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4

黎族服饰:三千年的延续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9 月 人均:300 元 和谁:和朋友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紫甘蓝(螺壳烧成的灰)浸泡晒干而成。

黎族男子一般穿对襟无领的上衣和长裤,缠头巾插雉翎。妇女穿黑色圆领贯头衣,配以诸多饰物,领口用白绿两色珠串连成三条套边,袖口和下摆以花纹装饰,前后身用小珠串成彩色图案。下穿紧身超短筒裙。

有些身着黑、蓝色平领上衣,袖口上绣白色花纹,后背有一道横条花纹,下着色彩艳丽的花筒裙,裙子的合口褶设在前面,盛装时头插银钗,颈戴银链、银项圈,胸挂珠铃,手戴银圈。头系黑布头巾。

黎族传统服饰灿烂多彩,其款式、图案都很有地方特色。在与岛上各民族频繁的交往过程中,黎族服饰发生了一些变化。其中最明显的是将无领直口和贯头上衣改为挖口上衣领,或者将直身、直缝、直袖改为使腰身、袖口有缝(折间),或者改无纽为饰纽,后来又改为琵琶纽,最后将对襟改为偏襟。

赛方言黎族群众,除陵水黎族自治县祖关、群英地区妇女穿的是有花筒(俗称“丝筒”)外,其余均先是在裙尾、裙腰上绣花,后又在上衣反镶色彩较为鲜艳的布边,筒裙多织条格纹,最后只穿蓝衣黑裙或素身无花纹服饰。

海南解放后,黎族的服饰发生了更大的变化。据20世纪50年代黎族社会调查资料表明,当时农村的年轻一代已普遍接受汉装,年纪较大的男子(40岁以上)还保留有本民族的上衣,但已不穿“吊檐”(前后各挂一块布的裙子)和“包卵布”,改穿汉式长裤或短裤。

妇女服饰在质料方面已改用买来的布料制成上衣,筒裙仍是自织。许多人还穿上买来的各式衬衣和裤子,只有比较边远地区的中老年妇女仍穿着黎族服饰。20世纪80年代后,黎族社会里已很少有人穿民族服装,各乡村里的年轻姑娘们也不热衷于织锦制作民族服装。

黎族服饰保留浓厚的民族风情习俗和服饰特点。到1990年,虽然不少地方的黎族青年男女已改穿汉服,但在结婚、丧葬、宗教活动、节庆日子时,人们仍然穿着传统服饰。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黎族服饰:三千年的延续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