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10日游新疆(2)
喀纳斯湖遍地是风景,既然是来游玩,不就是要到处走走看看吗?既能观景又能到住地,两全其美的事,为什么不干啊!
我的大背包是交给师老板背着,我手上只提了一个装一些食品的塑料袋、背着一个装重要东西的小挎包。
我们走的是小路,边走边谈。
师老板走路非常快,我要用平时空手的最快速度才能跟上他。太阳很大很毒,虽然路边树林、草丛中还有积雪,但我却感到非常热。我边走边脱衣服,脱到最后,上身就只剩一件T恤了。
山庄到了,师老板看了看表:“24分钟。老敬,看不出来啊,怎么样?你还好吗?”
我笑了笑说:“没问题,其实我在家,每天也要走很多路。”
所谓的“冰峰山庄”,就是喀纳斯图瓦新村的一个占地约2亩左右的一个“小院”。所谓“小院”,与在电视、电影里面看到的北方草原牧民圈牛羊的围栏无异:齐人腰高的木栅栏,有一个用一条绳子拴起来的“门”。“冰峰山庄”,房屋是1座连排尖顶人字型小木屋,共有9间屋子。小木屋有小阁楼,小阁楼上可住人(够艰苦的)、堆放杂物等。小院其余很大面积的空地都是草坪,很多地方绿草已经发出来了。事实上,我们到的时候,师老板的小院里就有十多只羊正在草坪里吃草,师老板把它们从栅栏的空隙处赶了出去。
我:“你还喂羊啊?”
师老板:“邻居家的。我没有时间来弄这个东西。”
我的房间是从左面数过来的第2间。师老板告诉我:第1间房是他的卧室,2-8号是客房,9号是他的办公、水电等管理室。
这就是“冰峰山庄”。房屋建筑所有材料均是木头。
师老板性格开朗、豁达、健谈。他刚把我安顿下来,就接到一个电话,“老敬你先洗洗休息一下,喝点水,我有点急事需要去处理一下,几分钟就回来带你去吃饭。”说完就急急忙忙地跑出小院到公路对面去了。
我仔细地打量我订的这个大床房:地板、1张可能是2米*2米的大床(够大的了!)、床垫软硬适中,两个大枕头、一床约6斤左右的大被子、一个小元桌、两根元凳、一个小矮木凳、电热水壶、电加热器、几个衣架、一次性拖鞋,房间大约8个平方吧?门墙旁边是窗户。往里走,靠后墙(正对房门)是洗漱台,有一次性牙膏牙刷及口杯、洗漱台下有两双塑料拖鞋,面积约1.5平方吧?洗漱台与卧室之间没有隔断,直通;洗漱台右边是卫生间:马桶、电热水器(可淋浴)。房间以及房间里的所有东西,肉眼看也算很干净,我仔细检查、闻了闻床上用品和整个房间的各个地方:没有异味!
应该说:休息睡觉的基本条件还是说得过去——不能和星级酒店比啊!
我走出房间,站在很宽的街沿上,一边抽烟,一边打量四周:对面就是高山,从半山腰到山顶的积雪,在阳光的照射下非常耀眼。这个时候,在成都早已天黑了,但在这个中国最西北部的地方,太阳还高高的挂在天上。
就几分钟,师老板回来了:
“我又弄了两个院子(做客房),刚才他们把床给我送过来了,让我去看看。”
我问师老板我到什么地方找饭吃?他说,不急,过一会他会带我去。
他从他住的屋子里拧出一大袋代壳的生花生:
“去年回老家拿来的,很多都坏了。来,捡能吃的吃,不能吃的扔掉。”
我们就坐在街沿上边摆龙门阵边抽烟、吃花生。
师老板老家河南,早年父母到新疆定居。他也是典型的疆二代,今年50岁,水族。老婆是图瓦族。他有两个孩子:大的是女儿,在克拉玛依上大学,老二是儿子,在布尔津上高中。他老婆长住布尔津打理他们儿子的生活,他独自一人留在喀纳斯从事经营活动;“冰峰山庄”这块地,是他们自己的。他分析了喀纳斯的发展前景,决定扩大经营规模,但受政策限制,又不能新建房屋,所以最近他花钱,把他们家在公路对面另外一处闲置多年的小院房屋重新装修了一下,又另外租了他人的一个小院作客房。
“这样我就有三个院子了,房间就会增加到近30间!两个院子都已经弄好了,两个小工(服务员)的合同也签了,过几天只要检查(消防、卫生),检查一通过,那两个地方我就可以开门营业了!”师老板非常高兴地对我说。
他把我带到山庄旁边不远的一个小木屋:“你就在这吃饭。”
小木屋门关着......一个年轻小伙子从另外一个小木屋里跑过来。
“这是我的客人,你给他弄点吃的。”师老板对那个小伙子说。
小伙子把门推开:屋子里有1张大元桌,3张小条桌,还有一些我叫不出名字的家什。我找1张小条桌坐下来,师老板坐我对面,小伙子站在我们旁边笑着问我:
“你准备吃点什么啊?”
我给了他1支烟,没有回答他,而是问师老板:
“你吃不吃?”
师老板说,他不吃,让我自己吃。
只有牛羊肉和很少几样蔬菜,我要了一个辣椒炒牛肉片——在布尔津吃饭,我就知道,这地方饭馆菜的份量很大。
“能喝酒吗?”——到一个陌生的异域,不了解风土人情、禁忌,一定要先问问清楚,免得犯忌惹麻烦——“有什么酒?”
“可以喝酒,但是我们不供酒。”小伙子告诉我。
“你要喝酒?我回去给你拿。”师老板站起来就走。小伙子也出去了——厨房在另一个地方。
师老板很快就给拧了一瓶350MML新疆产、42度的酒过来。虽然度数太低了,但有,总比没有好吧——我平时一般白酒都喝52度以上的,度数太低,口感不好。
“我一会陪你喝几口。”师老板对我说。
厨师的菜还没有做出来。我们又抽烟。
师老板:“明天你怎么安排的?”
当师老板听我说,明天我准备早起爬山上观鱼亭时,非常吃惊地告诉我,那是绝对不可行的:“像我这样的年纪、身体条件,要爬上观鱼亭,来回少说都要4—5小时!光从停车点到观鱼亭的那一千多步台阶,就够你爬的了。你这么大年纪......”一再建议我必须乘车上山。
这多少使我有点失望:我把住宿点选在喀纳斯新村,就是冲它在观鱼亭山脚下,方便我爬山。但既然师老板都坚决反对,那我只能放弃原来的打算,听从他的意见了。
“如果我要到白哈巴,(来回)需要多长时间?”
“到白哈巴来回就4—5个小时,换乘中心每天上午、下午都有专线车。在换乘中心后面办边境证。你还要到白哈巴去?”
我告诉他,如果明天从观鱼亭下来后,身体没问题,我就想到白哈巴这个边境小村去看看。后天上午游喀纳斯老村和喀纳斯湖岸。
师老板电话又响了,他接完电话后对我说:“老敬,对不起,检查的人来了,我得过去,一会我回来陪你喝酒。”
厨师把菜给端上来后,师老板没有回来:“你不要等他,他一天到晚忙得很。你自己先吃。”
我给厨师小伙子又发了一支烟,他就坐在我对面:“你肯定吃不惯,但我们这儿只有这个条件,没办法。”
菜的味道?出门在外,以填饱肚子为标准吧!
厨师小伙子告诉我:他姓铁(这个姓我是第一次听到,我就叫他小铁),老家是宁夏的,回族,没有读过书,他现在能认的字都是自己慢慢学的;16岁就到新疆来打工了,今年29岁;他老婆是哈萨克族,就在他老板在喀纳斯老村的山庄当服务员;他们有两个小孩,大的快3岁了,小的1岁多,都放在哈巴河丈母娘家,由他丈母娘家的人带,他丈母娘家是牧民,条件也不好。他老婆工资每个月5000左右,他每个月工资9000——但一年都只有8个月有收入,所以经济状况很不好......他忧郁地说:“以后该怎么办才能把两个孩子养大啊?要读书啊!”并且一再说,无论如何,也不能让两个孩子像他那样,“没有文化,不行啊!”
他接着告诉我:由于喀纳斯旅游季节刚开始,景区内的很多物品还是春节前从布尔津运过来的。这段时间景区相关部门正在对景区的所有住宿、餐饮等进行整顿,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重新营业,那个时候才从布尔津去进物品;所以,如果一会有人来问我,我就告诉他们:我们是亲戚,否则有麻烦。
我喝了2两左右的酒,吃了点米饭,菜剩了一大半。计花费40元。
“不合口味吧?唉,我们只有这个条件。”小铁很不好意思地对我说。
我笑了笑:“出门在外,入乡随俗吧,还行,谢谢你了。”
小铁问我明天早上吃什么?他们有稀饭、面条、他今天才蒸的花卷。
我告诉他:就稀饭、花卷吧。约定我明天早上8.30过来吃早饭。
我看离天黑还有一段时间,反正师老板也还没有回来,就趁这个时间,到这个喀纳斯的旅游风景区的景点之一——图瓦新村——去走走看看,也算是饭后消消食吧?
整个喀纳斯图瓦新村,其实就是一座一座的尖顶小木屋,比较整齐地摆在公路两侧,每座小木屋都有一个小院。基本上每个小院都挂着各种名字的“客栈”、“山庄”的牌子,我大致数了一下,有好几十家吧?这再次让我感觉到:师老板这个人不简单,别看他文化程度不高——一个初中生——但他能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来从事经营业务——在制定这次旅游计划时,我在网上查住宿,喀纳斯图瓦新村就只查到“冰峰山庄”一家!
一条笔直、长约2公里左右的公路,横穿整个村子。
夕阳西下的雪山,非常漂亮,大自然恩赐给人类的美景啊!
又随便拍了几张照片。
我回到山庄,洗漱完毕,坐了一会,快22点了,太阳已经下山,天马上就要黑了,还不见师老板身影。我感觉有点累。算了,我不等师老板了,先睡觉,明天还得早起。
睡到半夜,感到非常热:被子太厚了!我掀掉被子,就睡在睡袋里面,感觉还行。
早上起来,才发现电加热器很热,原来是晚上师老板把房间的电加热器给打开了——所有房间的电加热器,开关都在他的卧室里。
晚上下了点雨。由于感觉温度有点高,早上天一亮(天亮时间跟成都差不多,6点刚过),我从床上爬起来,没有穿其他衣服就直接把房间门给打开想换换气:一股强大的寒气直冲进来!对面山上的积雪,比昨天看到的多多了——昨天晚上山下下的是雨,山上下的是雪!我打了一个寒颤,赶快把房门关上。打开手机一查:现在室外气温0度,今天最高气温26度。
我把背包里的冬衣裤拿出来穿在身上,热!再把门打开,走出去试试,还行,只是手、耳朵一会就感到冻得疼。
师老板穿着厚厚的冬衣,从外面往里走,我问他:
“你这么早就出去了?”
他:“事情太多了!昨天晚上睡得怎么样?”
我:“很好。你晚上把电加热器打开了?房间温度有点高,被子都不能盖。”
他:“晚上必须开,要不客人有意见。你今天怎么安排?晚上我请你吃饭。”我把今天的安排告诉他后,他急急忙忙地,边往他卧室走边对我说:
“那我不管你来了,你一会吃完早饭就在这外面乘3号车到换乘中心买票乘1号车上山。”
早上的稀饭,其实就是头天的干饭加点水烧开,小铁作的花卷还不错,菜嘛就是凉拌几片大辣椒、几片萝卜什么的。我喝了1大碗稀饭,吃了三个花卷(有点多),菜我尝了一下,就没有吃,吃的是我自己带的榨菜。
小铁坐在我对面,一边抽烟,一边和我聊天。他说他在这儿把这个旅游季节干完后,就准备到南疆去打工,每个月工资收入都差不多,但南疆一年12个月都有事干,全年总收入就要高得多。我问他:那他老婆去不去?他说:老婆不能去,有两个小孩要人管,又不能把两个小孩带到南疆去。我说:两地分居很苦啊。他埋头抽烟不说话了——生活,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容易啊!
他见我不吃他拌的菜,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没有说什么。
早餐收15元。
我告诉小铁:中午我不回来吃饭,晚饭要回来吃,还是按昨天晚上那样弄,但分量要少弄点,免得浪费。
到观鱼亭得另外购买票。70岁以上老人车票半价7元,门票免。
观鱼亭到地面直线距离约1000米左右,但上山的公路弯弯曲曲,汽车从换乘中心出发,沿着东北坡往上开(东南坡下就是喀纳斯湖)。车行大约半个小时,就到了东南、东北坡交接的山脊上,这才到半山腰,停车点就在这儿,公路到头,不再往上开了。从停车点到观鱼亭,沿着山脊往上,要爬1076步石(木)台阶。这1076步石(木)台阶,就要靠自己的双腿来数完了!
山势更陡。山脊上的风吹过来,寒气直往衣服里钻,双手插在口袋里还是冻得受不了,脸上像被刀子割一样。我赶紧停下来,从口袋里取出冲锋衣,费了很大劲,才把冲锋衣穿好——手被冻得已经不听使唤了。
我用了大约1个小时,中途歇了4次,才爬到观鱼亭。手、脸感觉很冷,背上却发热。
上山的人不多,稀稀拉拉的,绝大多数人都是边爬边喘粗气,爬一段歇一会。所以这个景点,并不适合十岁以下的孩子前往。
观鱼亭建在喀纳斯湖四周群山中最高的一座山的山峰尖上。我说它是山尖,是因为这个地方,四周陡峭,面积不足100平方米。
站在观鱼亭,我国最北、最西的雪山冷淡水湖泊全景,尽收眼底;湖四周远近雪山在阳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
站在观鱼亭,才深刻地理解到什么叫着“一览群山低”!
我内心暗暗地问:这就是那个被传得沸沸扬扬、水怪出没的神秘湖泊吗?哲罗鲑,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喀纳斯湖的哲罗鲑,真有那么大、那么厉害吗?晚上吃饭时我问师老板,他告诉我:他看到从喀纳斯湖弄起来最大的鱼,有近2米长、重100多斤——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现在政府禁止在喀纳斯湖捕鱼。
整个喀纳斯湖成长条形,与其说它是湖,还不如说它是河:它其实就是喀纳斯河在这一段水面宽得多,深得多而已。
拍了两段视频、几张照片后,我就慢慢地沿着下山的路往停车点走去——上、下山的路是分开的,上山的路不允许下行,可能是从安全角度考虑吧——山陡路窄,如果人多很容易出事。想抽烟,一看到处都是“禁止烟火”的牌子,而且每隔不远就有一个景区工作人员在执勤。算了,忍住吧。
前后用了3个多小时,我于10日下午1点钟回到换乘中心,找地方坐下来,草草吃了点我带的干粮,喝了点水,又找到吸烟点,抽了两支烟。感觉还可以,不累。
到白哈巴!问景区工作人员,得知下午到白哈巴的车有,2点才开,于是赶紧到服务中心后面的警务站,只要身份证,花了两三分钟,到白哈巴的边境通行证就办好了。到售票处买票:70岁以上老人,车费半价35元,免门票。
由于5.1旅游高峰刚过,所以那天到白哈巴的人不多,车没有坐满人,车内比较宽松。从喀纳斯换乘中心到白哈巴约45公里左右,车行约一个小时我们就到了白哈巴旅游区。
(未完待续)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