也要玩玩游戏,四个500多平方米的室外馆安装了树架、游乐设施,专供它们健身休闲之用。万顷竹海加上花园式的熊猫别墅,“国宝们”在竹博园里必定能茁壮成长。

 

一进馆门,一眼便看到由巨石构架的拱门顶端两只可爱的熊猫塑像正揖手迎客,而其它的熊猫漫画在馆内展厅几乎随处可见。走进展馆,游客们可以多角度观察熊猫的活动过程,全面了解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走出展馆,地摊上散布各色熊猫玩偶,吸引不少孩子留连驻足。同时,围绕熊猫策划出的系列活动更为竹博园衍生出无数竹趣。大熊猫属于食肉目、大熊猫科的一种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

大熊猫馆外面还有一个小熊猫馆,安吉竹博园2016年从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引进了七只小熊猫,整个小熊猫馆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根据小熊猫的习性,在设计上主要以室外活动场所为主,其中各项功能齐全。小熊猫是大熊猫的伴生动物,有和大熊猫相类似的生活饮食习性,同时它也是可以和人类近距离接触的温顺动物,相信在竹博园必定能快乐的成长。

 

竹博园内有一水域,是面积60余亩的“修竹湖”,放竹排于水上,戏水花于竹前,水动影乱,碧水青山,风情无限。轻舟赏竹翠,曲径闻竹香,凭窗听竹语,登高观竹浪,识竹品竹之余,或泛舟湖上,或品茗林间,是深度体验江南竹文化的绝佳之地。竹子有“日出有清荫,月照有清影,风吹有清声,雨来有清韵”四趣,此处植有多种观赏价值高的竹种,既可增进竹种知识,亦可感受竹的清丽、素雅、高洁之美。漫步筱园,神清气朗,尽脱俗氛。古有“竹下忘言对紫茶”“竹院随僧自在茶”等诗句。品安吉白茶,寻潇湘幽韵。一盏在握,满齿清香。两目所及,竹影婆娑。

 

古往今来,竹子总是与清正廉洁,刚正不阿联系在一起。这也是竹博园重点打造的主题之一。一路上,清风廊、正气林、竹贤阁这些景点,将廉政与竹子相结合,形成一处处风格鲜明的景点。清风廊展示了历代清廉官吏故事、楹联主题竹刻长廊,全长282米,通廊都是用竹子装饰,清新淡雅又不失庄重。右面墙上共有近三十幅竹刻作品,有廉政人物故事版画,有名人名联。“清风廊”三字由俞建华先生题写,曾任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杭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以隶、行见长,现为浙江省书法家协会顾问、西泠印社社员。穿过清风廊,竹贤阁便出现在眼前。阁中也满是清廉相关的作品真迹。两层的楼阁,收藏了从唐朝开始的历代清廉官吏咏竹、画竹的代表作品。近距离的观赏这些古迹,才能够体会到古人寄情于竹,严于律己的高尚品质。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到中国竹乡不能不游安吉竹博园,不可不看竹子博物馆。最后,我们来到了景区内的中国竹子博物馆,博物馆属园林组合式建筑,是由浙江省建筑设计院和省林学院园林设计厅设计的,建筑气势宏伟,瓦是仿古黑色的,不过整个博物馆的外观墙面似乎披上了一层略带黄色的"外衣",一个碧绿的"竹"字被高高镌刻在大门正上方。两只威武的狮子雕像矗立在博物馆的大门两边,门前还有一些大小盆景、喷泉等观赏景观。博物馆进口处还特意建了竹制门楼,颇有特色。

 

中国竹子博物馆是6000年竹文化的浓缩,是中国一流、世界领先的竹子专业博物馆。全馆占地12000平方米,拥有识竹厅、传统加工展厅、现代加工利用厅、全竹家具展厅、话竹厅、赏竹厅、论竹厅等7展厅和一个序厅。竹编《清明上河图》,《兰亭序》,世界最粗最大的巨龙竹,实心的古里竹等。以丰富的展品,详实的史料,再通过现代最先进的光影技术,让游客亲身感受中国丰富的竹资源、悠久的竹历史和光辉灿烂的竹文化。

 

走进博物馆,在大厅的正中是称为"大竹王"的云南巨龙竹标本,又称歪脚龙竹,是世界上最大最雄伟的竹种。大厅内共有云南巨龙竹30多株,巨龙竹竿高度可达30米,直径超过30厘米,竹竿基部壁厚可达5厘米以上,主要分布在云南临沧、西双版纳等地区。用它建造的竹楼,制作水桶、竹盆等生活用具,以及竹笋、竹工艺品等都与当地傣族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博物馆大厅的这些巨龙竹标本是从云南思茅地区孟连县勐马采购。

 

往里面走,博物馆里汇集了古今中外各类竹工艺精品和竹笋标本。各国的奇篁异筠,传承千载的竹子栽培、利用、加工史都被展现出来,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竹制品也被一一陈列,通过这些精巧绝妙的竹工艺珍品,可以了解与洞悉千载的竹子加工利用史,不由感叹古代劳动者的智慧与辛勤,竹子博物馆可以说是集竹文化之大成,这里还展示了以竹笋为原料制作的各色食物标本。小小竹笋,也有千百种吃法。在博物馆,每走一步,都会发出惊叹。

 

竹子博物馆不但有各种竹子、竹笋、竹种的标本,介绍了竹子栽培、利用、加工和相关的竹文化史,还有很多精美的竹制工艺品,如竹雕十八罗汉、竹编《清明上河图》、《兰亭序》、达摩竹根雕等。其中,最让人感到震撼的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陈列在工艺品厅的竹编《清明上河图》,整幅作品看起来高雅华贵,古朴典雅,让人深刻地感受到竹子与文人、文化之间割舍不断的关联,收获完整的竹历史文化,从而产生一种升华。

 

行走在竹子博物馆里,对竹子的认知不再是单一的常见植物,而是可以散发强大生命力和艺术性的人间瑰宝。6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仿竹陶器,从湖北荆州楚墓和湖南马王堆汉墓发掘出土的车马器残片、竹简、竹牍及竹乐器,出自唐寅、郑板桥等大师之手的古代咏竹名画。博物馆收集了来自全国各地及国际竹藤组织21个成品国、竹子专家和学者提供的近2000余件竹文物、竹工艺及日用品。传承千年竹文化,共享现代竹文明。馆内详实的史料,丰富的展品,精美绝伦的国宝级竹工艺精品,无不展示着中国丰富的竹资源,悠久的竹历史和灿烂的竹文化。

 

竹子博物馆除了陈列各种竹子标本之外,体现竹子文化内涵的展览反而更多。有讲述竹子的历史和变迁,有详解竹子的种植和演变,有展览精美的各种竹器,有把悠久灿烂的竹文化尽情展现。其中一段文字、一幅画让我印象深刻。苏东坡云:“食者竹笋,居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真可谓不可一日无此君也。”可见竹子与人类息息相关。一幅画是这样的,一首诗用画竹完成,就变成了一幅画。原文如下:“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真可谓别出心裁,妙趣横生。

 

竹博园内的竹子种植园的竹种观赏区内共种植396种竹子,其中包括45种安吉本土竹种,其余从福建、江西、广东等17个省市,以及泰国、美国、日本等国引种。每个竹种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园地,并附上简要说明,以便游客欣赏。这些竹子形态、颜色、大小各异,可谓“不看不知道,竹子真奇妙”。下面是其中的两个竹种:龟甲竹:节间倾斜,部分交相接合,竹子下部的节间呈膨大臃肿之状,形如龟甲,看左下角那株最明显。黄秆乌哺鸡竹:竹竿呈独特的金黄色,间有不规则、粗细不等的深绿色条纹,色泽鲜艳。除了欣赏各类竹子,竹子种植园还是一片休闲乐园。园内的翠竹湖、修竹湖,以及湖中的竹志岛景色优美。

 

走过竹林间的小路,翠竹挺拔、正直,深深地植根于贫瘠的土地,执着、坚毅、洒脱、泰然,感悟廉的真正含义。青青翠竹,总是法身。佛祖释迦牟尼有“竹林精舍”,观音菩萨有“紫竹林”。在佛教里,竹子可谓“法身”。不少竹种名称有佛教色彩,如观音竹,佛肚竹,罗汉竹等。竹子高雅、淡泊、幽静的特征与佛教超尘脱俗、空灵无我的境界相通。曲径闻竹香,凭窗听竹语,登高观竹浪。在安吉竹博园,我真正体会到了“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竹子意境。竹影婆娑,再加上乐器,特别修身,竹韵也在其中。走过竹林,时光飞逝,身心放松,匆匆忙忙逛一圈下来,我感受到了竹子的韵、美、趣,值得慢慢走,停下来欣赏,安吉竹博园,下次有机会,我还要再来一次赏竹之旅。

 

我们走出竹博园,清雅竹韵,回味无穷。秀丽的安吉将竹编辑成策,记载着厚重的文化,也记载下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秋冬观竹,可观竹的形态,观竹秆的颜色和形状,观竹叶形,而春夏之际,观看竹笋,则更是兴趣盎然。且不说笋壳呈黑绿色的乌芽笋,紫红色的金竹、青色的四季竹,花的角竹,也不说形如缨花枪的枪刀竹,甜的甜笋,苦的苦竹,单说那哺鸡竹和黄甜竹,就让人瞧上半天了。梦忆江南,山水浙江。安吉处处山清水秀,不枉江南水乡之誉。来到安吉境内,看那路旁水畔,修竹挺立,绿意婆娑。漫山遍野的竹子,把这里打扮成了一个绿色的竹林王国。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浙江湖州安吉中国竹子博览园游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