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跟着《航拍中国》游山西—晋南行旅之四
晋商致富后有回乡盖房的习俗,因此,山西省有很多规模不小的深宅大院,主要分布在晋中市的太谷、祁县、介休、榆次等地。上世纪80年代末以来,有关部门先后修复开放了5座晋商大院,分别是祁县乔家堡村的乔家大院、祁县县城的渠家大院、太谷县北洸村的曹家大院、灵石县静升镇的王家大院、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的常家庄园。晋商大院已成为山西晋中地区旅游的重要特色之一,据说其中规模最大、房间最多的是有“民间故宫”和“山西紫禁城”之誉的王家大院,甚至有人称“王家归来不看院”,《航拍中国》拍摄晋商大院选择的就是王家大院。王家大院是由灵石四大家族之一的王氏家族历经明清两朝300余年修建而成,共五巷六堡一条街,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因此,王家大院并不是一座院子,而是五座城堡群的总称,其中西面的崇宁堡(西堡子)建于清雍正年间,占地3.5万多平方米;东南方向的和义堡(东南堡)是五座城堡中最大的一座,建于乾隆年间,占地4.7万多平方米;同期还修建了拱极堡(下南堡),是五座城堡中最小的,面积近1.2平方米。另外两座就是大多数人都比较熟悉的红门堡和高家崖。据史料记载,王家在修建这五座城堡群时,分别冠以龙、凤、龟、麟、虎5种瑞兽的名字,红门堡居中为“龙”,高家崖堡居东为“凤”,西堡子居西为“虎”,东南堡为“龟”,下南堡为“麟”,并有龙飞、凤舞、龟拉尧车、麟吐玉书、虎卧西阕之称。王家源出太原,先祖王实于元仁宗皇庆年间(公元1312年)迁至静升村后,从耕作兼营豆腐业开始,由农及商,由商到官,家业渐大,家资渐厚,康熙、乾隆、嘉庆年间达到鼎盛,王家最早筑屋舍于村西张家槐树附近,后由西向东,从低到高,逐渐扩展,遂成今日规模,建宅立祠、开店设坊、修桥筑路、蓄水开渠,在当地还办有义学,设有义仓,赈灾济贫等,在此前提下,大兴土木,营造宅第,自是常事,但王家不少后人既无承继先业之志,亦无固本守成之心,有的竟沦成为盗贼、乞丐,王家十八世以后(清道光年间)逐渐衰败,大院内再无人居住。目前修复后对外开放的王家大院主要是红门堡、高家崖两大城堡式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54套院落,仅是王家鼎盛时期的四分之一。红门堡建于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竣工,前后经历54年,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层层递进,气势壮观,
占地总面积2.5万平方米,有大小院落88座,房屋776间,从低到高分四层排列,这种高低布局有利于采光和排水,冬天时背后的高山可以遮挡西北风,夏天则可迎纳东南季风带来的凉爽。
红门堡又称恒贞堡,“恒贞”意为永久保持正道,横匾书写“瞻云就日”,出自《史记·玉帝记》,意为谒见帝王,因王家有两位参加过千叟宴,得到乾隆、嘉庆的内廷召见,故立此匾,堡内住有王氏几十户人家,共分为四甲,一户一个院落,统一规划设计,甲与甲之间有三条横向通道,与中间的纵向干道形成了一个“王”字。
各座院落依主人身份、喜好的不同在结构和装饰上呈现出不同的风格,院内门门有匾额,院院有楹联,体现了深厚的文化底蕴。红门堡设东西南北四个门,其中南堡门分为上下两层,双拱双门形式,十分坚固,堡门外为一座大型的八字型照壁,壁心雕刻有封侯挂印,路路畅通,堡的四周全是20多米的高墙围起,最高处距离地面32米,那不是一般宅院的墙,而是城堡那种又高又厚的城墙,堡墙四周连通,周长638米,墙上建有步道、凉亭,甚至可以走车跑马,专供家丁在上面巡逻、打更,
从堡墙上看大院内屋脊、墙头层层叠叠,黑压压的连绵一片,以前各院不植一树,据说院内有树,相当于一个“困”字,不吉,但现在也有些院里种树了。
堡墙外四周还有沟壑环绕,防御性很强,这已不是普通的民宅大院,这是一座真正的城堡。红门堡建筑技艺精湛,尤以砖、石、木三雕为佳,在导游的介绍下,每块雕刻都有一个故事,体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令人惊叹不已。
我以前一直认为,王家大院就是红门堡,实际上红门堡只是王家大院其中的一座,《航拍中国》主要拍的是红门堡,在其高空镜头下可以看到其周边还有几座,其左侧那座似乎规模也不小。红门堡的东侧紧邻的就是高家崖建筑群,两堡上有一桥联接,后者由王家十七世王汝聪、王汝成兄弟共同修建于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到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规模比红门堡小,占地面积1.9万多平方米,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间,主院为敦厚宅和凝瑞居。去王家大院交通也很方便,下高速公路后走3公里即到,由于我已于2008年去过王家大院,这次就不再旧地重游了,而是在平遥至榆次一线选择了另外3家大院,从南到北分别是祁县的渠家大院、太谷的曹家大院和榆次的常家庄园。平遥距祁县、太谷、榆次4县区不远,在行政区域上均属于晋中市,但由于4县区都位于太原以南,所以本文仍将以下行程划归晋南名下,下面的行程就完全是晋商大院之旅了。
我们离开平遥镇国寺前往祁县,直奔城区中的昭馀古城门口,这是一条全长1公里的晋商老街,目前正在维修,但其东端的渠家大院仍然正常开放,我们在游客中心寄存行李后开始游览。渠氏原籍为上党长子县,明朝时先祖渠济经常往返于祁县、上党之间倒贩土特产,利用两地价格差异从中赢利,天长日久有了点积蓄,便在祁县城内定居下来,随着买卖的日渐兴旺,渠家逐渐富裕起来,到渠家第九世时已呈小康景象,结束摊贩生活,始设铺面,创立字号。第十四世渠同海由走西口经商致富,独自开设了“长源厚”字号,第十五世又增设了长源川、长顺川两个大茶庄,十六世时又开始在长江流域贩运食盐,至此渠家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商业资本,到第十九世“源”字辈时,渠氏商业进入了黄金时期,成为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较为显赫的人物是渠源潮、渠源浈、渠源淦,其中渠源淦喜好戏剧,不惜重金聘请各地名角,把聚梨园分为上下两班,上班重在研究改革与演出,下班以培养童伶学艺为王,并在住宅内修建了一个戏台,现仍保存完好,据考证有戏台的民宅在山西省仅渠氏一家。当年渠氏家族为祁县首富,在城内建有40个院落,人称“渠半城”,建筑群总面积2.3万多平方米,现已开发出7.5千平方米,只是原来的近1/3。渠家大院是始建于清乾隆年间的深宅大院,至今已有近300年的历史,目前开放的渠家大院由渠家住宅和长裕川茶庄两部分组成,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外挂山西省晋商文化博物馆的牌子,
是全国首家展示晋商文化的博物馆。渠家大院深受专家好评,可见其地位非同一般,整座院落外观为城堡格局,墙头为垛口式女儿墙,内分8个大院、19个四合小院,共240间房屋,院落之间,有牌楼、过厅相接,巧妙组合,错落有致,形成院套院、门连门的格局,其中石雕栏杆院、牌楼院、戏台院和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堪称渠家大院的四大建筑特色,门不大,墙很高,“纳川”二字分外醒目,应是取“海纳百川”之意,
进入大门就是长达99.8米的五进式穿堂院,为渠家的偏院,五道门一门比一门高,一门比一门宽,其中东侧的牛
房院是主人外出坐轿的地方,西侧的石雕栏杆院是客厅,主院是里五外三进式牌楼院,
一座10余米高的木制牌楼高高耸立,木雕工艺极其精湛,
主院前面就是戏台院,西侧还有书房院、北院和统楼院,也是晋商文化博物馆的陈列展室,通过晋商总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7大系列、25个展室,揭示了晋商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奥秘,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图片、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灯光、电声等现代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展示了晋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晋商之所以能成为全国十大商帮之首的奥秘。
国人更为熟知的乔家大院也在祁县,乔家大院虽因一部电视剧而风靡全国,实际上只有6个院子、占地仅8700多平方米,我们后来游览的曹家大院和常家庄园都比它大,而且12年前我就已去过乔家大院,所以这次未列入计划。离开渠家大院直奔祁县火车站,在站前坐中巴直奔24公里太谷区,所住的酒店附近有一位置隐蔽的酒楼,经济实惠,味道也不错,老板还叫我们少点些菜,明天计划游览的是曹家大院和常家庄园。
曹家大院 · 常家庄园
曹家大院又称“三多堂”,位于太谷城西南5公里的北洸村,城里有6路公交可达,我们所住的酒店正巧就在6路公交路旁,前往曹家大院非常方便。曹家始祖曹邦彦是太原晋祠人,早年以卖砂锅为生,明洪武年间举家迁移到太谷北恍村,到第十四世“三”字辈中有个叫曹三喜,闯关东做买卖获利甚丰,当时所谓“关外七厅“均有曹家的商号。曹三喜共有七个儿子,各有堂号,其中四儿子的堂号名为“三多堂”,生意最兴盛,支撑着曹家门户,成为曹家商业的代表,清兵入关后又把生意做到关内,先在太谷设号,向全国辐射。到道光、咸丰年间达到鼎盛,大江南北都有曹家的铺面,多达640余座,遍及大半个中国,资产高达1200万白银,雇员有3.7万多人,所以有“凡是有麻雀飞过的地方都有曹家的商号”的说法,后又跨出国门,东到日本,北到莫斯科,西到巴黎、伦敦,一边把国内的茶叶、布匹输往国外,一边引进日本的钢铁、高丽的人参、俄罗斯的金属制品。
曹家在山西和蒙古之间走出了一条“茶叶之道”,可与历史上的“丝绸之路”相媲美,光绪甲午、庚子年以后由于战争、商业竞争、子孙的骄奢淫逸导致了失败,终于走完了自己的辉煌历程。曹家在极盛之时,在北洸村相继建起了一批布局庞大、富丽堂皇的宅院,如五桂堂、怀义堂、福善堂、三多堂等,尤以“福”、“禄”、“寿”、“禧”字形建造的4座大院最具代表性。目前幸存下来的“寿”宅院,是曹氏家族中的一个分支堂名,习惯上称为多福、多寿、多子的“三多堂”,以高耸大雅、厚重古朴的特色冠于群院之首。三多堂座北朝南,分南北二部分,东西并排三个穿堂大院,连接3座3层17米高的楼房,楼顶还建有3个亭式重楼,飞阁凌空,是曹家护院家丁巡逻之地,也是主人举杯邀月之所,整座宅院总占地面积 1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千多平方米,房舍270多间,具体又分为明、清、民国三代的建筑群,内套15个小院,形成院中有院、院院相连的布局,从空中看其规模不小,这里的雕工绘画艺术也非常精美,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曹家大院不在山西126家免费景区的名单中,所以游客不多,上午8点我们就已来到曹家大院门口,从门右侧大墙上的宣传栏看,这里还是影视基地,《龙城正月》、《白银帝国》、《白鹿原》、《亮剑》、《狼毒花》、《杀虎口》、《狄仁杰》等几十部影视片都曾在此取景。
三多堂的大门也和渠家大院一样有面很高的墙,但门上的装饰比渠家大院复杂精美,背面也是如此,高悬“客亦三多”匾,祝愿来访的客人也多福、多寿、多子,主人思想境界很高,
进门后是一条甬道,两侧各有3个大院,门楼飞檐翘角,红灯高悬,
其中右侧3个分别命名为多福院、多寿院、多子院,
有的是“曹家经商史”陈列,各院有的是明清家具展、曹家经商史展等,最角落是珍宝楼,
一层展厅有个金火车头钟很引人注目,据说1900年八国联军攻陷北京时慈禧出逃,途中曾向三多堂借了一笔巨款,返京后无法还款,便将此法国赠送礼品赐给曹家扺债。最后我们登上望月楼顶,曹家大院全景尽收眼底,
登高望远是曹家大院的特色之一,渠家大院虽有高楼但未开放参观,游人穿行各院时只能望楼兴叹。在楼顶我发现在院外的西面还有不少相同风格的古建筑,可见以前曹家大院的规模很大,
据说当年“福”、“禄”、“寿”、“禧”4个大院占地达300多亩,约20多万平方米,但现已支离破碎,眼下这片寿字院是硕果仅存的很小一部分,在院外广场仰望,气势犹存。
曹氏家族原为山西首富,曾经辉煌了300多年,除了经商也有票号,但随着现代银行的出现开始衰落,张作霖统治东北时将曹家商号全部充公,日军占领太谷时又用40天时间将曹家洗劫一空,曹氏家族彻底破产,但在望月楼中有一银窖,内有秘密通道,日军来时曹家几百口人都从银窖的秘密通道中逃走了。
回到县城,我们坐6路公交至太谷火车站,再坐801路前往20公里外的此行最后一站,上车时与司机讲好在常家庄园下车,半小时后司机在一个三叉路口停车,并告知右前方不远处那片有一楼阁的丛林便是,走过去约1公里。常家庄园位于晋中市榆次区东阳镇车辋村,车辋由4个小自然村组成,4村中心建一大寺,与4村相距各半华里,形成一个车辐状,故名“车辋”。常家庄园始建于明朝末年,开始规模较小,康熙二十年(公元1681年)时第八世常威北上张家口,经营绸布生意,渐次发达,由行商到坐商,开设了“常布铺”,为常家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随后,常威的长子常万圮、次子常万旺、三子常万达相继随同前往。除常万旺不善经商留居落户张家口菜园村务农外,常万圮、常万达均继承父业,到乾隆时两兄弟的产业得到长足发展,跻身于巨商大贾行列,在故乡榆次车辋村开始了大规模的宅院建设,首先建成“世德堂”老院。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8年)常家庄园开始大规模建设。常万圮留在村南祖居“世德堂”老院,以村西南为轴心,向东、南发展,建成一条街,俗称西街,又称为“南常”。常万达在村北重新购地,填平废渠,由东向西建成一条新街,俗称“后街”,又称为“北常”,从此,逐步形成“南常”和“北常”两大宅院建筑群,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共6朝近150年不断修筑,使原先4个自然村连成了一片。常家庄园形成楼房50余座、房屋5千余间、园林7处的庞大规模,占地达60多万平方米,其建筑面积占到车辋村的一半,在清代晋商大院中首屈一指,规模为三晋民居建筑之首,是晋商大院真正的“王中王”,曹家、乔家、渠家均望尘莫及,连号称“民间故宫”和“山西紫禁城”之誉的王家大院也不及其一半。民间还将常家庄园与祁县乔家大院有一形象对比,称“乔家一个院,常家两条街”,故现代有人诗云“讳称大院号庄园,不与王乔并世间”,我认为:从其名称不叫大院而是庄园,人们也可见其中端倪,“王家归来不看院”应改为“常家归来不看院”了。1948年,车辋村所在的榆次、太谷、徐沟3个县交界地是晋中战役的主战场,“南常”主院“石头巷”遭到很大破坏,“北常”雍和堂正厅被毁。新中国成立初期,“南常”宅院的全部、“北常”后街西面和南面的宅院,大多分配给贫苦农民居住,部分仍留给常氏后代;后街东面北侧的20多个院落收归国有,作为残废军人疗养院。文革中破“四旧”风行一时,常家庄园数以千计的影壁和砖、木、石雕被毁,到上世纪80年代,逐渐富裕起来的农民开始追求新式建筑,“南常”和“北常”宅院大部被拆除、改造,仅疗养院占用的“北常”部分宅院基本保持了原貌。目前开放就是原常家庄园遗存的半条街,共计12余万平方米,不及原面积的1/4,其中宅院4公顷、园林8公顷、附属房屋3公顷,庄墙12公里,形成一山、一阁、两轩、四园、五院、六水、九堂、八贴、十三亭、二十五廊、二十七宅院的格局,仍是规模最大的晋商大院,也是中国最大的庄园式建筑群。
我们走到常家庄园门口一看果不其然,只见拱形石桥对面,矗立着一座高大的城楼,常家庄园的规模和气派
的确不一般,竟然把庄园门建成城楼的城门,如果仅从大门的规模看,王家大院像堡,常家庄园则完全是一座城
了。走进城门就是一个大广场,在右侧墙上有一大幅的庄园全景图,接下来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条长达650米长的大街,十几个门楼次第排开,
在街口的路边是一座有240多个“常”字的砖雕影壁,字字不同,工艺精湛,
影壁对面就是常氏宗祠,以前见过的山西晋商大院宗祠一般只有一小间,但常氏宗祠却是一个单独的三门四进大院。常氏宗祠即原“北祠堂”,建于清光绪五年(公元1879年),竣工于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历时3年,耗银2万余两,地点位于庄园后街东段北侧,坐北朝南,院宽25米,进深100余米,占地2500多平方米,南北中轴,东
西对称,据说是中国北方现存规模最宏大、结构最完整、设施最齐备的祠堂建筑群。我们从石围栏外院、前院(戏台院)和由献厅分隔而成的里院上、下院,一直走到最后的正厅,在“报本”匾下排满了祖先牌位。
常氏宗祠的西侧是贵和堂,有楼房2座房屋73间,是常家庄园现存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堂,这里的砖、木、石雕、彩绘保存得最完整,所以又是北常建筑中保存最好的一堂。出常氏宗祠沿街向前,由东往西依次是节和堂、人和堂、慎和堂、谦和堂,
大街中段立有一座石牌坊,旁边就是常家的家族书院,因珍藏稀世珍品石芸轩法帖而名石芸轩书院。
山西大院中自设书院的只有常家庄园,由石芸轩大书院、私塾院、约斋书院3组院落组成,布局上连为一体,形成一片园林式的书院建筑群,是中国民居中规模最大的书院,碑廊构成了石芸轩书院的主体,收藏展示着4部大型珍贵碑帖,廊即是帖,帖即是廊,其中三部在前院,一为正廊的《石芸轩法帖》,背面是《四十四帝后御笔帖》,一为东廊的《听雨楼法帖》,一为西廊的《常氏遗墨帖》,均具有极高的艺术品位和文物价值。
石芸轩书院西侧分别是养和堂、客房院、体和堂、广和堂、贵和堂,每个大院布局相近,里院正中都建有一座木结构的牌楼,飞檐斗拱小巧玲珑,牌楼两侧各有砖雕花墙,这牌楼花墙将正院隔为里五外五、里五外四、里五外三等多种形式,
这里的砖雕、木雕也非常精美,
但最后的贵和堂与众不同,进门之后是个大前院,八字形砖雕影壁非常独特,后有两门进入后院,但后院却显得简陋,估计是没钱了,所以草草竣工。
常家庄园的院落之间与院落之后大多建有花园,如杏园、狮园、遐园等,均有小门与正院相通。进园之后,有甬道贯通,曲折迂回其间点缀回廊、亭榭、小桥流水,或草石农舍,或奇花异葩,匠心独具,犹似南方园林,其中最大的是横垣在北面呈长条状的静园,占地120亩,面积达到8万余平方米,占整个庄园面积的2/3,是中国最大的北派私家园林,即使5万多平方米的苏州最大园林拙政园林也自愧不如,园内花红柳绿,波光倒影,令人心旷神怡,园中的最高建筑观稼阁就是我们刚才路边下车时所看到的林中楼阁。
走出静园回到大街上,南侧是一排仿古建筑,主要是商店、餐饮和休息走廊,陈列着“山西第一影视基地”的宣传栏,称18年来有50多部影视剧以常家庄园的宗祠作为主外景地进行拍摄,如《太行山上》、《白银谷》、《李卫辞官》、《白鹿原》、《亮剑》、《乔家大院》、《走西口》等。
常家庄园还设有彩绘馆、华夏文明看山西展览、砖木石三雕展、常氏简史馆、大德玉馆等。大德玉是常家历史上著名“十大玉”的总号,但并非玉器而是茶叶,始于十八世纪末、繁荣两个半世纪的“万里茶路”,就是常家最早开辟的,起点为武夷山市下梅村,经湖北、河南、山西、河北、内蒙,先水路后陆路,再改用驼队穿越1000多公里的荒原沙漠,终点为中俄边境口岸城市的恰克图,是与“丝绸之路”齐名的另一条重要国际贸易通道,而开辟这条“万里茶路”的先行者,就是常家的第三个儿子、建起“后街”、“北常”的常万达,当年他以敏锐的商业嗅觉到武夷山与当地邱氏家族合作,购置大片荒山生产武夷岩茶,并北上开辟俄国市场,成为中国对俄贸易的第一世家,同时也成就了万里茶路,成就了武夷岩茶。虽然后来晋商争相效仿,但常家大德玉是茶叶之路上经营时间最长、规模最大者,分号遍布茶路沿线,其中在莫斯科就设有3家分号,大德玉茶叶的品质在中俄历史典籍中倍受赞誉。我们在常家庄园逛了2个多小时,离开时遇见一对老夫妇,他们已在此游览了快一天了,常家庄园真是大啊!下午3点多,我们在门外停车场旁坐12路公交前往25公里外的榆次,那里距太原武宿机场仅有16公里远。榆次是晋中市的所在地,这里有座始建于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榆次古城,有城隍庙、县衙、文庙、凤鸣书院、南北大街、市楼、思凤楼、清虚阁、大乘寺、西花园、遗址公园、褚尚书书院、桑芸故居等众多历史古迹和人文景观,还是华北最大的影视城,但在上世纪50年代新兴的城市化建设中,榆次老城已逐渐消失了,现有建筑是本世纪初重建的。现在我国各地有很多仿古城、假古镇,其建筑并非古代遗留,而是现代再造新建,鱼目混珠,令游客难以甄别。我们在榆次古城门口下车时,发现里面正在修缮,更打消了进去的念头,直奔机场去了。
此次晋南6市游,除运城部分外均比较顺利,13天里我们东登太行、西望黄河、南游寺庙名楼,北访古城大院,自然山水和人文古建兼得,其中八泉峡、洗耳河、壶口、石楼湾和常家庄园是此行的5个高潮,有的景点虽不为人知,但景色的确很美,加上天气也比较给力,蓝天白云为拍照增色不少。此行与以往不同的是,各市之间的交通基本是汽车客运为主,长治至临汾、临汾至石楼、石楼至汾阳距离都比较远,坐车的时间均在4小时以上,这在其他省市比较少见,但此行通过携程网预订的酒店都比较新,经济实惠,价格也不贵,携程值得信赖!(完)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