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陕行(九)登上悬空寺
我们住在浑源县城边上,距离悬空寺不过3.5公里。吃过早饭,很快抵达悬空寺的停车场。
多年前来过悬空寺,公路就从寺前的沟里穿过。现在不同了,从停车场到景区门口要走上一段路,早晨的阳光斜映在山谷里,远远地,悬空寺也沐浴在阳光里。
后疫情时期,山西在工作日对全国所有的人免景区的头道门票,大批的游客涌进来,大门内的广场上人潮涌动,后续的旅游大军还正源源不断的到来。
悬空寺位于浑源县北岳恒山金龙峡西侧的翠屏峰峭壁上,两山夹持,蔚为壮观。在东山的岩壁上,凌空有几幅摩崖石刻,鲜红的大字在石壁上分外醒目。
悬空寺悬挂在西山的峭壁上,它原名叫“玄空阁”,“玄”来自于道教,“空”则来源于佛教。因为整座寺院就悬挂在悬崖上,后改名为“悬空寺”。
公元398年,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空中寺院,以达“上延霄客,下绝嚣浮”。其弟子们多方筹资,于公元491年建成悬空寺,这是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悬空寺呈“一院两楼”般布局,南北两座雄伟的三层大殿,黄顶绿檐,凌空相望,三面环廊合抱,栈道飞架,首尾相连。
全寺只有几十根碗口粗的木柱支撑,距地面有数十米高。半插横梁为基础,借助岩石的托扶,回廊栏杆、上下梁柱紧密相连,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式结构。
远远看去,悬空寺高挂在岩壁上,下边竖立一个巨石,石上有“壮观”二字。那是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游览悬空寺后,在岩壁上写下的,之所以壮字多了一点,大概是李白觉得悬空寺比用壮观形容还多一点的缘故吧!
上悬空寺还需要买第二道门票,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票,狭窄的走道上人流拥挤,景区在入口处实行限流,远远地,队伍排了老长老长。
寺庙前小小的平台成了难得的摄影宝地,不少游客在这里和悬空寺近距离拍照。
拾级而上,紧贴山岩就是入口,悬空寺的山门很小,仅容一人通过。头顶的山崖上,刻有“腾云皎梦”四个大字,也有说是“腾云贩梦”,我倾向于前者。
进入悬空寺,就像进入了迷宫,殿回路转,从这个殿内出去,又从后边转过来,眨眼的功夫,你的同伴已经在楼上向你招手了。
尾随前边的队伍,很快就进入南楼,楼高三层,长约8米,宽约4米,狭小的空间内排列着纯阳宫、三官殿、三教殿和雷音殿,其拥挤程度可想而知。
南北楼之间有栈道相连,走在山岩凿出的凹陷处还觉得踏实,踏上悬空的栈道和楼梯,那种轻微的颤抖令人揪心,低下头,脚下就是数十米的山涧,忍不住向里边靠靠,似乎那样会更加安全。
北楼高三层,分别为五佛殿、观音殿和三教殿。三教殿是体现“三教合一”的典型殿阁,三位教主共聚一堂,中间为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左边为儒家创始人孔子,右边为道家鼻祖老子,三教供于一殿,在全国各地寺庙建筑中极为罕见。
悬空寺的旅游线路安排的极好,尽管空间狭小,道路狭窄,但一律单向行走,倒也相安无事。经过一个石崖上凿出来的小屋,岩壁已经摸得溜光,停下来,到此一游。
顺着下山的通道往下走,旁边上山的通道上依然人山人海,突然看见一个人正挑水上山,顿觉山上生活不易。
山下的河道正在整修,跨过小桥,和对岸的悬空寺再来一张合影。
逆光里,山腰上的古栈道闪闪发光,因为坍塌的原因,这次是上不去了,拉过来,算是来过了。
路过北岳恒山的纪念碑,山是不上了,但恒山的精华是悬空寺,我们来过了。
告别悬空寺,我们向86公里外的大同进发。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