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西班牙(1.7万字+370余张美图)
写下这个题目,我胸中的激情又一次被点燃!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一年多,但西班牙激情四射的时光仍然时不时在眼前出现:忘不了高迪和他的建筑;忘不了萨拉戈萨迎接圣诞的狂欢夜;忘不了马德里美丽的皇宫;忘不了龙达的斗牛场;忘不了塞维利亚的弗拉明戈舞……
南欧的西班牙、葡萄牙是我一直想去的国家,不仅是因为西欧、东欧、北欧我已经涉足,主要是钟情于这两个国家厚重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2013年末,我终于来到了朝思暮想的西班牙。
为了便于阅读,我把西班牙之行分为9篇。
第一篇:巴塞罗那
我们搭乘的是俄罗斯航空公司的航班,途经莫斯科,再到巴塞罗那。据说,这也是我们整个价位下来的原因之一。说实在的,我倒并没有觉得俄航有什么不好,有人担心他的安全,有人嫌“红眼航班”多了一点,但最后给我们追加了莫斯科的一日游,还真是出乎意料的。照片摄于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
冬季的莫斯科谢列梅捷沃国际机场,一片洁白。
摄于莫斯科至巴塞罗那的UN337航班
途中飞跃的这个山脉(不知是不是阿尔卑斯山),也是一片洁白。
从UN337航班的窗外俯瞰地中海岸白色巴塞罗那的那一刻起,我相机的快门就一直响个不停。巴塞罗那,我来了!
巴塞罗那机场大厅,敞亮、气派,漂亮,很现代,人却不多。与我们同时走出机场的中国旅游团只有一个来自山东的6人小团。此后,在整个西班牙期间,与我们经常碰面的也只有这个小团。看来,一来目前是旅游淡季;二来,国人目前去南欧的还不太多。照片摄于巴塞罗那机场。
西班牙位于欧洲西南伊比利亚半岛上,南隔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东临地中海。总面积505925平方公里,如果包括横跨亚欧大陆的俄罗斯和土耳其,西班牙在欧洲排名第五,如果不包括,排名第三。照片摄于国家宫。
21日下午和22日上午,我们在巴塞罗那走马观花地游览了:国家宫、1992年奥运会主场馆、蒙杰伊克山、西班牙广场、哥伦布广场、兰步拉步行街、巴塞罗那港湾、西甲球队巴塞罗那的主场——诺坎普球场等景点,重点参观了著名的高迪建筑。值得庆幸的是,这两天都是艳阳高照。照片摄于国家宫。
国家宫又叫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是当地最大的博物馆,原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兴建的展览馆,位于蒙杰伊克山上,玛丽亚•克里斯蒂娜王后大道的终点。
西班牙国土面积虽然不算太大,但在世界上的影响却比较大。这是因为,从前西班牙有大片的殖民地,南美洲基本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瓜分了,在世界格局中是很有地位的,西班牙语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仅次于英语。在目前看来,西班牙虽然经济发展的不怎么样,但是深厚的文化背景让她的魅力不减。西班牙是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最多的国家之一,西班牙足球的发展也使得其关注度颇高,再加上美丽的山光水色和热情似火的人民,西班牙的旅游业仍然是是一如既往的红火。照片摄于国家宫。
我感觉,巴塞罗那和之前到过的欧洲很多城市不太一样。巴塞罗那给人的第一视觉有点古老和沧桑,然而,当深入其中,你立刻会发现,她在保留了绝大部分特色文化的同时,也注入了崭新地元素。据说西班牙的经济在当今的欧洲排名倒数第三,然而这里的人骨子里的高傲没有磨灭,他们心中依然保留着当年祖先驾驶无敌舰队,雄霸世界的优越感。巴塞罗那除了具有西方自由惬意的生活、良好的自然环境、友善的人际关系以外,还具有厚重的历史感,这是很多欧洲城市不具备的。照片摄于国家宫。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加泰罗尼亚自治区的首府,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议会、行政机构、高等法院均设立于此。同时还是巴塞罗那省的省会,西班牙第二大城市。照片摄于巴塞罗那旧港。
旧港是巴塞罗那港的一部分。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前的一项市区重建工程。在此之前,这是一片破败的地区,布满空仓库,铁路堆场和工厂。现在,旧港是巴塞罗那城市和旅游的一个热点,有两个游艇俱乐部的基地,每年有1600万人参观。
照片摄于巴塞罗那旧港。
照片摄于巴塞罗那旧港。
从国家宫远眺西班牙广场。西班牙广场是巴塞罗那一个重要的广场,为1929年世界博览会修建。它巴塞罗那最大的广场之一,是几条干道的交汇处。广场上有两座威尼斯塔,它们身后是博览会,再继续延伸,坐落在小山顶上的就是国家宫。五月至十月夜间有音乐喷泉演出。
从国家宫远眺巴塞罗那
这是乘车经过的西班牙广场
这是巴塞罗那哥伦布纪念碑。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400周年,1888年万国博览会期间,哥伦布纪念碑正式落成。这座巍峨的圆柱形纪念碑全部用赭红色大理石建成,塔身高达60米,上有“光荣属于哥伦布”、“向哥伦布致敬”两行大字。
环绕柱体中部雕有五个凌空飞舞的女神,底座四周雕有八只是极大的黑狮,还有记录哥伦布航海事迹的碑文和当时资助他远征的国王费迪南德和王后的雕塑。
圆柱顶端的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杰伊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铁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呈现出哥伦布凝神远望、右臂指向前方海洋的姿态。
圆柱顶端的哥伦布全身立像由蒙杰伊克城堡前的大炮熔化后铸铁制成,是世界上最大的哥伦布塑像,呈现出哥伦布凝神远望、右臂指向前方海洋的姿态。
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照片摄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这是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纪念广场。时任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先生评价为“史上最杰出的一届奥运会”。
照片摄于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纪念广场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的纪念碑
巴塞罗那有一条最为著名的街道,就是兰布拉步行街(Verdi步行街),这是一条蜿蜒逶迤的步行街。因为巴塞罗那最有名的鲜花市场在这条街上,所以也叫做“花街”。 这条步行街北起加泰罗尼亚广场,南至港口附近的哥伦布纪念碑,共有1800多米长。
在世界各地,我见过很多有特色的步行街。每一条步行街都有很多流浪艺人。在欧洲,流浪是艺人们一种很常见生活方式。而巴塞罗那则把这个概念推到了极致。巴塞罗那的兰布拉步行街,被很多人称为“流浪者大街”。不同肤色和语言、来自世界各地的流浪艺人云集此地,比拼和演绎所谓的“街头艺术”。 行为艺术家的演出主要集中在晚上,下午已经有少数人捷足先登。
兰布拉大道像是一出永远也演不完的戏,各路流浪艺人进行各种技艺表演,尤其是各种造型的“真人雕塑”,常常会以真乱假。已经成为商业区的街道两旁,工艺品店、书报亭、花店、食品亭、餐馆鳞次栉比.把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耸立在兰布拉大街附近的各种名胜古迹、剧院博物馆,多的让人目不暇接,云游其中,竟然忘记了时间的流失。
在欧洲,流浪是艺人们一种很常见生活方式。一只大箱子,装满了所有家当,不仅如此,这只箱子还是他们演出的舞台,或是包含在演出中的一件道具。已经扮好了的女神,她的脚前会很清楚的写明自己所装扮的人物及合影所需的价格。当然,如果有兴致,只需要少少几个硬币,就可以与这些“雕塑”进行一次亲密的接触。
摄于兰布拉步行街
与流浪艺人不同,这些艺人有自己的摊位
与流浪艺人不同,这些艺人有自己的摊位
兰布拉大道是巴塞罗那游人最为集中地区域。沿街的两旁,书报亭、花店、食品亭鳞次栉比.把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生机勃勃。
摄于兰布拉步行街
西甲球队巴塞罗那的主场,是整个欧洲大陆最大的足球场,原来能容纳观众
98000人,在1982年的西班牙世界杯时,体育场的座位增加到了120000个,它也是世界第二大体育场,仅次于具有传奇色彩的巴西马拉卡纳球场。目前,现代化的通用设备使它成为全欧洲最好的足球场地,欧足联承认了诺坎普的无以伦比的华丽并授予它“五星级球场称号。照片摄于诺坎普足球场。
这个小同学,应该是巴塞罗那队的粉丝。
西班牙的小姑娘,喝起啤酒像喝水。
在诺坎普足球场用长头拍到的这个建筑,应该是著名的圣家族大教堂。
这是乘车经过的原巴塞罗那斗牛场。在古罗马帝国占领西班牙时期,人们就开始兴建斗牛场了。但即使在这个对斗牛上瘾的国度,公众对斗牛的看法也前所未有的发生了两极分化。西班牙的北部和东部是反斗牛最盛的地区,加泰罗尼亚大区议会通过议案,从2012年开始,成为西班牙首个禁止斗牛活动的重要地区。巴塞罗那的这个斗牛场现在改造为商业中心,一共分为六层。在这六层中,其中的三层用于购物,还有三层用于娱乐。最终保留了斗牛场的原始外表,内部装修却十分现代化。
地中海岸边的奥林匹克港是专为奥运会修建的水上运动比赛场地,现在成了巴塞罗那的水上运动基地和人们的休闲场所。奥林匹克港岸边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馆以及音乐酒吧、咖啡馆鳞次栉比,游人熙熙攘攘。
摄于奥林匹克港
我们的晚餐,在奥林匹克新港旁边的Marina Bay餐厅。我们品尝了当地著名美食——西班牙海鲜饭!
好客的巴塞罗那老人
摄于巴塞罗那的火腿专卖店
巴塞罗那商店的圣诞节橱窗
候车的巴塞罗那老人
当晚我们下榻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维尔迪大酒店(Catalonia Gran Hotel Verdi )。这是是一家四星级酒店。
从酒店的装饰可以看出,圣诞节将至。
这是酒店的自助餐厅,免费的早餐不错。
这是酒店附近的街景
摄于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维尔迪大酒店附近
摄于巴塞罗那的加泰罗尼亚维尔迪大酒店附近
第二篇:高迪的建筑
尽管过去曾经看过不少有关高迪建筑的文章和图片,但真正站在建筑了一百年还没有完工的圣家族大教堂面前,我的震撼和感慨还是那么强烈:一个人怎么会有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有人说,巴塞罗那是属于高迪的城市,没有哪座城市会像巴塞罗那,因一个人而变得熠熠生辉。他是达利、毕加索、米罗最为推崇的前辈。他的17项作品成为西班牙国宝,8项成为“世遗”。的确,很多人来巴塞罗那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欣赏高迪的建筑艺术。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安东尼奥•高迪,西班牙建筑师,塑性建筑流派的代表人物,属于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设计过很多作品,主要有桂尔公园、巴特罗公寓、圣家族教堂等。高迪的过人之处,就在于他不但能结合传统与当代的各种建筑风格,还同时保有原创力,在技术上做大胆的突破,并运用精彩、独特而且深富创意的装饰,让每一件作品从建材、型式、到门、角、窗、墙等任何一处细部,都独一无二,也因此高迪的建筑风格很难被归类,也难怪他能得到“建筑史上的但丁”的雅号。而让高迪拥有源源不绝的创意及不停超越自己的动力,则是“大自然”。高迪曾说:“艺术必须出自于大自然,因为大自然已为人们创造出最美丽的造形。” 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高迪终生未娶,除了工作,没有任何别的爱好和需求。圣家族教堂是他最伟大的作品,他把一生中的43年都贡献在那里,1925年还干脆搬到教堂的工地去住,全心全意研究教堂的结构设计。1926年6月7日的下午,高迪完成当天的工作从圣家族教堂到市中心的教堂做礼拜,被一辆电车撞倒,当时他衣衫破旧,路人以为是流浪汉,把他送到医院,三天后去世了,大家才发现流浪汉竟是高迪。巴塞罗那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送葬的队伍从圣十字医院一直缓缓的延伸到了圣家族教堂,并把他安葬在他未完成的神圣家族教堂地下。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现在的圣家族大教堂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教堂,它已经成了巴塞罗那的象征。 高迪将他毕生的才华与灵感完全倾注入这座伟大的建筑,并且用他独特的理念重新诠释和开创了一个新的建筑时代!照片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在耶稣诞生门的一面,基本都是高迪亲自监督的雕塑,主题是耶稣的诞生和童年,整个石雕群浑然天成,人物造型生动,罗衣轻纱的轻盈的质地,竟是用石材表现出来的,让人叹为观止!
环绕整座教堂,会经常遇到这样的情景,相同样式连体建筑却有着明显的新旧差异,这就是圣家族大教堂的特色,因为它每年、每月、每天都会有着新的变化,它还在一天天的变得庞大
其中一扇门两旁各有一只海龟背负著侧柱,是高迪引东方海龟有长寿之意,象征耶稣永生
教堂所有的窗子都沿用了传统哥特式建筑的花窗玻璃,这些窗子既高又大,几乎承担起了墙体的功能
圣家族教堂位于巴塞罗那市区中心,始建于1884年,目前仍在在修建中,预计在2050年方可告竣。根据设计蓝图,圣家大教堂共拥有“诞生”、“受难”以及“荣光”三道大门,每道大门各装饰着三座尖塔,再加上象征耶稣以及圣母的高塔,总共有18座塔。然而,高迪在世时只完成了诞生之门;位于诞生之门对面的受难之门落成于1980年;面向南方的荣光之门至今尚未全部露面。
高迪为教堂顶端设计了一个覆盖着玻璃的圆孔,外面的阳光透过这个圆孔照射进教堂,光影则直接打在锥形的屋顶内测,并且神奇的又在屋顶上有反射出了一个金色的菱形光斑
高迪曾经说:“直线属于人类,而曲线归于上帝。”圣家族大教堂的设计完全没有直线和平面,而是以螺旋、锥形、双曲线、抛物线各种变化组合成充满韵律动感的神圣建筑!
传统哥特式建筑的尖肋拱顶、飞扶壁、修长的束柱,营造出轻盈修长的飞天感,哥特式建筑的框架结构提供了支撑顶部的力量,使整个教堂获得了空阔内部空间,再结合镶着彩色玻璃的长窗,更加产生一种浓厚的宗教气氛
撑屋顶的是12棵巨大立柱,每棵立柱中间都有一个镶嵌有玻璃的圆球,代表着耶稣的12位信徒。
最为让人惊奇还要算是高迪为教堂设计的屋顶,你可以在高迪设计的圣家堂的屋顶上找到所有的几何元素,它们看似杂乱无章,但却又非常有序的对称排列在教堂中轴线的两侧,抬头望上去,就像是进入了一个万花筒的世界……
摄于圣家族大教堂
这座造型奇特的建筑物看上去像是用松软的粘土手捏制造的,但实际上是它是用真正的红色石头雕刻、建造而成,一百多年的工期也足以说明其浩大的工作量。
当我们有幸见到这座圣家族大教堂时,这座宏伟的建筑物它确实是和高耸入云的老吊车密不可分,它的周围,特别是南面,还有高处都一直搭建着脚手架和围挡,还时不时有身穿红色工装的工人在上面作业。实际上,谁也说不准这已经持续修建了100多年的圣家族大教堂究竟还得建多少年,也许这正是天才高迪留给世人的礼物。
这是我们在巴塞罗那的导游
圣家族大教堂的洗手盆
圣家族大教堂门前的纪念品摊亭
参观圣家族大教堂的游客
圣家族大教堂门前的艺术家
古埃尔公园是巴塞罗那最耀眼的景点之一,也是高迪众多作品中关于园林设计的典范之作。这里的人工景观看上去比自然景观还要自然。色彩及线条的运用也发挥到了极致。在公园漫步将是沉浸在现实主义的绝佳方式,从公园的平台可以看到城市全貌,这个平台由弯曲的彩色瓷砖长凳环绕,支撑这一平台的是有88根巨大的石柱。这是高迪在1900年受邀开为富人建造的花园别墅区,虽然在1914年被放弃,但现在仍然可以看到在这段期间内创造出的童话故事一般的美丽风景。
古埃尔公园里的民间艺术家
古埃尔公园就像童话故事里的姜饼屋,让人看着就想吃一口!五彩缤纷的琉璃砖也让人爱不释手。古埃尔公园的精妙之处,百年来让人惊叹不已,回味无穷。
古埃尔公园里的游客
古埃尔公园里遛狗的老妇人
古埃尔公园里的艺术瓷砖
摄于古埃尔公园
在公园的入口处有两座奇异的立体喷泉,一个是代表加泰罗尼亚的守护神——变色龙,另一个是加泰罗尼亚的徽章——巨型蜥蜴。表面均采用马赛克瓷片拼成,色泽艳丽而造型生动。
摄于古埃尔公园
摄于古埃尔公园
屋顶上,是著名的圆形大广场,这里有堪称世界第一长度的座椅。
摄于古埃尔公园
摄于古埃尔公园
摄于古埃尔公园
高迪故居博物馆也在这里,在此,高迪度过了生命的最后20年。高迪博物馆由高迪生前的住所改建的博物馆,设计者为高迪的助手佩雷凯尔。展出高迪设计的家具和一些个人用品。房子周围的铁艺装饰是高迪本人用废铁制作的,可算是“废物再利用”的最高境界。 高迪博物馆位于古埃尔公园内,公园的公共区域由他本人设计。
摄于古埃尔公园
摄于古埃尔公园
摄于古埃尔公园
巴特罗之家是一座公寓楼,位于著名的“不和谐街区”,高迪于1905-1907年对原建筑进行了彻底的翻修,使之充满魔幻色彩。2004年被授予欧洲文化遗产奖,2005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巴特罗之家是一座外墙以彩色马赛克装饰的建筑,是加泰罗尼亚家庭艺术运动和现代派艺术的代表作。它的屋顶覆盖着陶瓷板,好像火龙的脊背起伏,据说是在讲述加泰罗尼亚的保护神圣乔治战胜恶龙的传说。面具造型的阳台和骨骼形状的立柱,增强了故事的奇异气氛。整幢建筑具有耀眼的美感,令人不禁要赞叹大师的奇思妙想。
米拉之家是高迪在1906为商人米拉建造的住宅。它位于一个街角处,面向街心的三个墙面连在一起,形成一个风格独特的弧形面。借助海上破浪给予的灵感,高迪使得流线型的石块墙面呈波浪状,上面镶嵌着铸铁的阳台栏杆。外墙的每一个波浪得弧度都不相同。仔细观看,那些贴着彩色瓷片的墙壁、那些雕刻复杂的窗棂、那些极具创意的铁艺,无不展现高迪对“自然界没有直线”的非凡理解和表现,令人赞叹。
米拉之家是高迪设计的最后一个私人住宅,到现代,米拉公寓仍被许多人认为是所有现代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也是最有独创性的建筑,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重要的建筑之一。1984年米拉之家列入世界遗产。
第三篇:萨拉戈萨
12月22日,星期日,天气晴朗。
在巴塞罗那吃过中午饭,我们乘车前往萨拉戈萨,路程有311公里。照片摄于途中。
摄于巴塞罗那至萨拉戈萨途中
萨拉戈萨是西班牙东北部一座历史名城,是西班牙第五大城市,曾举办了2008年以水为主题的世界博览会。它处在巴塞罗那和马德里的中间,虽不及巴塞罗那亮丽和马德里繁华,却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导游说,夕阳下有塔尖的地方,就是萨拉戈萨。
我们的旅游车还没到萨拉戈萨,远远地就看见萨拉戈萨的标志性建筑——皮拉尔圣母大教堂的尖塔直插云天。车经过埃布罗河古罗马时期建造的石桥时,我透过车窗抓拍到圣母大教堂比较完整的外景。
我们的旅游车就停在埃布罗河畔的皮拉尔圣母大教堂旁边,此时已是华灯初上。导游向我们介绍了皮拉尔圣母大教堂。 “皮拉尔”在西班牙语里是“柱子”的意思。皮拉尔大教堂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埃布罗河岸边,圣母玛利亚曾靠在一根石柱上显灵,萨拉戈萨这座城市也因此变得闻名遐迩。人们以圣母显灵过的石柱为中心修建了大教堂和广场,祈求圣母世代保佑这里的人民。也许是萨拉戈萨人的虔诚真的打动了圣母玛利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纳粹的飞机轰炸这座城市,两枚炸弹投在了皮拉尔大教堂屋顶,居然一枚都没有爆炸。我们在教堂里看到,这两枚炸弹现在就悬挂在大教堂的墙壁上,向世人述说着圣母的神奇。照片摄于皮拉尔圣母大教堂。
现在的皮拉尔大教堂重建于17世纪。教堂正面为新古典建筑风格,中间有11个圆顶,两侧各有两座高塔。教堂内部装饰精美,穹顶上是西班牙著名画家、出生于萨拉戈萨的戈雅绘制的壁画。因为教堂内不能拍照,所以没留照片。教堂中所供奉的“皮拉尔圣母”,不仅是萨拉戈萨,也是所有讲西班牙语国家的守护神。
照片摄于皮拉尔圣母大教堂。
按照原来的行程,接下来我们应该参观皮拉尔广场上的大喷泉。导游告诉我们,临近圣诞节,大喷泉现在已经被临时改建为儿童滑雪场,整个广场现在也全部布置成与节日有关的游乐设施和商业摊亭。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确实,整个皮拉尔广场就像童话中的仙境。也许是再有两天就到平安夜了,也许当天又是周日,萨拉戈萨的家长们,携儿带女,把偌大的皮拉尔广场挤的水泄不通。孩子们有的滑雪,有的乘坐旋转木马,有的骑骆驼,有的骑毛驴……当然全部是免费的。还有的孩子在圣诞树下挑选心爱的圣诞礼物,有的孩子则直接把父母领到了售货亭前……萨拉戈萨的孩子们,真让人羡慕!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欢乐的皮拉尔广场
摄于萨拉戈萨步行街
摄于拉塞欧大教堂。拉塞欧大教堂建造于1119年,原址是一座清真寺,后来进行了多次改建扩建,使教堂成了现在这样兼具各种不同风格的罗马式教堂。
摄于萨拉戈萨
摄于凯撒大帝塑像
摄于萨拉戈萨
在广场附近步行街的一家中餐馆,我们吃了晚饭。
在萨拉戈萨,我们下榻对角线广场酒店 (Hotel Diagonal Plaza )。对角线广场酒店 是一家四星级酒店,图为酒店大堂。
第四篇:马德里
12月23日,星期一,天气晴。
清晨起来,去外面拍了几张萨拉戈萨郊区的照片(因为酒店在郊区)。照片摄于对角线广场酒店 。
吃过早饭,我们驱车从萨拉戈萨前往马德里,行程约330公里。照片摄于萨拉戈萨郊区。
沿途的风光不错,令人愉悦。一簇簇灰绿色的橄榄树,一片片成熟的柑橘林,一行行落了叶的葡萄藤,还有巨大的风力发电机和公牛塑像,不时从窗前闪过。 我在整个行程中,每天都欣赏着沿途的风景,随时按着快门,扑捉不断变换的景色。照片摄于途中。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是欧洲著名历史古城,也是欧洲地势最高的首都。这里自然风光绚丽,阳光灿烂,每年晴天时间在欧洲各大城市中排居首位。西班牙享有“旅游王国”美称,而马德里每年接待境外游客超过400万人次,被称为“旅游王国的中心”。照片摄于马德里。
来到马德里,导游马上带我们去品尝行程上安排的西班牙烤乳猪大餐。这是一家像古堡式的半地下餐厅,据说已有久远的历史。整个餐厅像个地下的古堡,到处都古色古香的,感觉很有氛围,环境不错,很多人到这里来吃饭。服务员正在给我们上菜。
乳猪烤的不错,4个人一大盘,再加上其他的配菜,根本吃不了,而且还有免费的红酒。
吃饱喝足,我们开始马德里的游览。马德里的老建筑,与欧洲其他大城市相比,一样的欧式传统风格,但是却多了些色彩和雕琢,更具活力与动感。行走在这些华丽的建筑群之中,你会不住地惊叹于它们的细腻与豪华,可以清晰地看到当年世界强国的繁荣昌盛和雄心壮志。照片摄于马德里。
照片摄于马德里
马德里广场上的雕塑
马德里的夜间花店
按照事先的预约,我们首先参观西班牙皇宫。西班牙皇宫是欧洲第三大皇宫,仅次于法国的凡尔赛宫和奥地利的维也纳皇宫,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而且最精美的宫殿之一。现在的马德里王宫,是在1734年圣诞节被烧毁的巴奔堡皇家宫殿基础上,由菲里普五世于1736年动工、1764年建成的。图为马德里西班牙皇宫前排队等候参观的人群。
皇宫呈正方形结构,每边长180米,内有2800个房间,里面藏有无数的金银器皿和绘画、瓷器、皮货、壁毯、乐器及其他皇室用品。西班牙皇宫的外观具有卢浮宫的建筑美,内部的装饰富丽堂皇。其豪华程度,在欧洲各国皇宫中堪称数一数二。现在西班牙皇宫已被辟为博物院,其中大部分房间仍在使用,主要是接待重要外宾;少部分房间开放,供游人参观。遗憾的是皇宫内不让拍照。照片摄于马德里西班牙皇宫。
马德里王宫的主楼面对的是阿尔梅利亚广场,由王宫主楼两侧延伸出来的回廊像两只臂膀环抱着宽阔的广场。照片摄于马德里西班牙皇宫。
马德里王宫南边是阿尔穆德纳大教堂,它始建于1879年,但直到20世纪末才建成。是天主教马德里总教区的主教座堂。
“马约尔”在西班牙语中是“高等”的意思,连上“广场”就应该是“高等级的广场”,说明这个广场在这座城市中的众多广场中的地位是很高贵和重要的,几乎所有西班牙城市的中心广场都叫做马约尔广场。照片摄于马约尔广场。
马德里的这个马约尔广场是菲里普三世在1619年主持修建的,有着独特风格的四方形广场,由4层高的建筑围成。在广场中央是菲里普三世的骑马雕像。广场在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经历了3次火灾,又重新修建,直至1953年形成现在的样子。以前广场上经常可以看到皇家仪式、斗牛以及种种纪念活动。今天,这里成了马德里人欢庆圣诞的场所。
摄于马约尔广场
摄于马约尔广场
摄于马约尔广场
摄于马约尔广场
摄于马约尔广场
太阳门广场有两个特殊的景致,一是西班牙的0公里地标,二是马德里的市标。太阳门广场的0公里地标其实就是一块铜牌,是通往各地的起点。今天,为庆祝圣诞节,广场上还矗立了一棵高大的金属圣诞树。
马德里的市标是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小孩子和妈妈被熊追,孩子急中上树,并大叫“妈妈快跑”,就是西班牙语“马德里”的意思。为此,人们在广场上建立了“熊抱树”的雕塑,并成为马德里的市标。
太阳门广场的0公里地标其实就是一块铜牌,是通往各地的起点。
这是太阳门广场内政部保安局大楼
摄于太阳门广场
摄于太阳门广场
从太阳门广场,我们穿过马德里步行街,步行去西班牙广场。今天步行街很热闹,到处是准备欢度圣诞节的大人和孩子。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摄于马德里步行街
马德里的西班牙广场呈长方形,四周高楼林立,园内梧桐挺拔。广场中心是塞万提斯纪念碑和唐吉诃德骑着马和仆人桑丘的塑像。照片摄于西班牙广场。
照片摄于西班牙广场。
纪念碑的另一侧是有“西班牙国母”之称的伊莎贝拉女王,是她于1492年统一了西班牙,建立无敌舰队,并资助哥伦布发现美洲,使西班牙一时间称霸世界。照片摄于西班牙广场。
东方广场位于马德里皇宫的东边。说到这个广场,还有一段历史:19世纪初,法国皇帝的弟弟何塞•波拿巴当上了西班牙的皇帝,他不受西班牙人的欢迎。因为害怕人民造反,他所以拆除了皇宫旁拥挤的民居,将它改建成广场和公路,这才有了现在的东方广场。照片摄于东方广场。
照片摄于东方广场
东方广场中心有菲利佩四世铜像和围着铜像的喷泉。今天,为欢度圣诞节,东方广场是建起溜冰场等游乐设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从东方广场可以看到皇家猎场,皇家猎场也叫摩尔花园,现在已有少量建筑侵入其间了。
照片摄于东方广场
照片摄于东方广场
照片摄于东方广场
照片摄于东方广场
最后,我们来到皇家马德里队的著名主场伯纳乌球场。因为时间有限,我们只是看了外观,并到其纪念品商场购物,进入球场要买票还要预约,行程也没安排。
伯纳乌球场的售票处
当晚,我们下榻马德里欧洲之星阿里纳斯德平托酒店 (Hotel Eurostars Arenas de Pinto)。欧洲之星阿里纳斯德平托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位于马德里郊区的平托。图为酒店大堂的吧台。
第五篇:托莱多
12月24日,星期二,天气阴,有阵雨。
清早起来,在马德里郊区欧洲之星阿里纳斯德平托酒店楼顶,拍了几张朝霞照片,但没有看到日出。照片摄于欧洲之星阿里纳斯德平托酒店楼顶。
这是欧洲之星阿里纳斯德平托酒店的外景
吃过早餐后,和大家一起驱车前往托莱多古城。在西班牙中部的安达卢西亚省及周边地区,有许多被划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古迹和文化遗址,托莱多古城是其中最著名的。照片摄于托莱多古城。
古城位于马德里西南70多公里处,是1562年前西班牙的首都,也是现在的西班牙宗教中心。从八世纪阿拉伯统治时期,阿拉伯人、基督徒和犹太人共居此城,最多达到20万人,托莱多成为“三种文化之都”,几百年来,给托莱多留下了伟大而珍贵的艺术和文化遗产。照片摄于托莱多古城。
托莱多古城地势险峻,建筑在山崖上的城区被泰加斯河三面环绕。老城内街道纵横交错,所有风景在步行范围之内。照片摄于托莱多市政厅广场。
漫步在安静古老的托莱多,沿着古城弯弯幽幽的小巷,满眼尽是灰黄色的或古罗马式或歌特式或伊斯兰式的教堂宫殿,不免让人有时光倒流的错觉。要不是远处偶尔打着雨伞经过的路人,真的会怀疑自己是否置身几百年前的中世纪。照片摄于托莱多古城。
托莱多古城最著名的建筑是大教堂,是西班牙最大的教堂之一,也是西班牙首席红衣大主教的驻地。它是哥特艺术的顶峰之作,也是托莱多变迁的最佳历史见证。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是14世纪时建造的。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大教堂里面不仅富丽堂皇,而且还有很多其他教堂难得一见的珍贵纪念品,其中包括国王阅读的金箔圣经好红衣大主教佩戴的镶红宝石的十字架。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托莱多大教堂富丽堂皇,无法全部收入镜头,只拍照局部。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摄于托莱多大教堂
教堂正门左侧钟楼高90米,上挂一口重17. 5吨的大钟,是14世纪时建造的。
托莱多的圣马丁桥 也非常漂亮。它建于十三世纪,桥头矗立两座防卫塔,属哥特风格,是当年城里人进出的主要通道。桥下是喘急的塔霍河,桥对面山坡上是圣胡安皇家修道院。
狭窄的桥面以及狭窄的门洞既保证了古城与外界的通畅,又保证了良好的防御,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横跨在塔霍河上的托莱多圣马丁桥
摄于托莱多
塔霍河围绕着托莱多古城
比萨格拉门是托莱多城的正门,建于16世纪中叶。门上刻有西班牙国王卡洛斯一世的王徽,前后门之间为兵器院,院内竖有卡洛斯一世塑像,墙上刻有西班牙文学大师塞万提斯给托莱多城的题辞:"西班牙之荣耀,西班牙城市之光。
摄于托莱多古城
阿尔卡萨尔城堡屹立于托莱多的最高处,这座宏伟的城堡13世纪曾是防御工事,后由查理五世将其交给科瓦鲁比亚斯改建为其行宫.城堡在西班牙内战时被毁,后来重建成查理五世时代的样子。
塔霍河围绕着托莱多古城
塔霍河围绕着托莱多古城
塔霍河中的一只大鸟
塔霍河的悬崖上有很多鸟
走进古城,城区内依山势而修葺的石子路两边尽是写满了历史的古屋。
摄于托莱多古城
摄于托莱多古城
摄于托莱多古城
托莱多大教堂前面的广场,为欢度圣诞节,建起了溜冰场。
走进古城,城区内依山势而修葺的石子路两边尽是写满了历史的古屋。
摄于托莱多古城
摄于托莱多古城
摄于托莱多古城
托莱多的铁匠工艺十分有名,这里铸出的剑从前是进献给皇帝的。电影《魔戒》里,那把砍断魔王的“王者之剑”就是托莱多人打造的。
摄于托莱多古城
在托莱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唐•吉坷德形象,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
在托莱多,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唐•吉坷德形象,因为这里是他的故乡。
摄于托莱多古城
摄于托莱多古城
当天中午,我们在托莱多的一家香港餐馆,吃了此行最丰盛的一顿中餐。4个人一桌(平常是8个人),五菜一汤:有姜葱炒飞蟹、红烧排骨、椒盐鸡腿、木耳炒肉、炒青菜和蛋花豆腐汤。大家说这是香港老板提前送给我们的圣诞大餐。
吃不完的五菜一汤
当晚下榻科尔多瓦欧洲之星阿德尔法斯酒店(Eurostars Las Adelfas )。欧洲之星阿德尔法斯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照片摄于酒店大堂。
第六篇:科尔多瓦
12月25日,星期三,全天有雨。
清早起来,科尔多瓦就笼罩在一片雨雾之中。早饭前,打着雨伞在酒店附近的小镇转了转,拍了几张照片。照片摄于科尔多瓦欧洲之星阿德尔法斯酒店门前。
这是科尔多瓦欧洲之星阿德尔法斯酒店的游泳池
科尔多瓦欧洲之星阿德尔法斯酒店的院子里,到处是结满橘子的橘子树。遗憾的是,这种橘子又苦又涩,只能看,不能吃。
晨雨中的科尔多瓦小镇
晨雨中的科尔多瓦小镇
吃过早饭,动身去科尔多瓦老城区游览。科尔多瓦,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 (前罗马时代),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一座城市,也是科尔多瓦省的首府。由于曾居住在这个城市中的不同民族留下的众多遗迹,科尔多瓦是一个拥有无数文化遗产和古迹的城市,并成为在西班牙历史上占据特殊位置的城市。照片摄于科尔多瓦古罗马桥。
10世纪时,由于获得哈里发王国首都的地位,科尔多瓦经历了一段繁荣时期。作为西方人口最繁盛的城市,科尔多瓦成为伊斯兰世界最强盛的首都,鼎盛时期清真寺多达300所。11世纪,哈里发王国政治上分裂为两派。1236年,西班牙的费迪南三世赶走了摩尔人,并且因加盟信奉基督教的卡斯蒂利亚王国,致使科尔多瓦陷入长期衰落。198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科尔多瓦历史地区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照片摄于科尔多瓦古罗马桥。
到达古城区,我们首先来到了著名的罗马桥。罗马桥横跨瓜达尔基维尔河,长238米。罗马桥最早建于古罗马时代,在摩尔时代扩建为现在的规模。照片摄于罗马桥。
罗马桥以巨石建造,有17孔桥洞,桥面平直,桥身两侧有半圆形平台,可以供步行的游客凭栏观赏两岸美景。罗马桥至今仍在使用,步行和乘车都可以。照片摄于罗马桥。
罗马桥的北端是大清真寺以及古老的城区,南端连着安达卢斯博物馆。桥的一端矗立着高大的桥头堡,见证了旁边大清真寺的变迁和周围古城2000年的兴衰。照片摄于罗马桥。
科尔多瓦大清真寺曾经是全世界第二大的清真寺,它也代表着科尔多瓦在伊斯兰教世界的地位。13世纪后改作科尔多瓦大教堂,现在它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摄于大清真寺
这座宏伟的建筑,分为前半部的橘子中庭和后半部的清真寺主体建筑,在大门边还有高达93米的钟楼。摄于大清真寺
经过花木繁茂的中庭进入大厅,多达850座马蹄形拱门层层叠叠在眼前展开,营造出空旷深邃的空间感。拱顶鲜艳的红白二色线条, 充满阿拉伯风情。摄于大清真寺
行走在大清真寺石头森林般的几百根柱子间,仰望不同的宗教在1800多年间不断修建形成的完全不一样的天棚、墙面和装饰,仿佛置身于历史的万花筒中,让人兴奋不已。摄于大清真寺
摄于大清真寺
摄于大清真寺
摄于大清真寺
摄于大清真寺
藏在犹太人区的百花巷,两侧白色的墙壁上一年四季装点着盛开的鲜花。这里的很多住宅庭院都在庭院节中获过奖,每年5月的庭院节期间都会打开大门供人观赏品评。在旧犹太人区,随处可见这样优美的小巷。
摄于百花巷
摄于百花巷
摄于百花巷
科尔多瓦的古城区呈现给我们更多的是古老的文化元素,它保留了阿拉伯古城的记忆,至今依旧是蜿蜒小巷绕城的景观,别有一番意味。冒着时断时续的冬雨,我们漫步在寂静的小路上。
摄于科尔多瓦老城区
摄于科尔多瓦老城区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摄于科尔多瓦老城区
科尔多瓦古城墙上的鸽子
科尔多瓦古城墙上的鸽子
科尔多瓦古城墙上的鸽子
科尔多瓦老城区的小教堂
城市的中心位于坦蒂里亚斯广场(PLAZADELAS TENDILLAS)附近。这个广场的正中间立着一尊铜像,而广场的周围则是银行和餐厅集中的区域
摄于科尔多瓦老城区
摄于科尔多瓦老城区
虽然一天都在下着时断时续的雨,科尔多瓦随处可见冒雨锻炼的人。
虽然一天都在下着时断时续的雨,科尔多瓦随处可见冒雨锻炼的人。
当天下午,我们冒雨从科尔多瓦赶往格拉纳达。照片摄于途中。
当晚,我们下榻格拉纳达马西亚阿尔罕布拉皇宫酒店(Hotel Macià Real De La Alhambra)。马西亚阿尔罕布拉皇宫酒店是一家四星级酒店。照片摄于酒店大堂。
摄于格拉纳达下榻酒店楼顶
第七篇:格拉纳达
12月26日,星期四,天气晴,有时多云。
格拉纳达,一个在西班牙也许并不出名的城市,却在阿拉伯世界里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是阿拉伯王室在15世纪末退出欧洲大陆前最后的栖息地。格拉纳达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格拉纳达省的省会,位于内华达山山麓,达若河和赫尼尔河汇合处。照片摄于格拉纳达。
按照原定的行程,我们应该是25日下午参观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宫。因为圣诞节放假,阿罕布拉宫只好拖到今天上午了。早上起来,天还是阴沉沉的,好在到达阿罕布拉宫时,天开始放晴了。这是通往阿罕布拉宫的路。
到格拉纳达旅游的人,基本上是奔着阿尔汗布拉宫去的。阿尔汗布拉宫宫是中世纪摩尔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格拉纳达王国的王宫。 “阿尔汗布拉”,阿拉伯语意为“红堡”。它是摩尔人留存在西班牙所有古迹中的精华,有“宫殿之城”和“世界奇迹”之称,代表了西班牙摩尔艺术的顶峰。始建于13世纪阿赫马尔王及其继承人统治期间。1492年摩尔人被逐出西班牙后,建筑物开始荒废。1812年拿破仑入侵时,部分建筑被毁。1821年因地震又遭破坏。1828年在斐迪南七世资助下,经建筑师何塞•孔特雷拉斯与其子、孙三代长期的修缮与复建,才恢复原有风貌。这是通往阿罕布拉宫的入口。
1492是西班牙历史上至关重要的一年。天主教国王费迪纳德二世和伊丽莎白女王的军队攻克了阿拉伯人在伊比利亚半岛上的最后一个王国的首都——格拉纳达。格拉纳达的陷落结束了伊斯兰教在伊比利亚半岛800年的影响。统一的西班牙开始了它在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扩张时期,由伊莎贝拉女王资助的哥伦布到达了美洲,随后开始了在美洲的殖民,使得西班牙帝国成为此后数百年世界最大的帝国之一。照片摄于阿尔汗布拉宫。
现存的阿汗拉布拉宫中,绝大多数建筑都是摩尔人的穆斯林风格,但在西班牙人在收复格拉纳达之后,卡洛斯五世在这巨大的城堡中修建和改建了几座属于基督教的建筑,最有名的就是由卡洛斯五世宫。图为卡洛斯五世宫外景。
宫墙是用巨大的石块精雕堆砌起来的,一个个巨大的青铜挂在环嵌在墙壁上的鹰首或是狮首下,图为青铜环上的人面造型。
卡洛斯五世宫外方内圆,分两层结构,托斯卡纳风格的柱廊环绕宫中的小广场。据说现在的西班牙斗牛场的建筑风格就源自于卡洛斯五世宫的设计蓝本。
被誉为世上最美丽的阿尔汉布拉宫,分为皇宫、卡洛斯五世宫、城堡和夏宫四部分。皇宫建造得美轮美奂,大殿里布满了美丽细致的阿拉伯雕塑。夏宫有阿拉伯式花园,林木青翠,喷泉点缀其中。阿罕布拉宫以其无与伦比的神秘而壮观的气质,不仅成为伊斯兰艺术开放在西班牙最璀璨的花朵,更是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1984年它被选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照片摄于阿罕布拉宫大门。
"世界上没有比生在格拉纳达却是个瞎子更悲惨的事情了",这句刻在阿罕布拉宫墙上的名言昭示了阿尔汗布拉宫天下无双的美丽。照片摄于阿罕布拉宫。
阿罕布拉宫的柱子和屋梁全部都是经过精雕细刻的阿拉伯风格
阿罕布拉宫每天都吸引很多国内外游客
阿罕布拉宫局部
这是被称作“阿拉伯建筑的模范”的桃金娘中庭,碧绿的池水倒映着两侧的柱廊和科玛莱斯塔。
阿罕布拉宫局部
阿罕布拉宫局部
阿本塞拉赫人厅的钟乳石状雕刻的屋顶,这是一个谜,谁都不知道当时的摩尔人是如何完成如此复杂而精致的工程的。
阿本塞拉赫人厅的钟乳石状雕刻的屋顶,这是一个谜,谁都不知道当时的摩尔人是如何完成如此复杂而精致的工程的。
水在阿拉伯是无上崇高的存在,所以阿罕布拉宫随处可见精巧的水渠和喷水池。
摄于阿罕布拉宫
摄于阿罕布拉宫
从阿罕布拉宫鸟瞰格拉纳达小城
从阿罕布拉宫鸟瞰格拉纳达小城
从阿罕布拉宫鸟瞰格拉纳达小城
从阿罕布拉宫鸟瞰格拉纳达小城
摄于阿罕布拉宫
摄于阿罕布拉宫
摄于阿罕布拉宫
走出阿尔罕布拉主城,不远处的半山腰上还有一座白色的建筑,那是赫内拉斯菲御花园。
摄于阿尔罕布拉宫
摄于阿尔卡萨瓦要塞
阿罕布拉宫花园中成熟的柿子
阿罕布拉宫花园中成熟的石榴
第八篇:龙达
12月26日,星期四,天气晴,有时多云。
补上了因为圣诞节休假、头一天没有参观的阿罕布拉宫之后,我们按原计划从格拉纳达赶往山城龙达。照片摄于途中。
龙达,位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腹地,是诞生于罗马帝国时代的一座小城。让龙达出名的有两点:一是海明威评价它是最适合私奔的地方,,因为到处都是浪漫的美景;二是它是西班牙站立式斗牛的发源地,这里有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这里诞生了罗梅罗家族的三位颇具传奇色彩的斗牛士——佛朗西斯科、胡安、佩德罗。照片摄于龙达新城。
在龙达的中餐馆吃过午饭以后,我们步行走过新城街区,前往新城和老城交界的埃尔塔霍峡谷边游览。照片摄于龙达新城。
照片摄于龙达新城公园
照片摄于龙达新城公园
照片摄于龙达新城公园
照片摄于龙达新城公园
途经龙达斗牛场,龙达斗牛场是西班牙最古老的斗牛场,现在除了盛大节日,已经很少举行斗牛表演了。
途经龙达斗牛场
斗牛士的雕塑,很是英武,游人与之合影留念。
1793年,深达近百米的埃尔塔霍峡谷,建起了一座近百米高的努埃波桥。努埃波桥将新城和老城联接起来。其老城伫立在万丈悬崖之上,给人一种惊心动魄的壮美感觉。
这就是连接新城与旧城的努埃波桥
这就是连接新城与旧城的努埃波桥。据海明威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中的描述,西班牙内战时,战败的一方不论生死,都会被从桥上扔到悬崖底下去。
行走在龙达城中,感觉小城是如此的宁静和质朴。而那些建立在悬崖上的白色小屋,就像是一朵朵漂浮在蓝天中的白云。
摄于龙达埃尔塔霍峡谷
摄于龙达埃尔塔霍峡谷
摄于龙达埃尔塔霍峡谷
摄于龙达埃尔塔霍峡谷
摄于龙达埃尔塔霍峡谷
城外是一马平川,这样一座易守难攻的城市,怪不得在过去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了。
悬崖下的景色也是非常壮观的。
龙达之行,震撼到了我的心灵。由衷的佩服龙达的建筑师,能在悬崖上建这样一座充满震撼力的天空之城。站在龙达新桥上,看着那壮观的峡谷和悬崖上的白色小屋,以及远处一望无际的原野,我好想再来一次龙达。那时,我一定要在这个美丽的小城中住上一晚,看看夜幕中的努埃波桥,看看晨光中的埃尔塔霍峡谷,看看悬崖上的龙达老城……
摄于龙达
圣玛利亚主教堂是在清真寺的基础上修建的,塔楼和长廊可以追溯到穆斯林统治时期,入口的拱门有阿拉伯的碑铭。
摄于龙达
摄于龙达
来观光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悠闲地流连在美丽的小城中。
来观光的世界各地的人们,悠闲地流连在美丽的小城中。
第九篇:塞维利亚
12月26日,星期四,天气晴,有时多云。
离开龙达,我们驱车前往西班牙之旅的最后一个城市——塞维利亚。照片摄于途中。
塞维利亚是当年哥伦布扬帆出海发现新大陆的起点,是拜伦的《唐璜》,梅里美的《卡门》故事的发生地,是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和罗西尼的《塞维利亚理发师》创作的源泉……当然,还有最好看的弗拉明戈舞蹈。唯一的遗憾是我们今天的时间实在是太紧了!照片摄于途中。
塞维利亚是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班牙第四大城市。汽车进入塞维利亚时,街道两旁的建筑颜色明显与格拉纳达等城市不同,白色和蓝色、黄色混搭,说明阿拉伯和天主教风格已经在这里融合。照片摄于塞维利亚。
我们旅游车停在塞维利亚阿雷纳尔大道旁的“皇家骑士俱乐部斗牛场”附近。导游只给了15分钟,让我们拍一下斗牛场的外景和对面瓜达尔基维尔河畔的黄金塔。照片摄于皇家骑士俱乐部斗牛场。
据说这个黄白相间的“皇家骑士俱乐部斗牛场”,用了120年才建成,可容纳12500名观众,是西班牙最重要的斗牛场之一。著名的“卡门”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因为时间关系,我们不能入内一睹它的庐山真面目,只能拍两张外景。
。照片摄于皇家骑士俱乐部斗牛场。
参观黄金塔也是如此,只能远观,没有时间入内。照片摄于黄金塔。
黄金塔原是1220年摩尔人建的城墙塔楼,傲立于瓜达尔基维尔河边。它的准确名称应该是“藏金塔”。因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之后,西班牙帝国把从海外大量掠夺的黄金、白银和珠宝源源不断地运回国内,又因为塞维利亚是当时的第一大港,海外回来的船只都先在此停靠,这座塔就成为暂时存放金银珠宝的仓库。不过到了18世纪,人们将其作为航海博物馆。照片摄于黄金塔。
从斗牛场我们步行去塞维利亚的标志性建筑物——始建于1401年的西班牙第一大的天主教大教堂。据说哥伦布的陵墓就在这个大教堂里。照片摄于大教堂。
照片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
大教堂是世界上第三大基督教教堂(排在梵蒂冈的圣彼得和伦敦的圣保罗大教堂之后),也是最大的一座哥特式建筑。因为错过了它的开放时间,我们只进了属于大教堂的一个小教堂,并在外围观赏了大教堂。照片摄于小教堂。
大教堂融合了哥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风格,虽然黝黑而沧桑,但是华贵、雄伟、非凡的气质不减。照片摄于大教堂。
照片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
大教堂的这个大门,雄伟壮观。
导游给了我们半个小时时间,在大教堂附近转转。我已几乎是小跑的速度,绕着大教堂附近的街巷转了一圈,抓拍了一些照片。
这条路好像叫阿雷纳尔大道,这里是文学家维加笔下流浪汉小说中很多故事的发生地,传奇人物唐•璜的故事也以这条大道为背景。
塞维利亚的街道繁华,建筑个性鲜明,城市里洋溢着一种热情,街头有各种表演,欢快悦耳的风琴和吉他声不时传入耳中。在大教堂附近热闹的街巷里,阳伞下的街头餐厅、挂满果实的橘子树、街边挂着圣婴的窗口、扛着孩子走路的父亲、载着游人的马车、卖烤栗子的小贩……一个个画面被定格在我相机中。
照片摄于街头餐厅。
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周边
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周边
这是载着游人的马车
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周边
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周边
小广场上的鸽子
摄于塞维利亚大教堂周边
街头的流浪艺人
摄于阿雷纳尔大道
这是街边挂着圣婴的窗口
这是扛着孩子走路的父亲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摄于瓜达尔基维尔河畔
接着,导游带我们去西班牙广场。从踏进西班牙的第一天起,各个城市的美景就令我惊喜不断:如巴塞罗那的圣家族大教堂、萨拉戈萨的皮拉尔广场、马德里的皇宫、托莱多的古城、科尔多瓦的大清真寺、格拉纳达的阿罕布拉宫、龙达悬崖上的老城……然而到了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我的惊喜达到顶峰。 这是怎样的一种美丽!站在它的面前,你会激动,会窒息,会忙不迭地拍照!!
1929年,当时世界上最盛大的博览会在塞维利亚举办,而这座西班牙广场就是这届博览会的主会场。
塞维利亚的西班牙广场由建筑师阿尼巴尔设计,由一栋呈半弧形的红砖建筑环绕,建筑外部镶嵌满各种美丽的瓷砖。
环游的马车来了,它清脆的马蹄声就像是费拉门戈舞者手中响板打响的节奏,动感、清透
在建筑物和中央圆形大广场间,有个半月形小运河,上有四座以瓷砖砌成的拱桥。
漫步在环抱广场的回廊中,斜阳将古罗马风格拱门的阴影投射到地面上
在半圆形的拱门扶手下方,以58幅镶嵌彩瓷壁画描述西班牙各城市万种风情,既古典又浪漫。
整座广场建筑中最让人惊艳和赞叹的是西班牙人对瓷器的狂热,从地面到环墙,从檐瓦到围栏,设计师将一件件特意烧制的精美瓷器、瓷片毫不吝惜的装裱在建筑上,俨然将整座广场演绎成了一座瓷广场。
主体建筑两侧的副塔为建筑的最高,好似两座神像般守卫着广场的庄严
古罗马以及阿拉伯和西班牙建筑风格混然一体,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塞维利亚风格......
晚饭以后,导游领我们去专门的剧场看弗拉明戈舞蹈表演。西班牙是一个充满热情、富于活力的国家,一个挥洒艺术气息的乐土。西班牙素以斗牛、舞蹈、吉它名重天下。虽然过了逗你的季节,无法欣赏斗牛,但奔放的弗拉明哥舞蹈表演,却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西班牙舞蹈和吉它的魅力。
塞维利亚作为弗拉明戈舞的发源地,其弗拉明戈舞的演出自然是世界一流的。
当大幕拉开,伴随着一段行云流水的吉他曲,一场令人心动的西班牙弗拉明戈舞蹈向我们展现。歌者的嗓音沙哑近似呐喊,吉他旋律如泣如诉,舞者的眼神果断坚毅,但柔软的是从手腕到指尖的动作,始终如花般绽放旋转。岁月已在舞者的脸上刻下了沧桑,她们的身材也不再窈窕纤细,然而他们的每一个踢踏舞步、每一个旋转都充满力量,令舞台跳动,令人心震撼。这种极具民族特点、充满激情和热烈的演出确实难得一见。
这是塞维利亚弗拉明戈舞表演场
照片摄于塞维利亚中心酒店门前
当天晚上,我们下榻塞维利亚中心酒店(Hotel Sevilla Center)。图为塞维利亚中心酒店的外景。
不得不承认西班牙是一个迷人的旅行国度。那里有丰富的人文,有源远的历史,有深厚的文化,更有美丽奇特的自然景观,可以同时满足有着各种不同需求的游人。如果有机会,我还会再去西班牙。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