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6

“徽雕”三绝

编辑

        “徽雕”三绝是指徽派建筑中的砖雕、石雕和木雕三种民间雕刻工艺,徽派建筑不仅有青砖黛瓦马头墙,三雕更是绝活。徽州是古代的地理名称,位于安徽皖南、黄山周边,安徽省名便是取当时安庆、徽州两府首字组合而成。古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从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建郡之始迄今已逾两千年,曾先后为新都郡、新安郡、歙州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州府设在歙县,总面积约9807平方公里。古徽州历以商贾众多、徽派建筑而蜚声海内外,徽州三雕就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逐渐形成和发展的产物,是徽州人民的艺术创造、智慧的结晶和能工巧匠的佳作。徽州“三雕”主要用于民居、祠堂、庙宇、园林等建筑的装饰工艺雕刻,其历史源于宋代,至明清而达极盛,其刀功、技艺已到了“天工人可代,人工天不如”的艺术意境,故称“徽雕三绝”,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戏文故事、花鸟瑞兽、龙狮马鹿、民情风俗、渔樵耕读等,其雕刻技法一般多为浮雕,杂有透雕、圆雕、线雕与多种技法的并用,其布局之工、结构之巧、装饰之美、营造之精、内涵之深,令人叹为观止。“徽雕三绝”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色彩,以歙县、黟县、婺源县最为典型,保存也相对较好,2006年5月已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

       徽州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是在徽州盛产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的雕镂而形成的建筑装饰,广泛用于徽派建筑的门楼、门套、门楣、屋檐、屋顶、屋瓴等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是明清以来兴起的徽派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份。徽州砖雕有平雕、浮雕、立体雕刻,具有浓郁的民间色彩,我认为徽派民居的门楼最能体现徽州砖雕的工艺水平,其代表作应是绩溪县湖村。门楼是民居的脸面,也是其富裕的象征,主要种类有八字墙式、牌楼式、门罩式,湖村的门楼均为门罩式,其上部有挑檐和匾额,具有实用性、装饰性、牢固性等特色,湖村门楼多以砖雕为主,一般以花鸟、戏文故事、博古为主要题材。

徽派门楼砖雕
徽派门楼砖雕

湖村景区过去从未听说,我也是参观绩溪博物馆时才偶然得知此地,湖村为安徽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区,也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传承区,古村落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其中门楼砖雕堪称徽州之最,每一幅砖雕都是一件稀世珍宝。此村自然环境优美,缘溪河呈S形绕村而过,东西两片村庄如同太极,所以现已改名为太极湖村,这里有明代古街吟泉街,沿溪两岸徽派建筑百余幢多为明清建筑,尤其是以余社旺、章祖旺、章祖强、章秀珍4户为代表的门楼砖雕有20处之多,最大的一处雕饰面积达4.2平方米,而最好的7座就集中在一条街巷,工艺精美,文物价值高,故被誉为“中华门楼第一村”。

徽派门楼砖雕

湖村位于绩溪县城东北22公里处,但交通并不方便,网上说坐去胡家、伏岭、石门或徽杭古道专线车均经过湖村,其中9点半至石门班车可直达售票处,但我们进绩溪县汽车站时已是9:20点,于是临时更改计划,来到站前的公交停车场,坐20分钟1班的6路公交先到龙川再打的先去湖村,但龙川竟无一辆出租车,网约车也无人应答,后经停车场保安联系了一个私车司机,报价40元,在车上询问司机后才知湖村并不在公路主干道上,从路口进去还有2公里,石门班车已停开,去伏岭的车也不经湖村路口了,这短短2公里竟成了湖村景区的软肋。湖村村口有座日月亭,在没有通公路之前,这里是绩溪通往杭州的一条古道,后来村里在此修了这座日月亭,既可以给过往客人休息,也是一个关卡,现在则成了景区入口,有人把守,门票60元,右侧就是缘溪,沿溪左岸上行不远,很快看到“中华门楼第一村”的标志,

湖村入口
湖村小景
中华门楼第一村

进去后是条宽巷,左右两侧高档门楼密集,看来这一片应是当年村中的富人住宅区,首先看到的是三座相对的门楼,其中左面第一座最为奇特,上楣是11个龛座,挂落蝙蝠 八宝 ,称“十一麟阁”,下楣是“九狮(世)同堂”;

主巷
“十一麟阁”门楼
“十一麟阁”门楼
“十一麟阁”门楼

右边第二座上楣是“新科状元”,下楣是“张良纳履”卷轴图,左右两侧饰喜鹊梅花,意为“喜上眉梢”;对面这座上楣是“群英会”,下楣是“公艺百忍”,边雕瓜藤枝叶、云彩蝙蝠作装饰,这三座门楼均建于清末,保存状况基本良好。

“新科状元”门楼
“新科状元”门楼
“新科状元”门楼
“群英会”门楼
“群英会”门楼
“群英会”门楼

再向前在左边的狭窄支巷里又看到三座门楼,呈左、中、右品字形分布,其中有一座的说明牌称其为双楣式门罩,上楣左“耕”右“樵”,中间是“三顾茅庐”,下楣为“访友图”,两侧是“梅兰竹菊”;

支巷
“三顾茅庐”门楼
“三顾茅庐”门楼

还有一座的主图是“陈桥兵变”,上下还有“福(蝠)从天降”、“ 八宝 图”、“暗八仙”等图案,但下楣正中空白,没有任何图案;中间这座是单楣垂柱式,图案为“文川 武乡 ”,这三座门楼均建于清末,构图繁复,工艺精美。

“陈桥兵变”门楼
“陈桥兵变”门楼
“陈桥兵变”门楼

从支巷左侧出去,还可看到位于小桥边的木子堂,其门楼的砖雕也比精美,主图为三国演义中的“空城计”,但门前电缆纵横杂乱无章,拍照取景较为困难。

“空城计”门楼
“空城计”门楼

这些湖村大户均大门紧闭,但欣赏这些门楼砖雕无需入户,在门外游览即可,早听说徽州砖雕精美绝伦,今天真正是大开眼界,大饱眼福,我认为湖村的门楼砖雕应为全国最佳,而且没有之一,连晋商大院也稍逊一筹。最后我们登上村中的小山高台 ,全村景象尽收眼底,远处群山曲线朦胧,这里还巍然屹立着一株粗壮硕大的千年苦槠树,据说此树几十年前曾遭到雷击,至今仍留有雷击的碳痕,但它老而弥坚,郁郁葱葱,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千年苦槠树
千年苦槠树
千年苦槠树

                                                                                        二

         石雕在徽州城乡分布很广,类别亦多,主要用于寺宅的廊柱、门墙、牌坊、墓葬等处的装饰,属浮雕与圆雕艺术,享誉甚高,主要取材于青黑色的黟县青石。徽州石雕题材受雕刻材料本身限制,不及木雕与砖雕复杂,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至于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浮雕以浅层透雕与平面雕为主,圆雕整合趋势明显,刀法融精致于古朴大方,没有清代木雕与砖雕那样细腻繁琐,我认为徽州古牌坊最能体现徽州石雕的工艺和水平。我国现存的明清古牌坊以古徽州为最多,在历史上曾有牌坊达1000多座,文革中这类牌坊被破坏不少,现在皖南一带已较为少见,尚存有130多座,一般采用茶色或青色茶园石,徽州石雕更给牌坊增添光彩,每根柱石、每道额枋、每块字牌均有精美的雕刻,最精彩处要数大、小额枋上的枋心部分其中以下这三座令人印象深刻,“双狮戏球”、“鱼跃龙门”、“尺水龙腾”、“双凤朝阳”图案等栩栩如生。歙县被誉为“中国牌坊之乡”,历史上曾有400多座古牌坊,目前尚存104座,其中明代及以前的就达39座,堪为全国之最,素有“中国第一牌坊县”的美誉。位于歙县城中的徽州古城一直是郡、州、府治所在地,与县治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在徽州古城内的中和街,有一座非常特别的许国牌坊,其他古牌坊多为平面,许国牌坊却独辟蹊径,四面合围形成一座立体牌坊,因其有八根粗达半米见方的柱石,故民间俗称“八脚牌坊”,在我国众多古牌坊独一无二,仅此一例,是最早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两座古牌坊之一。

徽州古城
许国牌坊

许国(1527—1596),歙县人,是明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坊上“少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是许国的的全部头衔,许国牌坊平面呈口字形,由前后两座和左右两侧(前后两坊合用)的四块石牌坊组合而成,南北长11.54米,东西宽6.77米,全高为11.4米,占地面积78.13平方米,

许国牌坊

其中东、西二面为四柱三楼,南、北二面为二柱三楼,全部采用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用料特别粗壮厚实,结构牢固,造型丰满,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内外侧都有精美的石雕,正、背面的“恩荣”匾下是“先学后臣”和“上台元老”4字,四面的大额枋上均为“大学士”3字,属明代官方使用的“台阁体”,出自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手。

许国牌坊

在“ 潜口民宅”景区北部的明园内,有一座方氏宗祠牌坊,此坊建于明嘉靖丁亥年(公元1527年),四柱三门五楼,重檐悬山顶,徽州白麻石雕琢砌筑,通体遍饰高浮雕,上枋和额枋的图案全部镂空,设计生动,工艺精美,

方氏宗祠牌坊

奇特的是龙凤匾上雕刻着一个龇牙咧嘴的鬼,右手拿着一支笔,左手握着一个“权”,翘起的脚后有一方形大斗,“鬼”、“斗”合起来是“魁”字,但正楼两面匾额的字迹已难辨识,此坊原位于徽州区罗田村方氏宗祠前,皖赣铁路建设时宗祠拆毁,牌坊迁至此保护,随同迁入的还有方氏宗祠前一对石狮子。

方氏宗祠牌坊
方氏宗祠牌坊

在绩溪县龙川景区水街北岸河边,还有一座被誉为“徽派石雕之最”的“奕世尚书”牌坊,著名建筑师郑孝燮称其雕刻艺术比许国石坊还略胜一筹,此坊建于明代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年),三门四柱五楼,重檐悬山顶,高10米,宽9米,主楼“恩荣”匾四周盘以浮雕双龙戏珠纹,雕刻精美,下方南北两面分别镌书“奕世尚书”和“奕世宫保”,

龙川水街
“奕世尚书”牌坊

次间大字板分别题刻“大司徒”、“大司马”和“青宫少保”、“青宫太保”,书法道劲流畅,气韵不凡,相传出自明代书法大家文徵明之手。此坊是为明代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两人而立,当地曾为二人立坊多达13座,其中龙川就有7座,现仅留下了这一座。二胡均为绩溪龙川人,在《明史》均有其传,胡富是明成化戊戌科进士(公元1478年),胡宗宪是明嘉靖戊戌科进士(公元1538年),二人相隔60年同中进士,故冠以“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而大司徒、大司马分别是明代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的别称。

“奕世尚书”牌坊

胡富(公元1445-1522年)为政有绩,历任湖南按察使、陕西右、左布政使、顺天府尹、南京大理寺卿、户部待郎等职,因其“遇事果敢,执法尤坚”,再升南京户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少保。胡宗宪中进士后初授山东益都令,后任杭州知府,修整西湖,扩建岳庙,深受百姓好评,升任浙江巡按御史后旋即晋升为总督,总制七省军务抗倭灭寇,大胆起用俞大猷、戚继光等为大将,制定“攻谋为上,角力为下”和“剿抚兼施,分化瓦解”的战略,转战江浙,平息倭患,最后官至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并加太保,成为龙川胡氏家族第一人,戚继光能在剿倭战争中发挥巨大作用,也有胡宗宪的选拔之功,他还是中国第一个将钓鱼岛列入海防图的人。

“奕世尚书”牌坊

                                                                                     三

        徽州山区盛产木材,建筑物绝大多数都是砖木石结构,尤以使用木料为多,成了木雕艺人发挥聪明才智的用武之地,徽州木雕用于建筑物内的屏风、窗楹、栏柱,日常使用的床、桌、椅、案和文房用具上均可一睹木雕的风采,几乎是无村不有,遍及城乡,其分布之广在全国屈指可数。徽州木雕的题材广泛,有人物、山水、花卉、禽兽、虫鱼、云头、回纹,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主要采用圆雕、浮雕、透雕等表现手法。

徽派木雕
徽派木雕

网上说徽州木雕的代表作为黟县宏村的承志堂和木雕楼,尤其是承志堂里的雕梁木雕"百子闹元宵",承志堂是当年村里最富人家、清末盐商汪定贵的住宅,也是村里规模最大的民宅,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占地21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虽然门楼看上去很一般,但里面精工细作,金碧辉煌,有木柱136根、大小天井9个、房屋60间,建造费用达白银 60万两,木雕上镀黄金100两,全屋所有木雕由20个工匠历时4年才完成。前堂也称大堂、前厅,是承志堂的精华部分,无论是厅堂摆设、悬挂的楹联、字画都非常讲究,整个厅堂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显示出当时房主的豪华和气魄。

宏村小景
承志堂

承志堂木雕精美绝伦,前厅中门之上,有一长幅图案“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100个男孩,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把徽州民间闹元宵的喜庆画面展现得活灵活现。东西边门呈古钱币形状,又很像一个“商”字,象征着财源滚滚,东边上图为“董卓进京”、下图为“三英战吕布”;西边上图是“战长沙”、下图是“战宛城”,横梁上雕的是“甘露寺”、“长坂坡”、“定军山”等三国演义战争图,画面栩栩和生。额枋上的木雕图案是“唐肃宗宴百官图”,5、6厘米厚的额枋上雕出7、8个层次,极富有立体感,在长约2米、高0.33米的木雕图案上,四张八仙桌一字摆开,众官员围着正在弹琴、下棋、看书、作画。承志堂木雕精美绝伦,前厅中门之上,有一长幅图案“百子闹元宵图”,雕刻着100个男孩,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把徽州民间闹元宵的喜庆画面展现得活灵活现。东西边门呈古钱币形状,又很像一个“商”字,象征着财源滚滚,东边上图为“董卓进京”,下图为“三英战吕布”;

“百子闹元宵图”

西边上图是“战长沙”、下图是“战宛城”,横梁上雕的是“甘露寺”、“长坂坡”、“定军山”等三国演义战争图,画面栩栩和生。额枋上的木雕图案是“唐肃宗宴百官图”,5、6厘米厚的额枋上雕出7、8个层次,极富有立体感,在长约2米、高0.33米的木雕图案上,四张八仙桌一字摆开,众官员围着正在弹琴、下棋、看书、作画。30多个官员坐、站、行、止姿态各异,各得其乐,东角有一佣人正在烧茶,茶壶冒着热气,火炉边一佣人正在扇火,西角有一理发匠,正在为一官员理发挖耳朵,整个画面线条清晰,构图巧妙,形态极逼真。前堂左右是卧室,外有过厢,卧室厢房是双扇莲花门,门上雕有万事如意图案,图案有两对鱼,意思是吉庆有余。格扇门上有四个图案,两边共八块,雕的是铁拐李、吕洞宾、张果老等八仙人物,每个仙人旁有一道童,共16人;中间裙板雕有渔樵耕读图案;下端还雕有福、禄、寿、禧四星高照图。

格扇门图案

我认为黄山市徽州区呈坎村的罗东舒先生祠的木雕也很精彩,此村始建于东汉末年,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有人对这里的八卦地形和“风水”理论”很感兴趣,我却关注其“ 江南第一村”、“ 中国古建筑之乡”的内涵,村里现有宋元明清建筑100余处,其中有21处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量之多居黄山市首位,而且有宅、祠、社、桥等多种建筑,类型丰富,风格独特,当年朱熹就有“呈坎双贤里, 江南第一村”的赞誉,现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从小桥上穿永兴湖而过,我们进入住宅区,在迷宫似的深巷穿行,最后来到罗东舒祠,呈坎村的游程进入了高潮,此祠是我国民间祠堂的经典,也是全国现存祠堂中规模最大、设计及雕刻俱佳的建筑,被誉为“ 江南第一名祠”,

呈坎村景
罗东舒祠
罗东舒祠
罗东舒祠

 这也是吸引我们来呈坎的主要原因。此祠是为纪念呈坎村罗氏宗族十三世祖罗东舒,由二十一世祖罗洁宗始建于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2年),在后寝大殿快要完工时停工,明万历壬子年(公元1617年)又由二十二世祖罗应鹤续建,并增建了宝纶阁,全祠共四进四院,总占地面积达3300平方米,最后一进宝纶阁是整个祠堂的精华部分,其最大特点是门面宽阔,工艺精湛,沿廊有10根巨型 石柱 ,殿内有木柱46根,楼阁有11个开间,面阔宽达30米,走进宝纶阁,抬头仰望梁上,只见巨木纵横,花纹繁复,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

宝纶阁
宝纶阁
宝纶阁
宝纶阁

此外,婺源县思溪村民居的木雕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人会说婺源属于江西,与徽州有关系吗?实际上婺源过去长期属于徽州,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设县时就隶于安徽,这种情况一直沿续了宋、明、清三代,虽然1934年婺源被划属江西,但仅有短短3年就回归安徽了。1949年南下江西的解放军五兵团先行占领了婺源,后来婺源就划归江西了,安徽从此少了个重要景点,但仍留下许多徽派的历史印迹,这里的建筑多为徽式民居,如思口镇的思溪村始建于南宋庆元五年(公元1199年),至今已经有800多年历史,整个村落以明清古建筑为主有古民居156幢,其中明代建筑5幢,清代建筑80余幢,其中建于雍正年间的敬序堂,占地亩余,官式厅堂不开正门,花厅外木雕精美繁复;

思溪村景
敬序堂
敬序堂

道光皇帝御赐的“七叶衍祥”匾额,嘉奖的是七代五世同堂的俞家;建于嘉庆年间的承志堂是思溪村最引人瞩目的一栋建筑,其百寿花厅100个的“寿”字工艺精湛,字型各异,此厅原为承志堂的迎宾馆,花厅是旧时称呼,类似于现在的客厅,其子给父亲祝寿而修建的,整栋建筑花了8年时间才修建而成,巧夺天工的木雕手艺也永久保留下来。

百寿花厅
百寿花厅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徽雕”三绝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