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7.11

江苏南京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游记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5 月 和谁:夫妻

2021年5月16日,上午,我与夫人在冒雨参观游览南京钟山明孝陵的时候,无意中走进了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对于一向喜欢历史的我来说,这真是一个意外的收获。

 

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位于中山陵园风景区梅花山东麓原寿星宫地块,整个项目占地8000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683平方米。整个纪念馆的建筑布局和型制,采用院落式组合方式和汉代南朝江南民居的建筑风格,穿斗屋架,直坡屋面,屋脊起翘,黑色筒瓦,浅灰色外墙,外露框架饰以汉代通常使用的深栗褐色,突出了汉代建筑古朴雄浑的特点,体现出东吴建筑文化主题。纪念馆主体建筑呈扇形环抱式结构,主馆前方是一片半开放式广场,东吴大帝孙权的雕像就立于广场的中心位置。

 

孙权创建的建业城,不仅是当时东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为后世历代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东吴以下,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南京遂有“六朝古都”之誉;此后南唐、大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等均定都于此,故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可以讲,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基础,始于孙权。作为三国都城的一部分,南京如今已经看不到吴国的大致风貌,却不影响它在人们心中虎踞龙蟠帝王居处的地位。孙权是建都南京第一人,也是安葬在钟山的第一位帝王,因此,在南京建设一座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再妥帖不过。进入园中,孙权的雕像迎门而立,威风凛凛。身后的纪念馆屋脊飞翘,颇有江南民居的意味。

 

孙权纪念馆序厅正面台阶上放置了一张吴大帝孙权议政时的桌案,左右是孙吴十位文臣武将张昭、周瑜、顾雍、鲁肃、诸葛瑾、吕蒙、甘宁、 黄盖、 程普、陆逊等人的绣像。序厅地面上雕刻的大事年表则列出了孙权于公元182年出生至公元252年去世71年所经历的重大历史事件,整个序厅生动地为我们再现了汉末三国、吴大帝孙权在朝堂之上运筹帷幄、指点江山的场景。“以武而昌”篆体匾额高悬大堂之上。

 

孙权(182—252),三国时吴国的缔造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东汉末,继承父兄未竟事业,统领江东。先与刘备携手火烧曹操大军于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后与曹氏结盟火烧刘备大军于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镇),三分天下局面由此确立。在位期间,以建业为统治中心,大规模开发江南,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神凤元年(252)病逝,享年71岁,葬蒋山(今钟山),谥号大皇帝,庙号太祖,史称吴大帝。孙权实际统治江东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是三国时代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帝王。追溯南京近2500年的建城史,首次中兴当属东吴大帝孙权建都于此,史称建业,孙权也由此成为在南京定都建城的第一人。

 

孙权纪念馆的展陈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英雄少年、三国争雄、建都立业、魂系钟山,以图文、视频、场景组合的形式,再现了孙权与三国、孙权与南京、孙权与钟山的历史渊源,集中表现了古都南京厚重文化积淀中具有奠基性的先导部分——东吴历史。展柜中还陈列有富阳化竹孙权后裔捐赠的八卷本《富春孙氏宗谱》,宗谱详细叙述了孙权家族的发展历史,充实了孙权纪念馆的藏品。

 

孙氏“家于浙江富春”,一脉灵气的富春江孕育出吴大帝孙权等一批英雄豪杰。孙坚 (155-191) 孙权之父,出生于社会下层,汉末的巨大变乱,给孙氏提供了走向历史前台的机缘。孙坚通过艰苦卓越的努力,成为了地方土豪,建立起一支隶属于孙氏的军队,培养了一些亲信势力,从而将孙氏这一地方土豪引领到东汉末年政治、军事斗争的大舞台。

 

孙策(175-200),字伯符,孙权长兄。汉末群雄争霸中的“小霸王”,其果敢和超拔注定他不甘屈服于人下,自主创业几年间便基本控制江东局势,初步实现“东据吴会”的目标,确立了孙氏在江东的基业,为后来的三分天下形成创造了条件。孙策渡江后改变了汉末历史的走向和进程。

 

孙权虽受命于猝然之间,却颇谙为政之要,继承父兄未竟事业,统领江东。先与刘备携手火烧曹操大军于赤壁(今湖北赤壁市),后与曹氏结盟火烧刘备大军于猇亭(今湖北宜昌市猇亭镇),三分天下局面由此确立。既掌权力,以“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为建国方略,以“建号帝王以图天下”为最终目标。

 

孙权纪念馆内陈列内容包含“英雄少年”、“三国争雄”、“建都立业”、“魂系钟山”四部分,集中表现了古都南京厚重文化积淀中具有奠基性的先导部分——东吴历史,再现了孙权与三国、孙权与南京、孙权与钟山的历史画卷。

 

“英雄少年”篇:孙权作为三国时吴国的缔造者,自幼文武双全,18岁主政江东,待老臣张昭以师礼、沿用旧臣周瑜、程普、吕范等统率军士,招降纳叛,将鲁肃、诸葛谨等视为座上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得力的政治和军事班子。

 

“三国争雄”篇:东汉末年,各种政治军事势力相互争斗,不断分合,最终形成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大政权鼎立的政治局面。魏主曹操雄踞中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汉主刘备以汉室之胄的正统自居,吴主孙权则没有这些政治凭藉,他继承父亲孙坚、兄长孙策功业,迅速稳定了江东政局,后来镇抚山越开拓疆土,北抗曹魏巩固防线,西窥蜀汉以收荆州,苦心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定都建业,建立了稳固的江东政权,为江南地区此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展示馆南侧的展厅内有一个数十平米的巨大沙盘模型,再现了建安十三年赤壁之战的场景。站在一个仿古的船头,就可俯视整个战场,声光电手段的综合运用,使人感觉身临其境。孙权与刘备携手火烧曹操大军于赤壁,与曹氏结盟火烧刘备大军于猇亭,奠定三分天下格局,实际统治江东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帝王。

 

孙权纪念馆改造建设,充分利用了地块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精心设计,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一些文化元素,如对寿星宫牌坊进行原址保存,原先位于寿星宫一侧的孙权故事画廊内的孙权历史故事浮雕,也被保留在展馆内。

孙权井边汲水解渴,一年轻女子端碗药茶请孙权尝,告知此为祖传避暑解渴茶。孙权饮后神清气爽,暑意全消,解下玉佩酬谢,女子不受。孙权动情,隔日派人提亲。女子捎来一图,左边一只凤凰,右边空白。孙权见后明白,亲自登门,在图空白处添只白头翁,并题:“风求凰,共白头”。女子笑纳,后成孙夫人。

 

孙权途中遇雨,借宿道旁茅屋,熄灯后屋内母女在黑暗中对话下棋,听声音杀得难解难分,却未闻棋子响。孙权清早疑问其事。姑娘回答背棋谱下棋,孙权请教棋艺,姑娘遂闭眼动嘴,杀得孙权连败两局。女孩的母亲说,下棋和带兵打仗一样,胸怀全局,着着留意,不可小视一兵一卒,方可取胜。孙权点头称是,辞谢上路。

 

孙权知刘备丧妻,派人说媒欲以其妹嫁之。刘备遂赴东吴相亲,按孔明计先见乔国老述说此事。乔国老即往孙母吴国太处贺喜。吴国太惊问孙权:你招刘备为妹婿,为何瞒我?孙权解释,非真有其事,此乃周瑜计,骗刘备上钩,换取荆州。吴国太大骂:杀了刘备,我女儿做望门寡还怎么出嫁?孙权无言,只得弄假成真答应婚事。

 

刘备甘露寺招亲后,孙权摆酒与他观赏江景,一叶扁舟在波涛中逐浪而行。刘备赞叹:南方人善驾舟,北方人善骑马,孙权听后不服,要与刘备赛马。于是两人扬鞭策马朝山上奔去。刘备有意让孙,紧随其后。孙权一心想赢,快马直冲山顶。眼看就要冲出山崖掉进大江,刘备赶上一把扯住孙权马缰,马停住了,一只前蹄已踏空,山石也被踢下江去,此处遂名遛马涧。

 

荆州被曹操占领后,孙权接到顺江而下的的曹操发来的战书:“今治水军八十万,方与将军会猎于吴”。众臣闻讯惊恐失色,大多主和,唯有鲁肃、周瑜主战。孙权厉声道:“曹操早想废汉帝自立,今刘表已除,唯我尚存,我誓与曹操势不两立!”为表抗曹决心,抽出佩刀斩去案角,“今后诸将敢复言迎操者,与此案同”。

 

久旱无雨,华陂坂田地开裂,庄稼枯死。青山坂却小河有水,庄稼茂盛。两坂之间是财主黄员外的地,黄员外不肯让地修渠,引青山河水到黄陂坂。孙权得知大怒,立即抓来黄员外斥道:你独霸青山河水,该当何罪?这次饶你不死,立即让地引水。黄员外磕头答应。孙权策马快跑,从华陂坂横穿黄家地跑到青山河边,百姓顺着马蹄挖渠引水,万亩良田得救了。

 

孙权重用二十多岁的陆逊,很多大臣为之担心,孙权却非常放心。一天陆逊操练水军,哨兵抓来几个偷看水军习战的行迹可疑人。这些人被蒙住双眼,反绑双手,押解过来,一看却是微服查访到此的孙权和几位元老大臣。陆逊大惊,赶紧下跪请罪,并斥责哨兵。孙权却高兴道,哨兵无过,他们尽忠尽职应受奖。陆逊治军有方,朝中元老尽可放心了。

 

“建都立业”篇:孙权创建的建业城,不仅是当时东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而且也为后世历代奠定了城市的基本格局。东吴以下,东晋和南朝宋、齐、梁、陈等王朝相继在此建都,南京遂有“六朝古都”之誉;此后南唐、大明、太平天国和中华民国等均定都于此,故又有“十朝都会”之称。可以讲,南京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基础,始于孙权。

 

东吴虎踞龙盘,定都建业,孙权建都南京,奠定石城发展基础,东吴的太初宫、建业宫。都城建业宫私藏书丰富,南北文化荟萃,成为城市繁荣昌盛的文化中心。

 

孙权实际统治江东时间超过半个世纪,是三国时期在位最久、寿命最长的帝王。追溯南京近2500年的建城史,首次中兴当属东吴大帝孙权建都于此,史称建业,孙权也由此成为在南京定都建城的第一人。建安十六年(211),吴主孙权把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往秣陵(今南京),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成为南京城市史上的重要的转折。在位期间,孙权以建业为统治中心,镇抚山越,大规模开发江南,对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为后来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孙权重视农耕,亲自下田耕作。

 

孙权对文化和宗教政策也比较宽容,自己好学博览,信仙好道,开端了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佛教的蓬勃发展。建业襟江带河,依山傍水,孙权充分利用这一水上优势,促进了水上交通和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加强同海外的交流,北起朝鲜半岛,南到南洋诸国,都有孙吴使臣和商人活动。

 

“魂系钟山”篇:孙权七旬作古、四世国亡,建陵钟山、开创先河。梅花山孙权墓是南京地区最早的一座六朝陵墓,关于这陵墓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建造孝陵时,有人建议把孙权墓移开,朱元璋说:“ 孙权也是一条好汉,留着给我看门吧!”出于尊重孙权的历史地位,特将神道设为绕行梅花山孙权墓地的迂回状。由此,孙权墓得以暂保。只可惜最终未逃脱战火,目前孙陵仅存一个石碑,一座石桥,一个注释牌,一座石像。钟山这块风水宝地,也先后成为许多历史名人的墓地了。孙权陵、明孝陵、中山陵,三个陵墓在同一龙脉上,依次从低到高修筑,中山陵选址在山顶,处于最高处。朱元璋的一句话也成了自己陵墓的注脚,他与孙权别无二致,都成了护陵的。

 

建安十六年(211),吴主孙权把政治中心从京口(今镇江)迁往秣陵(今南京),第二年,改秣陵为“建业”,这是南京历史上第一次被定为国都,成为南京城市史上的重要的转折。东汉末年,社会矛盾不断加剧,上下交困,民不聊生,黄巾起义最终冲垮了专制统治的堤岸,导致了各种社会危机的总爆发,使国家陷入军阀混战的境地。各种政治军事势力相互争斗,不断分合,最终形成了曹魏、蜀汉、孙吴三大政权鼎立的政治局面。魏主曹操雄踞中原,有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汉主刘备以汉室之胄的正统自居,吴主孙权则没有这些政治凭藉,他继承父亲孙坚、兄长孙策功业,迅速稳定了江东政局,后来镇抚山越开拓疆土,北抗曹魏巩固防线,西窥蜀汉以收荆州,苦心经营,不断发展壮大,最终定都建业,建立了稳固的江东政权,为江南地区此后经济与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探索南京城市发展的源头,必须从吴大帝孙权说起。同样,评价孙权的历史贡献,也要从他对都城建业的建设中寻找解释。孙权以都城建业作为吴国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开创了政治中心与经济中心相结合的国都先例,这种结合对区域经济产生了超常的辐射力,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了江南城市经济和文化的全面繁荣。孙权立国之初,“郡县荒芜,田畴芜旷,听闻属城,户民浸寡,又多残老,少有工夫”,迫于军事压力,经济政策也十分严酷赋役繁重,但避乱南迁的移民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镇抚山越则为孙权补充了兵源和劳动力,孙权陆续采取了一些宽刑轻赋,均息力役的措施以顺民望,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都城建业迅速地发展起来,并带动东南地区的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在相对稳定的政治局势下,建业的学术文化也繁荣起来。孙权的文化和宗教政策比较宽容,他不但自己好学博览,还诏立都讲、祭酒以教诸子,同时督促诸武将折节向学,学习的内容,则是重儒而不废诸子的。孙权信仙好道的政策,吸引了北方和巴蜀的道教传人和避难方士,为六朝神仙道教的兴起打下了基础。孙权据江东以前,胡僧游化中原,少到江南,赤乌十年孙权为康僧会立建初寺,名其里为佛陀里,为江左佛法传播之始,东晋南朝时期江南佛教的蓬勃发展,孙权此举实肈其端。两汉以来儒学独尊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形成了儒学、玄学、道教、佛教多种思潮并存的局面。这种多元化的思想,不仅对当时的江东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还深深影响了未来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方向。都城建业官私藏书丰富,南北精英荟萃,成为城市文化繁荣昌盛的文化中心,推动了对各地的文化传播。

 

孙权时期开始建立的以建业为中心的水上运输网,大大促进了江南商业的发展,使其成为名震大江南北的商业都会。作为大规模航海的倡导者,孙权出于军事需求而重视的造船业,促进了水上交通和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建业襟江带河,依山傍水,孙权充分利用这一水上优势,加强同海外的交流,北起朝鲜半岛,南到南洋诸国,都有孙吴使臣和商人活动。据《三国志·吴主传》,黄龙二年(230),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带领甲士万人,“浮海求夷洲(今台湾)及亶洲(今琉球)”,卫温等人虽然没能到达亶洲,却到达了夷洲,“得夷洲数千人还”,这是大陆与台湾交流的最早历史记载。同时,海外的使节、僧侣也往来不断,使建业成为对外交往和开放的主要窗口。

 

不是英雄,不读三国。相对于其他地方的人影绰绰,这里人要少了许多。墙壁上一幕幕小型浮雕指引着去路,亮起着时光的灯盏,行走其间,宛若行走在一条历史的小道上。古代诗人论孙权的不在少数,辛弃疾和苏轼是其中著名的两位。辛弃疾在《南乡子》中感慨:“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苏轼则赞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虽然历史上对孙权的评价褒贬不一,但应该没有人会否认他一代豪杰的地位。一代枭雄曹操的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引发了后人的多少感叹。西晋史学家陈寿评论: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孙权纪念馆游客很少,格外冷清,“六朝已逝,孙陵沧桑”又添一丝苍凉。我漫步于馆内,辛弃疾千年前的慨叹犹在耳边:“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江苏南京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游记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