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坛公园一日游20220327
2022年3月27日11点,我从北京回龙观家里出发,乘坐:462—407—84路公交车,于13点20分到达:天坛公园北门。
天坛公园位于北京市的南部,东城区永定门内大街东侧。占地约273万平方米。
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清乾隆、光绪时曾重修改建。为明、清两代帝王祭祀皇天、祈五谷丰登之场所。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有坛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主要建筑在内坛,圜丘坛在南、祈谷坛在北,二坛同在一条南北轴线上,中间有墙相隔。圜丘坛内主要建筑有圜丘坛、皇穹宇等等,祈谷坛内主要建筑有祈年殿、皇乾殿、祈年门等。1961年,天坛公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从天坛公园北门进入公园,还是先看一下公园的导游图。
这是我第三次来到天坛公园了,第一次是在1983年3月,当时天坛公园还不要门票,由于快四十年了,已经没有什么印象了。第二次是在2022年2月4日大年初四,由于是春节小长假期间,收费景点祈年殿、回音壁、园丘等景点都不开放。今天来这是第三次。
这里还有两个学生在这里写生。
从这里进入祈年殿。
从北门进入公园向前走不远,就是祈年殿。
祈年殿位于北京市天坛的北部,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之所。
祈年殿是一座鎏金宝顶、蓝瓦红柱、金碧辉煌的彩绘三层重檐圆形大殿,采用的是上殿下屋的构造形式,其为砖木结构,殿高38米,直径32米,[1]三层重檐向上逐层收缩作伞状。建筑独特,无大梁长檩及铁钉,二十八根楠木巨柱环绕排列,支撑着殿顶的重量。祈年殿是按照“敬天礼神”的思想设计的,殿为圆形,象征天圆;瓦为蓝色,象征蓝天。前身为大祈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改建为三重顶圆殿,名为“大享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
如果从南面进入祈年殿,第一个要通过的是:祈年门。进入祈年门就是祈年殿。这里也是天坛公园必看的景点,也是人最多的地方。祈年殿两边是东配殿
和西配殿。
通过祈年殿向后走,就是:皇乾殿。皇乾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
从祈年殿出来,向前走300米就是:寰丘坛,也叫:回音壁。从入口进去,就看到了:皇穹宇。
皇穹宇位于天坛。是放置皇天上帝和皇帝上八代祖宗的牌位的地方。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
从皇穹宇出来再向前走,就是:寰丘。
圜丘明朝时为三层蓝色琉璃圆坛,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并改蓝色琉璃为艾叶青石台面,汉白玉柱、栏。圜丘形圆象天,三层坛制,高5.17米,下层直径54.92米,上层直径23.65米,每层四面出台阶各九级。上层中心为一块圆石,外铺扇面形石块九圈,内圈九块,以九的倍数依次向外延展,栏板、望柱也都用九或九的倍数,象征“天”数。
圜丘台面石板、拦板及各层台阶的数目均为奇数九或九的倍数。如台面石板以上层中心圆石为起点,第一圈为九块,第二圈为18块,依次周围各圈直至底层,均以九的倍数递增。各层汉白玉石栏板的数目也是如此。燔柴炉位于圜丘坛外壝内东南,座南朝北,圆筒形,绿琉璃砖砌成,其东西南三面各出台阶九级。燔柴炉是举行冬至祭天大典望燎仪时焚烧祭祀正位(皇天上帝)供奉物用的。
松鼠
喜鹊
这些就是天坛公园的主要景点,其他地方就没有什么值得游玩的了。我从入园游玩加上拍照,我走的慢一点,用时:4小时。我是从北门进,南门出来的。
几点感受:
1、 联票每人:45元,60周岁以上老年人,凭北京老年卡免费。
2、 天坛公园还是值得去游玩的。
3、 如果有时间的话,尽量还是不要在节假日去天坛公园,游人比较多,平时人比较少。
4、 建议游玩时间是:3—4小时。
2022年4月8日写于北京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