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数:1 天
时间:10 月
人均:1 元
和谁:一个人
关裕年
团城建于金大定三年(1163-1179),元明清三代陆续修建,变成如今的模样。主要看点有三:
玉瓮亭,有渎山大玉海,中国元代玉器。又名玉瓮、玉钵。器体呈椭圆形,高0.7米,口径1.35~1.82米,最大周围4.93米,约重3500公斤。玉料为青灰夹生黑斑色,产地南阳。
整块大玉雕刻而成的渎山大玉海颜色青绿,石质柔和细腻,图案精美,形神兼备,玉渎内外有十几种动物图案,用龙、螭象征蒙古汗,下面有羊、鲤鱼、犀、螺、蟾、蚌、鳌鱼、马、兔、豚、鼠头鱼等。[2]
于至元二年(1265)完工,奉元世祖忽必烈之命,置元大都(今北京市)太液(今北海)中的琼华岛(今白塔)广寒殿(殿毁于明代后期),明末移至紫禁城西华门外真武庙(明名御用监,后改名石钵寺),至清乾隆十年(1745)弘历命以千金易得,于4年后迁于今北京北海公园团城上的承光殿前,再配以汉白玉雕花石座作衬托,他又命四十名翰林学士各赋诗一首,刻于亭柱之上。并建亭保护至今。渎山大玉海,在清代先后于乾隆十一、十三、十四、十八年4次对其加工剔刻,纹饰细部略有改动。
缅甸的白玉佛,在承光殿内,供奉着一尊白玉佛。白玉佛通体莹润、玉如羊脂、洁白无瑕。玉佛左臂披金色袈裟,衣纹自然流畅,头顶和袈裟上镶嵌着无数各色宝石,熠熠生辉,被称为团城一宝,也是北京最大的一尊玉佛。这件精美的国宝级玉佛最初并不在承光殿,而是供奉在西直门附近的一个小庙中。
还有就是900年的白皮松, 在北京北海团城可以眺望中南海,看得到中南海的紫光阁的背影。
游记目录
暂无目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