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1

【游记】人间四月天,我的闽之行之归途(之四 :徽州古城,渔梁坝、新安江画廊等)

编辑
天数:2 天 时间:4 月 和谁:一个人

梦里徽州

这次出行起初定义为“闽之行”,所以徽州本不在我这次行程计划之中。但由于回程不想乘飞机直接回家,想一路看看风景,所以选乘高铁。可是从福州到北京高铁时间实在太长(八九个小时),而疫情期间车上要全程戴口罩,实在难以坚持,所以想选一中途站点歇一下。于是查到了歙县站,附近有中国四大古城之一的徽州古城(其他三古城为已去过的丽江、平遥和未去过的四川阆中),还有新安江山水画廊等,所以选择了歙县,在此停留两日。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

从福州到歙县大约两个半小时,下午三点半到了歙县北站,这好像是我所见过的最小的高铁车站。车站很新,但只有一层,即便这样,车站内外也都是空荡荡的,很偏僻,与青山相邻。

之后去看了徽州府衙和城门。府衙看起来威严庄重,但据介绍,府衙建筑都是近年复建的,基本上没有从前留下的一砖一瓦。城门雄伟壮观,坚不可摧,城墙上砖石的斑驳破旧可见其历经了百年沧桑。究竟是何年所建、经过多少次修建也很难说清了。

肚子咕噜噜了,在附近饭馆打包一份米线回客栈吃饭休息。

 晚饭后,客栈老板主动提出带着住在这里的我们几位客人在古城里转转,看了一些有故事的地方:皖南事变中叶挺被拘禁的地方,蛤蟆井,几处贞洁牌坊,徽州署衙,讲了一些许国八脚牌坊的故事等等。

蛤蟆井位于斗山街,传说是唐朝贞观年间一家望族在一对蛤蟆栖身的岩石上发现两个泉眼,于是凿出两个井口,即“蛤蟆井”。这户人家考虑到斗山街缺水严重,就决定隔出一口井捐与街坊使用,另一井口自家使用,蛤蟆井也称作姊妹井。这对井千年不枯,使用至今。井的主人对街坊邻里的善良和宽厚,也就跟这清清泉水一起成为了千年流传的佳话。

古城里的贞节牌坊比比皆是,其中有一座“叶氏贞洁木门坊”传说是朱元璋为答谢叶氏寡妇的救命之恩而赏赐的贞节牌坊。从这么多贞节牌坊可以想见,在封建时代,对女性的最高道德评判标准即是贞洁。

至于八脚牌坊的故事就更有趣了。当年封建帝王时代,只有皇上可以立八脚牌坊,其他最多四脚,而许国可能因为对皇上赏赐修建功德牌坊过于得意,于是自己修建了八脚牌坊,但建成后迟迟不敢见皇上,好多个月过去才去见皇上,皇上问及“牌坊建得怎么样了?这么长时间了还建不起个四脚牌坊?就算八脚牌坊也该建起来了”,许国这才乘机坦言“我确实建了八脚牌坊”,鉴于他把握的禀告时机恰恰好,加上皇上看中他一贯的忠心和才能,于是,默许了他的八脚牌坊。

 

府衙对面的谯楼夜晚灯火辉煌,其最大特色在于门洞下镶嵌的24根(也有人说26根)粗圆木柱,细看发现这个门洞不是一般矩形,而是由这些圆木柱子凹成倒梯形,灯光下这些光滑的圆木柱反射出明亮的光泽。

城墙下的“梦里徽州”灯光景观为古城夜晚增加了一份温暖。

路过一户敞着门的普通人家,看到的正是想象中的徽州人家的样子:

同行的另一家是青岛来的一对六七十岁的老夫妻和陪同他们的一位他们安徽老家的亲戚或朋友,据这位陪同讲,那位先生是青岛某海军转业军官,现在退休休息了,夫人年龄差不多,看起来年轻时应该是个漂亮女人,三位都很爱讲话,很随和,于是也问及我的情况。我一人出行总会被人好奇地问为什么一个人出来玩,我猜想,他们可能会以为我是受了什么刺激一人离家出走的吧,哈哈!我就如实相告,因为什么什么情况,家人不能一起出行,朋友们也都各忙各的,若要找到合适旅伴不定几年才能出游一次,我只想赶紧利用自由的时间和健康身体多出来走走,更何况自己出来习惯了,感觉也挺好的。途中遇到陌生旅友随便聊聊也是不错。

 27日 按照事先的计划今天游览新安江山水画廊,游览票已经从携程订好。向客栈老板打听了去新安江游船码头的交通线路,乘大巴到深度镇即可。老板建议我早上7点之前出发,并主动提出可以电动车送我到汽车站,我接受了他的好意,很顺利就到了新安江游览码头。游览新安江的玩法跟从前游漓江差不多,乘船看画,移舟换景。这山水画廊虽比不上漓江的山水漂亮,但青山绿水与簇簇白色徽式房屋的交相呼应,加上今天烟雨蒙蒙的天气,景色也是如诗如画,美丽动人的。

中间导游安排了上岸参观展示当地婚庆嫁娶风俗的红妆馆,包括婚庆礼仪、婚娇、婚床、各种豪华嫁妆等等:

 

之后第二次上岸观看旅游项目渔翁捕鱼表演,岸边很多老乡在买旅游小商品和小吃,于是买了几块香樟木块,品尝了这里特有的小吃炸毛豆腐,还吃了几串新安江炸鱼。

大约中午十二点游览结束,回到了游船码头。

昨天听青岛客人说他们自驾去了当地的一个土楼景区——阳产土楼,据说从新安江码头这边去不是很远。早上我上船之前在码头附近正好看到了路边大牌上写着“阳产土楼游客集散中心”,现在过去看看,没有人,办公室锁着,旁边一位保安告诉我直接打牌子上的电话联系即可。于是很顺利联系到工作人员,他让我先等等,于是我先到附近去吃了午饭,大约一点半工作人员给我回电话,他安排我跟着上海人的一个团队去参观阳产土楼。两部七座旅行轿车,开到山里,行驶了山路十八弯后顺利到达阳产土楼景区。哇,真没想到安徽有保护的这样完好的土楼群,甚是壮观。之前还真是没有听说过安徽的土楼,这里也几乎还没有开发成旅游景区,住在土楼里的人们基本上还在过着他们正常安静的生活,我们也尽量不打扰他们。细雨绵绵之中土楼显得群格外安静清爽,几乎看不到有人出来,不知土楼里的人们这时在干什么。

我跟着这帮上海人顺着山路上上下下观看土楼,这帮上海游客大约都在三十多岁,四十不到的样子,不知他们是什么关系,我猜测是一个单位的同事,基本男女各半,叽里咕噜的上海话我也不大听得懂,只有一两位女士偶尔跟我说几句普通话。这帮人的最大好处是,他们都是为看土楼而来,专心看土楼看风景,不算吵闹,也没有热衷拍臭美照的,所以我们很快就看完土楼返回了游船码头附近的停车场。从这里乘大巴返回古城。

大巴下车后,想起来早上老板送我赶车时路过了一座万年桥,当时时间紧没有停下来好好看,现在不紧不慢好好瞧一瞧:

回到住处休息一会儿又到附近古城溜达看看。出生于教师世家的我必须去看看附近的陶行知纪念馆。参观中发现陶行知先生曾经执教过的大学正是女儿上过的学校。

然后回到住处稍事休息,跟老板打听哪家的臭桂鱼比较好,然后美美享用了地道臭桂鱼。 

28日 今天天气真好,起床后先到所住三楼的平台上享受下新鲜清爽的空气,欣赏古城的早晨:

在筹划徽州的行程时从网上看到徽州有座可以堪比“都江堰”的古代水利工程——渔梁坝。今天还有大半天时间,必须去这里看看。客栈老板娘告诉我:渔梁坝没多远,走着过去就行,中间还能看到李白问津亭。于是简单吃了早餐就往渔梁坝溜达。

还没出城就路过了“西街一号”,这曾是歙县县委大礼堂,细看礼堂正面墙上还挂着马恩列斯毛画像。现在已列入历史建筑,大院里其他房子开设了酒吧。

之后路过设立在新安江边的徽州古典园林公司和建筑业协会,可以想见这古城里的建筑大概都是由这单位负责修缮保护的。

这时已经到了新安江边,沿着江边石板铺就的新安古道走了不多远就到了渔梁村的“李白问津处”。故事源于李白寻访隐士许宣平的传说。据传,大诗人李白在洛阳同华传舍看到许宣平的一首题壁诗,惊为仙人,于是毅然动身寻访许宣平。李白先走访宣城旧友,游罢泾县桃花潭,在“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告别了好友王伦之后欣然来到歙县渔梁村寻访许宣平。李白只看到江上停泊一只破船,船头一老翁,气度不凡,神态超然,但由于李白寻许心切,并未注意老翁,只上前拜问许宣平家在何处,老翁捋胡微笑道“门前一竹竿,便是许公家”。李白听后便照直前行,但没走多远忽然顿悟:“门前一竿竹,不就是船头一竿笔直的竹篙么,老翁当是许宣平”,但李白再回去找,老翁已经无影无踪了,即是“许士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问津处”,失之交臂而成了千古憾事。

许隐士驾鹤远行,但渔梁坝千年不动。

渔梁坝位于新安江上游,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其功能为泄洪防旱及截留行船,现在虽然这些功能已不是那么必要,但它却是十分具有美感的水利工程设施。站在渔梁坝面前,顿感自己是如此之渺小,这不仅仅因为它宏大的体量让我感觉自己的渺小,更因为在它所经历的千余年岁月和它未来无尽的生命更让我感觉自己这区区几十年的生命实在微不足道。站在大坝上思索它所承载的丰厚的历史不禁感到心灵震颤、浮想联翩。

在回去的路上又细细品味了所经过的渔梁村和村里的新安古道,旁观古道上的人们现在的生活。

回到古城,又走过八脚牌坊、城门等处,前两天一直阴雨,今天终于是晴天,再好好拍几张古城标志建筑照片,据说只有从这个角度拍出的八脚牌坊才可以看到所有八只脚(可我看好像还是少拍了一只脚)。

记得头天晚上客栈老板带我们看城门时说起过,城门口牌楼牌匾上的“承流宣化”还是有故事的。承流宣化本意是“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使文化流传,百姓更有教养,国家也会更加兴旺”。当时的官员为表达自己的一片忠心,有意把“承”字中间少写两横,以表示“不要三心二意,只要一心一意”,于是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忽然想起还有一处该去看看,那就是曹氏二宅(大徽班),据介绍这个院落是清末民国初期的建筑,这里只是保存了大徽班的历史信息并再现了一些徽班当年场景,也并非大徽班旧址。恰好遇上一群小学生来此参观。

参观完大徽班,已近中午,按照客栈要求先回去把客房退了,然后再继续玩。

徽州古城西北方向,与古城隔江相望的地方有一个略带神秘色彩的大宅院,即徽商大宅院。网上介绍的信息:徽商大宅院整座古建筑群集牌坊、戏台、亭阁、花园、水榭等于一体,为组合式的宅第群体,有宅第26座、房屋数百间、天井36个、柱子1580根。徽商大宅院气势宏伟,马头墙层层昂起,飞檐翘首,亭阁桥榭、牌坊宅第浑然一体,木雕、砖雕、石雕“三雕”精品比比皆是。

然而这个宅院的存在是一件很奇特的事情,它既不是任何一家富商的宅邸,不是历史建筑,也不是新造建筑,它是将全歙县范围内濒临坍塌的26座明末、清代及民国时期具有徽派特色的建筑进行拆迁、搬家、复原及再造而形成的一个大宅院。建成后很多电影电视剧在此取景拍摄。然而这是一座十分有争议的建筑园林作品。它的诞生充满了很多蹊跷的事情。

这座宅院的建造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一个传奇人物(有人甚至称其为宅院的主人)名叫徐普来。徐普来本来就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然后成为包工头也很正常,然而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他居然能够“鲤鱼跳龙门”神奇地成为了国家干部,并坐到了副县级官员的席位上(歙县政协副zhu席),出于他一直对古建筑的兴趣和喜爱,最终便成功策划、指导建造了这座徽商大宅院。2006年,歙县发改委发文,将徽商大宅院列为县"十一.五"重点项目工程,并对徽商大宅院的施工进度规定了要求和期限。  在安徽省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悉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150多名中老年徽州工匠,在时任歙县政协副主席徐普来的策划、带领下,经过两年多的紧张施工,大气磅礴的徽商大宅院终于被精心建成,并于2007年9月开院接待游客。然而,好景不长,2010年9月,徐普来因被指控犯贪污(近5000万)罪而获刑。徽商大宅院也被定为非法建筑。

随着徐的倒台,徽商大宅院这块轰轰烈烈的旅游金字招牌一夜之间成了灰头土脸的尴尬院落。现在虽然还在向游客开放,但冷冷清清,门可罗雀。这样的建园方式本来就十分罕见,所以在这院子里的感觉也有些奇怪,虽然很多建筑是从别处移来,看得到很精美的工艺,但换了地方就感觉不那么自然了,总有移花接木之感,加上还补充了很多新的材料,衔接的也不是那么自然,所以。。。也就是个适合拍电影取景的地方吧。

总不能让我的徽州行程乃至整个14天的旅行终结于这个尴尬的“徽商大宅院”吧。

还是用我住了两天的十字街客栈来结尾吧。

这客栈位于古城内名叫“十字街”的十字形交叉街道上,十分方便游览古城,两天来老板夫妻热情周到,作为对于老板的感谢,我离店后及时在携程预订平台上给出5.0分及各种赞美好评。

又来到“最小高铁站”——歙县北站,

在站台等车的时候发现,由于在这里停车的高铁列车特别少,所以在站台上可以频繁感受到满速行驶的高铁列车经过时的震撼,这在北京是根本感受不到的。

六个多小时后到达北京南站,等我回家的人已经在出站口候着了。

 

 

(全部行程结束)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游记】人间四月天,我的闽之行之归途(之四 :徽州古城,渔梁坝、新安江画廊等)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