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11

黎锦——中国棉纺历史的“活化石”

编辑
天数:1 天 时间:12 月 人均:200 元 和谁:和朋友

黎族是中国56个民族之一,是唯一聚居海南岛的少数民族。黎族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黎锦,至今已有近3000年历史,所传承的花纹图案堪称这个民族的独特史书。

黎族人民在制作服饰时所使用纺、染、织、绣方法,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为古老的棉纺织染绣技艺,该技艺被称为中国纺织业的“活化石”,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9年将其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海南黎族就懂得了用木棉纤维纺织衣服,西汉时期黎族人民纺织成的精美的“广幅布”被中央王朝定为“岁贡”珍品。三国时期黎族人已会用吉贝制作“无色斑布”。灿烂的黎锦织绣艺术,成品主要有黎锦和服饰等,其中以清代进贡朝廷的珍品“龙被”最为驰名。“龙被”工艺精湛,风格古朴典雅,文化内涵丰富,是工艺难度最大、文化品位最高的黎族织锦之一。

自宋代到清代,黎锦精华之作多有向朝廷进贡的珍品,高度浓缩了黎族的历史与文化,清代学士程秉钊有“黎锦光辉艳若云”的诗句,赞叹之情溢于言表。

一直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誉为民间文化历史的“活化石”,而传承人则是非遗背后岁月长河中传统文化的“提灯人”,他(她)们延伸着传统文化从古至今的路,是活着的历史精华。

黎锦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黎锦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地区一千多年。

元朝时,中国纺织业始祖黄道婆从松江乌泥泾漂泊到今三亚崖城水南村,在此居住40年期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纺织技艺,将黎族棉纺有关“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技术带回家乡,把当地原来手摇式只能纺一根纱的踏车,改进为一手能纺三根纱的维脚踏车,使纺织速度大大提高。后来黄道婆在其家乡大力传播黎族先进的纺织技术,推动了长江中下游棉纺业的发展,掀起持续数百年的“棉花革命”,造就了“衣被天下”的传奇。著名作家余秋雨感叹:黄道婆从海南岛黎族姊妹手中汲取了技能,竟给中原都带来了温暖!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黎锦——中国棉纺历史的“活化石” 编辑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