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公园原是明清两代的社稷坛,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改名中山公园。公园南面是长安街,北面是故宫的筒子河,西面是南长街,东面是故宫和天安门。
从长安街上的南门进入公园,首先看到的是保卫和平坊和孙中山塑像。
南门的东边有一块石头,名叫“青云片“,上面有乾隆皇帝的御笔诗词(风雨中已经快漫灭了)。南门西边有一片水榭,回廊和假山。
公园的核心位置就是社稷坛。社稷坛上层按东青、南红、西白、北黑、中黄,铺设五色坛土,俗称“五色土”(据说,最初的五色土是中国各地的地方官员进献给皇家的),象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上一次来的时候,是大雪纷飞,所以只见到一片白色。这一次看到了五色土的真容。不过,总觉得还是雪中更有味道一些。
社稷坛东南面是中山音乐堂,平日里有音乐会举办。
社稷坛西面是一座绿意盎然的小园,蕙芳园,去时没有开放。
社稷坛北面是中山堂,原是明清时期皇帝祭祀时遇风雨行礼的地方。1925年,孙中山先生逝世后曾在此停灵,所以改称中山堂。中山堂后面(北面)是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旧址。
中山堂东侧是愉园,其中有供游客观赏名贵金鱼的园林区域,去时没有开放。
穿过中山堂向北走,就是社稷坛的北门。早年间,北京的这些“坛”除了外面的围墙,还有里面的一道围墙,叫坛壝。社稷坛,地坛,日坛等等都是在被“包围”在坛壝中的。所以,中山公园的布局,可以说是两层,外面一层是公园的围墙,里面一层围墙之中才是社稷坛。这两层围墙,都设有大门以供出入。
社稷坛北门对面有一个西式的格言亭,亭中有古代大儒们的名言警句。格言亭再向北去,就是一片松柏林和故宫的筒子河了:故宫近在咫尺。常常有人在河边闲坐,除了发呆,还可以感受历史。
如果穿过社稷坛东门,抬头可以看到紫禁城。再往前走,可以看到一块南极石,是中国南极科考队为感谢北京市人民政府和市民对南极考察事业的关怀与支持而赠送的。
社稷坛南门的不远处,有一大片粗壮高大的侧柏,其中很多是辽代种植的,有千年历史。绿树之中,还有一座正对着社稷坛南门的“习礼亭”,是各地觐见皇帝的人预先练习礼法的地方。
除了社稷坛附近的这些景致,中山公园中还有唐花坞和兰亭八柱亭。唐花坞是园内常年展览花卉的地方。兰亭八柱亭中有八颗石柱,其上所刻的是我国历代书法大家柳公权、虞世南、楚遂良、董其昌、冯承素及乾隆帝临摹的《兰亭集序》帖。亭南面有四个大字:景自天成。兰亭八柱亭北面不远就是儿童游乐场和西门。
中山公园里的乌鸦特别多,冬季来的时候它们总在雪中和树梢上嬉戏,初夏的时候也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从中山公园西门出来,南长街上行人稀少。这一日比较热,感觉游兴不如雪后的清凉时节。夏季的游人明显比较多,拍照也要考虑光线的强弱,总之,比秋冬稍逊一些。
落日之中,一路骑车回家去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