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亲爱的用户:感谢您对游记业务的长久支持。由于战略方向的调整,我们将于2025-11-30 23:59 停止游记业务的运维。您已发布的游记会继续保留,但不再提供“编辑”功能。后续您可以通过【发布笔记】,记录您的美好旅行。

更新时间:2025.01.09

2021年安顺游记(1)——圆通寺和武庙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2 天 时间:10 月 人均:400 元 和谁:夫妻

发表于 2022-01-14 14:47

安顺之行,是2021年最为遗憾的一次经历。

本来,安顺只是贵州之旅的第一站。后来因为疫情的到来,第一站却成了最后的,也是唯一的一站。


安顺历史悠久,春秋时期这里曾是古牂牁国北部的中心——夜郎邑。战国初期,夜郎部落兴起,颠覆了牂牁国,建立了著名的夜郎国,其首府就在安顺。当然,夜郎之出名,并非因为强大,而是“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

秦国统一天下,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夜郎等小国不服朝廷管制,被汉朝彻底灭国。以后历代,安顺地区的归属及名称屡有更改。

明洪武五年(1372),朱元璋命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军进入贵州地区扫除清元残余势力。同年12月,依照皇帝旨意,在安顺一带建筑卫城,这就是安顺城的开始。以后又确立了安顺州的地位,成为黔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顺治十七年,设立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撤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

目前,安顺是贵州省的地级市,也是一个著名的旅游城市。


20年多年前,曾经来过安顺。那次是单位给我的昆明疗养指标。上班三十多年,第一次享受疗养待遇,确实是值得记忆的人生大事。那次疗养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选择了安顺。虽然只玩了两天,住了一晚上,但采用与人拼车旅游的方式,却游览了黄果树、天星桥、龙宫、旋塘等景区,印象十分美好。所以这一次的贵州之行,还是选择安顺作为第一站。


高铁是直达安顺的。从高铁站打了一辆出租车,直达网上预定的酒店。办理入住以后,上街寻找饭店晚餐。

来到酒店附近的美食街,找了一家顺眼的,点了一盘炒牛肉,一盆烤茄子。一碗白菜丸子汤。安顺的牛肉比起太原的来,要好很多。此外,烤茄子也很好吃。贵州在烧烤方面,还是很有讲究的。



10月19日,早餐之后,按照计划游览安顺老城。我们从酒店打了一辆出租,来到了圆通寺。


圆通寺始建于南宋咸淳十年,其历史还在安顺建城之前。资料归其为元代建筑,我以为不妥,因为当时的南宋政权尚未灭亡,不要急于承认元代的年号。

寺庙初建时,规模只有一院一殿,供奉圆通观音大士。元末时寺庙毁于兵火。明洪武十八年(1385),朱元璋下诏,由朝廷发帑,刘基、沐英、康茂才负责在全国复建由于战争而被破坏的寺庙。圆通寺就是在此时得以重建的。

明永乐六年(公元1408年),镇守贵州的镇远侯顾成对圆通寺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以后,历经明、清两朝历次重修,圆通寺成为安顺三大寺院——圆通寺、崇贞寺、东岳庙之首。

60年代,寺庙遭受破坏。现在所见,是2006年开始重修的。


现在的圆通寺前建有广场。一群大妈正在跳着广场舞,很使人感到亲切。在这里可以仰望圆通寺背后的西秀山,以及西秀山上的西秀山塔。



圆通寺前立有四柱三门的石牌坊。奇怪的是,牌坊使用了通天柱,一般来说,这不符合规矩。



从牌楼的右侧门进入寺院。第一进院正面便是大雄宝殿。



大殿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殿前设前廊。檐下悬挂三块横匾,分别题写“大雄宝殿”、“法论常转”和“万德庄严”,廊柱上还悬挂有楹联:“塔山拥祥云,名刹宏开登净域;圆通施法雨,慈航普渡指迷津。”



殿中塑大佛三尊,一般的游记记叙为横三世佛:即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和阿弥陀佛。但据佛教网页介绍,其实是三身佛,即法身佛——毗卢遮那佛、报身佛——卢舍那佛以及应身佛——释迦牟尼佛。


一进庭院两侧有两层高的厢房。庭院中的古树,挂满了祈福的红绸。一树的红色,煞是好看。



大殿之后,是二进庭院。庭院的正面是立在高高的两层台基之上的圆通阁。圆通阁是石木结构的二层楼阁。楼阁面阔三间,两出檐歇山顶。其上层为藏经楼。

下层檐下挂横匾曰“圆通阁”。前廊柱上挂有楹联,题曰:“宝筏普度三千界;甘露谝施四部洲”。



从外表可以看出,与前面的大雄宝殿一样,其石柱都是原有旧物。所以很值得一看。

原以为在寺内就可以登上山去,到达西秀山塔。但寺僧却道不行。原来西秀山塔归于西秀山公园,需要从外面登上山去。


原路返回,来到西秀山下。然后沿着石阶登上山去。西秀山其实并不高,无多片刻便来到了山顶,看到了那座耸立于山巅的西秀山白塔。


白石塔始建于元泰定三年(公元1326年),当时是一座风水他。据咸丰年间的“安顺府志”,安顺四面环山,唯独城南山势平缓,因此行家认为需要在城南的西秀山上建一座宝塔,以弥补风水的不足。

但后来,随着圆通寺的逐渐兴盛,石塔逐渐与山下的圆通寺相联系,成为一座佛塔。

元代初建的石塔后来毁于兵火。后来,在明万历二十年、崇祯十年以及清嘉庆二年曾有过三次重修。而现在所见的石塔,咸丰元年重修的。因为在塔身北侧第二级塔壁上还留有刻石:“咸丰元年普定县邵鸿儒重修”;南侧第二级的塔面上刻有知府胡林翼捐金二十两,以及其他参捐乡绅的姓名。

石塔平面为六边形,站立在2米高的基座上,基座同样也是六边形,边长为3米。基座角上雕有力士像,不过有些已经模糊不清。



石塔塔身为七级,通高10余米。自下而上,逐层收缩,使整座塔身呈锥台状。底层和第二层,每面开有佛龛,底层佛龛中雕有天王和金刚,第二层佛龛雕有六尊佛像和法号,依次为: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南无西方接引阿弥陀佛、南无圆满报身卢舍那佛、清静法身昆卢遮那佛、南无当来下身弥勒真佛和幽冥教主地藏王菩萨。

山顶平台地方不大,绕塔数圈,拍了几张照片,就此下山。沿原路回到山下,然后沿着中华南路一路向北走去,来到了武庙。


武庙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初名寿亭侯祠,后改称关帝庙。

清康熙五年,贵州提督李本深重修关帝庙,并改名为武庙。乾隆五十七年,建造了观音楼。民国八年,安顺县知事唐希泽将关羽、岳飞合祀,改武庙为关岳庙,但当地人一直称其为“安顺武庙”。

由于年久失修,也由于60年代的破坏,到了2000年前后,武庙仅残存观音楼、大殿以及两厢,其他武庙建筑均告颓败。经过政府部门的努力,武庙残存的部分得到了全面整修。现在所见,便是整修后的结果。


这是路边新建的石牌楼。四柱三门三滴水歇山顶,额题为“文武圣神”。




牌楼之后,是一段宫墙,进入宫墙门内,是第一进庭院。一进庭院中有泮池和石桥。一般来说,只有文庙才有泮池,所以童生入学,称为“入泮”。武庙而有泮池,可谓绝无仅有。而且这里的泮池很为独特,其平面呈八边形,称为八卦泮池,堪称冸池一绝。



正面是武庙大殿。大殿面阔三间,歇山顶,殿前设前廊,正面前列六根石柱,后排六根石柱,整座大厅是靠36根高为14米的石柱支撑的。所以整座大殿建筑虽然陈旧,却显得气宇轩昂,非同一般。



大门上方挂有横匾,题曰:“光照日月”,廊柱上悬挂楹联:“力扶汉鼎,道阐麟经,秉忠义伐魏拒吴,统南北东西,四海咸钦帝君仙佛;气禀乾坤,心同日月,显威灵伏魔荡寇,合古今中外,万民共仰文武圣神。”



此联对关羽无限拔高,似乎并不符合历史事实。而且“伐魏拒吴”并非蜀汉的既定国策,蜀汉也从未有过“统南北东西”的武功。说实话,蜀汉之失败,就在于“伐魏拒吴”这四个字!



大殿内供奉的是戎装的关羽和两边的关平、周仓。上方的横匾题曰:“万世人极”。其中并没有岳飞。


大殿背后,是第二进庭院。二进的主体建筑是观音阁。武庙中建了一座观音阁,很令人想不明白。佛道本是两家,关帝和观音也是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怎么会放在一起的?也许是前面的杀戮气太重了,要用后面的大慈大悲来平衡一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这里的观音阁很像是圆通寺后面的观音阁,所不同的是三层楼阁,三出檐。主体的柱子也都是石柱,木结构部分显得很陈旧,也都没有牌匾和楹联。


看完了观音阁也就结束了武庙的参观。


(未完,待续)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安顺1371
2021年安顺游记(1)——圆通寺和武庙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安顺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安顺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安顺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安顺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贵州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