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陶然亭公园就在北京南二环边儿上,护城河旁。公园得名于其中建于清代的中华名亭陶然亭,陶然这个名字来自于白居易的诗句“更待菊黄佳酿熟,与君一醉一陶然”。
既然公园的名字之中有一个“亭“字,那么自然少不了亭。30余年前,陶然亭西南部修建了“华夏名亭园”,仿建了中国各地的名亭10余座,不用出园就可以欣赏兰亭,沧浪亭,鹅池碑亭,醉翁亭,二泉亭等各色建筑,倒也不错。
此处仿建的名亭,不仅与各地的亭子形似,而且其布局也参考了古文的记录。比如醉翁亭,《醉翁亭记》中说道“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所以,公园中的醉翁亭前有一处山石堆积的山洞,上书“峰回路转”几个大字,穿过这个假山,就可以看到醉翁亭了。
距醉翁亭不远,在一处小池的水边高处建有谪仙亭,顾名思义是纪念李白。
穿过一条小溪,登山一座小丘,可以看见沧浪亭,乃是仿照苏子美的沧浪亭而建(早上亭子内外俱是老人在锻炼和休息,还有些人在练习气功呢!)。
绍兴的兰亭自然是不可或缺,园中有分别建有兰亭和鹅池碑亭。
独醒亭是为纪念屈原修建的,其名来自于《楚辞.渔父》中“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不过,那一日亭中有不少跳舞的人,也就没有拍下照片来)。
有了亭,没有泉是不行的,所以这里按照无锡锡惠公园中天下第二泉的样子修建了一处天下第二泉。
如果想了解亭的历史和亭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可以参观中华名亭园中的一座小小的纪念馆:江山亭聚。
除了亭,这里还有湖。陶然亭公园虽然不大,但是却拥有3个“湖泊”,中间是一座岛,岛与陆地由三座拱桥相连。在北京,但凡是有点名堂的公园,必然要辟出湖面出来,以增灵气。
在这个小岛的中心,也就是整个公园的最高处,是始建于元代的慈悲庵,清代工部郎中江藻在此建亭,名之曰“陶然”。进入山门,绕过影壁墙,正对面就是陶然亭。亭上高悬“陶然亭”三个大字,左右对联:“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进得亭内,又见另一对联高挂:“慧眼光中开半亩红莲碧沼,烟花象外坐一堂白月清风”。可以想象,夏日十分,在亭中观荷赏月是何等潇洒。
小岛上距离陶然亭不远,就是爱晚亭,不过此处的爱晚亭要比长沙的那座逊色不少,虽然亭前有湖水,但是亭后没有了葱茏的小山。
小岛的北边有一座高大的牌楼,中间两个大字:佳境。牌楼的西边有革命烈士高君宇和石评梅的墓地。早上,在小岛上锻炼的人数之多远超我的想象。
与陶然亭隔水相望,其西南面有一组建筑,叫云绘楼和清音阁。它们原坐落在北京南海边,供皇帝休闲和欣赏音乐之用,建国后在梁思成的建议下,经周总理批准,“整体搬迁”到此地。只可惜从未见其开放。
清音阁北面不远的水边有一座叫“吹台亭”的小亭,小而别致。与陶然亭相应成趣,是公园的点睛之作。
公园中还有其他建筑,亭台水榭,湖心亭,风雨同舟亭,月季园,游乐场,革命遗迹等等之类,就不再赘述了。
早上游人如织,大多是老人和儿童。四处绿树红花,一派春末和初夏的景象。
如果说陶然亭的四季,感觉还是冬季更有味道些(雪后更佳),一来游人很少,可以静心游览;二是水中残荷与水边寒风中的柳树构成一幅有些寂寥的图画,行走其间,小有惆怅的感觉。
总之,这就是陶然亭的春末夏初小记。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