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05

北京旅游:两游圆明园散记(图)

普通用户  0篇游记

天数:2 天
玩法:摄影,人文,自由行,徒步

发表于 2024-03-05 17:37

记得北京的圆明园在记者童年的记忆中不仅距离市内居家的我感觉很远,而且由于那里常年不对外开放,所以一直感到那里是座很神秘的皇家园林……

圆明园遗址文物牌(摄影:冯赣勇)

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圆明园遗址公园,已经形成了以遗址为主题,成为了凝固的历史和充满蓬勃生机的园林气氛相结合的独特的旅游景观。特别是2010年还被评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成为最新的代表京都魅力的16张名片之一。

圆明园东门(摄影:冯赣勇)

在北京的疫情期间,记者有幸连续于2020年11月11日与11月14日分别从西门与南大门进入,两次来圆明园观光。尽享了园中秋意盎然的魅力景色。

走进圆明园(摄影:冯赣勇)

几十年没来圆明园遗址公园了,首次从西门进园一游,感觉这里实在太大了。记得以前来过两次,那时来圆明园只能到标志性景点西洋楼大水法遗址,浏览一下八国联军侵华留下的罪恶印证的断壁残垣景观,而现在已经全部开放了。

圆明园导览图(摄影:王珏)

再次来圆明园之前在网上攻略了一下得知,实际上,圆明园是由圆明园、长春园和万春园(绮春园)这三座相互连通、实为一体的园林组成的,总平面呈“品”字形,占地352万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约140万平方米,是一座以水为主题的水景园,三园共有108处景区。

圆明园秋景(摄影:冯赣勇)

圆明园位于整个景区的西部位置,在三个园林中占地面积最大,园中构筑48景。可分为宫廷、九洲、西北、福海和北部五个景区。

西洋楼景区一角(摄影:冯赣勇)

长春园位于圆明园的正东,面积约为圆明园的1/3,共有30景。布局以水景为主,园林建筑中既有中国南北名园盛景,也有西洋楼阁群组,如狮子林、西洋楼等建筑。

万春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万春园(绮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南,是由竹园、含晖园、西爽村以及春和园的北半部等园林组成,共有30景。规模比长春园略小,由数个小型湖泊和山岗组合而成,园内还布置了正觉寺等宗教建筑。

万春园留影(摄影:冯赣勇)

2020年11月11日,首次从西门进入就是圆明园。入园后就是湖光秀美的福海与秋末冬至五颜六色的植被构成的天然美景,令人心旷神怡……特别是由于园区占地面积的庞大,使园内呈现出一种游人稀少,异常恬静的美妙景象。

圆明园溪畔景色(摄影:王珏)

记者一行先后途径圆明园的月地云居、法源楼、万方安和、武陵春色与《桃花源记》、舍卫城、平湖秋月及福海美景后进入长春园瞻仰了西洋楼遗址后从大宫门的东门结束了首游圆明园。而四天后的11月14日则从正觉寺一侧的南门进入观赏了万春园的美景。

圆明园内一景(摄影:冯赣勇)

追溯圆明园的历史,圆明园始建于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最初是康熙给皇四子胤禛(即雍正)的赐园,康熙皇帝御赐“圆明园”匾额。

宁静的园林(摄影:冯赣勇)

雍正皇帝《御制圆明园记》中对“圆明”二字有“圆而人神,君子之时中也”的意思是皇帝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完善自身人格,才能达到圣贤如日中天的最高思想境界。“明而普照,达人之睿智也”的意思是皇帝为政要贤明,广施恩惠于民众,这才是英明智慧的治国方法。命名“圆明园”既是康熙皇帝自儆,也是对子孙的训诫。

园内观景(摄影:冯赣勇)

雍正继位后,对圆明园进行了大规模扩建,使之兼有“御园”和“离宫”的双重功能。自清雍正三年(1725年)起,雍正皇帝正式以圆明园为春夏秋三季临御听政之所,在这里上朝听政,办理日常政务。

圆明园水畔秋景(摄影:冯赣勇)

乾隆在位期间,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分别建成,连同熙春园(康熙年间建)、春熙院(前身是淑春园)合称“圆明五园”。后春熙院在嘉庆七年(1802年)一分为二,东部园区赏给了庄静固伦公主,西部园区赏给了惠亲王绵愉。熙春园于道光二年(1822年)赏赐给了惇亲王绵恺。从此“圆明五园”开始改成“圆明三园”,总称“圆明园”。

园内水中倒影(摄影:王珏)

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阴历八月二十三日(10月7日)进入圆明园,联军司令部下令抢掠三天,园中珍品遭到疯狂的掠夺和破坏。阴历九月初五(10月18日),在英国驻华公使额尔金的指挥下开始焚园。一连数天,圆明园火蛇飞舞,黑烟漫空,灰烬散到数里之外。辉煌的“万园之园”从此不复存在。

圆明园福海秋色(摄影:冯赣勇)

圆明园被焚毁后,仍属于皇家禁苑。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园内残存建筑再次遭到官僚、地痞、奸商和军阀的破坏,一代名园逐渐沦为一片废墟。

园内小桥(摄影:王珏)

“庚子之变”后,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清政府正式下令裁减圆明园官员,撤销圆明园管理机构,交由颐和园代为管理,使圆明园沦陷入了无人管理的状态。到宣统年间,园内已是芦苇连片、麦垅相望,如同田野一般。

福海风光(摄影:冯赣勇)

清帝逊位后,军阀们更肆无忌惮地将园中石料大规模运走,或私用、或贩卖。一些穷苦人住进园内“挖宝”、砍柴、放牧、种地等。圆明园几乎每天都遭到拆除破坏,装满残料的运输车辆源源不断,“木劫”、“石劫”、“土劫”持续了数十年之久。

圆明园景致(摄影:冯赣勇)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圆明园早已成为一片荒凉的废墟,只剩下大部分荒山、废弃河湖,及西洋楼一些残破的石构件,园内已变成田地村舍。

万春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圆明园这一重要遗址的保护,各级政府先后制订了一系列加强管理和保护方案。1976年成立圆明园管理处,1979年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正式命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正式对外开放。

秋意盎然的圆明园(摄影:王珏)

如今的圆明三园开放区内的山形水系已基本恢复原有风貌,再现了山水相依、烟水迷离的迷人景致;初步形成了以松、竹、柳、荷为主题的植物景观,数十万株树木蔚然成林,季节性花卉如霞似锦;一些重要遗址得到保护整修,复建的少量园林建筑如绮春园新宫门、鉴碧亭及长春园欧式迷宫等重现昔日光彩。整个遗址公园已形成了以西洋楼为代表的宏大遗址群落,给人以深刻的历史启迪。

月地云居简介(摄影:冯赣勇)

首次入园后途径的月地云居景点东临武陵春色,北接洪祠永护。它是一处寺庙园林,总称为清静地,原名为安佑宫。月地云居曾是供奉雍正帝神谕之所,乾隆五年至八年,在其西北另建了皇家祖祠安佑宫后,这里才添建成佛寺。

法源楼简介(摄影:冯赣勇)

月地云居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以月为地、以云为居,与圆明园另一处宗教建筑日天琳宇相呼应,体现了阴阳融合,日月同辉的意境。乾隆皇帝居圆明园时,每月初一、十五,及四月初八前后三天,都会亲自来此拈香、磕头。然而,遗憾的是,月地云居在英法联军的焚毁中遭到破坏,现仅存遗迹。

万方安和遗址(摄影:冯赣勇)

万方安和景点的平面布局呈“卍”字形,这种奇特的建筑形式非常巧妙地利用太阳取暖和建筑物遮阳避暑的办法,可达到冬暖夏凉、四季皆宜的要求。雍正皇帝常居住在这里。

舍卫城简介(摄影:冯赣勇)

舍卫城是圆明园中的一座独立城池,仿古印度乔萨罗国的都城建造,南北约100米,东西约80米,沿城四周环绕护城河,并有士兵守卫。城内供有佛像10多万尊,并收藏有大量的佛经。

舍卫城遗址(摄影:冯赣勇)

舍卫城南门外有一条买卖街,街上店铺、酒肆、茶馆、戏园、衙署等一应俱全,凡市肆所能看到的商品,应有尽有,完全像熙熙攘攘的庙会集市,帝后在此可体验民间交易之趣。每当帝后到圆明园,买卖街的店铺就同时“开张营业”,店主都是太监扮装充当。

平湖秋月景点(摄影:王珏)

在记者观赏的上述圆明园几个景点中现存遗迹有“万方安和”中的“卍”字形殿基,“武陵春色”中桃花洞、“方壶胜境”中的沿湖一小部分台基,“观澜堂”殿基,“平湖秋月”中的“镜远洲”殿基。

武陵春色与桃花源记(摄影:王珏)

以及“廓然大公”中的部分太湖石,“汇方书院”中的部分太湖石,“月地云居”中的南牌楼夹杆石,“夹镜鸣琴”中的“广育宫”前一小部分台基,“三潭印月”中的三塔基座和“湧金桥”桥基,“舍卫城”的一小段城墙夯土等处。福海与“别有洞天”中的石舫台基等处得到了部分整修。

福海水风光景致(摄影:冯赣勇)

福海是圆明园中面积最大的水域,水面约28公顷。福海象征东海,福海之中的三个小岛象征三仙山。它与正大光明殿后面的寿山相对应,正好体现“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意愿。每逢五月初五端午节在此举行龙舟竞渡,七月十五中元节在此放河灯。

西洋楼大水法留影(摄影:路人)

进入长春园西洋楼景区中,远瀛观是其中最为壮观的欧式喷泉景观,由远瀛观主体楼、大水法、观水法三部分组成。

展馆内的十二生肖兽首像(摄影:王珏)

远瀛观主体楼位于北部石砌的高台上,殿内全部配有西式家具,并挂有法国国王路易十六赠送的挂毯。大水法位于中部,是以石龛式建筑为背景的一处喷泉群,椭圆形菊花式喷水池内有“猎狗逐鹿”喷泉,左右前方各有一座13级喷水塔,一齐开放时蔚为壮观。

海晏堂一角(摄影:路人)

海晏堂是西洋楼中规模最大的建筑,东为蓄水楼,西为大殿。大殿平台下是一个巨大的水池,水池左右呈“八”字形排列着12个喷口都是人身兽首的铜像,兽首对应十二生肖和十二时辰,每个时辰轮流喷水,至午时则12个铜像同时喷水,十分壮观。

万春园一角(摄影:冯赣勇)

2020年11月14日二次来圆明园,由于时间所限,从南门进入后只观赏了绮春园的部分景点,其实相关资料中得知,嘉庆皇帝曾游“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20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

圆明园展览馆(摄影:冯赣勇)

总之,记者两次游览圆明园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实在太大了,如果要想细致完整地观赏整个圆明园的美景,起码应该拿出完整的两天时间,兴许才能有个圆满的圆明园观光之旅。(图文:冯赣勇)


评论

0/1000
请输入评论内容!

推荐相关游记更多

更多相关问答

确定要删除评论吗?

确定取消
北京27905
北京旅游:两游圆明园散记(图)

发表评论

引用 @作者名 的照片

你还可以输入 1000 个字符

取消 提交

旅游攻略导航

北京旅游攻略指南? 携程攻略社区! 靠谱的旅游攻略平台,最佳的北京自助游、自由行、自驾游、跟团旅线路,海量北京旅游景点图片、游记、交通、美食、购物、住宿、娱乐、行程、指南等旅游攻略信息,了解更多北京旅游信息就来携程旅游攻略。

中国旅游快速入口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

+更多

热门旅游目的地推荐移动入口:

      热门旅游攻略

      +更多

      热门旅游攻略移动入口:

      最新游友动态资讯